主题同步阅读课之《动静结合领略异域风光》

你会唱小星星嘛

<p>  千里之层,起于垒土。“说课”是教师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好方法,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p> <p>  2020年5月7日,廊坊小语团队再一次齐聚廊派小语达摩院钉钉群,在这里进行了第一届“大羽未来教育杯”主题同步教学创意设计网络说课大赛第二期活动。本次的导师张艳霞老师将带领曹珊老师、董连祥老师、张萌萌老师三名参赛选手,为我们展示其探讨成果。本期的评委老师有李志刚老师、郑希冰老师、刘学华老师、乔素云老师、范娜老师以及参与网络教研的同仁。</p> <p>  张萌萌老师根据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异域风情,结合主题阅读丛书进行了课程设计。张老师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为老师们做了细致的解读。</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一、教材分析</span></h1><p><br></p> <p> 张老师首先对第七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梳理,本单元由三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组成。张老师根据语文要素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异域风光”与语文要素“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进行了细致分析。</p><p> 张老师提到本单元中《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旨在学习方法,《牧场之国》一课复习方法,《金字塔》一课运用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的课外阅读则是大量的阅读实践,这也是语文教材改版后的一大转变,减少课内阅读篇目,精学方法,增加课外阅读学习并使用所学进行阅读。基于此,张老师从紧扣主题、内容丰富、激发兴趣这三个角度,最终选择了主题同步阅读丛书五年级下册第六册《异域风情》第一章异域风光中的三篇文章《密西西比河风光》、《乡村素描》以及《从阿尔卑斯山归来》。</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二、教法学法</font></h1> <p>  张老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以谜语导入,在阅读训练方面主要以支架教学法进行,在方法应用方面采用任务驱动法。在学生学法方面,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中,以朗读法、圈点勾画批注法、自主学习法进行,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探究学习以探究展评学习方式进行。</p><p> 张老师课程设计中的支架教学以图示作为支架,以问题作为引领,搭配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规范。张老师设计了表格作为导学图示,气泡图作为助学图示,双流程图、集合图等以任务单的形式作为展学图示呈现。</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三、教学过程</font></h1> <p>  张老师在本节课设置了猜谜导入、学法回顾、合作探究、情景描写、总结收获、拓展阅读六个环节。课程开始的激趣导入同时也引领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紧扣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的要求。学法回顾环节以学生分享交流的方式进行,对于方法的总结为后面自主合作学习的环节打下基础。在合作探究环节中张老师又分了四步进行,第一步明确要求,默读课文,第二步同伴交流,共同进步,第三步集体交流,展评点播,第四步总结共性,加深体会。四个步骤层层递进,同时落实了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的教学目标。在合作完成后张老师又设计了自我评价表的环节,让学生从四个方面五个层次进行自我评价。情景描写的环节张老师同样设计了四个步骤,从自主创作到合作完成表格再到集体交流最后总结回顾。这个环节同时也落实了能够运用动态描写、静态描写进行情景描写的教学目标。总结收获以双流程图的形式进行展学,在梳理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程的最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同主题的文章进行阅读,完成摘抄制作气泡图。这样的做法既让学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整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精巧,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美绝伦异域风情盛宴。</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三种图示的运用</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四、教学反思</font></h1> <p>教学亮点:激趣导入、思维支架的运用是张老师本课的亮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总结学习方法,同时学生评价量表也帮助学生练习了自评和互评能力,提高了自我判断和评价的能力。</p><p>不足之处:张老师也提出在本节阅读课中学生的朗读环节体现的并不多,还要考虑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9b9b9b">答辩环节</font></h1> <p>  在答辩环节中,张老师对于本节课选用三种图示的意图和关联这一问题,提出本课中的三种图示主要作为支架教学的辅导教学。在教学中图示的良好运用能够引导学生很快地自主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的理解文本。导入图示表格虽然内容简单,但却在内容呈现上更为直观。助学图示双气泡图能够很直观地将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部分进行呈现。这一图示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重点突破。展学图示双流程图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同时也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检验。本节课的环节以读促写,以写展读,真正做到读写联动的要求。张老师提出三种图示中导学图示为基础,是对课文初步信息的提取。助学图示是突破难点的辅助工具,也是对课文内容深入了解的支架。展学图示是对前两种图示学习效果的检测,同时考察学生的阅读应用能力。</p> <p>  对于如果不能提前阅读,三篇选文的课堂组织形式怎样进行的问题,张老师提出她将会把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训练上,弱化读写联动的部分。</p> <p>张弛有度做设计,</p><p>萌发灵感画图式。</p><p>萌生情怀好教学,</p><p>能说会做真教育。</p><p> 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引导着学生在读中感受美的熏陶,领悟美的真谛。</p> <p>  白居易有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也需要一定的耐心。学生如同那满园的花朵,也许是不起眼的雏菊,也许是那幽僻的野百合,或是那娇艳的玫瑰……让我们用心钻研,细心浇灌,使之日照,最后静待花开。</p><p><br></p>

图示

张老师

学生

教学

环节

学习

描写

阅读

进行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