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雨,一路百合花开。

LK2024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路风雨,一路百合花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法国自3月17日全国实行禁令后,每人每天只能有一小时在居住附近不超过一公里的地方不用戴口罩(其实也买不到口罩)外出。但是,靠海边的路是绝对不容许迈入一步的,我想这样要求是让人们明确现在不是随心所欲享受生活的时候,禁令时期在家隔离,外出只能是必要的透透风、买些生活必须品。</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对于活动惯了的人,一日没有户外运动,身体各个器官会感觉不舒服,禁令中每天容许外出一小时真是太宝贵了,对我们来说也是如此,一分一秒不能浪费它。</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每天早上七点我们准时出门,因为8点以后外出的人会多。我们楼前有条两人可以并排行走的路,但禁令中规定不容许并排走,前后走要拉开二米距离。这条行人路与对面大海的栈道中间仅隔一条4米宽的马路,即使这条路狭窄不平,但在全球如火如荼的抗疫禁令中,边走边可以看到蔚蓝大海的景色,呼吸着海风送来的新鲜空气,听着有节奏的阵阵海浪声,这一小时简直就是战火中的小花,让人看到美好和希望。</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住在这里的人都喜欢走这条路,迎面碰上人,一方会赶紧走到马路上,不让另一方感到近距离的紧张。但跑步的人总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认为路上的行人都应该让着他们,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冲着迎面走来的人一直跑去,浑身散发出的汗液和喘气中带出的飞沫,简直就像子弹一样四面八方飞,恐怖之状人见人怕。在这样的时候,步行的人真有逃命的感觉,顾不上看前后是否有车辆来往,立马跳到马路上。可怜了那些遛狗和老弱病残的人,常常来不及躲开,被“子弹”击中。</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一天早上,有位跑步男在这条路上来回奔跑,我看到他时不时还甩头吐口痰,我们前面一老人和一遛狗的妇女吓得很快就消失了,另一位跑步女由于没来得及躲开,这个跑步男还冲她吼了两声。阿童走在我前面,跑步男与他擦肩而过。他不悦地对已窜到马路上的我说:“这家伙从我身边过时,我真想一胳膊把他抡到路边儿去。”我脑海里立刻出现了跑步男被抡出的惨状,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好在这家伙不是每天出现,别的跑步人虽然也有不让行人的但都跑得比较慢,行人有充分时间躲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禁令第一个周末天气很好,我们出门不久,跑步男又出现在了我们前方,我对阿童说:“别走这条路了,你正在花粉过敏期间,万一被传染谁也救不了你。”我话音刚落就听到前方一声大叫,是跑步男摔倒在了地上了,我和阿童赶紧向他跑去,在离他近一米的地方我们停下,阿童焦急地问:“你怎么样了?”跑步男狼狈地爬起来抱怨地说:“这路太不平了,绊了我一跤。”只见他鼻尖和手掌都擦破了皮,鲜血正往外流。阿童说:“这路不是跑道,路上还有老人和小狗,你不该跑得那样快,现在还是去医院处理一下伤口吧。”边说边掏出手机打了急救电话。</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芒通在法国以养老出名,很多人退休后,不再眷恋大城市的快节奏而愿意搬到小地方过慢生活,于是这里老人很多。为此,当地政府在芒通建立了很好的医疗配套设施。阿童刚打通电话,救护车就呼啸着到了,好像它一直在街角等着似的。跑步男不由分说地被拉上车,车门关上前他向我们摆摆手表示感谢。</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禁令期间出门需要带一张政府出台,在疫情网上下载打印的声明单,单上要填清楚姓名、地址、出门的动机和详细时间,此外还要带上护照。街上开警车和骑摩托车的警察来回巡逻,随时都会停下抽查过往车辆与行人的证件。如果查到没有声明单或日期、时间填的不对,最轻也会罚相当1000人民币左右的欧元。</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谁家没事备着打印机,幸好妹妹长期住这里有打印机,我们不好意思每天都让她打印,于是用铅笔填写日期和时间,出门前用橡皮涂改。很快,政府在电视里声明不能用铅笔填写,并且每晚新闻都会出现警察在户外四处检查证件,还有被罚款人不服气和警察大吵大闹的镜头,即便如此,警察也绝不向闹事、不满禁令的人屈服。几天过去,我们注意到街上几乎没有车,路上也看不见人了。看来,只要执法力度强就会有奏效。</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样过了十天左右,政府大概觉得可以多给民众一些机会出门,出台了外出声明手机版。但对于不常玩弄手机的老人,下载这个APP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儿,我亲眼目睹了不仅什么证件也不带还并排在街上聊着天散步,在面包店和露天市场聚集的老人被警察拦截。这些当地老住户虽然玩弄手机不在行,但身体很好,80、90岁的人能独自外出,爬个小坡腿脚还很有力,有的在疫情前还参加成年人学习班,外语、声乐、瑜伽、气功花样很多。外出声明有难度挡不住他们,他们生活中需要和老朋友在固定的地方每天说说话。遇到警察的检查挺兴奋,总算有说话、发牢骚的对象了。警察都是年轻人,谁家没老人,谁不知道社交对老人的重要,但他们却一本正经板着脸,即使老人们说破了天,他们仍然发出警告:“再有一次发现违反禁令绝对要罚款。”谁让这次疫情最易被感染的群体是老人,百般说服让他们在家隔离不行,给他们外出找点麻烦,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禁令第二周,街上气氛好多了,刚开始互相见面那种连眼神都不敢对在一起的恐惧消失,街上路人甲或乙又像疫情前一样互相问好微笑。跑步的人也知道应该怎样做了,看见离行人近了会自觉的让道跑到公路上,人们摆脱了初期对疫情不知所措的惶恐阶段,他们支持政府的要求并自觉遵守禁令的规定。</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这天,我和阿童正以行军的速度走在路上,突然看见了前些时摔倒的跑步男迎面走来,他老远就笑咪咪地大声问好并马上闪到马路上让我们经过,我看走在前面的阿童经过他时也与他招招手,没想到这老兄一转身插在我和阿童中间和我们向一个方向前进,边走边和阿童大声聊天,阿童不时回过身与相隔2米的他对话,二人有说有笑,越走越有劲。当我们到家门口,跑步男说他住的离我们不远,疫情过后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次日,在同样散步的时间,我们意外看到一大束百合花摆放在门外,左右环顾,只见不远的地方跑步男正向我们招手,他穿了一件鲜艳的红背心开心地冲我们笑着。</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上周是复活节,无论是挪威还是法国电视台都有很多报道家人想团圆但由于疫情不能团圆的镜头。尤其是老人院的老人们企盼亲人能来看他们的场景,真让人心酸落泪。一位95岁的老父亲在老人院等来了他70多岁的女儿。两人各坐在两米长桌子的一端,老父亲没戴口罩,穿着雪白的衬衫,看来是为见女儿专门换的,他满眼泪水喃喃地说着:“我想你,想你和外孙子一家人......”女儿虽然与老父亲一样也是满头银发,但发型整理得很得体,她带着口罩像小孩子一样娇嗔轻声道:“爸爸,爸爸,我们都好,大家都想念你......”</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一位老奶奶98岁坐在轮椅里,头都没有精神抬起来,就是在自言自语说着:“怎么还没来呀?什么时候来呀?......”老人院的护士对站在她两米外采访的记者充满同情地说:“老人每天一早就在这儿等,不许我们关上她的房门。‘’疫情中老人院被传染的很多,现在严格规定不许探望,为此医院买了80多个平板电脑方便老人与家人视频,不过复活节快到了,他们还是想见到亲人。</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想起已逝去九年的父母深有同感。他们在世的时候,每当听说我们要从国外回家探亲,早早就准备好我们喜欢吃的东西,把房间收拾干净,然后不停到院子里转来转去,天气好的时候会在院子里找地方坐着等我们。可惜,父母对儿女们的舔犊情深,儿女们常常是等到自己也老了才能深深体会到。</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在疫情中,多次听到欧洲几位领导人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专门提到疫情对老年人冲击大,社会要全力保护他们,他们的存在牵系着子孙家人的感情和幸福,他们曾为国家创造了财富,当疫情威胁他们生命的时候,政府和医护人员要不惜代价为他们的健康而努力,绝不能放弃他们。</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好消息是复活节前的电视新闻中,我们看到法国几位年过80、90岁的老人战胜了疫情出院的镜头,镜头中全体医护人员在走廊里欢送他们,画面真让人感动。</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挪威电视新闻中报道一个老人在复活节过85岁生日,女儿租了台升降机升到老人住的四楼窗前,隔着玻璃祝福母亲生日快乐。</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一对孪兄过80岁生日,一个住在瑞典,一个住在挪威,如今边境封锁不能来往,二人各自做了生日蛋糕并带上了咖啡,隔着有2米宽的边境线互祝生日快乐。这画面给人印象很深,两兄弟80岁了,仍然长得甲乙难分。</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复活节期间挪威天气非常好,老人院也是想尽了办法,找了空气流通没人的地方,安排老人和他们的家人相见,一家人坐在相隔两米、阳光灿烂的春日里其乐融融。</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4月24日对于穆斯林来说,是一年一次斋月(Ramadan)的第一天。以往斋月的第一天晚上,穆斯林的习俗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第一顿开斋饭,类似中国传统的除夕年夜饭,但今年由于疫情,穆斯林不得不放弃与家人聚会、聚餐,清真寺也禁止入内做礼拜。</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挪威的穆斯林决定利用斋日把食物送给需要的人,虽说挪威是福利国家,但它的弱势群体中有一部分是吸毒和贪酒无度的人,他们在戒毒戒酒期间很难找到工作,精神和物质上都需要帮助。挪威社会对这些人没有歧视,很多人都同情他们,一些自发的群众组织尤其会在节假日为这些人送吃送穿的。</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禁令第五周,挪威政府容许城里人到山里的别墅和茅屋去居住了。今年很多地方雪很大,有的地方积雪甚至达到2米深,很多别墅前的道路被大雪封了,茅屋被大雪埋了。当地人看到城里人,马上派出铲雪机帮助他们一起清理积雪。前几周当地人不许城里人来住怕他们传染疫情,城里人生气地说他们白买了那里的房地产,等疫情一过他们马上就卖了。现在疫情缓解,当地人主动提供给他们帮助,城里人经过几周憋屈的日子,终于能登上滑雪板,在万里无人的雪山中自由驰骋,享受自由、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当地人高兴地看到镇上经济有了复苏,山里有了人气。</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欧洲的疫情正如疫情专家张文宏医生所言是经历了三步:第一步阻止传播找到疫情的峰值。第二步所有老百姓都知道了如何防疫,疫情走入可控范围。第三步风险相对低的人群可以出外活动,比如在欧洲禁令的第五周幼儿园开放,一些工厂开工,第六周小学四年级以下复课,服务行业如牙医、理发、报亭、快餐店开业......社会不能停摆,任何国家也承受不了长期禁令造成大量人群失业的经济打击。</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虽然疫情仍没有结束,但人们对它已不再恐惧,知道只要有效控制,就可以恢复生活、恢复生产、恢复秩序,全球各国在疫情中的禁令逐步解除。疫苗的研发在世界上多个尖端生物科技实验室正快马加鞭,一旦成功,冲锋号将在世界吹响。</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回顾2020年全球在疫情最初禁令的日日夜夜,每个人心中都会留下风雨路上,那些像百合花般圣洁互爱的回忆。</b></p> <p>禁令中的外出</p> <p>买不着口罩做口罩。</p> <p>警察检查外出声明</p> <p>老人想见家人</p> <p>穆斯林免费送食品</p> <p>挪威人可以出城滑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