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今天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没有注意,把金泰的小猪佩奇一家给搞乱了,等我在拖地时,金泰慌忙跑过去,重新按照原来的顺序摆放好了,我好奇的问“为什么非要这样摆呀?”金泰忽闪着大眼睛说“这样摆,他们一家就可以在一起说话啦,猪爸爸和猪妈妈在两边可以保护佩奇和乔治呢。你刚才那样放,他们一家还怎么说话呀!”哇,听了金泰的话我实在佩服小家伙的同情心。原来他那么留意东西的位置,而且在意东西摆放的是否舒适。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美的、同情的心境呢?</h1> <h1> 想来孩子们大都是最富有同情心的,他们的同情心可以很自然的与猫狗,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与小猫小狗对话,认真的与花接吻,认真的和玩具玩耍。而且,他们往往能注意到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他们与生俱来的富有同情心。我们成人随着年龄的见长,受到了世智的压迫,把这点心灵阻碍了,但不代表就消失了,其实,即使外部饱受压迫,而内部仍然保藏着这点可贵的心。</h1><h1> 想到了丰子恺的这段话“世间的物各种方面,各人所见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树,在博物家,在园丁,在木匠,在画家,所见各人不同,博物家见其性状,园丁见其生息,木匠见其材料,画家见其姿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每当你看到学生的时候,你见到的是什么呢?你是否能将自己的感情移入其中,没入其中,与之共鸣共感,而不仅仅只是一份工作,一份任务。而我们所缺少的这种自我没入的行为,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最多,他们往往把兴趣深深的没入在游戏中,而忘记自身的疲劳,我们常常说孩子们玩起来是不知道累的,其实,是一种没入的状态。我想我们如若能做到同情,没入,那么我们也会体验到教育的美的滋味。都说小孩子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我们又是否真正的让孩子们拥有了黄金时代呢?</h1> <h1> 每当兴起时都要给金泰拍几张照片,但是往往发现,每次有意拍照的时候拍出来的效果都不如无意间抓拍的照片看着更加的自然。原本笑的那么开心的小脸儿瞬间就变得好僵硬,这是为什么呢?想起自己在被要求拍照时候的感觉变明了了。普通人在镜头前面被拍照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复杂的心理,以至于全身紧张的很,眼睛盯着镜头,嘴角挤出笑容,姿态其实都是很不自然的,所以不是一种美的姿态。为什么抓怕的镜头那么自然呢?因为那是舒服的时候的姿态,是放松的姿态,出于自然的。因此往往在人不注意,不戒备的时候,瞥见的真而美的姿态最迷人。也就是说顺应自然之心的时候便美。所以文学的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绘画的人说“天机勃露,独得于笔情墨趣之外”;老子说“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大抵都是这个意思吧,我们往往缺少了顺应自然的那份心境,所以就缺少了美的姿态吧。尊重自然的那种内在的生命律动,不强为,不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时美自现。</h1><p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1564fa"><b>——日常小触动所感写于5月7日傍晚</b></font></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