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有些人说话会让人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而有些人说话会让听者直觉刺耳、有种巴不得没听见的感觉。当然,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表情纯属个性使然,但如果能随时把控自已,多把自己当听众,换位听取对方的诉说,平心而论,又会是何种感觉?会不会籍此能改变一下自己的语气语调?从而也迸发出一种令人悦耳的声音呢?</p><p class="ql-block">一个语言信息的传递:文字成分占7%、语速语调38%、表情占55%,由此可见,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一个意思,很多时候取决于“嗓门"及“脸色"。可往往有那么一些人真的做不到,于是“祸从口出"成为常态。与其“事后弥补",倒不如说话前三思而后行来得更为自然些。</p><p class="ql-block"><br></p> <h3>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同样的一句话,在不同的人的表达中会全然变味,好好说话真有这么难吗?诸如此类的疑问,回答却是肯定的,一个字“难",二个字“很难"。因此,但凡人际关系好者,其说话必定有它的技巧,大多数人在开口说话前先考虑一下说出来的话人家是否乐意接受,你所表达的意思也必定是从内心出发,以善良为本的,立足换位思考,换一种口吻说话,把祈使句变为陈述句或感叹句,亦或把降调变为升调,所谓金声玉振、余音绕梁,这样耐听的声音,有谁还能排斥?只有这样,方能捕获人心且人际满满。</h3> <h3>好说话、说好(hào)话,话好说,真是值得每个人终身修行的素养。</h3><h3>偶遇的一件事,由感而发,让我想起了“好好说话"确实不是每个人能够做到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