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谢西宁个人简介]</p><p> 谢西宁,男,1959年生,字号:汉江边人。上世纪80年代初师从著名书法家徐毓泉先生研习书法,后得到著名书画家罗国士、吴三大先生的悉心指导,几十年来临池不辍。</p><p> 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书法展,屡次获奖或得好评与肯定;其书法作品被省内外博物馆、风景区、国内外友人收藏。</p> <p>[谢西宁书法艺术与魏碑的情怀]</p><p> 魏碑是上承汉隶,下启唐楷的时代。在中国历史占据重要地位,从广义上称魏碑为楷书,从狭义上看却也是一个独立的书法体。</p><p> 东汉末年曹操在建安十年发布了一道禁碑令,使隶书失去了最为有利的用武之地,使得汉代后期开始形成的楷书、行书、今草书在三国尤其是魏国地区迅速兴起、发展,并在随后的东晋南朝快速发展、成熟。北朝地区则继承了汉代重视碑刻的传统,将新兴的楷书广泛应用到墓碑、墓志、造像记和摩崖上,创造了繁多的形式和风格,特别对于楷书大字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唐代综合这两方面的精华,最终使楷书作为字体在形式上得到完善。 </p><p> 谢西宁老师深知传统是书法的根,从小就临摹《玄秘塔》、《多宝塔》,他认为书法创作是一个表现情感的精神产物,真正好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烙印,因此他十分注重创新二字。例如在魏碑的学习和取法上,以雄强为主要风格的魏碑书写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精神体现,但今天人们更为追求优雅、娴静、趣味,风格更加多元。大同作为魏碑的发源地,对于魏碑的理解和传承必定会有独到之处,这也是他此次来同想要交流学习的主要目的,一睹古人魏碑先迹,与大同的魏碑研究者展开深入学习交流,同时也有着让魏碑这一深邃精妙的古老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的美愿。</p><p>谢西宁书法交流</p><p>WeChat ID: wxid_5b8vyrjvej2p22</p><p>移动电话:13572607260</p> <p>胡红拴先生曾赠诗一首:</p><p><br></p><p>秦岭南麓下,</p><p>江畔一茅庐。</p><p>布衣真才子,</p><p>常将书海游。</p><p>隶篆行楷草,</p><p>浩瀚典籍修。</p><p>丹青落纸田,</p><p>潇洒如江流。</p><p>心灵守望处,</p><p>汉水天地悠。</p><p>最是爨宝子,</p><p>灵动赛轻舟。</p><p>吾爱君行草,</p><p>意念自放收。</p><p>行云流水笔,</p><p>壮写千般秋。</p><p><br></p><p>(注:谢西宁先生是吾老友,居陕西汉中,乃著名书法家也。谢君隶篆行楷草兼修,尤其在爨宝子研究上更有大得。近年来,谢兄致力于爨宝子与行草的结合研究上,建树颇丰,特撰小诗一首贺之,以寄情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