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第七天)

安好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20px;">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二十三)</b></p><p><br></p><p>担心鞋子惹病毒回家,怎么消毒?</p><p>随着疫情拐点的到来,很多地方开始复工,人们期待的返工上岗的日子终于到来,一部分门店也即将开门营业。 然而,在疫情彻底结束之前,大家出门还是需要十分小心,出门回家后势必做好消毒工作,最大概率切断病毒传播。 虽然之前关于“鞋子到底要不要消毒”的问题,专业人士给出的建议是“不需要”,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多做点防护工作总不会错,给鞋子消消毒也没什么不可以。 实际上,除了当下这种特殊时期,平时我们在清洁鞋子时,也要注意给鞋子消毒,才能保持足部健康。主要方法有4种。 1、太阳晒 太阳有杀灭细菌的功效,将鞋子放在太阳下暴晒,会对鞋子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2、开水烫 将可以用开水烫的鞋子,比如布鞋,棉拖鞋等,用开水烫煮十五分钟,就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且用开水烫煮过的鞋子穿起来会更加干爽。 3、撒白酒 对于不能用开水煮,不能太阳暴晒的鞋子,比如,皮鞋皮胶制成的运动鞋,可以选择在鞋子里撒适量白酒进行消毒,白酒具有不错的杀菌功效。 4、消毒液 消毒液是最有效的给鞋子杀菌消毒的方法,将消毒液轻轻喷在鞋子中即可。方法简单有效,不过,消毒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很多鞋子不适合使用消毒液。一定要注意看鞋子保养说明哦。 除了鞋子消毒之外,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还整理了几个大家比较关心的常见问题,鞋友们可以多了解一下: 1、听说这个病毒很厉害,家家户户都得消毒吗? 不用。如果您家没有陌生人进屋,没有疫区回来的亲戚朋友串门,没有病人,也没有人不舒服,就不用消毒了,常通风、勤洗手、做好清洁就可以了,日常居家不推荐消毒。 2、外出回家需要消毒吗? 不用。如果在外面摸了脏东西,别用手揉眼睛、抠鼻子,也别把手放嘴里。回家之后先洗手就行了,出门穿的衣服、鞋子可以放在门口,不用特殊消毒。 3、人家都说熏醋,喝白酒管用,是真的吗? 假的,这些方法都没有用。 4、我能用消毒水擦桌子、擦家具、拖地、洗碗、洗车、洗衣服吗? 可以,但没必要。除非有疫区回来的亲戚朋友串门,或者家里人出现可疑症状了。如果想消毒餐具,可以蒸一下,开锅之后蒸10分钟就行。 5、我家还养着汪星人、喵星人,它们也得消毒吗? 特殊时期别让宠物出门。此外,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宠物猫、狗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撸猫撸狗之后,把手洗干净就可以。 6、我能在消毒水里涮拖把,洗抹布吗?洗完这桶消毒水还能用吗? 消毒剂不建议这么使用。如果您想消毒桌面、地板,那把消毒剂直接喷在上面就可以达到效果了。如果是为了消毒拖把,可以用配好的消毒水洗涮,但是涮完之后消毒水就倒掉不要了。 7、那我的手机呢? 据说手机也得消毒呢。现在的触屏式手机,只需要关机之后用消毒湿巾或者手消擦一遍就行。</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二十四)</b></p><p><br></p><p>飞沫、气溶胶、粪口传播 新冠病毒防护干货来了</p><p>新冠病毒如何传播?弄清这个问题是防护的前提。 可它异常狡猾,疫情暴发至今,病毒传染快、难防控,潜伏期长,被专家医生叫做“流氓病毒”。不同传播途径导致传染的传闻甚至引发了恐慌。 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详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防护措施。 科技日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还是通过呼吸道传播? 秦川:是的,主要是病毒经空气中飞沫传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速度快、侵袭力强,并且早期不易发现携带者,暴露者疏于防护而被大面积感染。 科技日报:近日,有报道说,该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大众对气溶胶的概念比较陌生,甚至引起恐慌。到底什么是气溶胶呢? 秦川:其实气溶胶并不神秘,人们生活环境周围的空气不是真空的,如果真空,人类也无法存活。 空气中悬浮着大量大小不等的粒子,单独从粒子大小与悬浮时间的关系来看,粒子的大小与悬浮的时间成反比,即越大的粒子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越短、传播得较近,越小的粒子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越长、传播得更远。任何合适的粒子,包括病原体都可以借助这种体系传播得更远。 气溶胶是学术上的概念,它是由大小为0.001~100微米的固体或液体小粒子分散并悬浮于气体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大气中的自然微生物,主要是非病原体的腐生菌、细菌、真菌、衣原体等,它们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气溶胶悬浮在空气中。我们呼吸的气体、打喷嚏及咳嗽形成的飞沫一般大于5微米,也都加入这个体系中。 科技日报:那么,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 秦川:2003年SARS期间就有气溶胶传播的说法,在相关医院曾进行过气溶胶传播研究,在医院内部一些区域(病房、病房阳台、内走廊、护士站、排风扇和清洁区等)的空气中有SARS-CoV RNA的检出,而室外空气中没有检测到存活的病毒,以至于一些人闻之感到恐惧。 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科学家在实验室开展了小鼠动物实验,证实经近距离直接呼吸道和密切接触最易受感染,而气溶胶途径不易短时间内吸入足量病毒,因而一般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被气溶胶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科技日报:飞沫和气溶胶传播有何不同? 秦川:飞沫传播,强调感染者呼吸道中飞出的液滴直接接触易感者的面部或呼吸道黏膜引起的接触性感染。 由于飞沫直径较大,在空气中迅速下沉,习惯上表示较近距离传播的意思。 气溶胶传播,理论上讲病毒或细菌可以通过气溶胶长距离传播,能达到数十米,乃至数百米,远远超过飞沫的传播距离,习惯上表示长距离传播的意思。 至于病原体经气溶胶传播也不必过度焦虑、恐慌。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影响因素众多,能不能传播主要取决于它在空气中的存活状态、感染能力、病毒浓度等,绝大多数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时间短暂。新型冠状病毒有没有这种超强能力,还没有确切证据。 不过,警钟长鸣,不可掉以轻心。 科技日报:在不清楚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的情况下应如何防护? 秦川:不论是飞沫传播还是气溶胶传播,都是经呼吸道传播,防范方法都一样:不要到人员扎堆、密集不通风的地方;室内经常通风换气;阻断病原体从呼吸道途径侵入,最简单的方法是戴好、戴对口罩。 另外,密切接触传播应引起注意。除了有效佩戴口罩外,预防黏膜、消化道等其他途径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注意手卫生。 很多污染源都经手传递给自己,如揉眼睛、抠鼻孔等行为。不仅饭前便后要洗手,去过公共场所、触摸过公共用品后也一定要洗手,要经常用正确方式洗手。 科技日报:有报道说,新冠病毒有粪口传播的风险,您怎么看传染病特别是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 秦川:人类传染病主要通过三大自然途径在人群中感染、传播。 一是经消化系统感染、传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粪口传播。习惯上也将这类病原归为消化系统病原,如霍乱、痢疾、沙门菌腹泻等。这类病原相对好控制,只要保证经口的东西是干净、不腐败的就没问题了,如热透食品、饮洁净水,或者不乱吃。 二是经皮肤、黏膜系统感染、传播,如艾滋病病毒、麻风杆菌等。按理说这类病原更易避免,只要不接触即能避免感染,但实际上人类很难做到,艾滋病就是典型的例子。 还有一些病原是经血液传播的,尽管不太好归为自然途径,但经黏膜、皮肤感染也常常是因为经皮肤、黏膜进入到了血液里,也包括被携带病原的媒虫叮咬进入体内。 第三种途径即是经呼吸系统感染、传播。经呼吸系统传播的病原最难防范,其他两种途径,人可以不乱碰、不乱吃,但人不能不呼吸。 任何生物体在自然界为适应生存都会自然选择,病原体也不例外,会选择最大机会、最有效的途径侵入机体。因此,很多病原体具有多途径感染、传播的能力。如这次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又有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甚至黏膜途径传播。其实,机体各系统也是相通的,并没有严格的屏障区分,只要接触到有效部位,如气道、消化道、伤口就能侵入机体。病原一旦进入机体后就会在它最合适的部位繁殖,造成不同系统疾病。 科技日报:如何有效佩戴口罩? 秦川:正确佩戴适合的口罩能有效阻挡病原飞沫的吸入,减少甚至避免经呼吸道感染病毒。 首先,应选用阻挡效果好的口罩,如N95/KN95或医用外科口罩,能充分有效阻挡病毒飞沫吸入,更适合医疗救护、病原研究等一线的专业人员佩戴,因为他们直接面对较高浓度的场合。如果一般人员佩戴,若佩戴方法不正确,反而增加风险。 一般人员如果没有上述口罩,也可佩戴其他类型口罩,效果虽然不如专业口罩,但也不像传说的那样完全无效,毕竟能阻挡粒径大些的病毒飞沫和粉尘,并能起到鼻腔粘膜保湿作用,不利病毒入侵,减少对呼吸系统的侵害。 什么时候戴口罩也有讲究。原则上讲,传染病流行期间与人近距离接触时,尤其是病原经呼吸道传染时应戴口罩。在空气不流通或车站、机场、地铁、医院、影院、楼内、市场、庙会等人员易于聚集的公共场所,一定要佩戴口罩。另外,有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或活禽出现的地方一定要佩戴口罩。别忘了,病从动物来。 有趣的是,经常看到空旷的大街上、人员稀少的公园内也有不少人戴着口罩。其实大可不必,病原在空气中很快会被冲散,有些对紫外线敏感的病原几分钟内便被灭活。这种场合,如果戴着难受,可以摘下来,呼吸新鲜空气。 另外,口罩也有有效期。效果越好的口罩,气密性越强,戴着有“憋气”的感觉,如N95/KN95或医用外科口罩,尤其是戴过一会儿湿气很大,喘不过气时,就意味着口罩该换了。 其他类型口罩建议也不要无限次地反复使用,尤其注意不要在重复使用时里外戴反,不仅不保护,反而增大了感染风险。还要提醒注意的是,口罩不是戴上越多越好,反而影响通气功能。 尤其要注意的是,已感染者不要佩戴阀门式N95/KN95口罩,这类口罩是单向向外排气,病原会通过阀门向环境中释放,不利于疫情防控。</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28, 128, 128);">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二十五)</b></p><p><br></p><p>山西一 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二级,意味着什么?</p><p>山西一级应急响应调整为二级</p><p>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消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自2020年2月24日零时起将山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调整为二级。</p><p>一级变二级、三级意味着什么</p><p>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中,Ⅰ级响应属于最高级别的响应。</p><p>Ⅰ级响应</p><p>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指挥部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p><p>Ⅱ级响应</p><p>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省指挥部立即组织指挥部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挥部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事发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将有关情况迅速报告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事发地各级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及其有关成员单位全力开展应急处置。</p><p>Ⅲ级响应</p><p>发生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各单位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由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时,省卫生计生委派出工作组赶赴事件发生地,指导地级以上市、省直管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p><p>Ⅳ级响应</p><p>发生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市、区)(不含省直管县(市、区),下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立即组织各单位成员和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对事件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评估,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并向各有关单位发布启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时,地级以上市卫生计生部门派出工作组赶赴事件发生地,指导县(市、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做好相关应急处置工作。</p><p>可以看出,随着响应等级的降低,决策层次和紧急程度都发生了显著变化。</p><p>国家卫健委:减少不必要外出</p><p>近期,不少省市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减少至个位数,甚至零增长,老百姓以为疫情过去了,又开始在公共场合聚集。事实上,疫情风险还在,专家呼吁:稳住,“不要浪”!</p><p>群众外出购物、消费等活动增加,该如何做好卫生和防控?2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进行了回应。</p><p>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大家仍不可掉以轻心。目前,部分省份已逐步复工复产,群众外出购物、消费等活动增加。米锋表示,在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同时,还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尽量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必须外出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p><p>“近期部分省份陆续复工复产,尤其是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要做好卫生防护工作。”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商场首先应建立防控制度,提高从业人员和顾客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应该及时报告和就医。</p><p>对于一些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率。商场门口应当进行体温监测,体温正常者才能进入,商场内也应尽量避免组织聚集性活动,适当控制顾客的流量。</p><p>冯录召还提示,商场内要做好个人防护,从业人员和顾客都应佩戴口罩,双方交流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触摸商品公共设施、乘坐电梯以及用餐前,都要及时做好手卫生,最大限度降低疾病的风险。</p><p><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b>本内容摘自</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太原科技大学防控和后勤保障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