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如火热情,开启劝返之行

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晶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带着如火热情,开启劝返之行</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大川学校控辍家访纪实</b></p><p><br></p> <p>初夏方至,疫情得缓。在校领导统一安排下,我们大川学校中学部教师先后到升平、大川、胜利等五个村镇共走访了13名学生和3名残疾儿童。</p> <p>单亲、残疾、被溺爱……都是导致这些孩子学习没有毅力、逐渐走向辍学的因素。</p><p>虽然平时经常用微信、电话联系,对孩子们的去向已经了解,但还是想亲自去看看他们。借此机会也再与家长深入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发展动向,极力劝导辍学学生重返校园。</p> <p>经走访了解,13名辍学生中1人全家外出打工,只能通过电话联系;1人在通化市学习理发技能;2人在家务农。我们再次对这四名学生进行劝返,劝其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与其家长晓之以理,讲解家长有义务保证孩子完成义务教育,期待得到家长配合。家长表示会考虑就读技校体验班。</p><p>其余9名学生,均已在职业技术类学校体验学习。我们送上殷切的祝愿:既然选择前行,就要不怕困难、风雨兼程!</p> <p>三名残儿中有两名仅15岁,花一样的年纪,却只能这样躺着度日……外面的世界是何等的精彩,他们只能通过小小的屏幕去了解。也许你们的生命会像流星划过天空般转瞬即逝,但我相信,你们可以在天空中留下最绚烂的轨迹……</p> <p>家访结束,我们陷入深思:到底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教师?孩子们需要我们成为什么样的老师?</p> <p><b>我想,首先要会“爱”。</b></p><p>我们对学生的每一个关爱和激励的眼神,学生都能深深地感受到,并且会用加倍的热情来回报我们。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们不光要爱孩子,还要让他们感受到这爱!</p> <p><b>而且,要会“看”。</b></p><p>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些孩子的变化。发现一个共同的结论:如果不谈功课,这些都是惹人爱的孩子!</p><p>他们有的是爸妈种地的好帮手,有的是爷爷奶奶的贴心“小拐棍儿”,有的甚至辍学就是为了让弟弟妹妹更好地上学……被感动的同时,我在替他们惋惜。如果能通过受教育,走出山沟儿,这些优点一定会成就他们更好的人生!</p><p>所以,我必须学会看,看到孩子们的闪光点。并放大,使他们树立自尊和自信心,让他们也看到自己充满阳光的未来!</p> <p><b>还要会“听”。</b></p><p>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身份来倾听这些学困生的心里话。了解他们的家庭和生活,加强跟其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全面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安排,生活情况,细心听取家长的倾诉,了解家长教育的方法和遇到的主要问题。通过平等沟通达到全面了解,进而实行因人施教。</p> <p>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每个学生在学校不过是几百分之一,也许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被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p><p>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辍学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只要他们愿意,我们老师的手,永远伸向他们!</p><p>最后,谨祝所有学子不负韶华!希望迈出校门的孩子,及早返回校园完成学业,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