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万类竞绿的初夏,在疫情阴霾之下,同学们居家停课不停学,我们四4班第一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不仅按时坚持线上学习,还始终坚守童心五者的活动。我们开掘自身独特的大脑潜能,开拓思维,开展了可回收垃圾七十二变——变废为宝小发明项目主题活动。</p><p> 几个月来,各位组员团结一致携手努力,学习有条不紊的进行,小组里互相督促、相互帮助、热烈讨论等等,积极高效地完成着每一项学习任务,我们还开展了组内运动云比赛,我们是一个善学习、爱运动、富创造的阳光型学习小组。</p><p> </p> <p> 我们第一小组结合北京市五月推出的垃圾分类新政策,秉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原则,将学校前期进行的垃圾分类活动进一步延伸,开展了变废为宝小发明的项目主题活动,既提升学生将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的意识,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意义非凡。</p> <p> 本活动从4月28日发起,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投入到自己的创意中,利用生活中可以回收的废品,制作了非常富有创造力的小发明。</p> <p> 它们原本是废纸箱、废弃勺子、废纸杯、废纸、废弃红包……摇身一变魔法储蓄罐、创意相框、红包灯笼、彩勺艺术品、神奇笔筒、纸杯手机架、迷你抽纸盒等等,可谓匠心独运,五彩纷呈,诞生了一个个聪明机智、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善于发现的小发明家。</p> <p> 此外,我们在制作发明的过程中还结合了科学、综合实践、美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极大调动了同学们学习探究、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和兴趣。</p> <p> 同学们还认真地填写项目学习单,从一个个新奇、响亮、贴近主题的名字开始,每位同学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情,给自己的作品起出颇具吸引力的名字,像极了语文习作中的命名,既要吸引读者、观者的眼球,新颖独具一格,还要贴近我们小发明主题。</p> <p> 我们还需在项目学习单中梳理小发明的制作步骤,将制作过程记录下来。无疑又用到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既要语言简练、明了,还将制作环节介绍清楚,学习单完成,一个小小的说明文也就跃然纸上。</p> <p>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大思想家荀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倡知行合一,我们第一学习小组开展的项目主题活动就是最好的践行。</p> <p> 策划:肖怀杰及第一小组全体同学及家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