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华东师范大学黄瑾教授带领团队经过研究形成了学前儿童数学领域核心经验学习与发展的研究成果,为广大幼儿教师带来了福音。 为了帮助坊员掌握数学领域核心经验,了解儿童的发展轨迹,为幼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工作坊组织坊员学习了黄瑾教授《数学领域"几何与空间"核心经验》专题讲座,学习解决了大家在教学中的困惑。大家以理论为指导,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感触颇深。</p> <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p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3"><span style="color: red;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张玲歌</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mso-themecolor: text1;"><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Calibri">
</font></span></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themecolor: text1;">幼儿的数学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的薄弱点,在这个领域的活动开展中也都有一定的困惑和困难。特别是在对图形特征的把握上,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的语言常常会出现不恰当、不精准的问题。在教学策略上也缺乏一定的方法引导,常常会把幼儿搞得云里来雾里去,似懂非懂,无所适从。培训中黄瑾教授就"老师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聚焦对图形的关注"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让孩子直接关注图形的典型特征,特别是边和角的特征;二是关注相似图形和反差图形之间的对比;第三运用多感官感知,加强对图形特征方面的语言描述。以上几点为老师们今后的教学理清了思路和方法。接下来她主要围绕几何图形、空间方位核心经验的梳理,帮助大家掌握了幼儿几何图形学习的核心经验要点、发展轨迹、年龄特点,以及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同时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几个典型案例和教学建议也使大家对幼儿园数学领域教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有了初步的认识。黄老师在课程中提到:儿童的发展决定了他的学习,左右能力的分辨是</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mso-themecolor: text1;"><font face="Calibri">6</fon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themecolor: text1;">一</span><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black; mso-themecolor: text1;"><font face="Calibri">7</font></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 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themecolor: text1;">岁。幼儿阶段,对左右的学习掌握就是一个难点和坎,如果孩子对左右分不清楚,是很正常的现象,大可不必纠结,不会影响孩子的今后发展。这解决了我长久以来在数学教育"认识左右"方面的一个困惑,心情豁然开朗!</span></font></p><font color="#000000" face="宋体" size="3">
</font> <p><span style="color: red;">赵颖:</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学习了黄瑾老师的几何与空间核心经验,从中有所感触,教师要帮助幼儿提高空间方位的认知能力,首先要让幼儿感知和了解生活中的空间范围,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比较物体不同的位置方向和距离,其次,要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和表征空间方位,要扩展对幼儿空间方位概念学习和发展的认识。 1、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融合于各个领域学习中,幼儿对于空间方位的认知,虽然从属于数学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范畴,但是在语言、健康、艺术、社会等其他领域,同样也包含着关于空间方位的内容,比如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中的故事情节,这里就含有空间方位的感知。</span></p><p><span style="color: black;"> 2、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辨别渗透于有趣的游戏中,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和日常活动中进行,幼儿的状态达到最佳,尤其是小年龄的幼儿,在游戏的氛围和情境中,可以比较自然的认识与辨别方位。</span></p><p><span style="color: black;"> 幼儿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大量接触数量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去理解,去感知。</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ed;">罗娟</span><span style="color: black;">:通过黄老师的培训学习,让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对儿童数学学习核心经验的梳理并不是要外加一套新的认知模式或结构让教师去学习,事实上,它起到的是补充和丰富教师数学教学策略的作用。因为教师一旦明白了这些概念是如何被儿童理解的,就更容易判断自己班里的孩子哪些已经理解了,哪些还没有理解,接下来他们可能需要怎样的支持。教师是促进孩子主动学习的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孩子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器”,而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引导孩子运用已有生活经验与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来学习数学,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时代的气息、生命的活力。</span></p><p><span style="color: black;"> 我们应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可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的事例,我们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这些事例中的数学,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例如在进餐时分发餐具,可以学习对应比较小朋友负责按人数一人分一个碗一个勺子,另一小朋友负责在每个人的碗里分一个勺子,关于“空间方位”的经验,可以利用座位认识谁坐在我的旁边谁坐在我的前面,我的后面坐着谁。玩滑滑梯时,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如爬、跑、跳等获得上下左右、里面、外面等大量的空间方位的经验,午餐后到户外散步时,可以让幼儿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棵树,数一数楼梯有几层台阶等进行随机教育。 总之,通过学习我会用主观上的行动,努力改善客观环境,让家园配合起来,共同鼓励、支持幼儿探索,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尊重孩子的兴趣需要,让孩子在与同伴分享中成长,在分享中体验快乐,在成长中拥有自信。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ed;">李盟鸽:</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聆听了黄瑾教授的讲座“几何与空间”核心经验的学习发展,让我明白了几何与空间方位对幼儿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感知物体形状与空间之间建立联系,运用匹配(对应)、指认、命名的方式来感知图形的特征,最后用语言来表述图形的特征。认识多种图形后,采用移动、翻转和或旋转等方法来进行图形的组合与分解,使幼儿对图形几何图形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与巩固。在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形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如感受和识别盘子是圆形,桌面是长方形,地砖是正方形等。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版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如用长方形的纸盒,加上两圆形的瓶盖制作“汽车”。在搭建积木时,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在空间方位方面,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解决问题。其核心经检是:一、空间方位与方向是发展儿童空间认知的重要基础,空间方位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详细的表明方向,路线和位置。如幼儿来园时经过的空间变化,其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于生活。二、引导幼儿描述位置和方向的方位和语言,如积木在桌子上面,皮球在桌子下面。往往这些方位是相对的,如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远和近等。三、大脑中的视觉图像也可以用来表述和操作图形的方位和位置等。如同一个物体,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图像不同。总之,几何与空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利用儿童生活中的情境,帮助他们感知并认识方位,创设一些游戏情境,提供适当的区角材料,图片,帮助儿童巩固对于空间方位的认识。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对几何与空间知识熟练的掌握。</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刘巧巧:</span>今天我听了华东师范大学黄瑾教授的《几何与空间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的讲座,讲座中黄教授根据空间狭义概念上的空间方位做了What、How、Who三个方面的讲解,主要对3到6岁儿童感知形状与空间的空间方位的核心经验做了阐述,其中有不少的点我获益匪浅。</p><p> 在儿童空间几何的认知发展中,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关注到图形特征?这个对教师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关注图形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边角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比较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教学中主要是比较相似和反差较大的图形,然后让幼儿用语言或外显的方式来描述出这些特征。二是用多种方式让幼儿操作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如可以把不同的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案,花、草、城堡、火箭等,这个在幼儿园是最常见的,也是比较简单的;还可以用不同的图形去组成一个新的图形,在这个环节中,要提供多样化,且有明显层次的操作材料,来适应不同发展程度的幼儿,这可以让幼儿更加清楚地感知到图形之间的关系和特征。三是图形变换,主要用到移动、翻转或旋转变化这些方式。这个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一些具体而熟悉的事物开始,如积木扑克牌,七巧板等,用不同的方式来创造新的图形。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幼儿多次重复失败,教师要适时的进行策略支持,给幼儿一个经验刺激,来让幼儿掌握到图形的变化特征,这些都是一些比较系统和实用的办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