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静安的那些老建筑(持续更新)

Jude视界

<p>  老静安,因建于公元247年的静安寺得名,1862年静安寺路在此辟筑,这是上海第一条西式大马路;1908年,静安寺路开通了上海第一辆有轨电车,开启了近代上海的海派传奇。</p><p> 老静安也是人文意义上的市中心,各种风情的洋房、里弄民居和街道。蕴含故事的老房子就像一篇篇“物化的史诗”,更是无可替代的文化遗产。今天,对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尤为重要,也不断引起政府的重视,先后确定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及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历史风貌区和文化名人街,确定64条永不拓宽道路等。作为上海人不仅以这些近代优秀建筑为傲,更想深入了解,亲生体验参观这些传奇的建筑及背后的人文历史。</p> <p>  网上对老静安的建筑及历史描述颇多,建筑迷们对这些老建筑的结构用料风格等写地更是详尽。家住普陀但离老静安的核心文化区域很近,随便一个周末就能逛逛看看。百闻不如一见,想对号入座,亲身看一看,拍一拍,不光记录,更希望展现这些建筑最美的一面。</p> <p><br></p><p> 根据衡复风貌馆介绍,上海的历史建筑主要有如下几种风格:</p><p>(1)西班牙风格: 屋顶缓坡,多为红色筒瓦;外墙多为白色、亮黄色等鲜艳明亮的色彩,常用鱼鳞纹或拉毛粉刷;门廊和窗多呈拱形,常用螺旋形窗间柱、檐口锯齿形饰带、马赛克、以及铁艺构件等。</p><p>(2)德国风格: 建筑本身多为砖木结构。大型建筑多配以花岗石嵌角或采用厚重的蘑菇石作墙裙。常采用折坡形式,高耸的山墙既打破屋檐单调的水平线,又起到构图中心和视角焦点的作用,山墙上经常配以仿木结构的欧洲中世纪田园建筑设计手法,门窗边习惯加上精美的装饰线条。</p><p>(3)英国乡村别墅风格: 山墙和屋檐下墙面半露明木构架是其突出特征,通常有陡峭的屋顶,铺红瓦,半木构架下是白色或淡黄色抹灰墙面,红砖烟囱及墙面、墙角装饰,有的局部还配有维多利亚哥特风格的尖券门窗。</p><p>(4)法国文艺复兴府邸风格: 排斥民族传统和地方特点,崇尚古典柱式。在总体布局上,建筑平面和里面造型中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倡导规则的几何形体。立面强调严谨构图,倡导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并严格规定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此来象征永恒感与秩序感。在建筑外形上追求端庄、宏伟、简洁,室内则追求豪华。</p><p>(5)哥特式复兴分格: 不受任何古典建筑典范的制约,特别热衷于哥特建筑风格和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情趣,总体显示出哥特风格的特点,强调垂直线,注重高耸、尖峭。</p><p>(5)新古典主义风格: 是经过古典主义改良后的风格。保留了古典主义的比例、材质等特征,同时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p><p>(6)美国殖民地复兴风格: 这种形式最早由侨居美洲的欧洲人创建,将门廊等一些不大符合比例的或经过变形的古典建筑元素,与一些新的美国地方做法结合在一起。利用当地丰富的木材,采用横向木板条外墙,并粉刷成浅色。这种风格直接影响美国住宅的原型,在上海近代花园洋房中较为稀少。</p><p>(7)装饰艺术派风格: 重视几何块体,重复线条 ,以及曲折线的表现形式,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线条来表现,如扇形辐射状的太阳光、齿轮或流线型线条、对称简洁的几何构图等,并以明亮且对比的颜色来彩绘。</p><p> (8)现代主义风格: 造型简洁,少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采用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p><p> (9)中西融合的折中风格: 在设计中融合各种风格,体现出明显的中西杂糅倾向。</p><p>(10)海派建筑石库门风格: 吸收了江南民居的样式,同时融合西方建筑和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呈现“中西合璧”的风貌。总体布局借鉴欧洲联排住宅,单体平面结构由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演变而来,门楼采用石条框,配以乌漆涂面的厚木大门,门头常以巴洛克和装饰艺术等风格装饰。</p> <p>康定路528号,国立暨南大学旧址。该旧址附近因动迁已夷为平地,唯独此建筑为保护建筑而独存。</p> <p>西康路140号花园住宅(北京西路口),英式乡村风格别墅。</p> <p>胶州路260弄建筑的北侧面在274弄内,原为闽南堂,建于1921年,英式风格建筑。</p> <p>胶州路260弄,浩园,建于1937年,新式里弄。</p> <p>北京西路1623号(胶州路口)上海医学会(原英国共济会旧址),建筑上六芒星,就是共济会标志,中国大陆保存下来的唯一“共济会”遗物。建于1931年,新古典主义风格。</p> <p>胶州路125弄一侧的英式联排别墅,解放前为上海江海关总税务司署及中高级职员的住宅区。</p> <p>英式联排别墅区弄内景观。</p> <p>胶州路120号贻思里,建于1912年,新式里弄。</p> <p>胶州路134、148弄瑞芝村,建于1912年,西班牙风格建筑。</p> <p>胶州路561号 原上海市政委员会电力部住宅 ,建于1926年,英式乡村别墅建筑。</p> <p>新闸路1708号海关图书馆旧址,亦称“赫德图书馆”,建于1936年,英国古典风格。</p> <p>陕西北路204-212号、南京西路118号 南洋大楼。</p> <p>陕西北路186号荣宗敬旧居,建于1918年,折衷主义风格。</p> <p>南阳路30弄 巢居公寓(NEST HOUSE)建于1933年。</p> <p>南阳路70号 张爱玲堂兄张子美住宅。</p> <p>南阳路74-88号 南阳公寓 建于1925年。</p> <p>南阳路508-228号,铜仁路304-330号,北京西路1341-1383号 爱文公寓 建于1932年 现代派风格建筑,邬达克设计。</p> <p>吴同文住宅 建于1938年 铜仁路333号(邬达克)</p> <p>南阳路134号 安妮女王时期风格建筑 原为上海振华油漆公司董事长张兰坪故居。</p> <p>贝家花园,南阳路170号,中西合璧建筑。</p><p>主人为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建筑分为主楼、副楼及苏州园林式样的花园。</p> <p>陕西北路457号 何东住宅(现上海辞书出版社)建于1921年 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 邬达克设计。</p> <p>陕西北路369号 宋氏花园住宅 建于1908年 英式花园别墅。</p> <p>奉贤路172-198号英式联排住宅。 </p> <p>奉贤路68弄 西王小区12幢花园里弄住宅 建于1911年 英安妮女王风格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