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劳动的美德植根于内心 ——2019级3班“爱劳动5+1”活动总结

阳光

<font color="#333333">在2020年3月26日的晚间新闻联播中有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了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同时也看到了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还指出劳动教育是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一样重要,劳动教育,家庭是主体 学校是主导。</font> 《意见》中对于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原则有: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等。 为了响应和贯彻这一《意见》的精神,也体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从24日起,我在全班发起了为期一个月的每周“我爱劳动5+1”的活动。<br> 在群里公布了关于该活动的倡议。 这一活动得到家长的全力配合,在每周的孩子劳动时,留下了活动的印痕(照片或小视频),每周日晚上8:00前发到我的邮箱里,我及时查看,并适时在班级群里进行展示,一方面是优秀展示,以此来肯定这些认真、积极劳动的孩子,对他们是个鼓励,一方面是以榜样示范,以此来引领和激发更多孩子参与爱劳动的活动。参与和体验劳动,感受和体味劳动,从而享受和珍惜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量化肯定与激励。 劳动是最美的,热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使人快乐,劳动是光荣的。<br>李承骏同学的劳动记录<br> 杨镒菲同学的劳动记录。 崔艺腾同学的劳动记录 杨镒畅同学的劳动记录 姜越同学的每周劳动记录。 张译灏铜同学的劳动记录 田子萱同学的劳动记录 于明宇同学的劳动记录 学生谈劳动的感受<br> 杨镒菲在总结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每天都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起床开始,随手整理好自己的床铺,扫扫地,洗洗碗,自己的衣服自己洗,每天写完作业都会把自己的书桌收拾整齐,每当出门看到楼道脏了我也会及时的清理,让我们家和邻居们都有个干净的公共环境。在这段时间里我还学会了炒好多菜,例如西红柿炒鸡、炸鱼排、油淋金针菇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我还学会了包馄饨,包饺子,做韭菜盒子,还学会了自己擀面条呢。每当吃饭的时候吃着自己做出来的饭菜,都感觉到格外的香甜,每当看到家里被收拾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的心里有说不处的喜悦,这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一句话“劳动虽然辛苦,但是劳动者却是幸福的”。<br> 杨镒畅是这样谈自己的感受的:每当看到家里被整理的干干净净的时候,每当看到自己做的饭菜香喷喷的摆在餐桌上的时候,我真的很有成就感,为自己感到自豪。从中,我也体会到了父母的劳累,懂得了他们每天起早贪黑的要工作还要做家务的辛苦。以后我不但要会劳动,我还要珍惜爸爸妈妈以及所有人的劳动成果。<br> 阶段总结表彰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br>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br><br> <b> <font color="#333333"> 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将它传承下去。目前培养你的劳动,学做饭菜,整理床铺,书桌,洗涮餐具,等等日常劳动,往小了说,是让你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减轻父母的操劳。往大了说,就是让你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愿意劳动,热爱劳动,体会劳动,从而珍惜劳动,尊重劳动,让这样的美德植根于你的内心。</font></b>

劳动

教育

学生

爱劳动

同学

热爱劳动

记录

育人

每当

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