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次特殊的经历—被隔离的日子(九)</p><p>2020.4.1日,星期三,沈阳晴,被隔离的第六天</p><p>每天无论躺在床上睡的多么深沉,清晨,只要时钟在5:30~6:00之间摆动,我准睁开双眼。准时准点的概率几乎95%以上,哪怕每天只睡一二个小时的觉。生物钟在我身上从来就是平和稳定,也从来不起什么幺蛾。我自觉身上好像藏了一只“啼鸣鸡”准时打鸣,除非头疼脑热感冒发烧,任你像半夜鸡叫中的“周扒皮”一样人为干扰,也是雷打不动准时准点。</p><p>人有三需:吃饭、拉屎、睡觉。有时闲来无事瞎想,如果人类不吃不喝不拉不尿不睡觉,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力量该有多好,这样每个人的可用时间将增加一倍,那该多美呀。</p><p>日子过得真快,转眼被隔离已经进入第六天了,好像应该进入倒计天的节奏,7、6、5、4…0,只是黎明的曙光异常难熬。</p><p>站在窗口手拿iPad对着窗外东南西北天上地下乱拍一气,这就是我被隔离之屋所看到的“广阔天地”尽收眼底。</p> <p>^画面正对我住房间的北面,远方高楼林立,还有点雾中感觉。正对面就是原38中学(现我的母校20中学的分校之一),在它的东面是和平大街小学集团,东南是原39中学校址。再往北就是中国医科大学,再往北就看不见了,但我心中知道那是我的母校—20中学。</p> ^被隔离宾馆的西北,这是中华路与南京街交叉口,还能看清日伪时期的建筑。我小时候心目中最高最好的建筑,现在早已被四周的高楼大厦所环抱,好像已经破烂不堪,但就是不能拆除,就因为它是文物古迹。<br> ^隔离宾馆的东北面,原39中学校址,偌大的操场空无一人。它的后面是沈阳著名的和平大街(原国际马路),过去老沈阳税务局和省地税局就在此大街上,铝镁设计院,马路湾,原202医院离这儿不远。<br> ^宾馆的斜对面是中国建设银行。清晨中华路车辆无几,人员稀少,略显萧条。正前方一片拆迁空地,空空荡荡黄土铺地,风刮时节乌烟瘴气。<br><br>被隔离的日子真是闲的五脊六兽。记得赵本山小品中有一幕场景:倪萍写了本书《日子》,宋丹丹扮演的老太太要写一本《月子》,赵本山扮演的老头儿就要写一本《伺候月子》。我此时也想写本书,就是名字没想好,叫“岁月”吧,可“岁月”一词有点沧桑。相隔长久的年代叫“岁月”,我这才几天呀!那就叫“时光”吧。想好了就叫“时光”,也不加“隔离”二字,因为见到“隔离”二字容易让人以为我犯了什么大罪,被关进了监狱之感。所以不加隔离二字,只叫《时光》,短促到一瞬间,长达到几世纪。<br>被隔离的日子最关心的是我那远在南半球墨尔本的三个外孙。闭上眼睛,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与他们一同戏耍打闹,带他们游泳打球,教他们学习中文,为他们做饭洗衣,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如幻灯在脑中来回翻滚。想到老大的聪明憨厚,老二的倔强,老三的机灵顽皮总能回忆起我的儿时。再见面时他们的性格是否还是依然顽劣和调皮?真想念他们!也不知我那一人带着三个孩子的女儿如何处理日常家庭事务?遇到为难之处连个帮手都没有,心急如焚,毫无办法,只能远方祈盼。<br><div>澳大利亚最近疫情严重,希望他们一家四口平平安安渡过难关平安无事万事如意,孩子们无忧无虑健康成长!<br>被隔离的日子最想念的人就是老伴了,近在咫尺如隔天涯不能相见。每天也只能视频聊天:侃侃大山,问问彼此,天南地北东拉西扯。单独视频还能调侃调侃,调戏调戏以解相思。<br>自从鲁迅去世以后,中国的杂文所用语言再无锋利。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对事物的分析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抨击事物入木三分。所以他在世时许多人怕他如刀如剑的笔锋,也得罪了世上不少人,可鲁迅先生义无反顾。杂文是抨击社会,揭露阴暗的最好文言格式。可惜,再也见不到这世上超过鲁迅的杂文出现,因为没人敢抨击社会,尤其反右以后。已经跑题不再多说,我喜杂文,可惜水平有限,不能体验。<br>今天早饭很是不错,多了一盒“皮蛋瘦肉粥”,我之最爱,每次去粤菜馆喝茶吃饭必点“皮蛋瘦肉粥”一份。今天早晨又可大饱口福。<br></div> ^这是今天的早餐,鸡蛋一枚,小花卷两个,花生米数粒,咸菜两种,玉米两棒。只可惜玉米我的伤心食物,吃完就吐,只能原封不动退还宾馆。可惜!可惜!<br> ^这是中午的午餐,大米饭、青菜、鱼、鸡丁,还可以,还挺热乎。可惜我肚子鼓鼓的,一点都吃不下去,只好原封不动还给宾馆。<br>另外晚饭也可以,就是把鸡丁换成了肉丸子。小酒和老伴带的香肠及五香花生,宾馆的饭菜吃了一多半,其他退回。<br> ^这是不久前在女儿家自己给自己照的生活小照。我的iPad内存实在太小,其他照片都以另行保存并删除iPad里的遗留,这张因为是在返沈之前才拍的自拍,所以留存至今。地点是在女儿家楼下的卫生间,地方有点狭小。可能国外卫生间与洗浴间都是分开,不知何因!也许为了未洗澡人使用方便!但是洗澡之人如想方便还能光着屁股出来方便吗?<br><br>啰啰嗦嗦又是一篇,眼花缭乱脑袋发木。正好送午餐的脚步又在响起,思绪已断再无可写,今天到这儿。若知明日事,且看明天东拉西扯。<br> 一次特殊的经历—被隔离的日子(十)<br>2020.4.2日,星期四,沈阳晴,被隔离的第七天<br>公元初定十二兄,<br>春夏秋冬各分工。<br>三兄唱罢四兄上,<br>人间再刮春季风。<br>春光明媚迈入四月。早晨睡眼惺忪站在窗前,打开窗户一阵晨风习习扑面,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迎着扑面春风,呼吸着清晨新鲜空气,眼望远方耸立的楼群,心情格外开朗。<br>洗漱完毕斜身歪靠在床头的被子上构思着今天的文章。<br>我有一习惯,如果平时没有写作意向时,对任何事物都不太感兴趣,基本都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因为沾染这一平日不爱积累的习惯,所以我一辈子也成不了作家。但是一旦我对创作来了兴趣,虽然看起来还是稀里马哈,但是已经长了心眼。留意着周围事物,构思着创作轮廓,架构文章的主线条,一旦在脑中闪现出好的词汇及好的思路线索立刻记在iPad上面。如果没有条件记载工具,也要牢牢记在脑中,一旦有记载工具立刻记录下来。如不及时记录下来,就我这岁数,没过两分钟就忘得一干二净,任我想破脑筋再也想不出来。 <p>^今天的早餐,越来越好。隔着屏幕看不见热气,隔着屏幕闻不着香味,馋死所看之人,只有我得天独厚。</p> <p>这不想了几句歪词立刻记录下来。但感觉这几句有点不太合辙押韵用词不当充满野性,正掂量怎么修改。突然听见门外脚步声,送早餐的来了。索性也就对付吧,不改了(就是开篇小段)。</p><p>兴冲冲取回早餐,急匆匆打开一看,热腾腾地早餐映在眼前:两个软乎乎的小馒头、一块地瓜、一枚鸡蛋、三种小咸菜、一盒瘦肉粥,食欲大开。</p><p>但是一条写着“1317老人不要硬”的纸条影响我的情绪和食欲。</p><p>真是:岁月不饶人,时光催人魂。自我感觉好,外人吓掉魂。</p><p>我这么老了吗?连送餐所用的小纸条上都写着“老人不要硬”。</p><p>也难怪,几年前我出门在外,坐车走路年轻人见到我都管我叫“老大爷”,何况几年过去,人总不能往回长,越长越年轻吧。只是你叫我“大爷”行,就是前面别带个“老”字,一带“老”字就如岁数无形中增加了十岁,难道我七老八十了吗?还别说,我还真的七十岁了!年轻人你们没错!而是我的心态与我的面容不符,心比天高脸比墙厚,黄里夹黑的面皮瞧一眼儿就够。我青春的岁月都化作沟壑布满在我沧桑的脸上,岁月不饶人呀!</p> <p>^这是那张写着“1317老人不要硬”的字条。</p> <p>自然规律不可抗拒。想想我们小时候别说见到七十岁的老人了,就是见到五十多岁的“年轻人”都满口的“老大爷”的称呼对方,想想也就坦然接受了这一切一切。</p><p>还是我的同学知我懂我。就在我被困隔离宾馆,有点儿虎落平川龙搁浅滩的感觉。憋的我浑身难受直起痱子之时,昨天我的中学同学刘宝森给我送来两首清馨安神消气解乏的乐曲:一曲理查德的钢琴曲《秘密的庭院》、一曲陈蓉晖的小提琴曲《红玫瑰》。</p> ^理查德的钢琴曲《秘密的庭院》,仿佛身在仙境。<br> ^陈蓉晖的小提琴曲《红玫瑰》,请闭目欣赏。<br><br>听着优美的乐曲声,就如一缕香甜的甘泉在我心中流淌,永远留存在我心中。<br>闭上眼睛,好像梦中我的灵魂进入一片田野,花果满山,绿茵铺地,蜜蜂嗡嗡,彩蝶翩翩,小河潺潺,小鹿小猴戏耍游戏。令人心旷神怡,这不就是伊甸园,这不就是仙境吗?<br>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心中的烦恼一扫而光。人应大度,只要不是生死之敌,就应该有颗包容之心原谅一切。<br>把声音调到最小声,反复倾听着这两首优美的乐曲,在乐曲声中我构思着我今天的日记如何下笔。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多年往事出现在我脑中,浮现在我的眼前,历历在目。<br>听着令人陶醉的乐曲,我首先想到我女儿小时候学钢琴的情景。每周带她去钢琴老师家学琴,风雨无阻。想到现在我外孙学钢琴的身影,因为不爱学琴而屡遭斥责的情景。<br>好像我的耳边又响起姑娘弹奏理查德的《水边的阿狄尼娜》和《献给爱丽丝》的悠雅琴音。<br>老人愿意回忆,多年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浮现出来,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br>小学,中学,知青,当兵,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后的生活历历在目.....<br>想着想着中午饭又送到了,早晨8点刚吃完饭,这才不到上午11:30呀。早晨的食物还在腹中咕涌,这怎么又吃呀!看来真的是隔离结束我就要变成“八戒”,老伴肯定认不出来了,是否还让我进家门?<br>这次纸条见不到“老人”二字,心情舒畅许多,给个面子就吃点吧。<br><div><br></div> ^饭菜还可口热乎。大米饭、虎皮尖椒、不知是什么肉配尖椒、可能叫红烧鸡翅吧(就这个太硬,只能进嘴梭梭味道,牙口不行咬不动)。其它吃了少许,也就十之二三吧。<br><br>午餐送到,本来想写写过去早已淡忘的那些臭事,只是思路被送餐打断,全无心情,只能明日再续。<br>从随父母来到沈阳,左右邻居,同学春节在我家闹通宵,逃学毕业,中学文革大串联,北京过十一,工厂学工,与妈妈吵嘴私奔河北,妈妈心急如焚,李威大连寻我,下乡务农,扛枪当兵,参加工作,恋爱结婚,生儿育女,......,退休生活,直到澳大利亚生活点滴。都在这几天的隔离思考之中。<br>东拉西扯又一篇,明天事,且看下文继续。 ^早餐:小花圈二个,鸡蛋一枚,小咸菜三种,微咸稀粥一盒。<br> <p>2020.4.3日,星期五,沈阳晴,被隔离的第八天</p><p>人间最美四月天,</p><p>鸳鸯戏水欲成仙,</p><p>桃红柳绿枝返青,</p><p>姹紫嫣红落人间。</p><p>这也是我4月3日的心情。</p><p>早饭真不错,看着食物的色彩和热气,腹中充满食欲。起码所送纸条就比昨天温馨多了,没有“老人太硬”的字样,而是换成了“保温”一词,就冲这“保温”我也要把早餐吃光(但是得留下山芋,因为是凡这类的食物,我吃下去,立刻就口吐酸水,实在不敢恭维)。</p> ^这是送早餐时夹带的小纸条“1317保温”<br><br>今天心情格外舒爽,有兴趣看电视了。就是对各种电视大剧不太感兴趣,尤其中间插杠,没头没尾不知故事情节更是毫无兴趣。各体育台也都是在播放旧的比赛实况,也毫无兴趣。看了几眼江苏电视台的相亲节目,主持人孟非主持的两档相亲节目还很幽默风趣,也对现在年轻人的恋爱取向增加了了解。虽说现在人老莫咔痴眼的,但对年轻人的追求还是很关心的。最后把选台定格在辽宁体育“斗地主”台上,三人龙争虎斗你来我往,斗的不亦乐乎。还有辽宁体育的“麻将”比赛,看得我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只是这些选手水平“太洼”不值一提。我如上去赢他个千八儿不成问题。<br>心不在焉地在“相亲台”与“斗地主台”之间来回互换,无论节目怎样只要有声音就行,哪怕有声没影都行。因为:这里的房间无人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里的阳光照不到,这里的一切不遂愿。坚持吧,还有六天!!<div><br></div> <p>回国后集中隔离了14天,以为解除隔离回家后就彻底解放了。但是没想到回家后还要自行隔离14天,否则什么也干不了。因为我的通行证码的颜色是黄色(绿色才可去任意地方,如浴池、商场、医院等,14天后如无问题自动变绿)。在家蜗居期间闲的无脊六兽,把过去写的所谓“经历日记”翻出添加些照片后,发表在美篇上,也算给自己在家“蜗居隔离”增添了一份乐趣。</p><p>还有一点私心:把我过去写的文章整理后发表在“美篇”上,既解决了丢三落四存储容量问题,又方便了朋友之间的相互传递欣赏,我又何乐而不为呢。真心感谢美篇带来的方便!</p><p><br></p><p>注:因为人懒,一路很少照像,图片很多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