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心灵 与爱同行———同心县特殊教育学校对聋生进行线上心理健康教育

善若水

<p>  目前,由于社会、家庭、学校、聋生自身残疾、生活环境、道德风尚、个体成熟水平和心理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聋生心理健康问题目趋严重。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每一位教育者都希望学生心里世界和心外世界一样阳光灿烂。所以,作为聋生班主任就要转变教育观念,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培养聋生健康的心理素质。</p> <p>  针对聋生的心理问题较多,疫情期间听障语文组的老师们做了相关的心理健康辅导,并召开了相关的主题班会。</p> <p>  由于听力障碍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依靠视觉,眼睛很容易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随年龄的增长,学习内容的加深,对于听力障碍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困难,所以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精神上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p> <p>  听障年级的四个班级,老师们分别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分低、中、高年级对聋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p> <p>  大量的研究表明,特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性、人格、情绪及学业发展的相关问题上,他们比健全儿童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方面的心理问题要比健全儿童严重得多,实际上就是生理残疾又心理不健康。对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可能要远远超过任何其他的问题。</p> <p>  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p><p> 1.加强沟通,推动交流,了解聋生</p><p> 特教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位残疾学生,就要常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常听一听来自无声世界里的声音,与学生交朋友,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只有让学生信任教师,他们才能毫无顾忌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中了解学生心理上存在的理由并对症下药地予以解决。对于学生有“难言之隐”的,如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理由,可以鼓励其通过书面形式与教师进行沟通。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发现、掌握某些学生的不健康心理理由,同时教师要遵守保密原则。根据性格不同的学生分析具体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耐心地进行个别的正面教育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自觉地克服,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p><p> 2.尊重关爱聋生</p><p> 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对构建和谐的校园作用重大。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并且会对他们在行为习惯方面带来极大的影响,反之亦然。身为人民教师,应该时刻铭记,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特殊学校工作者应平等对待每一个身体或者心理上有缺陷的学生及尊重他们的人格、劳动成果、隐私。实践证明,只有从沟通交流和尊重关爱出发,聋生才能彻底地打开自己的心扉,心理教育才能取得突出的效果,聋生才能身心愉快地学习文化、技能,并快乐生活。只有这么做才能培养出身残志不残、自强、自立、自信的有用之人。</p> <p>  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每周都有心理健康课程,密切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干预。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学校和老师们将会继续努力,为学生的健康身心护航,帮助学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增强心理应对能力,学会在危机中成长,锻炼自我、学会勇敢、懂得感恩、尊重生命,感悟生命的美好,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p>

学生

聋生

心理

心理健康

教师

教育

问题

人格

健康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