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与我的《初探三道岩》,正好相隔一年的时间,几位出家师父去三道岩闲游,本人自愿申请为司机、随队摄影、护法随从。这是一次与出家师父们近距离学佛论禅的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难得的摄影题材。与第一次相比,少了点神秘,多了点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决心。<br> 出于对佛祖的敬畏,对师父们的尊重,我一直尾随在团队的后面,一路上欣赏着风景,摄取着这难得的画面。</h1> <h1> 现在还是沽水期,水面很小,流水也不多,但时值春末夏初之际,风景这边独好。虽说是第二次前往,还是被沿路的景色所吸引,端起相机,把美景留住。</h1> <h1> 走累了,小憩一会儿。我不失时机的抢上前,定格了师父们这难得一见的一瞬间。</h1> <h1> 根本就没有路,对当地很熟悉的一位师父,主动的担当了引路人的角色,带领大家涉水、攀岩。</h1> <h1> 这位师父休息的时候形象是不是很酷?</h1> <h1> 这两位师父,受不住美景的诱惑,玩起了美拍。</h1> <h1>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我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很自然的哼出了这首人人都熟悉的老歌。</h1> <h1> 在仙境中坐禅,吸天地之精华,悟佛家之真谛,修身,修心。</h1> <h1> 佛说: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一个人遇见谁,都是注定。这世间的相遇,都是缘分使然,聚有聚的理由,散有散的原因,留有留的缘故,走有走的借口,有缘的相伴,无缘的走远,相欠的偿还,不欠的相安。</h1> <h1> 我不懂禅,也不懂如何去悟,但在与师父们相处时好象能感受和体悟到那么一点繁忙背后的心灵的宁静。</h1> <h1>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会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今生短短的相见一面,前世又聚集了多少的情缘?</h1> <h1> 一位师父,看到一棵枯树,拿在手中舞得虎虎生风。听说他以前就是一位武僧出身。现在一直坚持着练武健身。</h1> <h1> 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各位师父们展现的是团队协作精神,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掉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h1> <h1> 我们翻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岩石,不知道哪儿是第一道,哪儿是第二道岩。</h1> <h1> 我第一次就是走到这儿返回了。熟悉路况的师父也说,好多的游客也都是到这儿就返回,因为这儿离返回的小路很近,而且前面的路更难走。但大家一致决心走到底,不到第三道岩不罢休。</h1> <h1> 那位习武的师父轻松地展示了他的功夫,身轻如燕,灵活如猿。</h1> <h1> 历经艰难,我们到了终点,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这儿就是第三道岩,有人说,第三道岩上刻有“三道岩”三个字,我们怎么找也没有找到。</h1> <h1> 翻越第三道岩顶后,到达青草镇铜锣村,不远处就是村民的民居。江岭到大塘的公路从村庄中穿过。以后如带了司机,就可以让他们把车开到这儿来,那就不需要原路返回了。</h1> <h1> 因为车停在三道岩起始处的水电站那儿,经当地的村民指引,我们沿着河边的小路往回走,有人工修整的痕迹,还是比较平整的。村民们说,以前没有公路的时候,他们都是从这儿走到江岭。</h1> <h1> 在返回的小路边的一块岩石上,看到了这“三道岩”三个字。不太醒目,不注意可能会看不见。三道岩的美是那么的纯朴自然,这里风景原生态而迷人,犹如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再见了,三道岩,我会再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