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总是听人提起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可实际上你却对他知之甚少?</p><p>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你在书本上、电视上无数次见到过他的名字,可实际上这个名字对你来说,只是一个符号?</p><p> 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与你生活的世界联系特别紧密,可实际上你又打从心里觉得陌生?</p><p> 的确有这样一个人,他生活在动荡奔腾的十九世纪,他有一把浓密的大胡子,他目光如炬、身形魁梧、意志坚定,他一生劳碌奔波、博学多识、著述无数。有人特别敬他,有人怕他,有人追随他,有人诋毁他,却很少有人说我不知道他。</p><p> 这个人,就是卡尔•马克思。</p><p> 奥地利的经济学家熊彼特曾这样说:“大多数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短的是饭后一小时,长的达到一个世代,就完全淹没无闻了。但是马克思的学说却不是这样,它遭受了批判,但它又复活了,是穿着自己的服装,带着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自己的瘢痕复活了”。</p><p> 1818年5月5日凌晨时分,特里尔城布吕肯巷664号住宅的房间里,一个名叫亨利希的律师神情不安地踱来踱去,时不时趴在里屋房门上探听动静,焦虑万分。直到来自城里的助产大娘喘着气儿跑出来告诉他:“你要做爸爸了,你们家多了一个大男孩儿!”他这颗悬着的心才落下地来。这个男孩儿,就是马克思。那一刻,可能谁也想不到,在这样一个极其平常的夜晚,一个极其普通的人家,却诞生了一个在世界历史上掀起波澜的伟人。</p><p> 俗话说得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没有人生下来就能随随便便成功,也不是每个伟人出生的时候都含着金钥匙,长大后就能呼风唤雨。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可能付出了常人不可想象的努力,也可能经历了常人不可承受的苦难。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信仰明确、意志坚定、绝不轻言放弃。</p><p> </p><p> </p> <p> 少年的马克思不知抽象是指从复杂的事物中排除非本质属性,透过现象抽出其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便问当老师的妈妈:“妈妈!什么叫‘具体”什么叫‘抽象’?” </p><p> 妈妈说:“‘具体’就是看得见的,摸得到的;‘抽象’就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 马克思心领神会地“唰唰唰”在作文簿上写了:“今天早上我起来,看见我具体的妈妈,在烧具体的早饭。我打开具体的窗户,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抽象的新鲜空气……” 这样,马克思长大后便发明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p> <p> 一天早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有一位读者手里拿着一本书,正要在一个空座位上坐下来,这时候,值班的图书馆员走过来对他说:“先生,这是马克思的座位,请您不要坐在这里,他就会来的。”</p><p> “马克思?”那位读者愣了愣,“就是共产党宣言》的作者,那位工人领袖吗?”</p><p> “我想是的。这里给马克思摆着工厂工作的年报,他现在正研究这份年报。”</p><p> “他天天来吗?今天也一定会来吗?”图书馆员微笑着回答:“一定会来的。几年来,马克思天天到这儿来工作,一天足足工作10小时。我在这里已经20年了,在我所见到的读者中,他是最勤劳最准时的。”</p><p> 这位图书馆员转身做他的工作去了。那位读者还站在那里思索,注视着马克思座位上的那一堆书。几年来,马克思每天都在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里工作10小时,在家里又继续工作到深夜。他读过1500多种书籍,他写提纲,写内容提要和笔记,这些内容提要和笔记就可以编成许多书。</p><p> 一切科学,主要的如历史、哲学、经济学、法律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语言学、文学,他都用极大的钻研精神进行研究,从中追求他所发现的新思想。他的好朋友恩格斯曾经说,马克思在写作的时候,如果他不确实知道所有的有关书籍都参考过了,所有的疑义都考虑过了,所有的论点都彻底探讨过了,他是绝不肯下笔的。</p> <p> 伟大的友谊</p><p>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p><p> 马克思是共产主义理念的奠基人。他受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生活很穷苦。但他毫不在意,仍然坚强地进行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恩格斯把马克思的生活困难看做自己的困难,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1863年初,马克思一家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马克思打算让大女儿和二女儿停学,找个地方做工去,自己和燕妮、小女儿搬到贫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这个消息后,连忙打电报劝说马克思别这么做,又迅速筹集又一笔钱,汇给了马克思,使马克思一家暂时度过了难关。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恩格斯,你寄来的100英镑我收到了。我简直没法表达我们全家人对你的感激之情。”</p><p> 碰到恩格斯需要帮助的时候,马克思同样竭尽全力,毫不犹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因为走时匆忙,身边没带多少钱。马克思知道了,连忙从病床上挣扎起来,到银行将自己仅有的钱取出,全部寄给了恩格斯。</p><p>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亲密合作。</p><p> 他们同住在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已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天气晴朗的日子,他们就一起到郊外散步。后来他们住在两个地方,就经常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p><p> 他们时时刻刻设法帮助对方,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时,还没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他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p><p>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使恩格斯悲痛万分。朋友们劝恩格斯去旅行,散散心。但他想到马克思生前用毕生精力写作的《资本论》还没完成,就谢绝了朋友们的劝说,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着手整理和出版《资本论》的最后两卷。他日以继夜地抄写、整理、补充、编排,几次累得生病。花了整整11年时间,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恩格斯说:“这是我喜欢的劳动,因为这时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p><p>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在40年里,在向着共同目标的奋斗中,他们建立了伟大的友谊。</p> <p> 马克思的成功,除了有一个坚定的志同道合的恩格斯之外,还有一个在他的人生中更重要的人,她陪伴着马克思走过辉煌的一生,也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卓著功勋者。可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就是马克思最爱的夫人燕妮。燕妮用一生的感情,深深地爱着马克思。虽然马克思和燕妮的家庭环境有天壤之别,燕妮是豪门之后,也是远近闻名的美女,这丝毫没有改变燕妮对马克思的敬仰与爱戴,马克思的才华深深吸引着燕妮,使她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越的家庭环境,跟着马克思颠沛流离,远走他乡,过着极其艰难的困苦生活,燕妮却从无半句怨言。悉心照料马克思的日常生活,她不但是马克思的生活伴侣更是马克思的精神支柱。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在燕妮的校对和整理下,才最终得以出版。马克思燕妮相濡以沫,给马克思生活上精神上最大慰藉,使马克思能全身心的工作,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p> <p> 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马克思的经典话语,感悟真理的魅力。</p><p>【友谊篇】</p><p>1.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p><p>2.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p><p>3.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p><p>4.友谊之舟在生活的海洋中行驶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有时会碰到乌云和风暴,在这种情况下,友谊应该受到这种或那种考验,在这些乌云和风暴后,那么友谊就会更加巩固,真正的友谊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放射出新的光芒。</p><p>5.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p><p>【奉献篇】</p><p>1.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诱惑,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给他的方向扑去。</p><p>2.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p><p>3.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p><p>4.历史把那些为了广大的目标而工作,因而使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看作是伟大的人;经验则把使最大多数人幸福的人称赞为最幸福的人。</p><p>5.劳动创造世界。</p><p>【惜时篇】</p><p>1.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p><p>2.时间就是能力等待发展的地盘。</p><p>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p><p>【读书篇】</p><p>1.书是我的奴隶,应该服从我的意志,供我使用。</p><p>2.不学无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无所帮助,也不会带来利益。</p><p>3.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p><p>4.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p><p>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p><p>5.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p><p>6.哲学家们总是在解释世界,而重要的是改造这个世界。 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 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p><p>7.最好把真理比做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 </p><p>8.思考一切。</p><p>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