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看到战友们发的纪念节日的图文,勾起了我对自己的和当年战友们青春岁月的回想。</h1><h1>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h1><h1> 延续至今,五四青年节的历史比我们这些人的年龄都长了许多。而重又提青春这一话题,我们这些人早已青春不在,唱起了自己的夕阳红了。借用流传很广"短"的那首小诗的意境,我说青春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的朝阳,就已经进入了黄昏。难道不是吗?看看过去照片上朝气蓬勃的我们,一晃就老了,时间都去哪了?真是青春岁月留不住,唯有镜头锁流年啊! </h1><h1> 体验到春夏秋冬 的四季,才知道春的美丽,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寂静。尝过酸甜苦辣的滋味,才知道生活的艰辛和甘甜。在今年的全民抗疫中,神州大地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至上,生命第一,成千上万的逆行者奋战在抗击新冠的第一线上。一线的白衣天使就达42000多人,而这些人中,青年人又是大多数。这也使我想起了我们这代人在年轻时参加过的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扑火救灾、演习训练、战备值勤。这些经历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由此我感到,如大树一样,年轮增加数圈,并非意味着垂老,只要根植大地面向碧空,一样可以枝繁叶茂;人生亦如此,年龄增加到六十开外,不必万事休亦,若丢弃理想和生活目标,才是真正意义的暮年。我喜欢这句话: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h1><h1> 为了纪念节日,也珍惜我们这代人在青春岁月时的奋斗和友谊,我把战友们发到网上的照片找到一些,写上一点文字,讲述照片后面的青春故事,向战友们的青春致敬!</h1><p><br></p> <p>通信兵之歌音频</p> <h3>我们这些人的青春。(这应是四十年的老照片了。前排左起;王维平、崔传明、王志生、杨兴才、徐世学。后排左起:窦坤、张权、唐双林。)</h3> <h1> 上面这张照片是1981年崔传明连长和当年的排长、站长、司务长、技师集体合影。大家朝夕相处,情同手足,亲如兄弟。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训练、学习、值勤、演习、劳动、娱乐,留下多少笑声,留下多少友谊,只有当事人能看得懂,才有深刻的回忆。好在这些人现在都退休了,又通过网络联系上了,当年一个连队里的这些人,常联系,近几年多次见面叙旧,这是何等高兴的事啊!</h1><p><br></p> <h3>前排左起:闫俊杰、季克林、尹文彩。中间为陈忠良、靳洪军。后排左起:李发、[周纯义]、张军。</h3> <h1> 上边这张照片应是1981年带新兵时所照。那年我负责带新兵排,季克林老班长是有心人,把他所带的班组织到一起,照了这张像。照片上的季克林,在部队工作十多年,在连队是骨干,能写会画,回地方安排在沈阳铁路部门,多次被评为劳模,光荣退休后仍贡献余热。照片上的李发退伍安置在本溪电信部门工作,张军、尹文彩、闫俊杰退伍回吉林双阳创业,陈中良在部队成长为团职干部,转业到大连工作。靳洪军退伍回黑龙江海伦在土地所工作。照片上的周纯义是吉林双阳人,是连队蓝球队的主力队员,速度快,三步篮很准。从载波班复员,后来听说他回乡后不幸病故了,那么年轻,那么生龙活虎的一个人,说没就没了,真是黄泉路上无老少啊!照片上的张军(文书)、靳洪军(接力站司机)、陈忠良(总机斑话务员)、李发(载波员),近几年都见过面,他们回地方发展都很好。</h1> <h3>前排左起:[侯淑梅]、毕杰、马力。后排左起;李恩惠、李洪利、关力颖、高凤山。</h3> <h1> 上边这张照片应是技师李恩惠(1970年兵)、班长高凤山与自动号班的全体合影。李恩惠退休留在了大连,高凤山在哈尔滨电信部门退休。李洪利复员回盖县,种植果树,日子过得红火,他儿子参军入伍,转了士官,他也成了军属了,去年他和郑景福等几位战友,邀请部分战友到他家乡坐客,大家相见甚欢。马力、毕杰复员留在丹东和东港,事业有成,均己光荣退休了。而照片中的候淑梅据说已于多年前就病故了,过去年轻时打听战友是谁提了,谁转了,过些年就问谁成家了,谁孩子入学或成家了,再过些年就是问谁退了,到这个年龄就问谁病了,谁没了,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但有战友过早离世还是令人唏嘘不已,所以要珍惜时光,珍惜友谊,快乐生活。</h1><p><br></p> <h3>左起:梁宏、王维平、辛东南、陈京选</h3> <h1> 这是1983年的一张刋登于《前进报》上的照片。由通信处王中鲜拍摄。是我给连队官兵讲《中国革命史常识》课,课间休息时,轻轻转动地球仪,给梁宏、辛东南、陈京选搞辅导。这一课,我编写教案的题目是:辽阔的国土可亲可爱,战士守卫您光荣自豪。(仅凭回忆),当年,64军在四号会议室举行了优秀政治教员比武竞赛,讲一堂课,写一篇文,答一张卷,背记连队人员自然情况一口清。综合评定90分以上,我被评为了"优秀政治教员“。那时也真是拼劲十足啊,看到照片,回想当年,感到还是努力拼搏了。陈京选复员回河南老家,在少林寺附近那个乡当了乡领导。辛东南回到汪清县,当了水利局党委委员兼部门科长,高级工程师。他还写了一本几十万字的回忆录之类的书,他邀请过我去吉林他的家乡,一直没成行,但近几年也几次相见,联系一直不断。只有梁宏没联系上。但愿他一切安好。</h1><p><br></p><p><br></p><p><br></p> <p>前排左起:韩杏茹、[郭晓今]、徐杰、孙淑芬;中排左起:张燕、门丽萍、岳建平、李丽、曹英;后排左起:丁霞、李彦萍、毕杰、刘俊、[侯淑梅]、李玲</p> <h1> 这是1977年度那批女兵,有总机班、自动号班、电报站的人员。有些能叫上名字,有些则叫不上名字了,后经了解情况的人告诉,我又逐一标岀了姓名。这批人有来自大城市北京、天津的,也有来自沈阳、大连、长春、贵阳、丹东、保定、威海的,她们和电视剧《幸福象花一样》、电影《芳华》那批女兵,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反映的军旅生活不同,专业不同,但本色和精神是相同的。电视剧有演绎成份,但她们的生活是真实的。她们有信仰,有追求,求上进,肯吃苦,为连队建设出了力,流了汗,也得到了锻炼。退伍后发展都很好,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祝福这些通信连的女战友!</h1><h1> 照片中故去的[郭小今],已经离世近二十年了,可能张洪京战友更熟悉她。她是七六年兵,是后调入通信连的,在电报站当报务员,业务熟,文化基础好,但因当时一些特殊原因,退伍回家乡北京安排工作,大概八二年左右,她到东北出差时还到过连队,回到报务机房看看,我见过她一面,她拿一份《专业户经营报》送我阅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报纸,记得她说她在这个报社工作。分别若干年后,可能也就是四十多一点的岁数就离世了,真是可惜,还是那句古话说得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h1> <h3>前排左起:姚华、于丽英、刘俊;中排左起:岳建平、门丽萍;后排左起:赵志颖、靳丽艳、徐杰。</h3> <h3> 这张照片中的8人,都是1977年度兵,是总机班为欢送于丽英复员回天津,特意到本溪小市拍的照片。其中有姚华一人不是连队的(特邀到场),摄时间应是1980年左右。</h3> <h3>左起’孙亚兰、马军花、贾晓洁、蒲秋风、陈霞、党战红、李小文、朴冬梅。</h3> <h1> 这张照片是1984年所拍摄,为当时总机班人员。应该是1983年和1984两个年度的女兵,都是连队总机班的话务员,来自于哈尔滨市,延吉市等地,班长是朝鲜族姑娘朴东梅。她们工作很能干,思想上进,业务熟练,技术精湛,纪律严格。"四功"扎实(手功、耳功、脑功、口功),在参加比武考核中,多次夺冠。多次被沈阳军区评为"红旗电话站",为连队争得了不少荣誉。</h1> <h3>左起:马占英、曹淑芳、徐杰、李彦萍、张群燕</h3> <h1> 上边这张照片为1977年那批女兵,应拍摄于1979年,是野外训练的场景,站在排头的是班长马占英。那时的连长是[高继山],指导员是[张孝富],排长是窦坤。总机班工作突出,曾被评为先进班。</h1><p><br></p>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总机班开设野战电话站的场景。那时训练抓得还是挺紧的。</font></h3> <h3>前排左起:李彦萍、徐杰。后排左起:于丽英、门丽萍</h3> <h1> 上边这四个戴大皮帽子的女兵,当年都还年轻,这是她们的芳华岁月,如今都已退休了,一个在天津,一个在大连,另外两个在丹东的凤城市生活。这几年聚会,都见过面,从她们的笑脸中看到了她们如今的幸福生活。</h1> <p>以下这组三照片是老兵带新兵的,这些战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和八十年代中期入伍的。(辛东南提供)</p> <p>来自哈尔滨的五位战友今昔对比照片。(辛东南提供)。</p> <p>尹越。1985年度通信兵,哈尔滨人,在连队是骨干,退伍后又上大学,而后不断努力,不断进步,现为黑龙江省总工会老干部处处长。(辛东南提供)</p> <p>1980年1月4日电报站全体战友合影。照片从下至上,从左至右顺序是:韩杏茹 唐旭红 张 艳 丁 霞 张志颖 李玲 [郭晓今] 沙晓春 刘广库 刘 晔。(此照片和人员标注提供者为电报站刘广库)</p> <h3><br></h3><div>前排左起;徐福敬、刘东林、夏炎;后排左起:王志生、程文学、魏宝运。</div> <h1> 这张照片应是七九年或八O年拍摄。王志生是接力四站站长、刘东林是二站站长、魏宝运代理三站站长。当时接力有四个站,使用的是63A无线接力机。是通信联络的重要力量。每逢演习拉练,他们先行,一个站一个方向,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当时我在二排当排长,负责有线电架设,消耗体力大,我们都很羡慕接力站的同志。我们和接力站配合还是很好的。</h1> <p>1985年,连队退伍战士在告别连队和第二故乡前,我和一排长魏培杰带他们参观"本溪水洞",那时门票好像是每张8角钱,现在每张180元了。这张照片纪录了战友情,也让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前排左起:王强、闫俊杰、[孙德群]、高林、张勇。后排左起:杨军、郭景贵、王维平、魏培杰、刘坤。</p> <h3>柳玉斌(老处长)</h3> <h1> 这是一位生于1943年、1960年7月考入军队通信学院的老兵。从军30年,由学员起步,升至64军通信处长。其间,在通信连任过副指导员,指导员。二十几岁就任通信营副营长。在处长岗位转业到本溪市邮电局任局级领导,2003年从本溪联通公司领导岗位退休。无论在部队还是地方,他都开拓进取,勤勉敬业,乐于助人,赢得了大家的敬重。难得的是他不断学习,眼中有美景,心中有大爱,笔下涌诗情。多年来写下千余首诗词歌赋,有些作品在本行业系统乃至省市和全国获奖,退休十多年出了《心珠余吟》和《夕阳余吟》两本诗集。他的乐观豁达,他的家国情怀,他的对新时代和真善美的讴歌,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谦和诚恳待友人,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赠送我的两本诗集,我都逐篇认真读过,受到很多教益和启发。我祝这位首长兄长健康长寿,鸿福齐天,并且乐见他不断出新的作品。</h1> <h3>柳玉斌处长组照(青春照、工作照、家庭生活照、夕阳红照)</h3> <h3><font color="#010101">刘仁富</font></h3> <h1>这是刘仁富的照片,他是八O年兵,从盖县入伍,后来考入军校。最后在人武部副部长岗位退休,留在丹东,现仍贡献余热。他为人正直,工作认真,待人热情,我们常联系,见面机会也多,去年在盖县他还参加了接待战友的活动。</h1> <h3><font color="#010101">李洪凯和家人合影</font></h3> <h1> 这是李洪凯和家人照片,他1981年从黑龙江海伦入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工作,特别能助人为乐。他是总机班的男兵。训练值勤成绩好。业余时间负责修理门窗、修鞋等工作,是学雷锋小组骨干成员。会木工,会使用修鞋机,会拉二胡,在修理室经常看到他为战友补鞋,修桌椅板凳的身影,还时常听到他拉二胡的曲子,他也能吃,每顿能吃两大铁盔子饭,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和当时的其他领导曾大力宣扬他的事迹,他也被树为学雷锋标兵。他退伍后,干得也很好,现在还当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走致富奔小康之路。</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前排左一林树森、左二李庚立。后排左一是舒景义,后排左二是潘以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4个人中:李庚立是1973年从河北望都入伍的老兵,是我的新兵班长,在连队任上士。潘以祥是1970年兵,家是四川的,时任三连炊事班副班长。舒景义是1973年兵,家是黑龙江依兰县的,时任四班副班长。林树森是1976年兵,家在康平县,当时他入伍不到一年。这4人工作都挺能干,他们都是通信三连的兵,随连队参加了唐山抗震救灾,完成任务后,受命乘火车提前返回连队,为连队撤回打前站。他们途经沈阳时,在照像馆照了这张像,留下了珍贵的照片。</span></p> <p>王志生、白广华</p>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王志生和白广华的合影。当年的接力站长和五班长(后调入通信三连任排长、副连长、连长)。王志生勤奋好学,从连队成长起来,调转多地,不断进步,光荣退休后仍贡献余热。白广华从连队走出后,一路发展,最后转业回到老家湖南郴州市,在市人防办主任岗位退休,不过这些年一直没有见过这位战友,也很少有他的消息。去年他家乡同年入伍的战友传来了他退休后的一些情况,听起来让人有一种"聚散皆是缘,盛衰岂无凭“的感觉。</span></h1><p><br></p> <h3>沙晓春</h3> <h1><font color="#010101"> 沙晓春是1974年入伍,在二连起步,后调入通信连任电报站长。工作认真负责,带出不少报务骨干。后来到二连任副指导员、指导员。转业到长春电信部门,已光荣退休。前些年,他来沈阳,我们相见聚餐叙旧,很是高兴,这几年也常有联系,问候不断,期待再相聚那一天。</font></h1> <h3>赵景海</h3> <h1> 赵景海是连队老排长,老副指导员,后调入报训队任政指。工作热情高。六八年入伍前就入党了,提干早,进步快。转业到公主岭当监狱干警,光荣退休后,还在做一点事。前年见面,感到他仍然如一团火,人老心不老,仍然那样热情,那样纯真。真应了那句名言;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祝福这位老领导和兄长!</h1> <h3>范德文近照</h3> <h1> 这是一个德才兼备非常优秀的人才,他叫范德文,1983年军校毕业,我到招待所把他接到连队,他担任接力站长,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为连队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八五年他调离连队,在新岗位上不断进步,后来披提升至军通信团政委,上校军衔。从部队转业到大连西岗区,担任一个局的主要领导职务,仍在岗工作,祝德文不断进步!</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奎民的青春照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李奎民是1984年度兵,在通信连任过军械员兼文书。他也是有志向,求上进,基础好,作风实的好兵。能写会画,能讲能歌,是我任连队干部时期连队的得力的骨干。他出了多期高质量板报,他在连队演进会、演唱会上等多项活动中都获过奖。印象深的是他演唱《再见吧,妈妈》这首歌,声情并茂,赢得不少掌声。</span></p> <h1>赵龙吉。八三年从延吉汪清县入伍,是一个工作能干肯吃苦的朝鲜族战土。退伍后做一些商贸生意,干得也很好。我九六年在丹东就接待过小赵,这些年也见过几次面,听他讲一些退伍后的发展,感到很高兴。</h1> <h3>赵栓录近照</h3> <h1> 赵栓录是七三年兵,是电源班长,从军十几年,为人厚道,低调谦和,老实肯干,业务熟练,特别支持连队工作。转业回保定望都县,已过上悠闲的退休生活。近些年见了两次面,且常联系,我由衰祝福这位好战友。</h1> <h3>田中华</h3> <h1> 田中华,八四年从康平县入伍,接力站司机。在连队工作认真,业务熟练,回家乡后发挥一技之长,成功创业,自已组成了五台吊车,若干铲车,汽车的施工队,每年工程延伸到沈阳以外市县,个别还有跨省的工程。我和杨兴才回家乡,见到他的成功创业,非常高兴。希望中华路子越走越宽广。</h1> <h3>张军</h3> <h1> 张军是八一年从吉林双阳入伍的战士,担任连部文书三年。能写能画,能说能唱。本来要留他转志愿兵,他要求退伍,遂了他心愿后,他回乡办起了规模很大的鹿场,养鹿六十多头,发展系列鹿产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近几年聚会,大家都喝到了他带来的鹿茸酒,还有鹿茸粉等。如今他也是儿孙满堂,享受幸福生活了。近年来,见过几次面,让我想不到的是过去苗条的帅小伙,而今长得五大三粗,壮似老牛一样,不过兴情未变,还是那样亲近,那样友善。</h1> <h3>张春</h3> <h3> 张春是个特殊人才。八四年从康平县农村入伍,工作责任心强,入伍当年当班长,因为工作突出没少立功受奖,在同年兵中入党也很早。曾被总参谋部表障为全军"优秀班长标兵”(全军树500名班长标兵),因此被选送到军校学习提干。转业到本溪市地税局,多次被评为劳模,担任过税务所长,局办公室主任,仍在岗工作着。上个月还见面叙旧,希望多听到佳音。</h3> <h3>燕青龙</h3> <h1> [燕青龙],1976年从康平入伍,从三连调入一连。他是我的老乡同学和战友。我们俩人是同一个县,同一个乡,同一个村的。又同在一所中学读书,不过我们同校不同届,但同年入伍到通信三连,后来又都在一连工作。他工作扎实肯干,在部队干满八年,实属不易。退伍后被辽河油田招工录用,在国企工作至退休,是劳模式的好同志。他安家生活在辽宁盘锦市,离著名的"红海滩“很近。可不幸的是今年3月30日,他突然发病离世,真是令人惋惜。</h1><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根仁(现在照片)</span></p> <p>张根仁(年轻时照片)</p> <h1> 张根仁,七六年湖北古城县入伍,在二排工作至八一年底退伍回乡。现生活在孩子的工作地方一一杭州市。我和根仁在一个排,情同手足,亲如兄弟。是平时偶尔想起,从来也不会忘记的好兄弟,只是多年断了联系,前不久联系上后,我们通了电话,讲了视频,相约在不久的将来见面,期待这一天的到来。</h1> <h3>于丽英近照</h3>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丽英,七七年兵,总机班的女兵,这是王志光发来的微信截图。一定不是入伍时的照片,是现在的近照。因前年在保定见过面,又偶尔听到她在群里讲一些佛法故事,才知道她修学佛法,有不少悟道。她落直辖市天津,生活过得很好。我和战友们为她高兴,为她祝福。</span></h1><p><br></p> <h1>马力。(七七年度兵,自动号班战士,工作认真,业务熟练,积极上进。八O年退伍,在丹东市人事局工作,凭德才和机遇成长为正处级干部。任过局公务员处处长,市军转办主任。今办理退休手续。几次战友聚会因忙于工作未到场,希望退休后有机会大家聚一聚。祝其退休生活快乐幸福!</h1> <h1>马占英。总机班女兵第一任班长,从沈阳入伍,工作积极主动,扎实肯干,获得不少荣誉。退伍回铁岭调兵山铁煤集团,任过团委书记,工会组宣部长,前几年过上了快乐的退休生活,几次见面,始终见其微笑挂在脸上,应是感恩知足之人。</h1> <h3>石玉生</h3> <h1> 垂钓者叫石玉生,是六八年老兵。连队骨干,退伍后又上了大学,当了干部,在四平市局长岗位退休,随子女在沈阳生活。近年聚过几次,为人热情,谈吐不凡,很有内涵,知识面很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h1> <h3>丛万成</h3> <h1> 这是丛万成的芳华照。据了解,他在连队时工作努力,出了不少期板报,是个特殊人才,写写画画,说说讲讲,素质很高。尤其退伍后的二次创业发展突出,成为难得的书画家,雕塑家,歌也唱得好。他的书画在家乡乃至外省市都有影响,出了不少好作品,我为老战友的成就而高兴!</h1> <h1>高凤山。一九七三年从黑龙江依兰入伍,这是四十多年前的照片,他在小市营区附近太子河大桥上所照。这是一个在连队工作十多年的老兵,在自动号班、炊事班都当过班长。肯吃苦,肯钻研,懂技术,会带兵的骨干。退伍回哈尔滨市,在电信部门退休,前几年在海南、保定相见,真是述说不完战友情。</h1> <h3>高凤山休息日在连队宿舍前与战友下棋</h3> <h3>刘功文</h3> <h1><font color="#010101"> 刘功文是六九年山东兵,在连队干的好,回家乡创业辉煌,成为成功企业家。前年见面,直观感到这位兄长为人厚道,待人热情,对连队对战友感情深。去年当76岁的老指导员陈金山去山东看战友时,他热情接待,召集不少战友见面叙旧,从德州到济南,一路陪同照顾,老指导员很受感动,今年五月份我与他见面时,他还在夸有情有义的刘功文。当年的刘功文多么年轻,多么帅气,今天的老兵风彩依旧,祝福老兵。</font></h1> <h3>张华明,一九七七年从四川入伍,退伍后回到成都,发展挺好,前年相见之时差点认不出来了,几十年过去,变化还是不小</h3> <h3>任鹏</h3> <h1> 任鹏,七七年兵,当年的摩托班长,如今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曾导演过军事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九三大阅兵拍摄总摄像师。父子两代导演,他父亲是电影《地雷战》的导演。我们前年在保定聚会合影就是任鹏所摄。我为有这样热心有为的战友而高兴。</h1> <h1>辛跃辉。(七八年从黑龙江省入伍,三排摩托班长,工作很努力,业务熟,威信高。退伍回哈尔滨铁路部门工作,负责铁路绿化,为铁路建设作出了不少贡献)。</h1> <h3>王志光</h3> <h1> 王志光,是八二年义县入伍的接力站一员,爱学习,爱钻研。回地方成功创业。前年,他把我和兴才、志生、克林筹几家请到他家乡小聚,印象深刻。特别他不辞辛苦,全家为战友们制作精美相册,留下感人至深的瞬间,在此,再一次感谢志光战友! </h1> <h3>苏振廷</h3> <h1><font color="#010101"> 当年的老副连长多精神,这是他的青春照,他是六九年兵,他任副连长时,我在二排当排长。他能力强,热情高,工作有办法,抓战备值勤有成绩,后来提拔到教导大队五中队任队长。转业回山东德州,光荣退休。近十多年我们多次见面。在铁岭相聚,在沈阳相聚,在保定相聚。近年来精神头大增,很活跃,我为兄长祝幅!</font></h1> <h3>张洪京</h3> <h1> 张洪京,八O年兵,后考入军校,回连队当站长,在部队发展到营职干部,转业到哈尔滨工作。正是他的热心,找到不少战友,建起了微信群,还常提醒大家一些注意事项,传播友谊和正能量,是个好战友。</h1> <h3>王志生、崔传明{这张照片很巧,是王志生与崔传明连长在天安门前合影,碰巧相遇不易,留下合影更珍贵)</h3> <h3>王志生、王维平。(这张照片应是1981年我和志生骑三排的摩托车照的一张像。我在驾驶位置,志生坐在车斗里。是静态拍摄。骑的是长江750双缸对卧式传动轴传动风冷式摩托东)。</h3> <h3>陈金山练太极扇。(老指导员陈金山,经年练习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这是他以七十多岁高龄练习太极扇的留影。一招一式见真功啊!)</h3> <h3>野战总机班战士在训练651电话单机故障排除</h3> <h3>李怀轩</h3> <h1> 七一年老兵李怀轩,在电报站当班长,工作十多年转业到河南太康老家,工作至退休,现仍贡献余热。</h1> <h3>李子生。当年曾参加过珍宝岛通信保障工作</h3> <h1> 六九年老兵李子生可不简单,他参加过当年珍宝岛的通信保障,回连队后被树为典型,为大家作过报告,在连队当过五斑长,炊事班长,代理过司务长,是连队得力骨干。退伍回哈尔滨,在阿城继电器厂任中层干部,工作至退休。前年相聚交谈,感到他快人快语,身上仍保留当年的作风。</h1><p><br></p> <p>以下一组3张照片很珍贵,是连队老兵贾忠平、李子生、贺威琦等人1969年去珍宝岛执行彺务期间所拍照。(李子生提供)</p> <h3>覃远虎</h3> <h1> 覃远虎当年可真精神,远虎七八年四川成都市入伍,在连队期间当过通信员、接力员、驾线员。从二排退伍回四川。他退伍时,我在二排任排长。他退伍后创业初期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累,最后终于脱颖而出,成为成功企业家。他组织了成都战友会,他任会长,帮扶生活困难的战友,受到好评。近年来我们分别三次在保定、海南、沈阳相见。战友相见格外亲哪,期待他的事业有新发展。</h1> <h3>胡伯亮、杨兴才、王维平、刘东林。应是1985年所照。</h3> <h1> 八五年时我和杨兴才、刘东林、胡伯亮合影。那时连队的架构就是我们四个连队干部,团结协作,合心合力。如今刘东林、胡伯亮在大连退休了,我和杨兴才在沈阳和法库过退休生活。</h1> <h3>邓天意近照。</h3> <h1> 邓天意是七五年从湖南宜章县入伍的,先在三连工作,后调入通信连在技工室工作。不但对业务工作认真负责,而且多才多艺,能作词谱曲,会多种乐器,还是连队教歌员。转业到盖县工作,在文化局领导岗位退休,主编出版了关于盖县历史和文化一书。是脚踏实地乐观豁达的一个人,是诚实守信重情重义的一个人,也是为部队争光的一个老兵。</h1> <h3>1985年通信连大部分官兵合影</h3> <h1> 这是1985年照的一张合影。当时有彩照了,这也是时代和科技发展到了这一步。当时除值勤不能离岗以及探家和公出人员外,都参加了合影。照完这张像,应该就是通信营架构结束,成立通信团了。我和兴才、东林、伯亮等都相继离开连队,到新单位报到去了。二排长朱正方、站长范德文、赵伟跃、等都调整到了新的单位。</h1> <p>王志生2016年照片</p> <h1> 这是战友王志生2016年的一张照片。他拿话简讲话时被抓拍的镜头,象不象领导,其实他就是一个领导。在连队起步,矢志不渝,玉汝于成,在部队工作二十几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二十几年,经历了操扬,经历了市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升至厅级领导,现仍贡献余热。我和他几十年的友谊,同在一个省一个市,联系不断,是共事一回友谊一生的战友。</h1> <h3>这是王志生在连队时的照片,多精干的小伙子,那叫做青春岁月呀!</h3> <p>窦坤2016年照片</p> <h1> 这是窦坤前年照片,当年一排长调回佳木斯,在万人大企业做办公室主任工作,虽己退休但未离岗。这么多年,他变化并不大,一米八多的个子,人高马大。近年来两次相见,有说不完的话,可见当年感情的真挚和纯厚。</h1> <p>刘东林旧照</p> <h1> 这个一米八十多的大个子帅不帅?他是我们连的接力二站站长,吉林农安人,七五年兵。在连队任过副指导员,后来又到通信团后通连任指导员。转业到大连,在远洋轮船上当政委,去过不少国家。在连队时工作努力,很精干,也很能干,我们是同一茬人,他很支持我工作。转业后的远洋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惊心动魄,听他讲起来很有意思。如今他也退休了,在大连休息。期待着再次相聚。</h1> <h3>胡伯亮妇夫</h3> <h1> 胡伯亮是七八年从山东入伍的,由通信处的技工成长起来,通信修理业务熟练,任通信连副连长期间,工作主动,配合意识强,善于团结人。后来在通信团时期,他任接力连连长、参谋、副参谋长、副团长,在通信团领导岗位退休后,在大连休息。有几年未见面了,期待下一次相聚。</h1> <h3><font color="#010101">薛力华</font></h3> <h1> 薛力华八0年从河北唐山入伍,是连队卫生员,热心为大家服务,经常揹起药箱到班排巡诊。退伍回到唐山迁西县,当上了乡镇医院院长。现在又种了不少板栗树,年年大丰收,日子过的红红火火。</h1>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穆文霞</span></p> <h1> 这是七七年兵穆文霞技师去年参加一九O师退役老兵千人大合唱的空隙所拍的照片,岁月虽然流逝,但仍然能看出她当年的英姿。</h1> <h3>朱正方在电线杆上做了一个漂亮的动作</h3> <h1><font color="#010101"> 这是当年的二排长朱正方在杆上的一个动作。看这个照片,知道什么叫青春岁月,什么叫雄鹰展翅。应该说徒手做这个动作很难的,如同特技一样。当年就是这个样子。他七八年入伍,在我们排当兵,后考入军校,学成归来当排长,后调入五七五团通信教导营,转业回德惠税务部门工作至今。</font></h1> <h3>石庆祥</h3> <h3> 当年的卫生员石庆祥,是八二年兵,如小孩一样瘦小,爱钻研,爱学习,转了志愿兵。当年的帅小伙,几十年后头发掉了不少,身体也发福了,当年的小石变成老石了。他转业回到阜新铁路部门工作,劳模式人物。这几年我们没少见,每次都围前围后,有唠不完的嗑。今年初,他也退休了,以后见面机会更多了。</h3> <h1>丁霞。七七年入伍,是电报站的报务员,在连队时业务能力强,工作积极主动。退伍回武汉市委做通信工作,发展很好,如今也已退休,过上了悠闲的生活。</h1> <h1>韩杏茹。七七年入伍,在连队做报务员工作,工作积极主动,业务熟练。退伍回河北保定市工作,现已退休,但仍贡献余热。</h1><p><br></p> <h3>李丽</h3> <h1> 七七年入伍的李莉,在总机班任过斑长,培养和带出了不少话务员。退伍回凤城市工作,发展很好,己退休,过上了安逸的生活。</h1> <h1>张淑华。(七七年从抚顺市入伍,是自动号班班长,尽心尽力工作,受到不少锻炼,后调出连队进护训队学习,退伍后回抚顺工作,前些年就过上了退休生活)。</h1> <h3>李彦萍</h3> <h1> 七七年入伍的李彦萍,任过总机班长,工作努力,业务熟练。八一年退伍回大连工作,已于几年前退休,过起了照顾九十多岁父亲和几岁外孙女的生活,虽然忙碌,但也充实,尽享天伦之乐。</h1> <h1>陈霞。(八三年兵,总机班副班长,工作认真,业务熟练,退伍后回吉林市工作,现己退休)。</h1> <h3>吴再生</h3> <h1> 这个四连张的彩色照片上的英俊小伙叫吴再生,一九七五年从湖南宜章县入伍,工作突出,一九八一年退伍回到家乡,在莽山建起两座小型水电站,发展了当地经济,自已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他退伍前在我们排六班当班长,我是再生的入党介绍人,最近连续两年在河北和辽宁相见,特别高兴,真有说不完的话。希望莽山明珠更加璀璨夺目!</h1> <h3>李洪利</h3> <h1>李洪利是八O年盖县那批兵,在自动号班和后勤都工作过,当过上士,是连队得力骨干。他回盖县后搞果树种植,走上了致富之路,又把儿子送入部队,也当上了军属老大爷了。近几年已两次相见,叙谈不够,这就是战友情啊!</h1><p><br></p> <h3>郑景福</h3> <h1> 这是八O年从盖县入伍的郑景福,分在我们二排,在连队期间很活跃,当时爱唱《大篷车》插曲。退伍回盖县成为水果经济人,发展挺好,去年他和李洪利、刘仁富、刘垒昌、高胜跃、邓天意组织了一个活动,陈教导员、崔连长等我们不少人都参加了,加深了战友情。</h1> <h3>陈金山(老指导员)</h3> <h1> 陈指导员可是老资格了,六三年兵,二十多岁就当上了连队指导员,在连队工作时间长,有正事,有正气,在建连育人上下功夫,在培养干部战士成长上,没少下功夫。后来提拔到营副教导员岗上工作。转业回沈阳,工作至退休。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尤其研修太极,创造了陈式太极,在省老年组比赛中夺冠。永运祝福老领导!</h1> <h3>崔传明(老连长)</h3> <h1> 崔连长是六八年的老兵,在接力站任过站长,在连队任过副连长、连长,在连队工作时间长,工作责任心特别强,对连队和战友感情深。他是身在岗位爱连队,离开连队想连队。当他几十年后重返老连队的营地之时,站在破壁残垣的营房房基前,回想起青春岁月往事,只有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们才看得懂他的表情,听得到他的心声啊,他当连长时,我当副连长,与他住同一间寝室,吃饭在连部一张桌。我们工作在一起,思想常见面,在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转业回河南淮阳工作,直至退休,过起了晚年幸福生活。去年年四月他把二十多个战友请到家乡,尽地主之谊,从嫂夫人到儿子,全家上阵忙活接待,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由衷地祝福这位好领导,好兄长!</h1> <h3>尹建权(老排长)</h3> <h1> 尹建权老兄是名符其实老干部了,他是六五年老兵,进步快,提干早,为通信连通信枢纽部建设作出很大贡献。很早就转业回河南商丘县委机工作,直到前些年退休。他常年读书学习,尤其擅长写诗词,思维敏捷,快速扑捉生活中的浪花,也常常回忆军旅旧事,把以往的流年岁月一段一段剪裁得体,把日子过的诗情画意。我没与其在连队共过事,但看他帅气英俊的青春照,看他写的诗和近几年的交谈,就知他青春时光该是潇洒自如,谈笑风声,浪漫有趣之人,在这里祝他生活如诗,诗如生活,一生平安幸福!</h1> <h3>尹建权夫妇</h3> <h3><font color="#010101">魏锡怀(老连长)</font></h3> <h1> 魏锡怀连长是1973年兵,从河北阜城县入伍,最后在大连退休。印象中,他特点是善于团结人,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通信业务熟。我们两人有幸在通信连一起工作,他任连长,我任指导员。军政配合好,分工不分家,与全连一起连年创建军直先进连队,那段时期,军直开展的所有评比活动,我们连都夺得了先进,锦旗、奖杯、奖状获得不少。其中包含了连长魏锡怀的大量心血,连队建设的大主意不少都是他提出来的。后来他提拔到营里任副营长时,从感情上说,真不舍得让他走,真没处够,但看到他进步,又为他高兴。以后几十年,联系从未中断,他走入团以上工作岗位后,仍然顺风顺水,在大连光荣退休,现在过着悠闲幸福的退休生活。祝福我的老搭档锡怀老连长!</h1> <h3>杨立海(老指导员)</h3> <h1> 杨指导员是我入伍后的老排长,我在三连二排五班,他就住在我们班。可以说他是我入伍后的部队中第一个老师。他是山东德州人,六九年入伍,为人特真特善特直,工作起来似一团火,批评起人来直言直语,从来不搞什么套路和弯弯绕,公道正派带兵。他要求我们写学习笔记,隔一段时间收集全排人员日记,他逐篇翻阅,写下批语,我至今保留着几本留有他批语的笔记本。其中两句话至今记得:"要象大海永不自满,要象长江永流不息"。我以后常写日记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巧的是我在三连时期在一个排,而在八一年他提升到一连当指导员时,我在一连当副连长,吃住在一起,他给了我不少指导和帮助。若干年后,他在干休所以局级领导的职务,退休落到大连,前些年常见面,这是战友发过来的一张休闲近照,没找到他年轻时照片,但他年轻时的样子早己留在我的脑海。祝福我的老排长!</h1><p><br></p> <h3>胡顺</h3> <h1> 这是七三年从河北保定入伍的胡顺老班长,当年一张娃娃脸,显得有些稚嫩。他对连队爱,对战友亲,连队培养了他,他始终未忘连队和战友。他在连队工作五年,在二班长岗位上退伍,回家乡保定创业,是一个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成功人士。当过村书记,镇领导,在区司法局领导岗位光荣退休。我和胡班长没有工作上的交集,完全是近年交往得来的印象。能吃苦,能创业,能干事,能干成事,能抓机遇发展家乡,在带领乡亲走致富之路上获得不少荣誉,在乡亲中,在战友中享有很好的口碑。近年来,他遍访各地战友,常回老营区看看,几次邀请战友到保定坐客,规模最大的一次,该是前年那次相聚保定,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不忘初心所致。祝福这位好战友!</h1> <h3>杨兴才</h3> <h1> 杨兴才是我老乡,是好战友,好搭档。和我同年入伍,同在一个连共事。最大特点是肚量大,能容人容事。胸怀开阔,善于团结人,整天一个乐天派,总是把笑容挂在脸上。他在连长岗位上到通信团任司令部管理员,没几个月就调回法库县人武部工作,后又在人武部收归部队后二次入伍当科长,几年后转业到县人防办当主任,前几年以副县级领导在当地退休。我们一直有联系。他最能感动我的是共事其间对我工作的支持。他是入伍前在地方入党的老党员,入伍后因工作突出,进步很快,七八年就提干了,我是七九年提干,他是三排长,我是二排长。可我当排长时间短,只一年多就到连队当副连长,他一点没有妒忌之心,全身心支持我的工作,我安排的事情,他都积极落实,这一点很令我敬佩。后来他当连长我当指导员时配合的也好,他的厚重品行,谦和为人令我敬佩和学习。</h1><p><br></p> <h3>王维平</h3> <p>王维平。1977年春天,在通信三连板报栏前留影。</p> <p>王维平。1985年夏天,在通信一连任指导员时在连部门前留影。</p> <h1> 这几张是我青春岁月留下的几张照片,我年轻时很少照像,就是照了之后保存下来的也不多。看到这几张照片算是对当年的一种回忆吧。</h1><p><br></p> <h1> 这是我2017年年4月下旬和家属在河南开封旅游时的一张照片,地点是在开封市的龙庭公园。收入的多数是黑白老照片,加上一张彩色照片。</h1><p><br></p> <h3>老战友相会(2017年于沈阳)</h3> <h3>老战友在沈阳相会(2017年)</h3> <h3>老战友沈阳相会</h3> <h1>写在后面的话</h1><p><br></p><h1> 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青春,我们这些人的青春是在本溪小市的大山中度过的,人生最美是军旅,通信连这段军旅人生路,是我们谁都不能忘记的。我们当兵时,战士义务兵津贴费前4年每月标准分别是6元、7元、8元、10元。干部的工资按23级到20级分别对应的标准是每月52元、60元、70元、80元。基层官兵吃的是高粱米,住的是石头房,站岗值勤,演习拉练,爬冰卧雪。有过军旅生活的人,都受到了艰难困苦的磨炼。当兵真的是令人难忘的人生体验,要问当兵是什么,当兵的人回答是:当兵是光荣、是吃苦、是流汗,是忘我、是牺牲、是奉献。日月既往,不可复追,人生短暂,转瞬即逝。这些散发着青春之光的照片,不仅珍藏在我们的记忆里,而且会使战友们永远怀揣梦想,沐浴阳光,散发岀青春之花的芳香!</h1><h1> 我是1978年10月在辽西演习训练那一时间段由通信三连调入通信一连的,后来一直到1985年10月离开通信连,到新单位工作。在这7年中,当过班长、排长、副连长、指导员。在与连队班子和全连官兵的同甘共苦和荣辱与共的集体生活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调查研究、读书学习、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爱岗敬业、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注重实际、抓好落实等许多好的习惯和作风是在这一时期不断养成的,不少道理是在经历过经验教训之后逐渐悟出的。所以我现在见到的旧时照片,脑海中不仅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容,而是从内心中又涌出的真挚情感,来顺其自然地写下岁月留给我们这些战友珍贵的光阴故事。动起笔来,真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记得在我退休后的几年中,我曾几次陪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部分战友重访故地,回到老营房走一走,看一看。不少人一进入老营区就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这就是青春之梦和连队情结,拨动了情感丰富老兵的心弦所致。还有的老兵在老营区频频拍照,还有的战友寻找到当年住过的营房和宿舍拍照留念,说回去告诉自己的孩子,把故事讲给他们的亲人和熟人。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是有几位战友,在故地重游后短短的几年,就相继离别人世,这也许就是当年青春年少的战友离世前対自己军旅人生的回望,这些人虽然离去,但留给战友们的,仍然是鲜活的面容。</h1><h1> 感谢杨兴才、王志光等许多战友提供的照片和一些补充说明。尽管是用心用情去书写,但这些照片后面的故事仍然是挂一漏万的注释,肯定存在疏漏之处,敬请战友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回想战友们青春岁月的神采飞扬,顽强拼搏,到今日赋闲休息乐享生活,应了当下很火的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最快乐!我们的战友多数都退休了,但年轻时都奋斗过,对于走过的路感慨万千,无怨无悔,我为退休的同志附上几句词来收尾。</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退休赋闲感言</span></p><p><br></p><h1>历经坎坷苗成树。</h1><h1>泪洗汗浇,</h1><h1>充实人生路。</h1><h1>信念筑就辛和苦。</h1><h1>回眸笑对荣与枯。</h1><p><br></p><h1>昔日青春留不住。</h1><h1>欲语还休,</h1><h1>昂首莫贪顾,</h1><h1>乐看云天风无阻。</h1><h1>新时代里再启步。</h1><p><br></p><p><br></p><h1>谨以此篇向通信连的战友们的青春致敬!纪念五四青年节。</h1><p><br></p> <h3>老战友在本溪相会</h3> <h3>老战友相会(2017年于沈阳)</h3> <h3><font color="#010101">老战友在营口相会</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