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能从清华大学大礼堂圆圆的穹顶,向西望去,穿过水木清华、工字厅和荒岛,就一定能看到清华西院,那是一片青砖青瓦的老平房建筑群,是清华教职工居住地之一。西院始建于1924年,也是清华校河以北仅存的清华初期教授住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院,紧挨着清华西校门,出了校门就可以到圆明园溜达去了。西院的南面,有一条小河渠(号称是校河或万泉河)天天流向东方,五六十年代,由于校外化工厂的污水排放,那河水总是五彩的,随意涂鸦着西院的色彩;西院的东面,一个小树林日日守着宁静,但到了夏天,东侧清华游泳池的喧闹声,就划破了一切,召唤我们去扑腾。西院的里面,那是写不完的清华故事,以至于凤凰卫视都要拍一部《清华西院轶事》,来絮叨絮叨西院的老人老史,老情老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转眼,五十多年就过去了,我再走进这个曾经既热闹又宁静的院落,似乎我儿时那调皮又乖巧的身影,还在四处捣蛋。1960—1969年,从我记事起到十一岁,我们一家六口就一直住在这里。老爸朱季讷,当时在清华教什么高等数学,老妈莫荷华,在校医院当个护士长,还有奶奶唐月珍和弟弟莫为泽、妹妹朱梅,一家人的苦苦乐乐,总是与清华的蹉跎岁月搅和在一起。后来,全家听从文化大革命的安排离开了西院,到清华江西鲤鱼洲五七农场,去接受江西稻田的再教育了。西院,从此就成了一段儿时记忆。(六十年代初,我家刚搬到西院时我很小,还在妈妈的怀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西院,是由老西院和新西院,两个部分组成的,我家住在新西院。当年,王国维、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顾毓琇、陈省身、杨武之、熊庆来、吴晗等一大批名人曾居于此。朱自清从西院这里到三院上课日日走过近春园的荷塘,才产生了名篇“荷塘月色”。到了我家搬进西院的年代,这些老一辈的大人物已经看不见了。西院里面仍住着许多清华老教授和职工,知名的也不少。我,当时就是一个小屁孩,没有人记得我。只有我自己还记得,我曾经在西院干过的那些坏事。说实在的,爸爸妈妈把我这个家中老大,教育得还是挺好的。只是我小的时候,太淘气、太顽皮了,老是闯祸,没少挨妈妈揍。(我的爸爸妈妈是很帅很美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一:给某老太太挖的陷阱。我家屋前有一棵大柳树,枝叶茂盛,严重影响我家的采光。我妈请了几位工人大叔想把树枝锯掉些,人请来了,可是邻居老太太出来阻止了,说她不喜欢阳光。没有办法,老妈只好作罢。我小小年纪可是不服,专门跑到老太太家门口挖了两个陷阱。两个土坑上面放上树枝树叶再盖上土,伪装好。只等着老太太一脚踩上。可惜,老妈知道我的恶作剧,把我好一阵子痛打,陷阱也被填平了。(娃娃皮皮说:老爸和二叔小哥俩很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二:那些失而复得的奶瓶。六十年代,清华不少人家也是要喝牛奶的。每月订好牛奶后,每天都有送奶工,把瓶装牛奶放入家门口的奶箱里,同时把空瓶子取走。我那时候淘气呀,把人家奶箱里空奶瓶子,丢到草丛里去。然后,再四处嚷嚷什么:“奶瓶没了”。大人们出来了,一通议论,一通乱找。最后,自然是在我的努力下,找到了奶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三:邻居小杂屋的一把火。我们那几户人家,都配有一个放乱七八糟东西的小杂屋。那天,我们几个不知怎么搞的,在我家邻居陆家的小杂屋里面玩起了火。不过火很快就被扑灭了。但还是惊动了大人们。清华派出所也来了一个叔叔,他认真看了看,认定此乃小孩玩火,家长要好好教育。好在,此事没人知道是我挑头干的。(我和弟弟在清华西门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就是如此,人慢慢长大,也不再那么淘气,变得越来越老实了。但谁儿时还没有些调皮捣蛋的事呢。清华西院是个好地方、老地方,我在清华西院干过的那些坏事,如今成了难忘的笑谈。谈笑间,脑海里浮现出那个院子、那些亲人、那些伙伴……真好呀。岁月是回不去了,“坏事”也做不成了。就做个好人,干些好事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西院那里似乎还回响着爸爸呼唤我们兄弟俩回家的声音:“小纯、小力(我们俩的小名)回家喽”。西院—— 回家!随着那终身难忘的呼唤声,少年的心在慢慢推开西院的家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革时期,我和弟弟在清华图书馆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如今,我又回到了清华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很老很老视频里:清华二校门、清华学堂、清华大礼堂,最后是清华西院门前的万泉河。(点击下面画面播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