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这群驴友徒步登湘赣顶峰——酃峰爬高山草甸,南风面观云海日出

hey

一、徒步上山 <p>  一个人的旅行很潇洒,两个人的旅行很浪漫,一群人的旅行很有趣。一开始,我都是独自背包旅行,潇洒的说走就走,既体验过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繁华和包容,也感受过黑蒙滇辽远边疆的安宁和淡然。今年的五一假,是我第一次“跟团游”,我们13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徒步约20㎞登湘赣顶峰——酃峰爬高山草甸,南风面观云海日出。</p> <p>  本次酃峰行活动由张鹏老师提议,“仁者风”户外俱乐部创始人唐白良校长策划组织,AA制自驾两天一晚户外徒步登山。出发前,资深“老驴”唐校精心制定了本次出游路线和应急预案,为本次旅行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安全保障。</p> <p>  出行前我们早已打点好行装,整装待发。5月1日一大早,我们不约而同地来到安仁县城集合。由谭孝和、肖显跃和贺志君三个老司机自驾三辆私家车,7点20分,准时从安仁县城出发。小汽车在马路上奔驰,在隧洞里穿行,如鱼得水,快活自由。一路经过“三县”,攸县、茶陵(泉南高速)和炎陵(武深高速),8点20左右,车驶入炎陵县。三小时后我们到达炎陵县下村乡,在下村乡桥头饭店吃了顿简单的中餐,11点40,我们开车继续向酃峰村石壁下进发,12点54到达泊车地点桃子窝,集体留影后,13点12分,我们开始负重徒步登山。</p> <p>  山脚下路两旁的山坡上种着些猕猴桃,藤蔓绕满了树桩,枝叶繁茂,还有厚朴红白相间的美丽小花点缀其间,煞是美丽。抬头远望可见丛林中峭壁上绽放着一簇簇热情似火的杜鹃花。山泉绕着远路在山间淙淙流淌,为游客送来清凉和甘甜,上山只需携带一个水壶,随处可取天然泉水。</p> <p>  行至半山腰,一树树洁白的棠梨花开的很盛,远望像流动的瀑布,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还有漫山遍野的粉紫色云锦杜鹃在树的高枝上欢呼雀跃,一阵风吹来,花的香味儿芬芳馥郁,醉人心脾,使我们忘记了旅途的疲惫。</p> <p>  翻过半山腰迎接我们的是迎客松,它风度翩翩的立在山崖处,欢迎八方来客,努力向阳生长。</p> <p>  翻过高山我们行至水寨沟,两丈来宽的溪流上是用树干架起的木桥,溪水底部大部分是由山里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天然石块铺成的,有的石头长期被水流冲刷打磨得圆润光滑,小一块的石头可能会被水流卷携着完成它的生命之旅,将会是一场多么奇妙的旅行!</p> <p>  越过水寨沟,我们一鼓作气继续翻过一座座山头,下午16点20,到达观音仙石处。观音仙石形如手指指向苍天,仿佛与天上的神仙遥相呼应,仙石旁有间石头堆砌的观音庙,不少游客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在此处虔诚的朝拜。</p> 二、药棚扎营 <p>  下午17点40左右我们终于到达帐篷扎营地——药棚。传说这里是神农氏(炎帝)采药后晒制药材的地方,也有人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江西一带的人在这山上种药并搭建了简陋的药棚,现在还可见山坡上零星散布着些残破的石头房子。</p> <p>  药棚就在酃峰的山脚下,远望群山连绵起伏,仿佛踊跃的兽脊似的,高山草甸的旖旎风光与萍乡武功山有异曲同工之妙。山间小溪从山顶一路奔流而下,哗啦啦的溪流勇往直前冲破一道道山石的阻拦劈开一条条水路,泉水不断冲激着山石水花四处飞溅。我蹲下身子用双手鞠起一捧水洗把脸,顿觉十分清爽,再用随身携带的水瓶装满喝上一口,清冽甘甜。同行的小茵老师不住地称赞道:“炎陵酃峰山肥水美,真是不枉此行啊!”</p> <p>  确实,不只是我们慕名而来,还有来自郴州和邵阳的20多个驴友也在药棚扎营搭帐篷,准备明天一早登湘赣顶峰。</p> <p>  吃了顿简单的晚餐后大家一块儿围炉煮茗。取一壶纯天然的山泉水用燃气慢慢烧开,放入绿茶泡几分钟,斟满一杯观其茶色清浅,闻着清香沁人,在这幽深山谷听山泉奏乐品上等好茶,实乃人生一大乐事。</p> <p>  茶毕,我们燃起了一堆篝火,大家围着篝火转圈圈,兴高采烈的唱起了歌谣,歌声渺远飘到对面山上的帐篷里去了,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在大理过的火把节,也是热闹非凡。</p> <p>  夜深了,大家都钻进自己的帐篷里裹上睡袋进入梦乡。一夜无话,静听温柔的风声缠绵的雨声和淙淙的泉水声共同演奏一支催眠曲,伴我们入眠。没有星星和月亮的夜晚,雾气很深,我们都有点担心会下大雨或者有不速之客——动物来造访,幸运的是,除了因地势不平和寒气逼人使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大家都相安无事。有好几个“新驴”是第一次野外搭帐篷露营,相信这会是令人兴奋而又难忘的一晚。</p> 三、登湘赣顶峰 <p>  5月2日我们起了个大早,大家都迫不及待想早点儿登顶观云海日出。早餐后,6点40分我们沿着指示路标开始向酃峰顶攀登。</p> <p>  行至山腰有许多低矮灌木和马尾松,越向上攀登,雾海茫茫中狂风大作,树被吹得东倒西歪,人在风中凌乱。当我们在波涛汹涌的竹海中穿行,我突然发现手机有了微弱的信号,猜测顶峰就在前方。</p> <p>  7点10分,我们成功登上了湖南最高峰——酃峰(又叫神农峰),此峰海拔2115.2米。</p> <p>  我们在此处拍了张合影,然后继续攀登距离酃峰约500米处的江西顶峰——南风面。雾海茫茫中我们继续在竹林中穿行,约20分钟登顶南风面,此峰海拔2120.4米。立在山的最高处,狂风仍然嚣张的吹得人在风中凌乱,碰上两头散养的牛也爬上了南风面正在悠闲的吃竹叶。</p> <p>  眺望远方,云海翻腾,雾气缭绕,宛若置身仙境,刹那间,一缕阳光透过云层,光芒万丈,将缭绕在群山的雾气都吹散开来,现出高山草甸的壮美景象。我们开始热烈的欢唱:“太阳出来喽喂,喜洋洋喽噢……”期望看到更美的日出看到更远一点山的颜色。谁料太阳调皮的躲到云海里去了,不肯再露面,我们只好原路下山返回到扎营地。</p> <p>  </p> <p>我们在山顶唱起了山歌~</p> 四、徒步下山 <p>  中午我们早早的吃过午餐,11点10分开始从梨树洲下山。一般驴友的旅行路线是从梨树洲上山登顶酃峰,这条路线比起我们上山走的那条山路更加崎岖险峻更具挑战性也更有野性。</p> <p>  梨树洲以山上的万亩棠梨树命名,分为上洲、中洲和下洲。这儿有世界罕见的珍贵植物群落;有冰臼群和原始古村落;有白水寨、神马溪和红河水;还有茶盐古道、高山草甸、万亩竹海等秀丽景观。诗曰:“上中下洲梨树洲,各洲风景不胜收。上洲白水胜九寨,中洲冰臼千古秀,下洲林海怡心神,‘再造一个张家界’,唯有深闺梨树洲。”</p> <p>  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梨树洲的景色,那就是“野”。我不是高明的摄影师拍不出梨花洲的野性,我不是专业的生物学家说不出梨花洲的野植,我也不是杰出的作家描绘不出梨花洲的野趣,我只是一个路过的旅客,我轻轻地来过,除了脚印什么都没留下;我悄悄的离去,除了记忆什么都没带走。</p> <p>  梨树洲的山石植被真是野味十足。我们一路从上洲下山,目之所及皆是奇异怪状的山石和种类繁多的植被。各种色彩斑斓奇形怪状的石头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发现有个圆溜溜的石头静静地躺在裸露在外头的树根上,真像在母亲怀里睡着了的孩子。</p> <p>  还有的石头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植物,我们笑称它为“绿怪石”,张鹏老师发现一块巨大的“绿怪石”上布满了野生石耳,别名石木耳、岩菇、脐衣、石壁花。这是一种稀有的名贵山珍,多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具有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功效,是著名的“庐山三石”之一。漫山遍野的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植被,可见这儿真是一个野味十足的植物王国。</p> <p>  梨树洲的红江溪流真是野性十足。当地人管山中的这条溪流叫红水江,关于红水江名字的由来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曾发生过杀戮,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溪水故取名红水江。</p><p><br></p> <p>  或许这山上本没有溪流,雨水聚集得多了就冲开了一条水路,山势有了落差就形成瀑布高悬。若论飞瀑梨树洲比不上明月山,若论水的纯度和质感,济南黑虎泉都不如它清甜。一路上,山泉喝了个痛快,肚子也没有任何的不适感,至今回味起来嘴里咂摸着还有清凉的甜味儿,也只有这样野性十足的红江溪流才能奔涌而出如此甘甜可口的山泉。</p> <p>  梨树洲的茶盐古道真是野趣十足。当我们一行人背着包徒步在落叶满地的石阶山路上时,唐校停下来向我们介绍说:“你们知道吗?这条路叫做茶盐古道,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主要靠骡子和马翻山越岭运送茶和盐等生活物资。”</p> <p>  这让我想起古代的丝绸之路,云南的茶马古道。或许这世上本没有路,只不过走在前面的人为后人开辟了道路。当地人说梨树洲几十年之前没有车子通途,当地村民的物资运输主要是靠人力和畜力,后来政府修好了路通起了电种上了黄桃搞起了旅游业,村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来越好。</p> <p>  梨树洲的竹海草甸真是野情十足。梨树洲上洲有高山草甸,下洲有丛林竹海,当我们穿过下洲的一片片竹林就离出山口处不远了。酃峰顶的竹子太枯瘦了,蔡伦竹海的楠竹太粗壮了,而下洲青绿色的毛竹笔挺修长有其独特的俊逸秀美,宛若从诗经里走出来的窈窕淑女,一颦一笑,温婉可人。在这幽寂的竹海深处,听着鸟鸣啾啾,看着日光在地上投下斑驳的竹影,吟诵着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归去时,正晴空万里。</p> <p>  我们下山花了5个多小时,16点17分,我们13个小伙伴全部顺利下山来到策源乡梨树洲村。由于我们上山时将车停在距离梨树洲60多㎞的酃峰村石壁下,于是我们先从梨树洲租了辆车送回石壁下然后再自驾返回安仁,两天一晚的酃峰行圆满结束。</p> <p>  最后以一首宝塔诗《风》来结尾。</p><p> 风。</p><p> 摇曳,轻云。</p><p> 吹落了,梨花雨。</p><p> 药棚扎营,篝火煮茗。</p><p> 雾海声茫茫,竹林雨潇潇。</p><p> 你来或者不来,酃峰就在那里。</p><p> 云锦杜鹃红似火,高山草甸绿如油。</p><p><br></p><p><br></p> <p>  待到锦绣黄桃成熟时,让我们再次相约炎陵酃峰,感受梨树洲的野,体味高山草甸的美,可有同行的小伙伴?</p> <p>编辑:贺秀秀</p><p>摄影:全体成员</p><p>审阅:全体成员</p><p>2020年5月7日记于竹山</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