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3月30日,一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加重,该患者为一名63岁法国籍女性华人。4月2日我院(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派出了首批7人奔赴呼和浩特市内蒙古第四医院(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进行支援,其中包括我院RICU团队李晓玲主任、张文凯主治医师和刘渊呼吸治疗师。4月8日RICU团队王婷婷主治医师和尹东呼吸治疗师加入了驰援队伍。重症新冠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团队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p><p> 3月30日病情恶化加重; </p><p> 4月1日改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p><p> 4月8日氧和指数降至100以下,予以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p><p> 4月9日予以间断俯卧位通气;</p><p> 4月18起连续仰卧位35小时,氧和指数从229逐渐降至135.5;</p><p> 4月23日起仰卧位时氧和指数开始上升;</p><p> 4月29日脱机拔管序贯无创呼吸机;</p><p> 5月01日序贯高流量吸氧;</p><p> 5月02日再次予以无创呼吸机通气;</p><p> 5月5日仰卧位氧和指数首次达到200;</p><p> 5月9日指脉氧: 92-97%(无创呼吸机 45%,高流量吸氧 45%)。</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团队查房:</b>李晓玲主任带领她的医疗团队每天进重症监护室查看患者的病情及各项生命监测指标,危重病人过山车式的病情变化在不断考验团队的协作和救治水平。</p><p><br></p><p> </p> <p> <b style="font-size: 20px;">权威专家助阵指挥:</b>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教授和云春梅教授等专家组成员每日为团队远程会诊并为团队加油鼓劲。病人的病情变化时时刻刻都在牵动着专家们的心,孙德俊院长和云春梅主任等专家每日要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研判和总结并及时指导救治。</p> <p> 图为内蒙,呼市,北京(詹庆元教授)为该重症患者进行三方联合远程会诊</p> <p> <b style="font-size: 20px;">硬核队长:</b>做为队长的我院RICU主任李晓玲不仅要对病人的整体诊治做到心中有数,更多的是她要关注诊疗中每个细节,做到万无一失。她每天都是乘清晨的第一辆班车到达应急病房,早上7点半准时组织全体人员进行病情分析,制定当天的诊疗方案。每天晚上11点在确认完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结果平稳才能安心入睡,当患者夜间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时候不论多晚也要组织医师和呼吸治疗师进行讨论,确定治疗措施,并立即采取措施。在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团队成员出现焦虑紧张的情况下,她不断鼓励大家,统一全队的思想重新建立团队的信心。当呼吸治疗师提出进行长时间俯卧位通气治疗这一个高危治疗措施的时候,她全力的给予支持。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每次高危风险操作的时候,她都要亲自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进入监护室,亲自与患者沟通,亲眼看着治疗措施的一步步的实施。 </p><p><br></p> <p> 李晓玲主任查房,和患者进行亲切交流。</p> <p> 李晓玲主任带领团队查房并与呼吸治疗师讨论病情。</p> <p> 刘渊呼吸技师30号晚上10点临危受命进仓,他也是我院最早驰援的团队成员。</p> <p> 王婷婷主治医师和尹东呼吸治疗师准备气管插管。</p> <p>气管插管进行中。</p> <p>康复训练。</p> <p>口腔护理。</p> <p> <b style="font-size: 20px;">呼吸治疗师实施俯卧位通气:</b>RICU团队呼吸治疗师尹东给患者调试呼吸机参数和俯卧位通气。累计15天的俯卧位通气,每次俯卧位通气时长平均20小时以上,最短16小时,最长24小时,团队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俯卧位通气时需要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治疗和气道护理的难度在加大,无时无刻都在不断考验团队的综合救治能力。</p> <p>呼吸治疗师拍背促进痰液引流。</p> <p>俯卧位通气时候拍背排痰中。</p> <p> 呼吸治疗师在患者俯卧位通气时候震荡排痰。</p> <p> 病人由俯卧位转换成仰卧位后。几个大小伙子已经汗流浃背了。俯卧位通气不仅考验团队的体力和耐力(由仰卧位翻到俯卧位必须由5~6个医护人员协作完成),更多的时候考验团队的综合救治能力。</p> <p> 翻身和俯卧位通气后补充能量,方便面就能使他们满血复活,抗疫战士不怕苦啊!</p> <p> 患者有时会比较焦虑,不配合治疗,王婷婷主治医师进去安抚,剪指甲,情绪平稳后在她衣服上亲自写下了“女儿”两字。</p> <p> 王婷婷主治医师,温暖的医者,医者仁心。值得点赞。</p> <p> 患者的肯定给了团队最大的安慰和鼓励,如此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值得学习和赞美。</p><p> 细心的王婷婷医生把患者所有的血气结果整整齐齐的贴在纸上收藏,请大家效仿,以免丢失,方便用时查看对比。</p> <p> 尹东等呼吸治疗师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p> <p> 做CT前精心准备,转运呼吸机和氧气必须到位,做到万无一失。</p> <p> 我院团队和内蒙古第四医院团队精诚协作!</p> <p>准备外出完善胸部CT检查。</p> <p>转运中。</p> <p> 团队协作下成功完善胸部CT检查并安全返回病房。</p> <p>索志红护士精心护理患者。</p> <p>乐观向上的王元护士护理患者。</p> <p> 张文凯医师和刘渊呼吸治疗师一起查看病人。</p> <p> 低调的张文凯医师一个多月的坚守展现了呼吸人的默默付出和大爱。</p> <p> 谢建威医生查房时握着患者的手,给患者加油鼓劲。</p> <p> 凌晨的他们,熬了一晚上已经精疲力尽。</p> <p> 索志红护士在给患者喂饭。经过我院团队和内蒙古第四医院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稳定,由危重型转为重型。</p> <p> 除了勤翻身拍背,索志红护士把旧手术服剪开做的自制中单,纯棉吸汗。当时患者床头经常需要摇高,患者经常往下滑,那时患者自己动不了,把自制中单铺在下面,第一方便了医护团队抓住中单往上兜病人,第二是为了翻身。第三褥疮风险大大降低了。真是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就怕想不到啊。</p> <p> 功夫不负有心人,4月29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序贯无创通气。</p> <p>团队协作成功拔除气管插管。</p> <p>李晓玲主任和张文凯医师。</p> <p> 首批进仓团队合影:李晓玲主任、张文凯主治医师、刘渊呼吸治疗师。</p> <p> RICU医师团:李晓玲主任,王婷婷、张文凯、谢建威大夫。</p> <p>团队合影留念!</p> <p>我院团队。</p> <p>长发变短发。</p> <p> 护士是病人心中的一盏灯,不断照亮病人战胜病魔的方向。</p> <p> 三级防护下医护人员工作强度比平时大好多倍,出汗多,容易脱水,出现晕倒现象,团队顶着很大的压力,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呀!</p> <p> 进仓前团队成员互相帮助穿各层防护装备。</p> <p>坚守了30余天的刘渊!</p> <p>生活中的她们很美哦。</p> <p> 战友情—我院团队和内蒙古第四医院团队成员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