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我儿时生活的地方,是在晋蒙交界,即蒙之脱梢,晋之边半。前不着城,后不搭市,交通及不方便的一个小山村——革命老区羊群沟乡东南端,韭菜沟村!</p><p> 我们虽是内蒙人,但是往往与山西人打交道,娶媳妇娶山西姑娘,姑娘出嫁也常常在山西。说话口音,三分之二是山西味,三分之一是内蒙音。购物念书也往往去山西的右卫城,丁家夭乡!</p> <p> 我们村,当时归属东石咀大队,现在叫东石咀行政村。80年代,每个村都有学校,但记忆中,只有一个老师,一个学校一个班一个老师,几个或几十个学生,几个年级,几门科。到了九十年代,自然村的学校就逐渐消失,都合并到大队即现在的行政村。我们当时就转移到东石咀子上学,早晨从家出发,翻山越岭,近一个小时,到校,中午不回家,吃早上来校时带的干粮,下午放学,才回家,一路边玩边走,掏鸟摸鱼,追兔抓蚂蚱,其乐无趣!</p> <p> 到了初中,就得去乡政府所在地读书,我们村当时通往羊群沟乡,有两条路,一路为“车行道”即自行车道,从我们韭菜沟出车,途径石咀子、黑土崖、三叉沟、前三菠萝、后三菠萝、盘山、圪针沟、暖水泉、印子沟,最后到羊群沟学校,里程不知多少,凡正得五六个小时,沿途人骑车一程,车骑人一程,只是比步行快,但似乎比步行更累更害怕!下坡两脚拖地,加强刹车能力,头顶冒汗,脚底冒烟!</p><p> 另一路就是,从我们村出发,走到黑土崖,从黑涯当村翻过,栽到石门子村,穿越“三神庙壕”,到达后砖窑沟,即可望到羊群沟乡,但是还很远,真是“望城莫及”!</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神庙壕,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五星级服务区”——这里有绵甜的泉山、平坦而热乎的石床,有山鸟在歌唱。我们早晨,从家里窗不亮就出发,男男女女,三五结伴,一路说笑,一路玩耍,一路前进,到了三神庙壕,已是中午的饭点,找一块面大的石头,当饭桌,各自把干粮掏出,很快揍成一桌丰盛的“饭菜”!吃饱后,女的采花戏蝴蝶,男的捞鱼追兔子,累了各自找一块平面石头,以石为床,以肘为枕,仰望天空,两面的崖壁嵯峨黛绿,中间的衣带般的天空,湛蓝如洗,缥缈的几缕云恰好构成了一幅雅趣盎然的淡墨山水画。泉水叮咚,山鸟啾啾,清风抚面,很快进入梦乡!忽听有人惊呼,“哎呀妈呀,快黑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又开始赶路,走的走的星宿满天,等到看到了前方“万家灯火”,那就是我们的取经之地,心中的灯塔!再累再饿,也要坚持前进!</span></p> <p> 就在石门子村前,有一处奇观,被当地百姓称之为“阴阳河”,也被路人称之为“冬冰夏草”河,此河从山西流入内蒙,从韭菜沟、石咀子、黑土崖由东向西,流到三叉囗,瞬间转弯,一头扎进石门子,流经三神庙壕,最终注入浑河。</p><p> 在石门子村前,有这么一段,每当立夏之季,会出现“奇观”:河的主干,一分为二,南畔依山,北边靠路,中间呈现太极图案,南河槽“冰冻三尺”;北河槽“草绿如染”。站在南河岸,寒气袭人;立足北河岸,春意盎然!</p><p> 路过的行人,都会为此惊叹,纷纷摄影留念!</p> <p> 五一,重温儿时取经路,曾经九九八十一坎,如今感觉,真是“九九八十一景”,一边赏景,一边回忆,完美的“心身”之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