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把耳朵叫醒,让我与你们有声相伴。大家好,我是朗读者泰哥,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篇成语故事: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打 草 惊 蛇</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唐朝有一个叫王鲁的人在当涂当县令,他十分贪财,经常想方设法搜刮老百姓的钱物。他手下的各级官吏也贪污受贿。当涂县的人民有苦难言,一个个都对这批官吏恨之入骨,时刻盼望能出一出心中憋闷着的那口恶气。</p><p> 一天,正巧有一批上边派下来巡察各地民情的官员来当涂巡视,当涂人民一看来了诉苦的机会,大家就联名做好状子,将县衙主簿等人的各种劣迹控告上去。</p><p> 状纸首先传给了县令王鲁。正好县民们在状子上罗列的罪行,同他平时的所做所为几乎全部一样。王鲁大吃一惊,冷汗不自觉地滴到了地上。他盯着手里的状纸,双手发着抖,心想:这……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怎么这样呢?他越想越害怕,胆战心惊的,怎么也静不下来。</p><p> 他颤抖着手,拿起笔把自己当时的感受写到了状纸上。他说:“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就是说,你们控告主簿,虽然是想打地上的草,可是我就好比是那条藏在草丛里的蛇,吓了很大的一跳!写完,他手一松,瘫在了椅子上,毛笔也落到了地上。</p><p> 人们把这个故事引申为成语“打草惊蛇”,用来比喻本想给甲以惩罚,而乙也受到了警告。现在,人们多用“打草惊蛇”来比喻做事不够机密,因一些不必要的举动,使对方察觉到自己本来的意图。 </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智慧启迪: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要充分考虑每一步举动会对相关的人或者事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因此使相关人提前发现信息而做准备,不利于事情顺利进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成语出处: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