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本熟悉的生活节奏;尊重生命的延期开学举措,改变了孩子们学习方式。在此次举全国之力共抗疫情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王静茹老师勇敢地担负起了线上直播教学的重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回顾线上教学这两个月的经历,王师说可以用“几经风雨”、“几多心酸”又“几分得意”这12个字概括!她对“风雨之后方见绚丽彩虹”这个道理有了更加深刻的领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刚刚开始线上教学之初,钉钉操作颇不熟练的王老师为了不耽误教授学生知识,就用手机的录像功能对着电脑课件,一边播放课件一边讲解知识。受微信中只能上传五分钟之内视频的局限,她只能一边讲课一边关注录制时间。讲到这,王老师还补充了两句:“这可害苦了我,有时讲得尽兴就超时了,没法上传只能重录。还有时讲解的一句口误也让自己如鲠在喉,不重录都没法安心!”王老师这种想方设法完成教学任务、一心朴实的教好学生的精神真让人动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几天后,在王老师的不断摸索练习中,她终于能够驾驭钉钉直播、开始了真正的直播授课之旅。一想到能够从经常重录的煎熬中解脱出来,她说自己觉得呼吸都变得顺畅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天爷总爱和认真的人开玩笑,上一个问题刚解决,话筒又跟王老师罢工了,家住农村的她附近买不到,乡里、县里又在封城,她果断选择网上下单邮购话筒,还顺带采购了直播专用的手机支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没有话筒就不能用电脑直播了,王老师只好改成手机直播。所幸用手机直播的这段时间,她恰巧正在领着学生做学校刚刚下发、家长取回的资料,因为课本和资料比正常线上教学晚了一个多月下发,所以就积压了好多页练习题没有跟上。否则还得用以前的笨方法,用手机充当摄像头对着电脑直播,因为讲新课时如果用手机直播就无法播放课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老师家里只有一个立在桌子上的简易手机支架,也只能因陋就简、将就着用了。可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反馈用手机直播的王老师声音太小,听不清。这让王老师很纳闷:不对呀!平常就不会小声说话、缺少淑女范的我,更不用说讲课了。怎么回事儿呢?经过认真查找,原因确定为手机立在桌子上,手机话筒和桌子没有缝隙,阻碍了她声音的输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讲到这个细节,王老师幽默地说:“看来我的手才是最合适的手机支架!距离可远可近,放置可平放可倾斜,真可谓随心所欲。为了避免声音小,学生听不清的现象再次发生,我每次直播时都把手机平放,摄像头对着课本儿、伸长脖子把嘴凑近话筒讲课。一个小时的直播下来,全程托着手机的左手手指因长时间弯曲麻木的都伸不开了,整个手腕也不由自主的发抖;最尴尬的是:手机下半部分靠着话筒的屏幕上,满是干涸的吐沫星子,需要用湿抹布擦拭好久才能恢复如初!”</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看着面带微笑、语调轻快地调侃自己的王老师,我不由得一阵心酸!每个被逼上阵地的老师可能都承受了这样那样的阻碍,但大家都选择成为教育领域的逆行者,这份勇敢和担当让我不禁想为同行们点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盼星星盼月亮的王老师,终于把新话筒盼到了,又能用电脑直播授课,她说自己竟然有种劫后余生般的激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直播硬件到位,操作手法娴熟,王老师终于可以在自己的阵地上大展拳脚了。</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无论数学还是语文,她都提前设计好实用、直观又精美的课件,课前演练也做得一丝不苟,有时还硬拉着同为教师的老公充当学生,让他听后帮忙指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手机应用商店里可以下载一款特别适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免费软件叫《一米阅读》,在王老师的强力推荐下,她们班学生已经使用两年了。这里不但有大量分年级的中外经典名著供学生阅读,还有从小学到初中九个年级与人教版语文课本相对应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习题。每次语文学习新课前,王老师都会把《一米阅读》中相对应的课前预习布置下去,并分享到班级微信群,方便学生查收完成。《一米阅读中》的预习包括课文朗读、生字字形、笔顺、词语一样不落,而且还能自动生成答题数据,方便老师了解预习情况,它成了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得力助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天下午是王老师给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她说这是从保护学生视力的原因考虑,她还让学生晚上睡前提交作业就可以,“不只追求成绩、更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理念始终贯穿于王老师的教学之中,不论之前的线下还是如今的线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因为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有早有晚,王老师大多会等到第二天下午统一批改,她说这样安排不是拖拉,因为这时最能静心——学生全部交齐,便于了解和记录作业的整体情况;直播课上午已结束,她一身轻松,能全身心投入;学生正在完成新作业,大多时候不会打扰她。连这样的细节都考虑到了,真难为王老师的良苦用心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王老师深知讲练结合的重要。每天上午讲完新课,书上和练习册上对应的习题当然是作业首选,但这个量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手边缺少复习资料的王老师特意花钱在网上办理了百度会员,百度文库中海量的练习题成为她的坚强后盾,每学完一个知识点,书上的练习处理完,王老师都会给学生下载合适的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巩固强化。</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老师说她是一个特爱较真的人:“哪一个同学作业有问题,我都会在作业下面留言指导;问题严重的还会把学生作业保存,私信发给家长并留言说明原因,希望家长配合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我就会直接给家长发视频或打电话沟通;所有作业批改完后我还会把共性问题以总结的形式发到群里,提醒学生及时订正……有时我对自己这种近乎刻板的性格都颇觉无奈,甚至开导自己“圣人也无法面面俱到”,但事到临头,一切道理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我相信:每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都是王老师这样爱“较真”的人吧!</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老师不但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作为班主任。她还注意抓学生的德育教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时间,王老师时常在班级微信群里发视频或文字,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与疫情相关的信息,做好防护指导和心理疏解。王老师还动员学生和家长积极支援抗疫工作:捐款、写文、作画、发视频,各种手段齐上阵。她希望通过这些互动,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与担当植根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考虑到孩子们整天学习数学、语文、英语这些学科知识的枯燥,王老师还时常发一些国学视频课的链接给学生。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讲的《论语》系列课程孩子们已听了几节,《承担社会责任》、《孝顺各有方法》不但耳熟能详,还能结合自身情况谈理解,三年级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老师在这件事情上也特别用心,她不是只简单的让孩子们听听。在选择课程之前,她一定会自己先听完,判断内容合不合适,孩子们能不能听懂,确定合适之后才会推荐给学生。这还不算完事儿,直播课上,她会让孩子连麦说说自己的收获:有的孩子会讲述视频中的故事,有的孩子会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有的孩子会说自己明白的道理……王老师再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们明确学习这些古人的言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然后,王老师还要把看视频课、谈感想留作书面作业,把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通过看——说——写达到教育闭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此之外,王老师还能抓住时间节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前几天的“五·一”劳动节受疫情冲击只放了一天假,王老师没有给孩子们留书面作业,她给孩子们布置了有趣儿的体验式任务——一场劳动项目比赛,评判的标准是看看哪个孩子这一天干活儿的种类最多,以图片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群。孩子们跃跃欲试,家长也极为认可。看着一幅幅传到班级群里的拍摄孩子们劳动场面的照片:擦玻璃的、栽土豆的、挖野菜的、扣膜儿的、育苗的……王老师的脸上乐开了花!孩子们那一张张紧绷绷、红扑扑、汗津津的小脸儿,让人越看越爱看。这些极富乡土气息的照片,仿佛还散发着新鲜的泥土味,契合了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孩子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父母、亲人劳作的辛苦,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对——珍惜生活、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土地和大自然、保护环境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听着王老师如数家珍般的讲述线上教学两个月来自己的做法及成绩,我陷入了深思:一个农村小学老师,学历水平也不高,竟然能克服一切困难,如此细致又尽善尽美地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王老师舍得资金投入去排除直播硬件设施障碍的行为点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王老师不断摸索、最终熟练运用钉钉软件进行直播;办理百度会员为学生下载复习资料的行动点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王老师整合教学资源,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劳动教育的做法点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王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当代师者的含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相信,在王老师的倾心培育下,她的这27棵幼苗定然能长成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