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好个秋——新西兰南岛环游记 (下)

anyuwang

<p class="ql-block">(接上篇)</p><p class="ql-block">蒂阿瑙,本就是个拙朴宁静的所在,我们住的民宿更是距离湖畔商业街区还有几公里远,真正的乡间农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来计划在农家院仰望一下星空,思考一下人生的,怎奈夜里又是一场雨横风狂,拍摄星空,还是需要点缘分啊。</p> <p class="ql-block">民宿的厨房,拥有无敌风景。这样赏心悦目的工作环境,料想做出的饭菜也肯定不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星空虽然不给面子,然而下一站皇后镇的诱惑却引得人跃跃欲试。一大早,雨仍未完全止息,我们便告别湿漉漉的蒂阿瑙,呼吸着冷飕飕鲜灵灵的空气,前往200公里外的皇后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浮光掠影皇后镇 <p>今天的行程也是提前预定好的:中午乘船游览瓦卡蒂普湖并到高山农场参观,傍晚乘缆车登高俯瞰皇后镇并享用自助餐。</p> <p>小雨时断时续,山坳里水气滋生,车行一路穿云破雾,到达金士顿时,雨停了,天色还是阴沉沉的。这里是瓦卡蒂普湖的最南端,此去皇后镇,还有50公里。</p> 金士顿 <p class="ql-block">又转过了几道弯,碧蓝蓝的湖面仿佛蓝色的绸缎呼啦啦在眼前展开,从脚下铺向天边。天空也彻底放晴了,云朵在山峰后闪现,像微笑的脸上露出洁白的牙齿。</p> 皇后镇 <p>有初秋艳阳的加持,第一眼的皇后镇便美成一幅五色斑斓的画卷。</p> <p>临湖山坡被样式各异的楼宇屋舍占据,疏密有致,杂而不乱,白的雪白,红的火红。秋风把半山腰树木点染得一丛丛明黄,几缕缕深紫,夹杂其间。高处的峰峦含着青黛,勾勒出硬朗的天际线,严肃的针叶林经不住云影的戏弄,漾起深深浅浅的笑痕。山脚下,瓦卡蒂普湖正如曳地长裙,湛蓝的底色泛着幽幽光泽,厚重中不乏灵动。</p> <p><br></p><p>皇后镇之美,实至名归,虽无珠光宝气,却丝毫不减雍容华贵,明艳万分。端的是加冕了自然之冠。</p> 厄恩思劳号 <p>建造于1912年的厄恩思劳号在码头上静静等候着,我们将乘坐它到湖的斜对岸,11公里外的瓦尔特峰高山牧场。</p> <p>这可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古董,服役超过了100年,如今夏季仍旧每天工作14小时,全年行驶11个月。贝壳杉全木内饰,豪华客舱中酒吧、沙龙、美术馆一应俱全。蒸汽机舱呈开放式供人参观。无处不在的老物件点缀着走廊,往来的也尽是些鬓影衣香举止高雅的人物。银发老妪正襟危坐于钢琴之后,从容端庄,美妙的琴音从指尖缓缓流淌,像极了这条船的气质。</p><p><br></p><p><br></p><p>——别看它现在有着“湖中贵妇”的美誉,却也是苦孩子出身,跑了大半辈子“货拉拉”来着,中年以后才逆袭升级跑“滴滴”,哦不,“专车”才对!哈哈。</p><p><br></p><p>话说厄恩思劳号前期是用作载货,往来于瓦卡蒂普湖各处,为周边高山牧场运送牛羊货物,最多可以装载1500只羊和30头牛。到了60年代末,湖岸边的公路运输渐渐发达起来,船运渐渐没了市场。当时同在湖上跑的其他几条船相继消失,只有它被旅游公司相中,买下并改造成豪华游船,干起了客运的营生。一晃又是50年。</p><p><br></p><p><br></p><p>到如今它成了南半球唯一仍在航行的燃煤蒸汽客船,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也不知当初没有被拆解对于它是幸或不幸。</p> 瓦尔特峰高山牧场 <p>“洁白的羊毛像丝绵,锋利的剪子咔嚓响……”耳熟能详的歌从小到大不知唱了多少遍,但真正的剪羊毛到是一次也没看见过,不过每次唱都感觉很欢乐。</p> <p><br></p><p><br></p><p><br></p><p>只见英姿飒爽的牧场大妞一把抓过肥肥的绵羊,肚皮朝上撂翻在地,一手压着羊脖子,另一手持电剪刀上下推动,羊毛便团团掉落。动作颇为干脆麻利。那羊儿起初还挣扎两下,马上便安静下来乖乖就范。等到肚皮剪完侧翻羊身,又把羊脖子夹于两腿之间,剪刀响处,一件皮大衣渐渐被剥得精光。左右挪动间,偶尔露出腿后面的小脸儿上,似乎很享受的样子呢。</p><p><br></p><p><br></p><p>我终于明白这首歌何以欢乐了,剪与被剪都很高兴,各取所需嘛。但如果换成了“薅”,主动的一方自然高兴,但被动一方可是承受不起,鬼哭狼嚎拼命反抗,可持续性发展是不可能了。方法对了路,能让羊上树。哈哈,瞎扯瞎扯。</p> <p>看完剪羊毛,又观赏了牧羊犬赶羊入圈的表演。看似体型瘦小,实则战斗力十足的牧羊犬在主人口哨的指令下飞速蹿上山坡,不一会,尾随着一群羊一路小跑而来,它并不拼命地追赶,只远远的跟着,冷冷地瞄着。途中口哨响起,是要求停下原地待命,羊儿们见不再尾随,便停下脚步,呆头呆脑四下张望,忽而口哨又起,羊群一阵骚动,徐徐向羊圈跑来。心想莫不是这牧人把羊训成了听口哨行事吧。然而到了圈门口就要完美收官时,羊群忽然停下不动了,领头的转身拔腿就跑,其他的也都跟着造反。只见那狗狗兜着大圈左冲右突,一边吠叫不止。此时,另一只牧羊犬应声赶来,飞身从侧翼包抄过去,渐渐合围。迅猛的攻势之下,造反者终于败下阵来,灰溜溜地入圈收场。</p> <p>关于这座牧场,还有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19世纪中叶以前,皇后镇及其以南的地区,因冬季是苦寒之地,南岛的土著毛利人也无法在这里永久定居,仅把这里当成南下狩猎、采绿玉途中的营地,基本上还是无人区。</p><p><br></p><p>50年代末,欧洲白人源源涌来,其中两位合伙的探险家(亡命天涯的难兄难弟也未可知)一个小李,一个小冯,率先来到这里。望着群山默默,碧湖横亘,哥儿俩犯了愁:这湖边的平地少得可怜,挤在一块,搞不好成了合伙自杀,得!还是划湖而治吧,可是,怎么划呢?</p><p><br></p><p>“猜钢镚儿吧。”愣了一会儿,小冯吐了口烟,幽幽地说。</p><p><br></p><p>结果,南岸归了小冯,就是牧场这里。北岸归了小李,不用说,就是那个叫做皇后镇的地方。</p><p><br></p><p>三年后,北岸发现了金子。</p><p><br></p><p>小李后来怎样了,不知道,只知道这附近的山啊,河啊,小镇子啊,尽是与他老婆孩儿同名。</p><p><br></p><p>而那可怜的小冯,遭遇了连年的暴风雪,牧场的牛羊死尽,不出几年几乎倾家荡产,早早地转手了这块伤心地,不知所终了。在去往下一站“探险”的路上,不知他会怎么想那天的钢镚儿来着。。。</p> 天空缆车 <p>瓦卡蒂普湖状如一道闪电,落在群山之中,皇后镇则镶嵌在折弯处。乘缆车徐徐上行,城市的全貌渐次展开,建筑缩成密密麻麻的色块,街道交错成细细的网格,往来的车辆初时还是蠕动的爬虫,一会儿小成蚂蚁,看不清了。港湾里游弋的船只,像漂浮的水黾,偶尔动一下,身后荡起淡淡涟漪。</p><p><br></p><p>放眼望去,狭长的湖竟像一条大河苍茫远去,消失在深山尽处,两岸山峰列队,头上的云流成了另一条河。此时斜晖脉脉,给沉静的湖面镀上一层粉蓝,仿佛有了细砂般的触感。</p> <p>这还没完,后面还有惊喜。到了缆车站,才发现还有更上面的第二级缆车,这回坐的是双腿悬空的吊篮。</p><p><br></p><p>到了最高处,就到了滑板车的出发地。也许是农牧生活过于平淡乏味了吧,新西兰人酷爱运动,想着法子找刺激,是他们发明了这个东东,玩出花样,老少咸宜。</p><p><br></p><p>滑板车是有三个轮子的小车,有个像自行车一样的车把,控制方向和刹车,做成小小独木舟模样,人坐在里面手握车把,靠重力从高处滑下,想要减速刹车只须把车把向前一推。诺,就是这个样子——</p> <p>(图片来自网络)</p> <p>上图下方那些弯弯曲曲的赛道,就是滑板车驰骋的场地。赛道分为初级高级两种,第一圈必须初级,出发前还有简单培训。穿过树丛,飞过陡坡,钻进隧道,风驰电掣间身体随着弯道左右摆动,有一种贴地飞行的感觉。胆子越练越肥,不觉跑了三圈。每跑完一圈,须再坐吊篮上去,如此往复。混在一群小兔崽子中间跑上跑下,俺们两个老东西高兴得屁颠屁颠。</p><p><br></p><p><br></p><p>我们购买的自助餐套餐包含三次滑板车体验。真不错,先玩嗨了,既刺激又消食,肚子饿了再去大吃大喝。就是。。。少了几圈。</p> <p>今天恰逢农历十五,满月从条形长云的缝隙间探出头来,明亮得仿佛散发着充沛热力,把云脚熏得微黄。点点星光如碎钻般散落在一天寒色之中。脚下的皇后镇灯火璀璨。</p> 天堂边的格林诺奇 <p>格林诺奇位于瓦卡蒂普湖北端,因是指环王的拍摄取景地而闻名。几条雪山融水形成的河流在这里注入湖水,是湖的源头。与昨天早上经过的金士顿一南一北遥遥相对。距离皇后镇50公里。</p><p><br></p><p>这一路沿湖北上,湖一直在左手边。秋阳绚丽,微风和煦,说不出的舒畅,左边湖中的滟滟蓝光不时在树丛中缝隙间闪现,引得我们时常停下来驻足观赏或深入林中一探究竟(有不少短短的游步道,入口处都很贴心地标明了游览时间)</p><p><br></p> <p>鸭司令</p> <p>在途中经过的房车营地漫步,迎面走来陌生人,“so beautiful day!”仿佛被这美时美景深深感染,愉悦之情溢于言表。半个英语哑巴的我慌忙应对“have a good day!”也不知是不是一句中式英语。不管它是不是啦,反正是由衷的欢喜。“have a good day!”那人同样报以灿烂的微笑。擦肩而过,消失在比笑容还要灿烂的阳光里。</p> <p>格林诺奇“老三样”证件照</p><p><br></p><p><br></p><p>红房子里有小镇历史的介绍,看着那些劳动者挥汗如雨大搞建设的黑白照片,大字不识一个的我不知所云。不过,就溜达了一圈看到的小镇规模而言,到底有一件事能确定的,这里没有金子。</p> <p>同是天涯沦落人</p> <p>猜猜看,这些膀大腰圆的大家伙是干啥的?</p> <p>一战阵亡军人纪念碑。这样的纪念碑在新西兰很常见,几乎每一个小镇都有。上面镌刻着每一位从本地走出去为国征战,沙场捐躯者的名字,寄托着人们对军人崇高的敬意。</p> <p>小镇确实是太小了,半小时几乎全部走遍。寻到一家中餐馆,吃饱喝足发往天堂镇。(为数不多的出国经历让我感到,再小的地方好像都能找到中餐馆)</p> <p>其实并没有天堂镇,准确的说应该是天堂路。它是指格林诺奇以北,瓦卡蒂普湖源头里斯河、达特河的河谷,包括钻石湖的大片地带。大部分是私人农场,几乎无人居住。</p> <p>沿路尽是大片的牧场,左边远处是湖上游河流的河床,没有了雪山融水,河成了窄窄的细流,平坦宽阔的的河谷地带,水草丰美野花遍地,展现着湿地风光。</p> <p>开出几公里,柏油路不见了,代之以细小砂石路。网上传说这条路路况差,必须开越野车才行,实地走过感觉轿车开慢一点完全可以胜任,不过中途有一次涉水通过,若是换成融雪季节或雨季水位上升,底盘高度是个问题。</p> <p>大草原的湖边,等候鸟飞回来——钻石湖</p> <p>钻石湖畔,一片荒凉。树林似历经山火不久剩下黑乎乎光秃的枝干。形单影只的树木一副张牙舞爪的态势,歪斜着着身躯,没有叶子,只有灰不溜秋的硬刺,很难想象它经历了什么。滩涂上衰草连片,阳光下满虽是暖暖的金黄,但还是流露出萧瑟的寒意。</p><p><br></p><p><br></p><p>也难怪,这样的荒野之地,自有它的主人,人类只不过凭借着先进的工具趁着白昼偷偷造访而已。</p> <p>有一种幸福,叫别人的生活。其实,哪有什么天堂,天堂都是从外面看的。</p> <p>无畏天堂远,铁马绝尘烟</p><p><br></p><p>没有天堂,也没有天堂镇,大老远的,就是为了这块牌子。有仪式感的活着才叫生活,嘿嘿。</p> 早上好!箭镇 <p>童话般的存在-箭镇 。到时尚早,小镇还没有醒来。嘘~轻一点,不要扰了她的清梦。</p> <p>扰了谁的清梦呢?眼前所见,能确定不是我们自己的梦吗?</p> <p>难道不是我们正梦见有一座小镇即将从美梦中醒来?</p> <p>又或者我们梦见小镇从梦中醒来,这一件事情本身就是别人一场清梦而已。</p><p>越想越糊涂,起的太早,自己先醒醒吧。。。</p> <p>箭镇在皇后镇东北,相距20公里。同皇后镇一样,19世纪60年代因发现黄金而兴起。起朱楼,宴宾客,金光闪闪一百年,至上世纪中期,开采殆尽。不过所幸它并没有成为青苔碧瓦堆。</p><p><br></p><p>现在,旅游又成为新的金矿。箭镇以绚丽的秋景、怀旧唯美的氛围和淘金文化,成为新西兰南岛最美小镇的名片。商业街上,几十座老式建筑依然完好,见证着它们繁华的过往,博物馆、邮局、图书馆、药店,还保留着旧时的模样。</p> <p>商业街尽头,稍稍一转,穿过安静的住宅区,不出几分钟便来到了小河边。</p><p><br></p><p><br></p> <p>微风沁凉,溪流汩汩,鸟儿清脆的啼啭不绝如缕,树丛间泄下点点阳光。不时会有三三两两的骑行者迎面驶来,艳丽的衣着一闪一闪,一会儿就消失在小路尽头,那里有树叶堆成的重重帘幕,葱绿里夹着金黄,打着明亮的背光。</p><p><br></p><p>天南好个秋!</p> <p>在那密密的丛林里,到处都安排着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纽村人民的真实写照。不论男女老幼,酷爱运动、户外、挑战极限。生活太悠闲安逸了,想着法子找刺激。</p><p><br></p> <p>跟着大姐大,走遍天下都不怕。</p> <p>红的树,黄的叶,绿草地,蓝天下, </p><p>清晨早早起,客人来我家。 </p><p>白房子,红顶子,绿屋门,木篱笆,</p><p> 屋后栽果树,门前有鲜花。</p><p>哇哈哈呀哇哈哈……</p> <p>彩林掩映着小小图书馆。仿佛那些“字字珠玑的好文章”,在这秋日清晨的时光里静静流淌。</p> <p>圣帕特里克天主教堂,网红的婚纱摄影地。上帝也卡通,同样童心烂漫~</p> <p><br></p><p><br></p><p>紧挨着教堂,是圣十字玛丽小屋。 修女玛丽是第一个被澳洲天主教会册封的圣人,一生致力于教育。1897年来到箭镇为孩子们上课。</p><p><br></p><p>小屋里还保留着修女的故事和当年她日常起居的样子。</p><p><br></p><p>如今,小屋门外玛丽亲手栽种的果树仍然生机勃勃,年年瓜熟蒂落,代代福荫后人。玛丽老师桃李芬芳,美名久久流传。</p><p><br></p><p>小镇的人们也没有忘记她,看,值日生干得多勤快,奖励小红花一朵!</p><p><br></p><p><br></p> <p>整好背囊,穿好行装,我们启程去流浪!——想当年,就是靠着这样的鬼话,把老婆骗来滴~~</p> 瓦纳卡的黄昏 瓦纳卡 <p>瓦纳卡,不比皇后镇那般的闳壮、气宇轩昂,这里没有如织的游人和车水马龙的街市,很安静。也不似蒂阿瑙那样拙朴,不事雕琢。这里优雅、细致,浸透着沉思的深邃。</p> <p>天、云、树,蓝、白、绿。</p><p>每一种颜色都是那么纯粹, 没有丝毫杂质,清明澄澈,深得让人眩晕。</p> <p>行至今日,已有幸睹得NZ南岛五个美丽的湖泊:特卡波、普卡基、蒂阿瑙、瓦卡蒂普、瓦纳卡。</p><p><br></p><p>如花美眷,在我眼里美得各不相同:</p><p>普卡基,天真烂漫小清新 </p><p>特卡波,小家碧玉养深闺 </p><p>蒂阿瑙,璞玉天成卓玛拉 </p><p>瓦卡蒂普,冷艳高贵脱凡尘 </p><p>瓦纳卡: 知性沉静气自华</p> <p>小时候,爸爸的小车是我的窝,春光灿烂的小阿黄是我的伴儿。</p> <p>长大了,最要好的是陪着我嬉戏打闹的死党小姐妹。</p> <p>偶尔也会孤独,我凝视深渊,深渊也凝视我。</p> <p>年轻的我们,说着心上人、明天和远方。</p> <p>年华老去,小伙伴变成了老伙计。</p> <p>曲终人散,湖山依旧。 人生代代无穷,江月年年相似。</p> <p>不带走一片云彩,一片树叶。 因为心从未离开。</p> 航空展 <p>途中经过瓦纳卡机场,适逢国际航空展,机场上停了许多老爷飞机。</p><p><br></p><p>后来在网上查了才知道,瓦纳卡国际航空展每逢偶数年的复活节期间举办,今年展期是3月30日-4月1日。</p><p><br></p><p>虽然昨天已经结束了,但机场上还停留着没有玩够的飞机,和意犹未尽的飞友。这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p><p><br></p><p>伴随着一阵阵的轰鸣,各种老式飞机依序腾空而起,风采依旧。飞行员如不死的老兵,酷帅大大滴!</p><p><br></p><p><br></p> 克伦威尔 <p>从皇后镇去瓦纳卡有两条路,一条途径克伦威尔,110公里。另一条翻阅皇冠山,70公里。</p> <p>素有“水果小镇”之称的克伦威尔。</p><p><br></p><p>好汉不提当年勇,一百多年前,这里可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小镇”啊。因发现了黄金矿脉,大批淘金者疯狂涌入,小镇自此兴起,迅速发展。繁华了几十年,</p><p><br></p><p>金子挖没了,“淘二代”们再接再厉-利用大自然赐予的肥沃土地和夏季强烈的阳光种植水果,又大获成功。</p><p><br></p><p>风水轮流转,虽然绰号的含金量低了点,也没有了当年的喧嚣繁盛,但回归了恬静、富足,欣欣向荣,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吧?</p> 卡德罗纳 <p>充满豪放之气的胸罩墙</p> 皇冠山 <p>皇冠山公路是瓦纳卡到皇后镇间的一条近路,沿卡德罗纳山谷穿行,海拔最高点1121米,尽显高原风光。站在垭口极目远眺,晚霞浓墨重彩,黛蓝的山色间露出瓦卡蒂普湖明亮的一角。</p> <p>强劲的风吹得人立足不稳,倒是生出了衣袂飘飘的效果。</p> 芭芭拉的民宿 <p>在皇后镇住了3晚的美丽民宿。 这是一栋西班牙风情的别墅,庭院的设计及内部的装饰到处弥漫着艺术气质。 女主人芭芭拉极具品味,善谈、好客。</p> <p>瓦卡蒂普湖畔,美美哒别墅,女主人亲手调制的香浓的咖啡,难忘的回忆。。。</p> 狂野西海岸 丛林夜奔 <p>在皇后镇附近盘桓三日,收获多多欣喜,也留下一个小小遗憾。光在周边打转转了,皇后镇的核心区域反倒没怎么深入。想来此行,差强人意的事情还是不少:特卡波观星未果,库克山真容难现,皇后镇未及深入——暗暗酝酿着后面发生的——登冰川最终泡汤。得!还挺顺嘴。人算不如天算,天气的事谁又能做主呢?出来玩,走哪说哪。都完美了,还能有下次吗?</p><p><br></p><p><br></p><p>今天北上弗朗兹约瑟夫,预定好了直升机徒步冰川。目标西北偏北,出发!</p> <p>瓦纳卡的姊妹湖——哈威亚湖</p> <p>新西兰的小同志们都上山下湖穿林海跨雪原打游击去了,老同志主要负责望风放哨。几乎每一处停车观景点都能看到他们手持望远镜关注查看敌情的伟岸身影。监视的主要敌情有:海豹突击队、企鹅特工队、还有神出鬼没的鲸鱼潜艇。 看来,我们这些自驾游的家伙只能跻身老同志的行列啦。他们观察敌情,我们观察他们。</p> <p>Fantail Falls 扇尾瀑布 </p><p><br></p><p>沿6号公路北上,在马卡罗拉河(Makarora)谷内穿行,这里是瓦纳卡湖的上游,整片区域都是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p> <p>我们也堆了一个</p> <p>接近西部海岸,雨林气候又开始显现霸道总裁的气势。刚才还艳阳高照,一忽儿乌云密布,小白龙似腾空而起,一头扎进云里雾里。</p> <p>到达西海岸已是黄昏时分,赶上了壮丽的日落。前路漫漫,不敢久留。</p><p><br></p><p>夜幕渐渐低垂,森林愈发幽暗,远处的山峦也渐渐隐去。崎岖的盘山路弯弯绕绕,始终延绵不休,这一路感觉好长啊,看不到头,拼着耐心,向世界的尽头狂奔。</p><p><br></p> 弗朗茨约瑟夫小镇 <p>一道又一道弯连着一座又一座桥,晚上快9点终于赶到了弗朗兹小镇。当终于看到不甚明亮的小镇灯火的那一刻,还是给黑暗雨林中末路狂奔了2个多小时的我们带来了温暖和安慰。&nbsp;</p><p><br></p><p>小镇只有2条主要街道,散布着酒店、青旅、户外俱乐部,其实就是冰川脚下的营地。 天气尚好,虽多云但遮不住满天繁星。然而经历了西海岸这一路上天气的大开大合,闻着周遭空气里浓浓的潮湿味道,还是让人预感到一丝不妙。</p> <p>萤火虫旅社</p> <p><br></p><p><br></p><p>入住的萤火虫旅社本没有什么特别,典型的青旅。之所以记上一笔,是因为小小触动了一下。话说我们到得很晚了,前台值班小哥一直在等。看着他略带疲惫地拿出剩下唯一的装着门钥匙的信封,与我们核对入住信息,我心中装着一丝歉意。忙活完毕,小哥方才离去。看着他的背影,隐隐感觉哪里有些异样。哦,对了,音乐,是音乐。旅社里正播放着绿洲乐队那首经典的歌,唱的啥词儿听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名字,就是旋律太熟悉了。。。</p><p><br></p><p>这些年儿子在外地上大学,聚少离多,再加上自中学起跟我就有点话不投机,一年到头也没什么交流。偶然听他手机传出这首旋律,一下子吸引了我,连忙询问。——“绿洲。”像那小哥一样,略带疲惫的声音极尽简单地答道。</p><p><br></p><p>一晃出来十多天了。</p><p><br></p><p>夜里睡不着,悄悄用手机搜索出了那首歌的名字,Don't Look Back in Anger——不要生气地回望。</p> <p>马波里卡湖,雨还淅淅沥沥地下着。</p> <p>果然,第二天一早醒来,大雨如注。期待已久的重头戏-直升机冰川徒步-泡汤了。到游客中心碰碰运气,被告知短时间内天气没有好转的可能,活动取消。 下这么大雨,小镇周边徒步啥的也别想了,抓紧宝贵时间向下一站进发。 西海岸的Heli Hiking成团概率很低,50-70%的预约会被取消掉。泯然众人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随大流?</p><p><br></p><p>我们抓紧一路北上,赶紧逃离这一片雨区,前往格雷茅斯,空出的这一上午,看能寻到什么好玩的地方。</p> 仙蒂镇 <p>北上途中,在地图上搜索到一个目标,遂决定前往。</p><p><br></p><p><br></p> <p>仙蒂镇-重现19世纪60年代淘金小镇风貌的历史遗迹公园。可以乘坐蒸汽火车深入淘金工作区,锯木厂。公园内几乎还原了当时镇子的原貌,上到政府、教堂、法院、监狱,邮局,医院,下到杂货铺、理发店、照相馆、鞋店、铁匠铺、木匠房、汽修厂等等一应俱全。</p> <p>乌云密布的天,冒着煤烟的火车,萧条破败的街景,自然而然地让人浮想联翩,弥漫着陈年的情绪。</p><p><br></p><p>这个台磅竟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购买冬储大白菜的场景。 初冬时节的北方城市,天上灰蒙蒙阴沉沉,地上人们身披黑、蓝、灰,一派沉闷压抑。乡下送菜进城的马车慢悠悠地行进在破旧狭窄的街道里巷,车上满载着鲜嫩碧绿的大白菜,给灰暗的街市带来一点点亮色。</p><p><br></p><p> 国营副食店前买菜的人们早就密密麻麻。排着队伍你200斤,我300斤的,从堆成小山一样的白菜垛上抱来白菜放在台磅上过磅计重,用的就是上图这样的家伙,有时还要搭上一块长条木板以增加装载量。售货员身穿白大褂,站在台磅边像领导同志一样满脸严肃,认真地核对重量计算金额,偶尔呵斥一下意图沾点小便宜的顾客。</p><p><br></p><p> 接下来自行车、三轮车、小推车,各种运输工具各显其能,实在装不下的还有预备队童子军冲锋陷阵,怀里抱的、肩上扛的、头上顶的,总之一个也不能少。</p><p><br></p><p>一时间人声嘈杂、车水马龙。天上依旧弥漫着50度灰,地上是白菜帮子连成堆...... 为啥买这么多?乖乖,可知道在以前的年月,北方的冬天能吃到的新鲜蔬菜除了白菜土豆萝卜,就是萝卜土豆白菜。而且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这时候不买以后有钱也买不到啦。大白菜耐储存、耐低温,几百斤菜够养活一大家子人整个冬天。</p><p><br></p><p>哈哈,扯远了。</p> <p>游客花费7纽币,可以淘出小小一片金箔,有专业人员辅导。</p> 薄饼岩 <p>跑出来200公里,天总算要放晴了。 辽阔的海面像巨大的舞台,云层不停地变换背景,太阳打出的追光快速移动,海浪发出轰响的音效。暴风女神的脚步渐渐远去。</p> <p>位于普纳凯基海岸的薄饼岩</p> 霍基蒂卡 <p>霍基蒂卡——又一座因淘金而兴起的小镇,是西海岸淘金者最早建立的定居点,这里也以出产绿玉闻名。</p><p><br></p><p>昨夜一场暴风雨仿佛意犹未尽,空气里饱含水汽,阳光下蒸腾一片,竟感觉几分闷热。海滩上被狂涛巨浪卷来的枯木横七竖八,更增添荒凉气氛。</p><p><br></p><p>树木植物的造型大都背向大海呈倒伏状,坚强地屹立着。可以想见常年饱受狂风的摧折。 这一点昨夜深有体会。站在面向海面的阳台上,四周漆黑一片,但听得狂风裹着巨浪拍击岸边礁石,发出闷雷一般的轰响。如果画面可见,当是一幅末日景象。想必当地居民早就习以为常了吧。</p><p><br></p><p> 西海岸,荒凉,严酷,鬼天气,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p><p><br></p><p><br></p> 回程 亚瑟山口 <p>接近亚瑟山口,空气渐渐干爽,视线也变得通透。潮湿闷热的西海岸越来越远了。</p> <p>枯水期的河剩下毛细血管状的细流,在平坦河谷中交织纵横。</p> 吉普车阵 <p>奥蒂拉峡谷公路边的乡村旅馆,偶遇老吉普车队。这些车都产于二战期间,保养精良,依然驰骋天地,壮心不已。</p><p><br></p><p>是一群来自美国和新西兰本土的军迷车友(抑或是退役老兵)驾车巡游,至此休整。看着我们围着这群老宝贝不停地端详拍照,车主人美滋滋地很是受用。夸他两句,竟主动邀请我们上车感受一下。</p> <p>真想和这些老家伙们一起,纵马河山,仗剑天下,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p> 皮尔森湖 <p>安静细腻的皮尔森湖,斜阳夕照,熟悉的味道。</p><p><br></p><p>无径之林,常有情趣;</p><p>无人之岸,几多惊喜;</p><p>岸畔崖间,鼓涛为乐;</p><p>无人驻足,是为桃源;</p><p>吾爱世人,自然甚之。</p><p>--拜伦</p> 落日挥别 <p>沥沥细雨相迎,款款落霞相送。 牧歌一样写意的旅程快要接近尾声了。</p><p>接下来投宿基督城,第二天中午便匆匆离去。连同前路上留下的几个小小遗憾,基督城也留待下次好好欣赏。</p><p>新西兰,我们还会再来的!</p><p><br></p> <p>路蜿蜒着通向远方,</p><p>一边连着山脚,一边接着天上,</p><p>要么笔直成一片苍茫。</p><p>绵绵不绝,青青牧场,</p><p>星星点点,遍撒牛羊。</p><p>下一个转弯,惊喜早早藏在路旁。</p><p>不期而遇,硕大的宝石让你眼前一亮:</p><p>深邃的湛蓝、冰冷的幽蓝、</p><p>爽朗的天蓝、自带小清新的牛奶蓝……</p><p>湖水对我说:</p><p>“这里经营一切蓝色,够你穷尽想象。”</p><p>经年累月,相生相忘,</p><p>岸旁的树木熏染出同样的灵光,</p><p>有的姿容秀逸,有的体态清狂,</p><p>或者纵身一跃,凌波微步,临镜梳妆。</p><p>质感细腻的云朵盛产于长白云的故乡,</p><p>时而跳跃在湖的心坎,</p><p>时而驻足于大山的肩上,</p><p>一言不合便调集万马千军,黑云压场。</p><p>方才摧枯拉朽淋漓酣畅,</p><p>转眼便一去杳然,任性飞扬。</p><p>东海岸风平浪静暖暖太平洋,</p><p>动物们在礁石上沐浴阳光。</p><p>西海岸怒涛拍岸狂暴不已,</p><p>塔斯曼海一幅末日景象……</p><p>前路茫茫,慢点走,也无妨。</p><p>脚步轻轻,南天下,满野星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