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写字台

兴旺发达

<p class="ql-block"> 刘学刚(锦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天,我和老伴在家整理房间时,她指着家里那张老旧掉漆的写字台,又一次提出要把它换掉,再买一套新的儿童桌椅给孙子学习用。</p><p class="ql-block"> 我得承认,她的几次提议都很有道理。怎奈这张伴随我成家立业几十年的写字台,实在是让我回忆满满、难舍难分……</p><p class="ql-block"> 记得四十一年前的“五一”节,我与她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并开始筹备婚事。母亲在当地找到两位木匠来打家具,他们父子俩历时一个多月,终于为我的新家打好了一张木床,一个立柜,两只衣箱,两把椅子,再有就是这张写字台了。</p><p class="ql-block"> 要知道,我从小到大,父母家里是没有写字台的。厚厚的一本《车工实践》,我是坐在炕沿儿上一字一句啃下来的。由锦州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文,也是我趴在饭桌上一笔一划写出来的。那些时候,我是多么渴望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写字台啊!</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制作家具的过程中,别的我都没太在意,唯独对写字台特别上心。为找到心仪的写字台样板,我多方打听,终于得知有位军转干部的写字台非常美观实用。于是我多次登门拜访,认真测量尺寸,详细画出图纸,还带着两位木匠上门学习制作工艺。尽管如此上心,但由于咱的木料没有人家好,再加上木匠、油匠的水平有限,制作出来的写字台只能是依葫芦画瓢,终究赶不上人家的精致完美。</p><p class="ql-block"> 不管咋说,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写字台。这张被寄予厚望的写字台,自此成为我的最爱。</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张写字台,我的自学能力如虎添翼。一九八O年九月,我如愿考上辽宁大学函授学院,自学四年后如期毕业,并被评为省、市“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优秀积极分子。后来我又再接再厉,用两年半时间学完中央党校课程,捧来中央党校的本科毕业证书。《加快锦州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思考》还被中央党校评为优秀毕业论文,并在《辽宁村镇建设》杂志上发表。</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张写字台,我的工作干劲犹如井喷。班上没有写完或者在单位无法静心写作的,我就带回家在这张写字台上加班加点奋笔疾书。上百件公文、数百期简报和近千篇宣传稿件,相当一部分是在这张写字台上撰写完成的。厂党委书记刘树林、厂长张宝林,市委书记邵秉仁、市长胡占山、副市长韩永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怀信、市建委主任尚德沛,省长岳岐峰等领导同志都曾在我起草上报的文件中作过批示。其中,《锦州市建立体改例会制度效果好》先后被省体改委和国家体改委简报采用,在全省、全国推广。获奖报告文学《夕阳下的跋涉》,也在《东北经济报》上发表,并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配乐播出。《密切党群关系 加快解困步伐 一一锦州走集资改造破旧危房之路》还先后刊登在国家《建设报》和《城乡建设》杂志上。</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张写字台,我的理论学习更加自觉。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我经常在写字台前认真读书作好笔记,并在工作中付诸实践。在党组织的培养下,我由一名共青团员很快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由一名团委干事,逐步成长为科级干部、县处级领导和高级政工师。即使是退休之后,我也不忘初心,发挥余热,积极参加抗疫捐款等社区活动。在做好社区党支部书记工作的同时,还时不时在写字台前伏案写作,先后有《那年七月的二十四小时》等十余篇文章见诸报端。</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四十余载的光阴,已把我和这张写字台溶为一体。从城郊汤河小镇到市内松山新区,我前后搬了十次家。每次搬家,总会舍弃淘汰一些老旧家具,但唯有这张情至深处的写字台,我却是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从未舍得丢弃。</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写字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0年5月5日</p><p class="ql-block"> 发表在同年7月24日《锦州日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