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是前天,我在苜蓿园地铁站出口处与中学同学相约的时候,一睹中山门大街两旁法国梧桐高大“雄姿”,心生喜爱之意,以快门拍下了的一副照片。虽时已过,但我还想拿它说说事儿。</p><p class="ql-block">说起梧桐,有我的情结在。我出生、成长在上海复兴中路,这是一条法式建筑与法国梧桐相辉映的百年老街。我从小走在法国梧桐道上蹦蹦跳跳去上学,玩在法国梧桐树下拨弄“洋辣子”(一种色彩斑斓的带刺的毛毛虫),听惯了夏季法国梧桐树上传来的声声蝉鸣,也好喜欢秋季法国梧桐叶落裹挟着雨滴、洋洋洒洒、是雨非雨的凉爽感觉…</p><p class="ql-block">提到对法国梧桐的真正认识,还要从自家小花园里的中国梧桐说起:复兴坊弄堂那么大,就我家小花园里种着一棵中国梧桐—青桐(是姐姐告诉我,这是一棵中国梧桐)。青桐主杆直,树皮光而绿,叶呈掌状。“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每当暑假,我在前阳台写作业,就有桐荫婆娑相伴。</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增长,我才明白,其实法国梧桐学名叫三球悬铃木,是一球悬铃木(美桐)和二球悬铃木(英桐)杂交而成,被欧洲广泛栽培后由法国人带到上海法租界,因叶似中国梧桐,故称法国梧桐。</p><p class="ql-block">没有想到,我2003年定居南京,又与法国梧桐结缘。先生家住中山路,也是一条美丽的法国梧桐大道。记得有一次坐出租,行驶在中山路上,看到两旁法国梧桐“不修边幅”,枝枝叉叉“疯长”,就问司机:南京的法国梧桐为什么不修剪?司机反问一句:为什么要修剪?</p><p class="ql-block">是啊,上海每年入冬前都要修剪,虽修剪得“整齐划一”,但好像有点“小资”,而南京梧桐“自由生长”,高大壮硕、茂密如盖、葱郁洒脱、大气壮观!从1872年法国传教士在石鼓路种下的第一棵梧桐,到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而栽种的2万棵梧桐,到蒋介石痴情大手笔种梧桐,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植树热…梧桐已把南京主要大街装扮成连绵不断的林荫大道,成为南京城的文化标致之一,成为南京人对这座城市的精神寄托和感情慰籍。</p><p class="ql-block">人们或许更喜欢梧桐秋季的金黄,夏季的茂密,可现在这个时候的它,沐浴春雨抽枝发叶,新绿树冠已对接,但疏疏留有空隙,让缕缕阳光穿透倾泻…和昔日同窗好友步行在这样的林荫道上,叙旧畅谈,感觉是何等舒心惬意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18年4月2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