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月三日,在叫兽群里,与五位不熟悉的驴友相约,第一次完整地翻越赵五娘岭。</p> <p>根据《爵溪镇志》记载:明洪武、嘉靖年间有二批河南开封陈留人(赵五娘家乡)从戎驻爵,筑城抗倭,留居爵溪。极有可能带来赵五娘传说,经与当地传说粘附,又建起“赵五娘”庙,每年八月初三举行祭祀赵五娘庙会。从此,民间流传的《赵五娘东京寻夫》《伯喈负心》《寺中失画》《离恨升天》等故事便生根于此。</p><p> 传说中,赵五娘无依无靠,思念丈夫,便叫人画了公婆之像,挟一雨伞,身背琵琶,黑衣白裙千里寻夫。五娘走啊走,竟走到了东海之滨象山之地,一路留下了“相思岭”“大岙(袄)”“下沙(纱)”“七弯八岗”“赤坎”“印伞石”等传说遗迹。</p><p> 最后赵五娘来到了爵溪白沙湾“弥陀寺”,得知夫君伯喈已在东京牛宰相家招亲做了状元女婿。五娘万念俱灰,在爵溪大爿山蹬“升天石”跳崖升天,这天是八月初三。后人为纪念这位忠贞五娘,在爵溪白沙湾地方建造了赵五娘庙,每年八月初三举行声势浩大的赵五娘庙会,并衍生了相关传说《沉东京,涨崇明》,以虚构的象山东海有繁华东京古城,蔡伯喈负心忘义入赘东京牛相府,终遭灭顶之灾下场的传说。</p><p>(县非遗保护中心供稿)</p><p>(摘自《象山报》网文)</p> <p>从赤坎到白沙湾,遇上两位土生土长的白沙湾人。其中一位暂居昔日部队的营房,正为建筑工地开一小店,据她说,除了去爵溪去海上,赵五娘岭是她们去“外面世界”的唯一通道,他们小时候,翻岭去县城得三个小时,最快也要2.5小时。</p> <p>当晚,叫兽户外的小薇,推荐了一条环线步道,路好景多!</p> <p>五月四日,我们四人相约重走此道!穿越兴趣也浓,也连续第二天去了。</p> <p>近百米的山洞深处,第一次近距离看到蝙蝠。朋友说,我们得马上去“隔离”了!嘻嘻哈哈,可真有点心怯。</p> <p>展翅!</p> <p>龙滚一样的小龙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上了山有没有轨迹都无所谓啦!找准方向横冲直撞就行!</p> <p>披荊斩棘,再苦也心甘</p> <p>为了到那块很大的裸岩去,走进野山,攀树辽望,仍然不得见。因时间关系,只能留待下次了!</p> <p>海岬里的高档别墅,有点象大香港</p> <p>2022的亚帆中心</p> <p>帆舟海上</p><p>本来南韭山岛都能清晰见到,现在只是白茫茫……</p> <p>正如海面的汽色所预兆,快要变天啦!</p> <p>两个山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部队备战的坑道?</p> <p>神仙姐姐</p> <p>传说,有个女子叫赵五娘,嫁夫蔡伯喈,蔡郎上京赶考,一去十年杳无音信。蔡父、蔡母于灾荒之年双亡,五娘“剪发扒土”葬公婆,由此有了民间普遍传诵的“赵五娘传说”。</p><p> “赵五娘传说”主要流布于象山县内及邻县宁海等地,流传的源发地是象山东部的爵溪街道一带,近年来还流传远播至港、澳、台等地区。</p><p> “赵五娘传说”自东汉至魏、晋时期广泛流传在民间。隋、唐时代起,就有多种文学作品问世。有唐人小说《说郛》、宋南词《赵贞女》、元南戏《赵南女与蔡二郎》等。《赵贞女》是宋代南戏一个早期的剧目,有“戏文之首”之美誉。金代院本(勾栏行院)也有《蔡伯喈》的剧目。元杂剧如乔吉的《金钱记》、武汉臣《老生儿》、岳伯川的《铁拐李》等都提到“守三贞赵贞女罗裙包土筑坟台”的故事,可见赵五娘的传说在宋、金、元时期都非常流行。</p><p> 《琵琶记》是元末明初的南戏,剧中“养仓帐济”“糟糠自餍”“代尝药物”“祝发买葬”“乞丐寻夫”等内容都折射出赵五娘善良、孝顺、勤劳、坚贞的品格,赢得了后人的赞扬和尊重。不过,《琵琶记》作者高明,根据《后汉书》蔡邕孝闻天下这一点,一改旧情节,把他写成时刻怀念父母,不忘发妻的正面人物,并以一夫二妻大团圆结局。</p><p>(县非遗保护中心供稿)</p><p>(摘自《象山报》网文)</p> <p>还有伞印石、脚印、望夫崖,升天石等等,没有找到。下次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