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研天下,掌中观世界”系列研学微课堂——“人文古韵,醉美山西”之“山西古建”第五篇(下)

刘默默

元、明、清时期木结构建筑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b>为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将疫情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降到最低,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五严五防”“七个一律”重要举措,坚持“防控结合、杜绝感染、保障教学”的方针,确保全市教育系统“零感染”。</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固近期的外出研学课程暂时取消,但是学习不会止步于此,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为广大学生制定的防疫线上学习的课程,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听到、学到知识百科、历史沿革、文化传承、艺术魅力……</span></p><p> </p> 发展史略 <p>  元、明、清三朝统治中国达六百多年,其间除了元末、明末短时割据战乱外,大体上保持着中国统一的局面。</p><p>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已届尾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缓慢,因此建筑的历史也只能是最后的发展高潮了。</p><p>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明代营造南、北两京及宫殿。</p><p> 在建筑布局方面,较之宋代更为成熟、合理。</p><p> 明清时期大事兴建帝王苑囿与私家园林,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园高潮。</p><p> 喇嘛教建筑的营造,完全是出于清朝廷的政治需要,一时间蒙、藏、甘、青等地广建喇嘛庙,仅承德一地就建有十一座。</p><p> 这些庙宇规模宏大,制做精美,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奇型。</p><p> 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p><p><br></p> 建筑史略 <p>  元虽统一全国,但享国不到百年。从建筑发展上看是宋金与明清的过度。</p>蒙古先灭北方的金,与南宋对峙半世纪,期间已有兴建宫殿之举,表明其官式建筑已经出现,如此必是继承金,而金又是继承北宋。但1262年建的永乐宫构件变小,异于北宋建筑,表现了元代官式建筑的变化。到1279年元灭南宋,元已形成自己的官式建筑,且政策上对南方歧视,所以南方建筑只能在地方发展,影响不了官式建筑,但值得注意的是,南方建筑却又能东传日本形成日本“禅宗样”。江南地区建筑普遍使用顺栿串,如武夷延福寺大殿和上海真如寺大殿,顺栿串见于法式,但是明以前却是南方独有做法,少见于北方建筑(北方此时顺栿串断面较小,如华严寺大雄宝殿、佛光寺文殊殿),表明元官式建筑和传承南宋官式的江南地方建筑在此时是两个独立建筑体系,元虽然同一全国,但是没有出现南北交融的情况。 建筑技术 <p>  元代建筑,尤其是北方建筑出现较大的变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列出五个方面变化:</p><b>(1) 殿堂式建筑衰落厅堂式建筑扩展</b><br>多数殿阁都用厅堂式构架,且简化了梁与檩条间的连接,甚至运用了梁柱造的一些手法,简化了施工,发挥了长材的作用;<br><b>(2) 梁栿作用的增强</b><br>随着厅堂式建筑的运用和从简去华的风尚,室内外斗拱出跳减小,丁头栱的数量减小,促使梁的跨度增大进而梁的断面也增大,这样梁的作用日益重要,成为最重要的简支构件,取代斗拱成为挑檐构件,这样殿堂式以较小断面的大量木材相叠的构架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梁的截面的增大表现在宽度增大,但这种比例被认为失去了唐宋较为合理的高宽比2:1-3:2,而渐渐变成了明的4:3。梁思成与林徽因多次表示这是一种退步;<br><b>(3) 柱网的自由化与梁栿构件技巧</b><br>元之前的减柱移柱法在元代不但用在内部而出现在檐柱,使得宋金出现的大内额出现在檐口变成大檐额,用于柱头上,呈连续梁状,下面的柱子不必对准斗拱而可较为自由的分布。室内就算露明也用草栿,多是未经加工便使用的木材。可能是因为木材窘迫和施工急促,但也在实践中渐渐把握了连续梁的技巧。此外,天然弯木的广泛应用也是一大亮点,构成了类似金代人字屋架的形式,“成为继唐代佛光寺东大殿人字形叉手和金代文殊殿桁架式托架梁之后的又一次充满希望的大胆结构尝试”。江南元代及以后弓形箚(zhá)牵也是其反映。此外还出现断面较大的顺栿串,代替宋攀间制度的不用斗拱的纵向支撑体系;<br><b>(4) 斗拱地位的下降与材分制度的解体</b><br>同一规模的建筑较前代斗拱用材上减小很多,通常减小三等,进而导致出挑减小,铺作层高度在构架高度中的比例由前代的30%以上降至25%以下。这是由于第二点的梁栿作用代替斗拱的原因引起(图 15)。其他表现有:齐心斗消失,耍头、齐心枋用足材;琴面昂取代批竹昂;补间铺作增多。元代斗拱的变化既隐伏下斗拱存在的危机,也为纯艺术装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斗拱减小,梁截面增大,使得之前法式中规定的材分制度瓦解,元代用材多变,不存在统一官方标准,同时足材应用的曾多预示着将宋式三大模数变成清代一个模数的历史进程;<br><b>(5) 承前启后的翼角做法,由大角梁法变成隐角梁法。</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元代铺作层退化示意图</h3> 解(hài)州关帝庙 <font color="#167efb">解州关帝庙为武庙之祖,地处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font><div> 北靠盐池,面对中条。</div><div> <font color="#167efb"><b>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b></font><br> 解州关帝庙总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房舍200多间,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div><div> <font color="#167efb">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亲书“威灵震叠”等匾额,代表建筑是“春秋楼”。</font><br> 解州关帝庙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关公信俗”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公文化节”被评为中国十大人物类节庆活动之一。2012年,“关圣文化建筑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div> 历史沿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关公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陈隋始建</b></font></h1>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陈、隋(557年—618年)时期,《中国名胜词典》指出创建年份为隋开皇九年(589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北宋敕建</b></font></h1><div> 北宋时曾两度对解州关帝庙大兴土木。<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庙前壁画·猛虎</h3>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金元修葺</b></font></p> 金代两次修葺:一为大定三年(1163年),管军范公重修殿宇,贡士南涛作文记述;一为泰和四年(1204年)奉朝命重修,知州田德秀撰有《重修关庙记》。<div> 元代两次修葺:至元三年(1266年),先有靖应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旨护持解州关庙,并两建道院于关庙之左,称崇宁宫(即今之解州关帝庙东宫),从属于主庙。其徒孙张志安在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损坏关庙之后重新修葺,起始于至治三年(1323年),完工于泰定元年(1324年)。<br></div></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庙前壁画·神龙</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明清鼎盛</b></font></h1> 明初,关公仰崇之风继续沿袭,官民对解州关庙的修缮也持续不断。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初定祀典,嘉靖期间(1522年—1566年)官祭升格,明神宗朱翊钧先后追封关羽为“协天大帝”、“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敕赐庙额为“英烈之后”——解州关庙的营建达到了高潮,庙势亦于当时为最壮,达到鼎盛时期。<br><br> 清代,由于皇家崇祀关帝大大超过前朝,解州关帝庙不仅延续着明末的盛况,而且作为“武庙之冠”逐渐成为世人朝圣之地。<br><font color="#167efb"><b> 康熙四年(1665年)</b></font>,陕西巡抚贾汉复重修关帝庙;三十七年(1698年)五月,康熙帝亲笔书写“义炳乾坤”匾额,悬挂庙内;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庙会期间,一场大火使解州关帝庙焚毁无遗;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西巡临解,发帑金一千两重修,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知州祝增才恢复旧规。<br> <font color="#167efb"><b>雍正十二年(1734年)</b></font>,果亲王拜谒解州关帝庙,指画关帝圣像,题写诗章及联额,其诗今存崇宁殿前碑亭。<br> <font color="#167efb"><b> 乾隆十八年(1753年)</b></font>,知州韩桐修葺廊庑、绘制壁画、移建乐楼、增修牌坊、完善结义园;<br> <font color="#167efb"><b>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b></font>,州守言如泗先改八卦楼为御书楼,又改麟经阁前楼为刀印二楼,厘正匾额,修缮东西大牌坊,改建结义园、功德祠,并在庙西建设“关夫子故里”碑亭。此后,乾隆三十八至四十二年(1773年—1777年)、嘉庆九至十年(1804年—1805年)、十三年(1808年)又有葺补。<br> <font color="#167efb"><b>嘉庆二十年(1815年)</b></font>解州一带6.7级地震的发生,关帝庙饱受摧残。<br> <font color="#167efb"><b>道光四年(1824年)</b></font>开始筹划修复,因资金不足,只进行了支撑加固。<br> <font color="#167efb"><b>咸丰九年(1859年)</b></font>,前州牧叶筱珊会同杨铁臣、程立斋等人,筹银1.7万两,命董清海督工,历经十余年,于同治九年(1870年)完成春秋楼、廊房、内外牌坊、大门角门、结义园、功德祠、崇圣祠、部将祠、追风伯祠的修复。<br> <font color="#167efb"><b>光绪元年(1875年)</b></font>,鼓楼重修;三年(1877年),“义壮乾坤”坊被火烧毁。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年—1909年),解州关帝庙连遭火灾,午门、大门、乐楼、东西角门、东西华门、钟楼、庙外西侧木坊、部将祠、追风伯祠、官厅、崇圣祠及百余间廊房皆成灰烬。 解州关帝庙格局 解州关帝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街北是正庙,坐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div>  主轴线上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div><div> 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div> 主要建筑 雉门 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东面是文职官员行走的“文经门”;西侧是甲胄之士通行的“武纬门”。<div>  雉门上嵌竖匾,书“关帝庙”三金字。雉门后的台阶上是戏台。</div> 午门 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144幅。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北有反映关羽一生主要经历的彩绘。 崇宁殿 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崇宁殿因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赵佶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名。<div>  殿前苍松翠柏,配以石华表一对、焚表塔两座、铁旗杆一双,月台宽敞,勾栏曲折。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div><div> 殿内木雕神龛内塑帝王装关羽坐像;龛外木雕云龙金柱;龛上有康熙手书“义炳乾坤”横匾。重檐歇山式琉璃殿顶,檐下施双昂五踩斗拱,额枋雕刻富丽。殿周回廊置雕龙石柱26根,下施栏杆石柱52根,砌栏板50块,刻浮雕200方。大殿明间悬清乾隆帝手书横匾“神勇”,檐下有咸丰皇帝所写“万世人极”匾,下列青龙偃月刀三把,重300斤。门口有铜香案一座,铁鹤一双。</div> 气肃千秋坊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进寝宫,过花圃,有中轴线上最高大的木牌坊——“气肃千秋”坊。<div>  东侧有印楼,内有“汉寿亭侯”玉印模型,西侧是刀楼,里面列青龙偃月刀模型。双楼对峙,系方形三层的十字歇山顶建筑。院里植有翠竹一片,又有《汉夫子风雨竹》碑刻,以竹隐诗,诗曰“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多谢东君意,丹青独留名”,相传为关羽手笔。</div> 春秋楼 春秋楼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div>  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春秋》又名《麟经》,故又名麟经阁。</div><div> 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0)重修的。</div><div> 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div><div> 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div><div> 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div><div> 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传说是象征历史上山西108个县。</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匾额</h3>   世传春秋楼有三绝:建筑结构奇巧别致,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当项,正好对着北斗七星的位置,谓之三绝。<br>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琉璃影壁</h3>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在宋元明清四代王朝所处的中国封建后期社会中,解州关帝庙作为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和教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宣传、普及和规范中国封建后期社会的道德文化,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发生过重要的作用。<div>  明人吕子固在《谒解庙》诗中,曾无限感慨地吟咏道:“正气充盈穷宇宙,英灵烜赫几春秋。巍然庙貌环天下,不独乡关祀典修。”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关公的崇拜和敬仰,以及关帝庙遍布天下的盛况。</div>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温馨提示】:</b></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全世界共同的战“疫”</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加油!!!</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关帝庙

建筑

解州

斗拱

崇宁

关庙

春秋

重修

关羽

元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