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碑材明文化村印象

漫天飞雪

<p>明文化村阳山碑材景区,坐落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有明文化村、碑材文物区两部分。</p> <p>大明文化村入口。</p> <p>明文化村的简介。</p> <p>南京明文化村·阳山碑材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约20公里处的坟头村,风景优美,交通便捷,是2002年国旅联合投巨资打造的南京又一新景点。景点内不仅有以当年数千军工打造碑材时的吃、住、劳作等场景为背景,依形就势而建造的“张石匠屋”、“金陵镖局”、“当铺”、“茶楼”等徽派建筑群,更有享誉盛名,举世无双的阳山碑材。</p> <p>阳山碑材景区春可看花;夏可观水;秋看枫叶;冬季赏雪。</p> <p>阳山碑材景区是明成祖朱棣为太祖朱元璋建设的未完成的圣功圣德碑,总高度78米, 山是一块碑,碑是座山,为世界碑材之最。</p> <p>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朱元璋功德而凿的。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此次新建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求再现历史场景。</p> <p>在阳山问碑石刻前留影。</p> <p>在大明文化村入口处留影。</p> <p>日月坊街区。</p> <p>在日月坊前留影。</p> <p>金陵镖局。</p> <p>明建筑。</p> <p>明代时的赌场。</p> <p>明戏台。</p> <p>戏台前的表演。</p> <p>日月生辉牌坊。</p> <p>明代建筑。</p> <p>景区内的泡泡秀表演。</p> <p>阳山碑材简介。</p> <p>明代古建筑。</p> <p>大明演义场。</p> <p>阳山胜踪牌坊。</p> <p>古长廊</p> <p>古桥。</p> <p>草亭。</p> <p>阳山位于汤山镇西北,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 开凿的巨型石材。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p> <p>石阶。</p> <p>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是明成祖朱棣为太祖朱元璋打造的神功圣德碑的半成品,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三块碑材的总重量达到2.6万吨,总高度有75米,相当于26层楼那么高。</p> <p>碑首的介绍。</p> <p>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难怪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洪武大石碑歌》中惊叹:“碑如长剑惊天倚,十万骆驼拉不起”。</p> <p>在被取材后留下的石洞前留影。</p> <p>朱元璋称帝后,曾立其长子朱标为太子,封其他25个儿子为王。但是由于朱标于1392年病逝,年仅38岁。朱元璋死后由其孙朱允炆继皇帝位,即为明惠帝。朱允炆为压制诸王的势力而决定削蕃,而势力强大的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则以清君侧为名,出兵进攻南京政权。朱棣为了向百姓表明的对朱元璋的孝心,便开凿阳山的石碑。</p> <p>被取材后留下的长方形石洞。</p> <p>碑材过大,当初的设计者肯定会想到运输和树立的问题,但设计和施工者无法违抗朱棣,这个残酷皇帝的旨意,只能到最后才不得不终止。</p> <p>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8799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31167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p> <p>一线天。</p> <p>被取材后留下的石洞。</p> <p>为取此石材,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一说因南京地理与气候所了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p> <p>雁门山远眺。</p> <p>雁门山的简介。</p> <p>怪石坡。</p> <p>山梨儿花🌸。</p> <p>雁门山上的古建筑。</p> <p>石磨。</p> <p>在天下第一碑前留影。</p> <p>马头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