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似水流年,思绪万千,回忆过去是一种美的享受,仿佛是品赏一杯陈年的美酒,香醇芬芳,回味无穷。人到了老年,容易怀旧,我是性情中人,更容易怀旧,多愁善感,从记事起的事也会回忆。</p><p> </p> <p> 1964年高中毕业证书上照片, 18岁。</p><p> 我出生在浦东杨家渡码头,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我依稀记得,我在门缝里看到外面解放军骑兵的战马在弹格路上马蹄声发出“得得”的声音,解放军的伤病员头上和手臂腿上绑了纱布绷带,有些重伤员被担架抬走了,国民党的殘兵败将歪戴着帽子怏怏走过,杨家渡码头战火弥漫枪声不断,我3岁时避难战火逃到徐家巷,幼儿园时老师教的儿歌《蚕姑娘》和《布谷鸟》我现在都能唱,我外婆嗜赌如命,1952年的一天,外婆带我来浦西,她与赌友玩牌九一直到晚上八点半回去,黄浦江已经没有摆渡船了,我和外婆乘摇舢板从浦西摇到浦东,当时真有些吓嘶嘶的,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我们的班主任华品珍老师痛哭流涕到班上来告诉我们这个消息,星期天到浦西斜土路父母家来,斜土路628弄门口(那个弄堂过去叫平民村),那里有块空地,可以搭个简易的舞台,会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举行文娱活动,1954年我记得高音喇叭播放戚雅仙唱的越剧巜婚姻曲》,我小时候跟着祖母在人民大舞台和中华大戏院看了连本的绍兴大板《西游记》和越剧《借红灯》.《孔雀东南飞》等,我们那时代上幼儿园都是自己去,要走相当长一段路,从杨家渡码头走到浦东南路,这条路上沿街有饭店百货店烟杂店老虎灶浴室鞋帽店肉庄当铺,充满了老上海的市井景象,往北过去的东昌路码头有上粮一库,江边停着许多运粮船,有点像叶圣陶先生写的散文《多收了三五斗》的情景,每当晚上一位口才好有幽默感的民间艺人说《济公传》,在关键时刻结束了,明天继续,我从小就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喜欢爱动,我8岁时就跟一位叔叔(仅与我父亲一面之交),坐在他自行车架上来到杨高南路,那时候感觉这段路很长,都是农田乡间小路,回来后我祖母担心后怕,但那时人性善良,没有人贩子,1957年反右,学校有几位老师被抓走了,其中有位吴仁畬老师才华横溢,在大鸣大放时说了一些过激的言论被打成右派。我父母家的邻居高纪伯伯因为讲了几句反映农村一些情况的话也被当作右派抓去了,1959年的年初二的下午,一位老人拉着二胡唱《天涯歌女》声音还是蛮糯的,他是为了卖自己刻腊纸印的唱歌本,这一年的暑假我与一些同学去南翔古猗园参加为期三天的夏令营,也尝试了烧野坎吃山芋汤的味道,第一次乘上了老式的绿皮火车,同年我在卢湾区工人俱乐部第一次看上了电视,转播刚上映的电影巜万紫千红总是春》和《青春之歌》。十月一日的晚上,上海市民热烈庆祝国庆十周年在人民广场跳交谊舞,我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那种强烈的翻身感载歌载舞。1960年夏天的夜晚一些民间艺人草台班子在鲁班路斜土路口的张氏花园门口点起了电石糊灯,唱《十八相送》,对面马路还有说书的,我初中时经常到方浜东路和文庙淘古书,我那时就非常能跑路,上海许多马路我都去过,我也可以说是上海滩的活地图,高中时期在共舞台看京剧《谢虎镖打黄天霸》,大世界玩上一天,从杂技魔术电影到沪剧越剧京剧都看,在哈哈镜前反复打量着自已,天蟾舞台看《七侠五义》。</p><p> 我好像对小时候的事情至今还记忆犹新,上海解放后我就进了幼稚园,小朋友们围坐成一圈,老师拿着饼干箱来发饼干,午饭吃的西红柿土豆牛肉汤。老师教我们的儿歌“蚕娘”,“布谷鸟”等歌曲。学校来回我们小伙伴们结伴同行在杨家渡路上,我记得老虎灶门口有个呆子(憨大)歪着头站着,我们总是想办法避开他走。我上四年级祖母带我到中华大戏院看越剧《借红灯》,巜碧玉簪》和《孔雀东南飞》,还有绍剧巜西游记》的连本演出,六龄童和七龄的精彩表演以及机关布景使我看得如痴如迷,上初中时父母带我在美琪大戏院看沪剧《战士在故乡》,邵滨孙,筱爱琴和石筱英主演的。高中三年级的开学典礼我和同学陈长根、陈友德去共舞台看京剧《谢虎镖打黄天霸》,开学首日我就为了看戏缺席,与班主任冯振家老师叫板。应该讲我们小时候生活还是幸福的,祖母经营着一家烟酒杂货店,我们在被窝里还没有起床,祖母把包着油条的年糕团给我们弟兄三个买来了。祖母和父亲都有一手好厨艺。父亲做的阉鸡用绍兴花雕酒浸出来做成醉鸡,香气扑鼻,烫的毛蚶恰到好处,美味鲜嫩,祖母和父亲做的霉千张那是正宗的绍兴味道,这是挥之不去的乡愁,那才是原汁原味的小时候的味道,现在无论在哪家高档酒店都吃不到了。我父母家在斜土路鲁班路口街面房子,隔壁是水果店,门口还借给饮食店卖熟食,虽然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我家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沾点光。1959年春节初二下午三点半我家附近光华厂门口一位五旬老人拉着二胡,唱着巜天涯歌女》,声音还是蛮糯的,他在卖他自己刻蜡纸印的唱歌本,两分钱一本。1965年水果店里分来一位复员军人,乳名“咬脐”,他有些楞头楞脑,为人很忠厚肯干,好像他在初恋,经常喜欢唱电影《芦笙恋歌》的插曲“婚誓”。泰康里委的崔丽萍1961年初中毕业考取了少壮越剧团,她父亲不同意她开口饭,不让她去,她很有天赋,擅长唱袁派,后来一直失业在家,后来嫁给一位丧妻的男人做填房,经常受继女的欺负,1971年我替她找了打浦街道的干部,给她在里弄生产组找了一份工作,她为了答谢我,拿了第一个月18元工资买了一根四分钱的赤豆棒冰给我吃,一定要我接受吃了她才高兴。然后三年后她心肌梗塞去世了,真是红颜薄命。我家隔壁是邵家,与我们是同乡人,邵惠兔是瑞金医院食堂厨师,他喜欢唱京剧花旦《苏三起解》,邵惠耀是上海铁合金厂的翻砂工,看古典文学过目不忘,晚饭后经常给我们讲故事,水平不亚于说书的,邵杏花喜欢唱越剧,跟着收音机里学唱《红色医生》,鲁班路南塘浜路口的马扣,文质彬彬的,眼晴咪成一条缝,带着金丝边眼镜,他京胡拉得很好,有些剧组常来请他去演奏。我有位一个甲子前的初中同学徐金仁,与我莫逆之交,赤膊兄弟,他天资聪明,才华横溢,他后来考进北京大学,文革后又考进北航研究生,后来分在福州大学当老师,1984年12月访问学者去美国,以后一直没有他的音讯……。</p> <p> 我喜欢回味小时候的时代,那种小贩叫卖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上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石库门弄堂以及马路上的小贩叫卖声构成了上海的一道风景线,记得1954年每当夜晚从杨家渡码头传来拉着长调的叫卖声“檀香橄榄卖橄榄”,声音又糯又清脆,划破夜空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催眠曲。华灯初上时,在斜土路鲁班路我家门口由远及近传来了“桂花赤豆汤,火腿棕子,白糖莲心粥,五香茶叶蛋”,“香豆腐干麻化豆腐干”,“长锭要伐长锭”,“要勿焦大麦炒麦粉”,“牛庄咸蟹,龙山黄泥螺”的叫卖声,初夏炎热的下午每天会传来各种叫卖声“要伐栀子花,白兰花",“阴凉绿豆糕,味道交关好,一分洋钱买一块”,“香炒来伲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一粒开花两粒大,两粒开花鹅蛋大”,“哟啥坏个橡皮套鞋修伐,哟啥坏个洋瓶摔玻璃调伐”,哟啥坏个阳伞修伐”,“哟坏个棕棚修伐,哟啥坏个藤棚修伐”,“西瓜要吃刷拉利甜个来,三分五分来买一块里来”,“光明牌棒冰,老牌来光明牌奶油雪糕棒冰”,各种地方口音和各种节奏的叫卖声组成了一首首优美悦耳动听的民歌交响乐。这种穿越时空的声音现在听不到了,只有在上海滑稽戏说唱里钱程模仿演唱过。一个甲子前,每当夜幕降临鲁班路张氏花园门口,民间艺人组成的草台班子点亮了电石糊灯开始演出越剧《十八相送》,《楼台会》,《血手印》等剧目。马路对面每晚说书艺人又开始讲《济公传》了。1959年2月9日年初二下午三点多钟斜土路光华厂门口拉着二胡卖唱歌书的老人唱着《天涯歌女》的声音也是那样的糯酥悦耳。</p><p> 什么是乡愁,我认为能吃到长辈做出来的正宗地道的家乡菜才是一种浓厚的乡愁情结。小时候祖母经常做霉咸菜梗,拿来清蒸臭豆腐,还有就是霉千张,薄百页发酵霉变而成,闻着是有霉味,吃起来很香,白斩鸡一定要阉鸡煮熟在黄酒里浸泡过做成醉鸡十分鲜香可口,祖母自己做的炝蟹味道鲜美,烧红燒肉一定要放红乳腐露,使我们食欲大增。我祖母赵阿仙生于1895年的清朝光绪年间,在我祖父罗锦堂去世后,一个人挑起家庭重担,她最疼爱的我的一位聪明伶俐小姑妈九岁那年因病去世,我祖母伤心不已,1949年祖母离开上虞小越乡百官大山下来到上海,我父母1949年从浦东来到上海,祖母就照顾我们兄弟三人,同我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公张顺生1890年出生在宁波镇海,外婆庄阿彩生于1900年,年靑时就随外公来上海,外公省吃俭用,勤俭持家,但是外婆染上了嗜赌的恶习,在这个家庭里我祖母起了顶梁柱的作用,既要经营着店面生意,又要操劳全部家务。祖母身体很壮实,勤劳能干,1953年我上二年级玩蹺蹺板摔下来手臂脱臼祖母背我到理发店请老师傅帮我手臂复位。慈祥的祖母是可亲可敬的,但她对我们管教很严厉,我有些怕她。她喜欢看越剧,常给我们讲些典故,象“田螺姑娘”,“血手印”法场祭夫的故事,还讲一些乡下老家的事情,她也喜欢去看社戏,曹娥江上乘烏蓬船,河边青石板农妇们木棒槌打衣服乡亲们聊天的趣事。她退休后回到乡下去住了,1971年7月我去上虞市小越乡旧宅村乡下看望祖母,我替她在山上找到了我祖父的墓地,我祖母老泪纵横,由衷地高兴,完成了她一生的宿愿。</p> <p> “花儿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你是否有这样一种感受,很多事情终身难忘,不管岁月怎样流失,印记难以磨灭;有些人刻骨铭心,任凭记忆的闸门如何关闭,始终在脑海浮现。随着生活的聚散,境遇的变迁,一切似乎都已伴随时光的流逝而淡淡退出你的视野。然,回首往事,那无法忘却的记忆,记录下太多的过去,至今依然华美、依旧诠释曾经。我是性情中人,容易多愁善感,经常会回忆往事,脑海里常常掠过以前和小时候的一些人和事,如同一幅幅电影般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浮想联翩,久久不能释怀。回忆起我童年少年时代很幸福的,我从小出生在浦东杨家渡,現在又叶落归根在浦东安度晚年,浦东有我许多难以割舍的情结,当年的杨家渡路这条老上海风情街有我许多难以忘怀的乡愁。我记得1951年我五岁时,外公给我们弟兄三个买了部敞篷玩具小汽车,不像現在的电瓶车,那是脚踏的,有链条齿轮带动,可以两个幼儿坐,好像还拍过照片,可惜没有保留下来。我1950年就上东昌区第一中心小学附属幼稚园中班,我记得我们围成一圈排排座,老师踏着风琴教我们唱歌,发饼干给我们吃,中饭吃牛肉土豆蕃茄汤,有的小朋友与我一起进入小学。我们最喜欢上黄元甲老师的图画课,因为黄老师只上半节课,余下时间给我们讲徐文长搞恶作剧的故事,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洗耳恭听。我们有几位同学组成校外学习小组,我和候文祥奚鸿弟黄太祖傅宝珍汤菊芬程根法吴九如是一组在奚鸿弟家里做完作业看武侠小说和连环画,下棋打牌玩游戏棒打乒乓球,那是最开心的辰光。有时上学路上茶馆门口有个呆子(憨大)歪着头站着,张开嘴流着口水,看到他有点害怕,有位高年级同学绰号“小虫”走过去在呆子脖子上拍打一下,我就绕着走过去了。我家隔壁有家飯店,有时我们嫌菜不好,我祖母饭店里买碗肉丝豆腐羹才一角八分,味道不错量很多。下午一点至四点饭店空暇时间开始演沪剧,《陆雅臣卖娘子》,《罗汉钱》,《阿必大回娘家》。每当星期日回斜土路父母家住一天,星期一早上妈妈给我们零用钱我们弟兄三个就去东昌路码头的德兴馆吃麻酱热拌面或者是焖肉面那是堪称一绝,这种舌尖上的美味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小时候玩具也不少,我记得1958年我在连云路新城隍庙买了部小火轮三角伍分,里面有只小盒放些豆油有灯谂点火后烧烫上面铁皮可以在装满水的脚盆里开动,后面还有舵。我小时候喜欢看古书武侠小说,十八般兵器中的玩具买了好几件,我最钟爱的是一把带刀鞘的宝刀,形状模仿杨志卖刀的那个式样,那时我有许多各式各样的香烟牌子和玻璃弹子,我在初中时就经常去文庙,方浜中路一带淘古书,还有一些线装本和许多连环画,可惜在文革破四旧中遺失了,有些书的版本已经失傳了,我在福州路看不到原来那些书了。我玩矿石收音机也算早的,到牛庄路淘零件,当装成收到广播电台声音非常高兴,初三时自己制作一只印照片的箱子里面好像是100支光灯泡,买了显影和定影的药粉冲了后自己印黑白照片,我还有一个爱好打康乐球,初三上学期我跑了上海许多旧货市场,买了幅八成新的康乐球盘…</p> <p class="ql-block"> 我是1958年8月上初中时才从浦东来到浦西父母身边。童年时代生活在浦东杨家渡路,中学时期居住在斜土路都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浓浓的乡愁,尤其是华灯初上马路上由远及近传来“桂花赤豆汤,火腿粽子…"“檀香橄榄卖橄榄"小贩的叫卖声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画面感映在我眼帘。我家是斜土路鲁班路转弯处楼上楼下,隔壁是水果店,店经理昌兰也算是一位女汉子,为人豪爽大气,与我家关系较好,她手下的两位女弟子小沈和小殷都是小美女,吸引着鲁班路354弄“小山东”等几个小屌丝常来与她俩侃大山,摆龙门阵聊天,物资匮乏的时候水果店里只有咸蛋和橄榄出售,少量的苹果桔子都是抢手货,一到夏天西瓜一来就排起了长队,我家总归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家门口那个门面借给饮食公司开熟食店,每当下午四点一位中年妇女推着流动车运过来各种美味的熟食,我记得酱汁麻雀五分钱一只,肉汁浸过的百叶结五分钱三只,来买猪头肉,白切猪肝,门腔,兰花豆腐干和油汆花生米的顾客最多,回去喝二两绿豆烧打牙祭。两个小时熟食卖完了,女老板再把空盘子装到流动车打道回府了。我家位置市口好,我父母又厚道待人,湖州的沈大祥携儿带女来上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我家门口人行道旁摆起了饭铺,烧的都是适合劳苦大众口味和消费的菜肴,一些拉人力车,踏三轮车和工友们来光顾用餐,生意也很好。我家对面的南货店生意兴隆,尤其是春节前顾客络绎不绝,伙计们包扎三角包和南北货礼品手势熟练。鲁班路上饮食店的阳春面小馄饨价廉物美,斜土路上一家点心店牛肉锅贴香气扑鼻。600弄堂门口的老虎灶炉火正旺,除了供应开水还可容纳十来人喝茶聊天,备有三只大木盆可以沐浴。夏日的夜晚每当夜幕降临时,张家花园门口草台班子点起了电石糊灯,唱起了越剧《十八相送》,巜楼台会》,我吃好晚饭洗好碗总去光顾观看。我现在还清楚的记得1959年2月9日(年初二)下午三点在斜土路光华厂门口有一位老人(其实也就是五十岁左右)拉着二胡唱着巜天涯歌女》,卖自己刻腊纸印出来的唱歌本,两分钱一本。常来我家的邻居妙青,陆继品,鹤丰昌老板,陈定春,还有斜土路600弄的大块头爷叔金彪(公交96路上的售票员),628弄的老梅伯伯,对我爸最好的也有恩于我家的是老钟伯伯,他与我爸是同乡,住在河南南路福州路口,家境殷实,为人豪爽慷慨大方,在上海工商联也有头衔,我小时候很喜欢父亲带我去他家,钟伯伯总是拿好东西给我吃,临走还送我红包。邻居中高纪老伯很讲义气助人为乐,1954年我广州的姨妈来上海为我外公奔丧住了一段时间,离沪时我和妈妈送行,高纪伯伯踏三轮车送我们去北火车站,后来姨妈忘了一件东西,我爸爸骑自行车快速追来,到重庆南路合肥路口才追上。高纪伯伯是位正直厚道人,他从乡下回来就讲了一些农村当时的实际情况后来被打成右派。我家隔壁的绍兴外婆嘴巴很厉害,她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大儿子邵惠兔在瑞金医院当厨师,喜欢唱京剧花旦,《苏三起解》唱得很有京腔颖味,小儿子邵惠耀长得相貌堂堂,喜欢看古典小说,看了过目不忘,晚饭后我总是要他给我们讲故事,演说水准不亚于专职的说书人。她家三女儿邵杏花喜欢越剧,跟着无线电里播放的越剧毕春芳教唱的《紅色医生》选段。另一位邻居吴胥召与我同龄,他父亲是继父,家里规矩很严,他始终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我觉得他有点象闰土小时候的命运,初中毕业考入石莜山门下的中医带徒总算在他父亲威严的桎梏中解脱出来。隔壁派出所弄堂里也是我们喜欢玩的地方,有个小伙伴虞自雄他父亲是环卫工人,工作蛮积极的怎么1961年被动员回乡了。鲁班路靠近南圹浜路的地方有一家门面是中医世家施伯炎开的诊所,去看病的人较多,我妈也常去打金针,施大夫擅长中医,但他也懂西医。对面的张家花园我们经常去踢球玩耍。我与少年时最好的同学徐金仁经常去卢湾区工人俱乐部打乒乓球,看电视机播放影片巜青春之歌》,《万紫千红总是春》,有的时候到卢湾区体育馆看武术世家王子平的表演,有一天晩上我在瑞金二路看到住在新新里的重量级举重冠军常冠群,他身材相当魁梧挺拔。新新里那个地方三教九流之地,1965年有几位小青年张启宇余志强高忠信余舜范都是喜爱摔跤打架的顽童,但是肇建里委的汪为国沪剧唱得相当好,王盘声的唱腔巜黄浦怒潮》的和《金沙江畔》的选段很入味,还有泰康里委的崔丽萍袁派唱得棒极了,《祥林嫂》选段做功唱腔颇有功底,可惜她红颜薄命英年早逝……。</p><p class="ql-block"> 上海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石库门弄堂以及马路上的小贩叫卖声构成了上海的一道风景线,华灯初上时,由远及近传来了“桂花赤豆汤,火腿棕子,白糖莲心粥,五香茶叶蛋”,“香豆腐干麻化豆腐干”,“要勿焦大麦炒麦粉”,“牛庄咸蟹,龙山黄泥螺”的叫卖声,“栀子花,白兰花",“香炒来伲白果,香是香来糯是糯,一粒开花两粒大,两粒开花鹅蛋大”,“哟啥坏个橡皮套鞋修伐,哟啥坏个阳伞修伐”,“哟坏个棕棚修伐,哟啥坏个藤棚修伐”,“西瓜要吃刷拉利甜个来,三分五分来买一块里来”,“光明牌棒冰,老牌来光明牌奶油雪糕棒冰”,“檀香橄榄买橄榄”……,这些声音在夜深人静时低沉凄凉有一种穿越时空的画面感,象瞎子阿炳拉二胡《二泉映月》的味道。我小时候1954年4月我外公去世时,我体验到了老和尚念经的原汁原味,我父母为我外公在“永息堂”(好像就是原来蒙自路丽园路那个地方)请了六个和尚做了三天道场念经,和尚的念经有点象悼词,念得很快,我依稀记得一些,我们小孩也参与了,我也懂了和尚敲木鱼念经,好像念经里还有我们大人小孩落款的名字一大串。父母对外公外婆后事料理很隆重的,外婆先于外公早一年去世,外公外婆的灵柩都专程安排船只运到外公外婆的祖籍宁波乡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 回忆我的童年少年时代还是幸福的,生活过得还算优越的,主要靠我外公张顺生的勤俭创业,外公1890年出生在宁波鄞县,年青时跟着奉帮裁缝的祖师爷们学生意,后来到上海,手艺精堪,有些积蓄置下了浦东杨家渡路66号的房子,两层楼面200多平方,还开了爿烟杂店,后来由我祖母赵阿仙经营管理,进货销售都是祖母一人承担,还要照料我们兄弟三个日常生活。小店靠近码头,生意很好,能养活一家人,日子过得也很好。我从小嘴巴刁,爱吃喜欢的偏食,祖母总是每天翻花样烧出美味可口的菜肴,好像那时肉饼炖蛋吃得较多,还有黄豆芽油豆腐,水笋烧肉,霉千张,咸菜苋炖臭豆腐。早餐经常祖母买来我们喜欢吃的点心,大饼油条,麻球,年糕团。每周星期日去卢湾区斜土路我父母家,住上一晚,星期一早晨妈妈给我们零用钱回浦东,在东昌路码头德兴馆吃一碗焖肉面或麻酱拌面,然后去学校上学。1958年8月来上海父母这里,开始我的初中高中时期。父母是双职工,膝下七个子女,所以我承担了买呔烧的任务,12岁就体验了柴米油盐酱醋和人世间的人生百味。在那物资匮乏的三年自然灾害年代,我每天清晨五点起来排队买菜,还到福州路水产公司买过帶鱼黄鱼。放学回家首先是生煤球炉,洗菜淘米做饭,还要每天接送七弟去托儿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一个多甲子过去了。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生只是沧海一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揭开尘封的往事,如同一幅幅画面历历在目呈现在我面前,1958年四月,我在上海市东昌区第一中心小学上六年级,学校举行自己命名的作文比赛,我写了一篇题名为《红领巾鼓舞着我》的作文获得了全校比赛第一名,奖品是六支铅笔和一盒橡皮,当时也感到很开心的。进入上海科学技术学校附属中学上初中后,我们学生也投入到政治运动中,响应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学校开展少年级劳卫制达标,为响应爱国卫生运动,我们投入到灭“四害”活动,在大跃进那个火红的年代,为争取1070万吨钢,十五年超英国,学校组织我们开展拣废铜烂铁活动,我是学校布谷鸟歌咏队的,在每年一二.九校庆时表演节目,结合当时形势唱“大跃进的歌声震山河”等歌曲。初二时我们还到浦东杨思下乡去参加半个月的下乡劳动,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白天田间干活,晚上生产队里开大会,我们这些荳蒄年华的少男少女也亲身体验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滋味。1963年我国开展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斗争, 10月份我们高三(1)班的一位同学顶风惹事,带来一个留声机和一些唱片,在教室里播放电影《马路天使》的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以及十八世纪的爵士音乐,在班级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之间两派开展了一番讨论,也惊动了青年报记者来我校专题采访和报道</span></p> <p class="ql-block"> 1967年1月我在农一师二团,进疆半周年在照相馆留影。</p><p class="ql-block"> 我从小学开始就喜欢看书,一直到初中高中,虽然谈不上博览群书,但各方面的书还是看过一些,比较多的是古典文学武侠小说,《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说唐》,隋唐英雄好汉前十一名的好汉排名我现在都可以背出,《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狄青全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一代猛将十三太保李存孝十岁打虎,《杨家将演义》,八虎闯幽洲,《三侠五义》,《小五义》,《续小五义》,《水浒传》,《水浒后传》,我那时候三十六位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我能背出来,《说岳全传》,《西游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三言二拍》,《红楼梦》,《七剑十三侠》,《粉桩楼》,《万花楼》,《金台传》,《乾隆皇帝游江南》,《血滴子》,《彭公案》,《施公案》,《唐宫十三朝》,《明史演义》,《清史演义》,《史记》……,近代现代小说鲁迅的杂文短文,巴金的《家:春:秋》,《雾:雨:电》,茅盾和靳以的一些选集,《前驱》,《啼笑姻缘》,《官场现形记》,《小城春秋》,《六十年变迁》,《东风化雨》,《上海的早晨》,《红旗谱》,《火种》,《烈火金刚》,《迎春花》,《苦菜花》,《三家巷》,《铁道游击队》……,外国小说托尔斯泰,莎士比亚的小说,还有《茶花女》,《红与黑》,《十日谈》,《柯楚别依》,《拿破仑传》……。这些书除了同学之间传阅外,大多是我到文庙旧书店里淘来的,我买书福州路淮海中路新华书店和方浜东路那些旧书店都去买过,家里本来藏书有一些,文革中破四旧就清理丢失了。</p> <p class="ql-block"> 1966年7月5日,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随着文化大革命号角的吹响,在巜军垦战歌》的旋律声中,我踏上了西去的时代列车,在当时上海的老北站我第一次目睹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亲人们的送行场景至今还在我脑海里萦绕。这一步的迈出意味着在我人生道路上要度过一段艰难坎坷的插曲。从塔克拉玛干的二团农场到昆仑山下的奴尔牧场我渡过了整整13个春秋,那是一种近似于刀耕火种般的原始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是需要付出多么大做毅力和勇气。我在艰苦的岁月里煎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是那样的困惑徬徨迷茫麻木,从失望到绝望,显示出一种多么的无奈,我常常会在茫茫草原里放声歌唱,发泄出心中无限的惆怅,难道这里是我永久的归宿?1962年我看过一部电影《昆仑山上一颗草》,想想自己命运多舛。</p><p class="ql-block"> 知青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多少年来牽动着千万个家庭的心结。回想我自己在1966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来新疆屯垦戍边,树立把自己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世界观。在上海大同戏院,沪南大礼堂作报告发言表决心,7月5日卢湾区打浦街道我带队,伴随着文化大革命号角的吹响,在《军垦战歌》的旋律声中,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开始了我 13年苦行僧般的生涯。刚到阿克苏农一师二团很不适应,派性很严重,心里很受压抑。我1967年 1月来到阿克苏,搭上一辆卡车到阿拉尔,住了一宿,第二天徒步去十三团,在冰冻的塔里木河上走过,到了共青团农场肚肠饥饿,饥不择食,在路旁一个连队讨一口饭吃,好心的伙夫拿来两个大的苞谷馍压碎后,放些清油皮芽子(洋葱)锅里一炒,满满的一大碗,我吃得很香,这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顿午餐。走了8小时,共走了八十里路到了十三团幸福城,见到了我的同学邻居老街坊们,又惊又喜,他们是1965年进疆的,住了一个星期,谈谈别后之情和来新疆的感受。我1968年春节在阿克苏大光毛纺厂我邻居那里住了一周。1967年我们街道的支边青年娄允华在二团吃不了苦开小差回到上海,在她妈撮合下委身嫁给浙江诸暨山区的当地农民,这位嬌滴滴的上海小姐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过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妇生活,她有着百灵鸟一般的嗓音,喜欢唱西藏民歌。1968年5月,兵团受周总理的委托组建喀喇昆仑筑路指挥部援助巴基斯坦修建中巴公路,农一师为一大队,我们二团为二中队,我担任区队长,集训两个月在赴巴临出发前一周,因为当时派性我被退了回连队,9月3日调离二团来到一牧场。据说在执行援巴筑路任务,有几位上海知青因雪崩、塌方和爆破时落下的碎石命丧异国他乡。1972年我在亚门山上,见到新疆流行病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当时他们根据叶城发现鼠疫病,就来一牧场调查旱獭的活动状况,在亚门碰到我,所长于冰问起我是上海知青感到很惊讶,想不到海拔三千多米的昆仑山下还有上海青年。新疆军区测绘队有一位上海兵我与他在奴尔公社认识,我请他到我家来吃饭,临走时他把一听1公斤的红烧肉罐头悄悄的放在我被子里,这种“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情意在我心里升起一股暖意。我父母关心我在新疆的生活,托我大哥来乌鲁木齐出差的机会找了新疆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陈子才和 7335部队和田分部的黄阿兴(上海人)给我带食品。</p><p class="ql-block"> 天道酬勤,凡事感恩也是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和人性美的体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我一生为人的准则,有时往往没法去报恩。在我一生中还碰到过很多好心人的相助。1970年3月我从牧二连下来到达场部天色已晚,伙房已经关门了,我来到崔季满的宿舍敲门,他请我进去得知我还没有吃饭,马上在煤油炉上替我下了一碗掛面,打了两个鸡蛋让我吃,我吃在肚里,暖在心里。他是位好人,善良厚道,我一直记得他。1978年12月我们夫妇俩带着小孩回上海探亲,也是这次回来我们就办妥了商调回上海了。当时我们搭乘和田地区水利局的便车去大河沿。司机薛惠民是1965年支边进疆的苏州青年,他开了一辆南京生产的新型嘎斯车,晚上到了泽普县,同车的一位泽普县水利局的好心人请我们到他家里,在火炉子上为我们下了两卷掛面,还炒了三个菜,他夫人还拿了饼干等小点心给我儿子吃,临走时给送给我一副棉手套,“雪中送炭”情义深啊!这三餐饭我终生铭记在心。后来我在上海吃过许多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是都比不上这三餐饭的含金量,这种情深谊长不是金钱能买到的。另外还有 68年前那位在复兴东路码头帮我们兄弟支付了三角伍分钱车资的素不相识的叔叔。以上所叙点滴花絮折射出人性的善和美,但我却无法去报答他们,崔季满已经去了天堂,资助车费的叔叔和共青团农场的河南大叔恐怕也不在人世了!我只有永远铭记他们的恩德了!</p><p class="ql-block"> 1975年一1977年我在和田地区林场工作队,那是地处洛浦县拜西托乎拉克地方,是一个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林场是一批1965年江苏常熟的支边青年。我深入了解他们在此地的工作生活情况,1976年我受工作队委托,向和田地委书记栗寿山同志汇报工作,反映了他们的情况,我也找过和田农业局刘局长和农垦局第一任局长许平,反映林场青年的真实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央开始了全面拨乱反正的局面。1979年我在上海经常去人民广场看大字报。1979年的知青大返城,阿克苏上千名上海支青静坐绝食,上海康平路市委康办(上海的中南海)上海支边青年和家长静坐,市府信访办和市劳动局门口每周一三五上午,新疆的上海支青集体信访。上海公安干警严阵以待,防止新疆回沪的知青们寻滋挑事。我调回上海工作后我还关心新疆上海支青的命运,1988年我去江苏大丰县出差,我去江苏海丰农场探望了新疆调来的支青们,有一些是我二团的战友,一牧场也有两家。1985年我在安徽天长县出差,外贸公司的朱秀芳是1969年从上海去安徽插队落户的知青,她为人热情善良,已经在当地安家落户,相夫教子。 1993年我在贵州出差,在安顺市见到旅游局陈局长,她也是1968年一片红时上山下乡的知青,她陪我游览了黄果树和苗寨。1994年我去黑龙江出差,我到牡丹江,绥芬河,虎林,那里的854兵团农场还有一些上海知青扎根生活在那里。我走过崇明长征长场,南通原江苏兵团的环本农场,江心沙农场,上海奉贤的星火农场,五四农场和南汇的东海农场,都了解过知青的工作生活情况,心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知青情结。上海支青的第二代有的寄养在上海亲人家,但也是寄人篱下,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现在都是年愈古稀,大部份支青都叶落归根了,在故乡上海安度晚年,知青的往事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9月7日就调到了一牧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强劲东风吹到了昆仑山下,使我时来运转的又回到了梦寐以求的东海之滨的故乡。我在牧场受到一些老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使我终生难忘,永远铭记在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但我1979年11月调回上海了,我回沪后至今还一直记着牧场一些老同志对我的深情厚谊。流沙般的岁月里我挥洒过青春的活力,渡过了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人生命运的关键时刻,把握好瞬间的机遇至关重要,它将会描写你灿烂的人生轨迹,高考是人生改变命运的时刻。我回上海后跑步前进,跟上时代步伐,把蹉跎的岁月补回来,考大学进行深造。 1984年是决定我命运的关键一年,我5月去考《解放日报》记者, 8月去考上海航空专业干部,9月卢湾区招考机关干部,我被录取了,区政府人事局来我单位商调,卢湾区粮食局党委书记成华盛借口要培养我卡住不放没有调成。后来上海市粮食局人事处王桂玉处长发慈悲心调我去市粮油工业公司,以此为跳板,我在同年12月份调到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上海粮油分公司搞外贸业务,开始了我的经商生涯。我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也算是个儒商,凭我的三寸不烂之舌在生意场上也是游刄有余,搞粮油外贸业务,与客户谈生意是很合我口味,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当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人生的舞台有时可以演奏出威武雄壮的乐曲,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催人向上;有时可以演奏出悲吭低沉的乐章,如声如泣,催人淚下;有时可以演奏出委婉动听的旋律,引人入胜,如痴如醉,扣人心弦。生活象条河,一生中会溅起许多浪花,有的很精彩,但更多的是无奈。人在旅途与其说是在拼搏,还不如说是与命运在抗争。人的一生不求轰轰烈烈做一番事业名垂千史但也不应该碌碌无为而虚度年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就像在赌博,世上充满着玄机,不管你在政治生涯还是职业场所,“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生活就是这样现实。人生又象一场游戏,命运总是那样跌宕起伏捉弄人。草生一秋,人生一世,人生的海洋潮起潮落,人的一生会经历大喜大悲和大起大落,人生的落差是这样的悬殊,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一句名言非常有哲理,“当失去的时候,就会想到存在的宝贵”。年过古稀的我有时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向天再借二十年,再续人生辉煌路。</p> <p class="ql-block">回上海后常和曾在新疆和田一牧场共过事的上海支边青年相聚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寻根问祖我家祖辈是上虞小越乡谢家塘人,与谢晋导演是同村的,我老家也是山清水秀的地方,我1971年去乡下在曹娥江上乘坐烏蓬船,戴着毡帽的老艄公摇着橹哼着小调,看到河边有一些大妈大嫂用棒槌敲打衣服,有的在淘米洗菜。我在寻找当年鲁迅先生筆下描绘过的闰土祥林嫂和孔乙己等人物的历史的遗迹,浓浓的乡愁就在这山水之间。我小时候对小贩的叫卖声印象较深,尤其是夜深人静时,从杨家渡码头一路传来卖檀香橄榄的声音清脆悦耳动叫,拉出的长调随着微风飘荡在夜空能传得很远,还有挑着担子卖柴爿馄饨的,会勾起你的食慾,叫卖“桂花赤豆汤,白糖莲心粥”的声音是一种美妙的催眠曲,这更是儿时难忘的乡愁。</p> <p> 小时候总觉得夏天的夜晚是美好的,出来乘风凉,遥望浩瀚的夜空繁星点点,好像有着无数神秘的奥妙在里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夜空中经常有巨大的探照灯光柱在来回晃动,阶级斗争的弦始终绷得很紧,密切注视和警惕蒋介石反攻大陆。我祖母很会讲故事,“田螺姑娘”,越剧《血手印》、《碧玉簪》、《借红灯》和《钗头凤》等故事的精彩段落。我父母斜土路的邻居隔壁邵家的小儿子邵惠耀是上海铁合金厂的电焊工,他长得相貌堂堂,气宇轩昂,看的古书过目不忘,口才极好,晚饭后每天听他讲述《三侠五义》白玉堂三探冲霄楼铜网阵遇害,诸葛亮东吴舌战群儒,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武松大闹飞云浦,李存孝七岁打虎,杨家将八虎闯幽州等故事。邵家大儿子邵惠兔是瑞金医院食堂厨师,他每天要吊嗓子,喜欢唱花旦曲目《苏三起解》,邵家三女儿邵杏花每天跟着无线电教唱越剧毕春芳的巜红色医生》选段。邻居吴胥召长得五短身材,但身体很结实,继父虐待他,我总觉得他小时候闰土一样寄人篱下,后来初中毕业考了石幼山的中医带徒,后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了一位资深的中医。鲁班路上有一家私人中医诊所,施伯炎大夫经营这家诊所,他医德医术口碑很好,墙上掛着毛主席题词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条幅。我妈妈也经常去施大夫那里打金针。诊所隔壁是“刘一大”米店,楼上宋家有点家底,家境殷实,大儿子乳名马绳整天在家无所思事,练哑铃、举杠铃,练出一副胸肌发达的身胚,好像一直待业在家,吃老本过日子。他表弟缪维侠(乳名马扣)小眼睛瞇成一条缝,戴一副金丝边眼镜,拉了一手好京胡,在卢湾区工人俱乐部经常参加演奏。鲁班路电焊店的小崔长得也魁梧和马路对面的德平和马绳经常在一起秀肌肉,扳手腕比手劲。还有新新里的余志强张啟宇喜欢摔跤。全国重量级的举重冠军常冠群也住在新新里,我曾经见到过他两次。鲁班路300弄口一家三兄弟,老大是崇明合隆沙农场职工,1966年小年夜那天回上海,在场部到南门港码头途中乘坐的拖拉机翻车丧命了。四根是他家老二,原来在打浦房管所做泥瓦工,1979年他就做起掮客生意,改革开放初期,他就飘洋过海去大洋彼岸的美国了,属于第一批出国经商的弄潮儿。我家市口很好,沿面房子,夏天的夜晚,民间艺人草台班子,说书的都粉墨登场,他们有的中途来卖梨膏糖收钱,但我是属于看白戏一族……</p> <p> 我的职业生涯经商做外贸生意是我喜欢的工作,一个人能如以偿地从事自己称心满意的工作也是一种乐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想想自己1984年考上了卢湾区机关干部因单位领导不放没有去成,就弃政从商,我这个人大概也不适合在政府机关,整天泡在会海里,我开会要打瞌睡,自由散漫惯了,办公室坐不住,到各地出差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与客户谈生意,顿顿饭局招待,游览各地风景,我还不拘束于特定的出差区域,还要延伸到自己认为要去的地方多开展一些业务,所以往往出差时间较长,也为我积累了更多的人脉关系和业务渠道。浦东改革开放以后,我也是第一批到外高桥去的。1993年单位里为我配备了BB机中文机,大哥大手机和霸伏助动车,开展业务得心应手。</p><p> 纵观自己的一生阅历有点精彩的,我喜爱经商搞业务,我对自己从事的粮油进出口业务的职业生涯还是很满意的,我本人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与客户谈生意也有点儒商的风度。做粮油外贸业务去各地出差客户接送宴请招待,还陪同游览各地风景名胜古迹,我1984年12月到成都,四川省粮油进出口公司的杨进接待我,去骡马市盐市口逛逛还是热闹繁华的,陈麻婆豆腐店的麻辣豆腐还是要品尝的,麻辣烫刺激着味觉感,观光了杜甫草堂武侯祠实地了解了三国时期诸葛亮辅佐刘备凭着张松献的进川图来到天府之国建都成就了三国鼎足之势,我们到了望江公园,蒋大为一周前刚来过,那时他唱了《牡丹之歌》一炮打红,开始去各地“走穴”了,在灌县参观都江堰,了解当年李冰父子治理这项伟大工程造福千秋万代,我到了西昌市大凉山,那里的彝胞很憨厚,西昌外贸公司的徐秀萍很海派,休假日与她先生(在公安局工作)到深山野营打獵。同月我又转辗到西安,西安名胜古迹很多,大雁塔小雁塔,陕西省博物馆,去骊山参观华清池,兵马俑,西安的城墙是全国最宽最完整的,唐朝时期称作长安,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明皇为了取悦于她,派人从南方日夜兼程送来新鲜荔枝,跑死过许多马匹,流传至今的荔枝为“妃子笑”。</p><p> 与客户谈生意也是一门学问,人生百态,有些人和事值得回味,多少年过去了还留下了印象。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安徽阜阳县外贸公司的秦松英原来是当地农村知青点的妇女队长,工作很泼辣能干,有点巾帼不让须眉的味道,有位上海知青调皮鬼爱打架,与她结成伉俪后调教得服服帖帖,小秦相夫教子,丈夫也没有返城回沪。涡阳县外贸局张介民局长为人厚道,做生意很讲诚信。安徽那一带人习惯以酒交友,信奉“赚一万用八千”的理念,用酒量来称呼人为雅号,太和外贸的杨(广灵)八两,蒙城外贸的张(在英)半斤,涡阳外贸的马(道才)四两,三杯下肚开始划拳行令,一醉方休。阜阳地区外贸的丁付启科长自立门户搞了一个水洗芝麻加工厂还直接出口产品到韩国。金寨县地处山区,是大别山区的将军县,盛产板栗香菇,那里的水库是当年苏联老大哥援建的,春暖花开的时候,一片映山红盛开姹紫嫣红,外贸公司的汪诗华好像特别相信我,没有订合同就住上海发货,质量不合格,我常常帮他在上海凭我的关系作内销处理。江苏灌南县外贸的胡国庆是位厚道人,他每天早晨陪我吃早茶,苏北的汤包,豆腐干絲真是一绝,我回来他专门安排一辆伏尔加车送我回来,可惜48岁那年就英年早逝。常熟任阳米厂的周语成厂长与我是莫逆之交,相互在业务上给予帮助,前几年来上海肿瘤医院看病,我看过他两次,经济上给他一些帮助。江西省粮油贸易中心的胡水泉总经理与我交情很好,他与夫人鲍丽琴1989年就下海去海南经商,颇有成就,她夫人能说会道,是位贤内助,南昌市郊区粮食局邓正平局长风度翩翩,待人厚道,他夫人是上海知青,在当地粮油领域人脉关系广,为人处世有品位,上饶地区外贸的万局长很健谈,陪我去各县,总要引古论今讲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上饶地区粮贸公司总经理田仕云对我也很好,他手下的哼哈两将林瑞坤柳凉根常来上海找我,吃饭聊天谈业务,进贤外贸局徐有根局长自命不凡,但对我很友好,我每次来他开着尼桑车来接我,他不用司机自己当车夫,后来调任交警大队长,都昌县外贸局彭小楠局长与我交情深厚,至今还保持联系,1994年国庆前夕,他从江西给我带来一对景德镇凉凳,他是挑着担子送到上海的。波阳县外贸的王大南经理,景德镇市粮油的孙德炎经理,万年外贸的朱仁欢,九江县外贸的曹让和,九江市粮油的徐会西,武宁县外贸的陈和寿都与我是很好的贸易伙伴,九江市华江公司的黄水林经理与胡水泉邓正平是哥们,有“三剑客”的美称。河南省南阳市外贸公司的陈金才经理长得魁梧,为人豪爽,他陪我游览臥龙公园,臥龙岗,我在追寻“三顾茅庐"的古迹,陪同去了“少林寺”,驻马店市粮油进出口公司的牛磊经理陪我去了信阳的鸡公山。邓州市粮食局的王秉申局长派人陪我去武当山,沈丘县纸店镇粮管所的张怀军主任我1987年跟他打交道时穿朴素的蓝色中山装,戴蓝色鸭舌帽,座驾是破旧的国产双排座皮卡,后来换成伏尔加,以后换了辆兰鸟王,毕挺的西装,戴了根红领带经常跑北京,他有一套公关的本事,国内贸易部白美清付部长下属的几位司局长都与他扯上了关系,纸店粮站建造了颇居规模的中央国家粮食储备库,张主任摇身一变为张总经理,他内部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吹哨子起床,敲钟上班,晚上执行的是“生产队里开大会”的方式,张怀军手下一位的助手卢志勤是位厚道人士,为人善良热情。湖北公安县魏天炎开了吉普车陪我转了几个县,減轻了我鞍马劳顿之累,应城县粮食局的江望喜张海水有点公子哥儿的味道,陪同吃饭唱歌。云南陇川的赵勇做边境贸易很成功,为人处世慷慨大度,公司的管理模式有点家族式的方式,经营方式中保留和延伸着“茶马古道”的遗风。江西的藤王阁,武昌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昆明的大观楼都留下过我的足迹。兰州外贸公司的刘海宽每天早晨到胜利宾馆来,请我去吃最正宗的兰州拉面。浙江温岭的应杏林邀请我去他老家吃海鲜,陪我去雁荡山,上虞市粮油外贸的余荣泉经理与我同一祖籍,更增添了一番乡愁,他1996年送到上海来给我的一坛杨梅烧酒我还没有吃过,二十多年了还是香醇芬芬,回味无穷……</p> <p> 1986年根据商业部和外贸部达成的协议,我去安徽落实3万吨中央计划调拨给上海粮油进出口公司的油菜籽收购业务,安排在阜阳和滁州两个地区,我出差在外一个多月,跑遍了各个县。那时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上海粮油是外贸行业的老大哥,朝南坐的,外贸部控制着配额和许可证制度,许多大宗粮油商品只有上海口岸可以出口,其他省市委托上海粮油出口,我公司都有“雁过拔毛”的潜规则,收取1%的经管费,在那个时期,上海粮油富的流油,开出的芝麻油菜籽桐油等价格具有指导性,可以决定好几个产地省市的价格。1993年我在南京参加全国粮油贸易会议,商业部白美清付部长,中国粮油贸易总公司唐新元总经理以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粮食局的领导都来参加。从粮油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的年代转向市场经济,粮油价格放开,粮油行业巨大的变革。1993年上海成立粮油期贸交易所,在良友饭店我看到一些穿着西装革履,有的穿着背带裤,大腹便便,叼着烟斗的一些人瞪大了双眼看着电脑屏幕上象心电图一样脉冲的期货K线图走势,搏兴十足,有的输红了双眼。黄海期货的宋总做期货亏了两千多万,精神彻底崩溃了,一晚上辗转难眠,香烟抽满了一烟缸,次日清晨五时从粮油大厦13楼跳楼身亡。上海自从1843年开埠以来,一直是冒险家的乐园,尤其是在时代变革动荡的时期,总是有一部份先知先觉的江湖人士捷足先登,挖到了第一桶金。从哈同投资的十里洋场外滩的房地产到荣氏兄弟和经叔平,刘鸿生等民族资本家,在上海滩商界咤叱风云。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华亭路服装到七浦路服饰城,从铜川路水产市场到军工路水产交易中心,乍浦路黄河路的美食天地,上海的每一个领域和行当都有人涉足,武宁路的二手车市场,其中的名堂也是五花八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房屋交换,电线杆上贴房子信息小广告到九十年代末雨后春笋地涌现的房产中介公司。从福利分房到购买商品房,人们的消费观念在转变,九十年代后期有一段时期购买可以零首付按揭,一些人空手套白狼,玩起了七只盖八只缸的手法买了十几套房子,以房养房成了富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中国的股市好像不是投资的,而是投机,有些人抱着赌一把的心态炒股,从炒地皮炒房到炒股买彩票,迎合一部份人走捷径一夜暴富的心态。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抓革命,促生产”的年代了,许多人为了“钱途”而疲于奔命。现在的人都很现实,为了买房,为了栖身之地,为了小孩,学区房进名牌学校,培养一个小孩的各种校外的学习辅导成本昂贵。“望子成龙”,“可怜天下父母心”,养儿育女施出了洪荒之力。社会上有多少人为生活而在奔波,再想想那些生活在贫穷大山里的村民为脱贫还在努力拼搏,我们这些退休一族该知足了。</p> <p> 我总是喜欢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作一番思考,我们原来卢湾区打浦街道泰康里委的崔丽萍,天生酷爱越剧,她擅长唱袁派,演的祥林嫂角色棒极了,她1961年打浦中学初中毕业后本来已考上了少壮越剧团,思想守旧的父亲百般阻攔没有去成,一直没有工作,我找打浦街道干部总算给她找了个生产组的工作。后来嫁给人家做了填房,受尽了继女的欺负,后来心肌梗塞去世,真是紅颜薄命。1965年在崇明青建队有位肇建里委的汪为国沪剧唱得很好,擅长唱王(盘声)派,唱《志超读信》和《刘智远敲更》字正腔圆,未能去沪剧学校也很惋惜。瑞徐里委的娄允华从小喜欢唱歌,有着百灵鸟一样的歌喉,唱的西藏民歌悦耳动听,1966年进疆,因怕苦一年后开小差私自回沪,后来在她母亲的撮合下委身嫁给浙江诸暨乡下山区的农民,没有户口成为黑户,挣工分还不能养活自己,生活一直过得很艰辛。我文革中回上海探亲在54次列车上看到一位农村妇女带着小孩因为被列车员查到没有买票,在深夜被赶下车,那是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乡镇小站。 1978年12月,我调回上海时在火车上碰到一位青年女子带着小孩,拎着行李凌晨四点在哈密车站下车了,孤单无助的她也没有人来接她。1986年我出差来江西九江市,客户开车接我去武宁县,那是一个山区,在当地渡口饭店用餐,一位村姑 (饭店老板的女儿),她一边拣菜一边唱着歌曲《映山红》,音色很好,如果有哪一位伯乐引荐给中央音乐学院金铁霖,她可能是第二个宋祖英了。1987年我出差到地处大别山的金寨县,那里的女孩看到有客人来露出一种憨笑,她们连火车都没有见过,汽车也没有乘过。1988年我去山西出差,在芮城那里的女孩穿着对门襟的花棉袄,胖胖的脸蛋红得像熟透的苹果,这些黄土地紅高粱里长大的女孩没有什么期望,一日三餐吃饱就满足了。1989年我到湖南出差,客户陪我去张家界凤凰镇,那里的湘妹子表演的茶道颇有水准,说话也是娓娓动听。上海有的丧偶女士为了把自己居住的仅有一间一室户的房子让给儿子做婚房,准备再婚把自己嫁出去,对男方没有任何要求,只要能接纳自己有一个蜗居的地方。以上的一些表述这也是一种人生。我初中有位同学秦金林是体育委员,箫吹得很好,晚上我到他家里,他吹了一首电影《凤凰之歌》插曲《山中的凤凰为何不飞翔》如声如泣,不绝如缕,凄凉和幽怨,引人入胜。他 1961年初中毕业报名去新疆了。小学同学汤菊芬唱的一首《孟姜女哭长城》催人淚下。1984年12月我出差在四川西昌市,一位外贸公司的徐秀萍很海派前卫,休假日同她先生一同去大山树林野营打獵。1988年我去山西运城出差,外贸公司的上官云增给我讲述历史上晋商的故事,使我对八百里秦川的黄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安徽省阜阳县外贸公司的秦松英原来下乡插队是当地生产队长泼辣精干,与上海知青结成伉俪后把他调皮捣蛋爱打架的陋习调教好了,丈夫返城时也没有回沪,她相夫教子家庭和睦。云南陇川的赵勇总经理做边境贸易生意颇有成就,为人慷慨豪爽,公司实行的是家族式的经营模式。1992年我第一次去海南,当时 江西省粮油贸易中心的胡水泉总经理已经下海经商,同他的贤内助鲍丽琴女士八十年代末期就开始创业,颇有一番成就。2008年我第二次去云南,当地的一位美女导游是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她讲述的“茶马古道”娓娓动听,精彩绝伦。人海茫茫,千恣百态,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生百态,一生是一部教科书。</p> <p> 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颇有一番感触,我好像除了西藏青海宁夏没有去过,其它各省都到过,其中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去的地方多些,江苏和安徽几乎所有县市都去过,浙江从嘉兴海宁桐芦湖州到杭州萧山绍兴宁波温州温岭金华衢州江山有一半的地方市县去过。简广易作曲并演奏的一首悠扬动听的笛子独奏《牧民新歌》把我带到了内蒙古的科尔沁草原,那是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的故乡,这位传奇色彩的皇后一生扶助过皇太极福临康熙三位皇帝,内蒙草原上历史上流传过多少可歌可泣金戈铁马的故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领他那剽悍的六万铁骑曾经征服过欧亚大陆,那时我国的疆域版图是多么的幅远辽阔,我到云南去过两次,那是孔雀公主的故乡,优美悦耳的傣族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和云南弥渡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民歌《小河淌水》,使我想起了电影《芦笙恋歌》,《摩雅泰》和《神秘的旅伴》以及杨丽坤主演的《五朵金花》和《阿诗玛》,尤其是《山间铃响马帮来》的茶马古道....,我从昆明大理楚雄保山芒市丽江瑞丽陇川畹町一直在寻找历史的古迹,玉龙雪山和香格里拉的美景使我流连忘返。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漓江上乘船,两岸风光尽收眼底,刘三姐的故乡,少男少女一路对歌。记得我1971年第一次去广州,到越秀山五只羊前留影,去三元里寻找当年林则徐禁烟的古址,到过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陵园,到过沙河,最使我留念的是广州的沙面,别有一番情调,那时的海派文化,广州那时很前卫,引领时代潮流,许多舶来品都是广州传过来的,上海那时夏天穿木拖鞋,广州已经流行海绵拖鞋和塑料拖鞋了。我1984年我出差去西安,踏上城牆那是全国保存得最好的,陕西省博物馆,华清池,兵马俑参观的人都廖廖无几,站在兰州黄河铁桥看到下面汹涌泡哮的黄河水我沉思许久,想到当年革命前辈解放兰州的壮烈场面,我不由地肃然起敬缅怀先烈们的英雄壮举,从西安到四川成都,去过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在陈麻婆豆腐店吃了一碗麻辣烫的正宗的麻辣豆腐,那种味蕾感觉至今还有舌尖上的回味。灌县的都江堰,雅安西昌马尔康,在这天府之国有渊远的文化底蕴,西昌的那些彝胞都很憨厚。我是1971年第一次来到我的祖藉老家浙江上虞市小越乡百官大山下,曹娥江从我家老宅流过,戴着乌毡帽的老艄公划着乌蓬船,唱着绍兴戏一样的山歌,江边的青石板上大妈们用木棒槌在敲打衣服,我不由想起了鲁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和闰土....,我的老祖母那时还健在,她烧得一手好菜,霉千张,霉干菜烧肉,醉鸡炝虾,臭豆腐干。江西好像鄱阳湖周围的县市都去过,一年到江西出差八次,庐山共去过15次,江西的民歌也很好听,像《映山红》,《请茶歌》,《十送红军》,颇有江西山歌的韵味。我在上海粮油进出口公司搞外贸业务,那些年外面出差较多,客户也安排游览一些景点,在贵州到贵阳安顺黄果树看到瀑布一泻千丈,参观了遵义会议的地址,到凯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生态的环境,了解过那里的民俗风情。我好像脚力还不错,爬黄山的天都峰和武当山都不觉得累,在浙江天台山正好遇到游本昌,武当山和天台山都是道教所在地,那晚文艺演出,游本昌就唱了原汁原味的“鞋儿破,帽儿破....”。去过温州的雁荡山,嵩山少林寺,云台山,信阳的鸡公山各有特色。1988年去山西出差,运城外贸公司的上官云增科长跟我讲述历史上晋商的陈年往事。又到芮城候马临汾一直到平陆县,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事迹就发生在这里,从山西平陆到河南三门峡又来到洛阳市。我有幸来过唐宋明清的一些古都北京南京杭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城市,游览了名胜古迹。我记得1966年乘绿皮火车过南京时用船来短驳车厢过长江,游览中山陵,夫子庙,玄武湖,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上的船娘摇着橹,唱着小调韵味悠扬为船客增添了几份雅兴。到扬州在瘦西湖上游玩很尽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曾经流传过多少美好的传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那时早些年在三峡工程还没建造前,从宜昌去长江三峡原汁原味的风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二三十年前多次去过江西藤王阁和武汉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那时到张家界凤凰镇游客不多,不象现在游人如织,人满为患。去厦门鼓浪屿和永定的土楼,了解一下民风民俗。 1987年在大连辽宁粮油的朱俊鹏科长安排我去避暑山庄和老虎滩,我这个旱鸭子不会游泳,只有在海边嬉水。从大连的海边一直到北戴河青岛宁波嵊泗厦门南澳三亚广西北海和防城港那里的海各有千秋,有的波光粼粼,有的汹涌澎湃....,但总觉得渤海那里的大海有些苍茫无垠的感觉,不像南海蔚蓝色的,配上蓝天白云心旷神怡,祖国的江河湖海,黄河长江赣江湘江珠江澜沧江怒江松花江,黑龙江金沙江,嘉陵江,淮河海河永定河和大运河,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巢湖我都看到游览过,从白雪皑皑的东北三省吉林长春,肇原,松原,沈阳大连到黑龙江的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虎林再到过南方广东汕头澄海,深圳珠海,海南海口三亚,五指山万泉河,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北京的长城八达岭,燕山脚下的天津,承德的避暑山庄到大漠深处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侖山脚下,十几年前去过香港澳门两次,去过宝岛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在北回归线上留过影......,踏遍青山人未老,唯一留下遗憾的是还没有去攀登一下雪域高原的天路。</p> <p> 我去过的地方有些还是有深刻的印象。四川成都是个天府之国,三国时期张松献地图,刘备率兵入川,诸葛亮运筹帷幄决战千里,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成都人杰地灵,军旅歌唱家李丹阳和东方卫视的女主播叶蓉都是成都人。最博眼球的是女子摩托车队,在华灯初上的时候,女骑手们骑着宝马本田铃木北极星比亚乔雅马哈嘉陵等各种车型的摩托车呼啸而过,在夜幕下的成都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川妹子有一句口头禅“四轮载人,两轮载魂”。另外四川的船工号子音色浑厚,铿锵有力,唱出了纤夫的心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去过两次云南,除了那里优美的景色外,我去寻找茶马古道的遗迹。茶马古道何处寻,彩云之南秀丽景,苍山洱海忆往事,丽江古镇结伴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看过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摩雅泰”,“芦笙恋歌”和“神秘的旅伴”。第二次去云南是跟春秋旅行社去的,导游颜讌是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才华横溢,她讲的茶马古道娓娓动听,入木三分,讲述的严家大院传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当时云南的滇缅公路是抗战时唯一的物资运输线,戴安澜率领中国远征军200师赴缅甸抗战,打得很艰苦,他们为祖国为民族而战,在原始森林里跋山涉水,为保卫这条运输生命线,戴师长以身报国。在金三角地区至今还有少数远征军的老兵和他们的后裔……。</p> <p> 我曾两次去西安和兰州,在陕西山西广亵的黄土高原里,从风陵渡到芮城侯马运城平陆渡过黄河到三门峡,了解黄土地的风俗,我在兰州黄河铁桥上徘徊,汉朝的骠骑将军霍去病建立金城到1949年12月解放军激战兰州的惨烈场面,我由衷地深切缅怀我们革命先烈的英勇壮举。江西省是我来过最多的地方,我在九江大部分住在白鹿宾馆和浔阳酒家,当年宋江题反诗的浔阳楼找不到了,1992年5月,九江召开龙舟赛我应邀前来观光,在我的前排有幸见到了倪志福和李铁映两位国家领导人。我上过庐山十几次,那里是文人墨客喜欢遊览的地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九江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流传着多少金戈铁马的故事。 我乘船从波阳到南昌,在全国第一淡水湖泊鄱阳湖上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成群飞过。我来过德安市的共青城拜谒了胡耀邦墓,他三次来过共青城,为建立和发展共青城呕心沥血,1961年上海知识青年来到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他们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先驱者。1991年湖北公安县外贸公司的魏天炎来九江接我,我们驱车去过湖北襄樊应城潜江洪湖江陵天门宜昌葛洲坝,从南昌的滕王阁,武昌的黄鹤楼一直到岳阳楼我了解一下历史上那些渊源流长的典故,当年诸葛亮再三叮嘱关羽要“北拒曹操,东联孙权”,守护荆州。有两次客户开车从上海送我来江西,沿途从浙江湖州到安徽广德黟县休县黄山祁门一直到江西景德镇,我参观了徽州的白墙黑瓦马头墙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去过了26个国家,在国外有许多华人在拼搏创业,其中上海人居多,大多是开饭馆谋生,我与他们交谈过,这些海外游子在异国他乡打拼也是相当艰辛,尝遍了酸甜苦辣。我去过的有些国家和城市虽说也适宜养人居住,但是我覚得“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自己的家最好,家是幸福温馨的港湾。我1946年1月14日出生在上海浦东杨家渡路66号, 1958年8月离开浦东来卢湾区斜土路父母家居住开始读中学,一个多甲子过去了,现在又回归到出生地上海浦东花木街道安度晚年。我家在浦东内环线内,也算是黄金地段,交通便利,出行方便,车子开出去就上高架道路从南浦大桥或杨浦大桥驶出。我家这里有地铁二号线七号线十六号线和即将通车的十八号线四条轨交地铁线路。地铁二号线向东到浦东国际机场,向西到虹桥机场和虹桥火车站,七号线直达美兰湖,十六号线可达滴水湖。马路斜对面是磁悬浮列车风电掣八分钟可抵达浦东国际机场。我家周围共有36条公交线路可幅射驶向四面八方,929路到上海火车站,浦东11路到川沙古镇,640路到高桥老街,沪南线到南汇,申崇二线到崇明岛,申崇四线到长兴岛,浦卫线能到奉贤和金山。多条线路可以到市中心南京路人民广场。打开手机高德地图就能查阅公交车到达时间。这里的世纪公园是上海最大的公园,我每天早晨六点去公园走两小时,呼吸一下天然的氧吧。公园1号门出去就是上海科技馆,小朋友来这里接受科普教育增加知识。浦东图书馆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一些莘莘学子和白领在里充电增加知识。图书馆对面是浦东国家干部学院,是培养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中央委员的摇篮。我家附近有麦德龙家乐福卜蜂莲花世纪联华百安居和迪卡侬超市和大卖场,购物很方便,我和夫人付款都用手机刷云闪付支付宝或翼支付还能享受优惠。麦德龙后面走到芳甸路就是浦东国际博览中心,经常举办大型展览会,我经常去参观上海国际汽车展和各种工业展览会,了解一下高科技,开开眼界,增长见识,与时俱进。前几年我骑自行车去浦东合庆镇,川沙古镇,新场古镇,闵行浦江镇,浦东龚路老街,周浦镇和航头镇,骑自行车四小时也不觉得累,现在为了保护膝关节不骑远路了。平时在家里上网看新闻,电脑上交易平台炒股,手机上买理财产品,关心一下贵金属行情。下午听听音乐,手机上下载的酷狗音乐听民歌越剧沪剧。在淘宝网上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有时约一些同学同事和街坊老伙伴去KTV唱歌,饭店聚餐叙叙旧聊聊天。春暖花开的时候好友们市郊或江浙一带农家乐去休闲游既是一种享受,也能陶冶情趣。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我也喜欢去古镇老街一日游,锻炼身体,了解一下历史古迹和文化底蕴,内心深情不自禁地会涌起一种浓浓的乡愁。我们现阶段的年龄是老年人最后的黄金阶段,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活出一番精彩的人生。</p> <p> 我似乎对古镇老街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江南古镇笼罩着烟雨蒙蒙的诗意, 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佳作。无论是古色古香,粉墙黛瓦,还是曲径通幽,青石斑驳,小桥流水,情愫蔓延,都会引起我无限的乡愁。上海的古镇有11个,我去过10个,等到天气凉爽些,我要去一趟青浦金泽古镇。游览古镇会引起我儿时的回忆。浦东杨家渡路这条老街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多甲子以前儿时的小伙伴们的身影还时常在我脑海里縈绕……</p> <p> 去过26个国家,走过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我现在热衷于江南水乡的游览,古镇老街有着另外的别有风味,江南古镇以其淳朴的民风,闲适的文化,恬淡的生活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廊桥廊坊廊棚那种小家碧玉的情调,那种来自春秋之源,唐宋的根,明清时期的古老优秀建筑内涵着劳动人民的勤劳结晶,多少文人墨客的佳作,历史的遗迹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吸引着我去游览,每游一处都能体验千年古镇的韵味,是一种心灵的涤荡,灵魂的放飞,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趁着秋高气爽的天气,今天我去江苏太仓浏河古镇一日游。</p><p> </p> <p> 我喜欢游览古镇老街,总是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让我回忆起小时候的童年时光,引起我无限的乡愁,尘封的历史渐行渐远,但这种怀旧的思念之情如同陈年的美酒越久越发出浓厚的香醇芬芳。</p> <p>我对古镇老街有一种挥之不去的乡愁,是我从小幼年时生活在浦东杨家渡老街留下的思乡情结。那种充满了老上海的都市景象的画面在我脑海里历历在目:老虎灶茶馆、当铺、理发店、浴室、书场、饭店、肉庄、酱园、竹器店、棉花店、煤球店、水果行、药房、烟杂店和百货店,沿街一路小贩叫卖声构成了老上海浓浓的风情街。承载了人间悲欢,感受了岁月沧桑。秋高气爽,云淡风轻,来到张堰古镇,这里充满浓浓江南水乡的气息,千年古镇,百年风骚。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从赤松子游到这里隐居,所以就有了“留溪”和“张溪”之名。湖光秋月枫叶红,碧波荡漾泛涟漪,江南烟雨如诗画,时光静谧独闲游。江南古镇以其淳朴的民风,闲适的文化,恬淡的生活和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廊桥廊坊廊棚那种小家碧玉的情调,蜿蜒曲迴的小河荡起涟漪,倒影中碧波绿柳,似乎在浅吟低唱。那种来自春秋之源,唐宋的根,明清时期的古老优秀建筑内涵着劳动人民的勤劳结晶,多少文人墨客的佳作,历史的遗迹源远流长,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吸引着我去游览,每游一处都能勾引起我儿时的回忆,都能体验千年古镇的韵味,是一种心灵的涤荡,灵魂的放飞,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p> <p> 邀几位老友来昆山阳澄湖畔巴城古镇农家乐,游览夕露园。漫步水上栈道,悠然自得,绿树环岛,水映美景。原来搞粮油业务多少次来昆山,这里几座古镇来过多次,巴城米厂方国喜,巴城粮管所王洪富和昆山粮油工业公司谭来仁安排接待过多次,好像没有像如今这样休闲游览。</p> <p> 退休后走过祖国的山山水水和上海周边的古镇老街,在农家乐休闲几天,拍拍照留个影,触景生情,由感而发,随笔写几篇拙文,陶冶情趣,诗景配合,自我欣赏,人在景中,景在诗中,诗在邃中。</p> <p class="ql-block"> 游兴未尽,邀些老友,半个世纪,街坊邻居,江南水乡,周庄古镇,古典园林,曲径回廊,江南丝竹,吴侬细语,桃花烟雨,如诗如画,小桥流水,浑然天成,湖光山色,春意盎然,幽巷深处,风帘翠幕,人在景中,景在诗中。</p> <p class="ql-block">在牧场共事的上海知青</p> <p class="ql-block">“秋风秋雨抒秋思,遥望远空雁南飞,历经沧桑惆怅客,似水流年忆芳华”。此时此刻我不由想起 1953年我上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九月里,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摘下棉花收了稻,家家地里放牛羊。”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充满 遐思的时刻。在我粮油外贸的职业生涯里,秋天也是我出差频繁的时候,我去粮油产地进货,总会去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上的往事。山西和陕西人的“走西口”,山东河北河南人的“闯关东”,福建人的“下南洋”,都是老一代创业人的移民潮,那是一部部沉重而又饱含着辛酸悲怆的历史。从西汉张骞通西域开启了河西走廊的商道,到后来通往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明朝三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开拓了航海史上的先河。云南丽江一带的茶马古道繁荣和促进了当地的经济,那“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回响似乎还留下了赶马人的足迹。历史上徽商晋商浙商和粤商在发展和繁荣各地的商贸和经济文化方面作出过辉煌的成就。从山西的钱庄到上海十里洋场的那些老字号带来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经济命脉。在商言商,经商分为坐商和行商,坐商是那种以“老大”自居,一幅“朝南座”的姿态,行商则要走南闯北寻找商机。做生意也是一门学问,从老上海弄堂小贩叫卖声到现在的电商,从马帮到现代的国际贸易和“一带一路”,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老年人也要与时俱进!</p> <p>“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江南六大厅堂:苏州的网师园、春在楼、常熟的采衣堂、东阳市的卢宅、苏州同里的退思园、平湖市的莫氏庄园。江南水乡,魚米之乡,春秋之根,吴越文化,唐宋风韵,明清建筑,千年红尘,彰显风雅,历史底蕴,源远流长,人杰地灵,璀璨文化,六大厅堂,各有千秋,莫氏庄园,首屈一指。莫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是清代富商莫放梅祖孙三代居住的庄园。通观整座庄园,精美的梁檐构件,华美多姿的廊前掛件,精湛细腻的砖雕木刻比比皆是。建筑高低有序,错落有致,浑然天成,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彰显古建筑风格,构成了清秀淡雅的艺术风格,是江南屈指可数的园林式民居。</p> <p> 我的手机里下载了酷狗音乐和天籁K歌,我自己储存了几十首喜欢听的民歌。我没有乐理知识,音色也不好听,但是我从小酷爱民歌,尤其是西藏内蒙古云南的老的民歌,江西的民歌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像山歌一样很有韵味,也很好听。疫情期间不能去一日游,在家里聆听民歌,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火红的年代,回想起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一种心灵放飞,超越自我的境界。民歌音色优美,时代感强,悦耳动听余音绕梁,真是百听不厌。我也经常与老街坊和同事们去KTV高歌引吭,有时也在家里自唱自乐,我还能记得半个多世纪乃至一个甲子前老师同学经常喜欢唱的歌和小学中学校园播放的一些民歌。比如1956年小学同学程根法经常喜欢唱巜小放羊》,1958年9月在上海科学技术学校附属中学音乐老师龚思娟一首《茉莉花》唱得很好听,除了民歌我对越剧沪剧也情有独钟,从小受我祖母的熏陶我越剧喜欢戚雅仙和王文娟的流派,《红楼梦》的《葬花》和《焚稿》,巜西厢记》里《琴心》,巜梁祝》里巜楼台会》,《白蛇传》里《合钵》和《血手印》里巜三杯酒》堪称经典唱段,我也喜欢唱。沪剧我比较喜欢王盘声和杨飞飞的流派,巜刘智远敲更》,巜志超读信》,《甲午海战》里的巜祭海》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连本绍剧巜西游记》和京剧《三侠五义》我也喜欢经常去看演出………。</p> <p> 歌剧我很喜欢听的就是张越男演唱的《柯山红日》插曲《一整夜,北风吹》,歌剧《江姐》插曲《青松林内红旗扬》,民歌喜欢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藏民歌,内蒙古民歌,江西民歌和云南民歌,那真是天籁之音,悦耳动听,余音绕梁,久听不厌。另外因为我是浙江上虞人,从小受祖母的熏陶,特别喜欢越剧,乡音不改,难忘乡愁。陶琪演唱的《钗头凤.断肠人》,华怡青演唱的《西厢记.琴心》,颜佳演唱的《楼台会》,金静演唱的《白蛇传.合钵》和《血手印.三杯酒》,单仰萍演唱的《葬花》等剧目。沪剧我爱听王盘声演唱的《刘智远敲更》,丁是娥演唱的《甲午海战.祭海》,还有1985年那次戏剧晚会上呂贤丽演唱的沪剧《孟姜女》。滑稽戏喜欢听姚慕双周柏春的,上海说唱袁一灵的《金陵塔》。笛子演奏喜欢简广易作曲并演奏的《牧民新歌》。</p> <p class="ql-block"> 2008年我第二次去云南是跟春秋旅游团去的,在香格里拉这块净地,坐上环保车,车厢里播放着西藏民歌,穿着民族服装的藏族少男少女迎接我们,我心情十分愉悦。西藏民歌是真正的天籁之音,郭瓦.加毛吉演唱的《洗衣歌》,才旦卓玛演唱的《一个妈妈的女儿》,乌兰托娅演唱的《天上的西藏》,仁钦卓玛演唱的《慈祥的母亲》这几首民歌百听不厌。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张燕演唱得像百灵鸟悦耳动听。在去丽江的路上,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导游颜讌讲述茶马古道的传说口若悬河,娓娓动听,我听得津津有味。去科尔沁草原我最喜欢听内蒙古长调和马头琴演奏。简广作曲并演奏的《牧民新歌》,傲日其楞演唱的《赞歌》长调抑扬顿挫,余音绕梁,优美动听。吴雁泽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似乎有一种金属音,富有磁性,穿透力极强。年愈八旬的老艺术家姜嘉锵演唱的《走上高高的兴安岭》,《草原恋》和《挑担茶叶上北京》声音荡气回肠,气势磅礴。陈笠笠演唱的《绣荷包》,胡月的成名曲《走西口》,储兰兰演唱的《映山红》,郝丹丹演唱的电影《地道战》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张也演唱的《五哥放羊》,关贵敏演唱的《那就是我》,张越男演唱的歌剧《柯山红日》插曲《一整夜,北风吹》都是精典优美的旋律……</p> <p> 纵观上海百年的贸易史我深有感触,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来,曾经是冒险家的乐园,沙逊、哈同敲开了上海房地产的大门,从四大公司到十里洋场烟花地,到风云际会上海滩。上海也是民族资本家的摇篮。上海生产的品牌产品是全国的骄傲,上海的老字号延伸和传承下来一直是上海人割舍不掉的经典。1980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一篇“上海十个第一,五个倒数第一”的报道,我看了沉思许久,感叹万分。改革开放给上海这座国际大都会带来了新的际遇, 1990 年浦东开发以来,上海是长三角地带的排头兵。我在上海粮油进出口公司的工作生涯中经历了粮油商品从统购统销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外贸商品配额许可证制到全面放开,上海粮油从老大哥自居到激流勇退,反映了外贸经营模式的转变。退休前几年在新黄浦搞房地产工作。我从一些资料上看到外滩许多老房子标着哈同产,时代的烙印标刻在房地产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就预计上海房地产方兴未艾,会有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市场。</p> <p class="ql-block"> 常忆童趣发小,难忘荳蒄年华,回味青春岁月,梦想闯荡天涯,而今拼搏为家,强身健体最佳,已是古稀老翁,相拥树下品茶,祝君不惑顺达,期颐再生春芽,情深不及老伴,晚情廊坊底下。</p><p class="ql-block"> 古稀之年的老人常常会怀念发小儿时的伙伴,在历史的长河里,去揭开尘封的往事,四十年前,半个多世纪乃至一个甲子前的故友,我们都將渐渐的老去,越加思念昔日的小伙伴们,茫茫人海中,期望着有一天能邂逅,冥冥之中会巧遇见你以前的故友〈小学中学的同学,老房子的邻店,杨家渡和打浦街道的伙伴们)……</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我在光明村大酒店聚餐时有一番脱口而出的人生感悟,为什么我有那么多的多愁善感,这与我的经历所见所闻有关,1966年7月5日我在老北站亲身经历了什么是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亲人们的送行,儿女们的告别那真的是痛不欲生,恨不得拉住那西行的列车,长根来为我送行,也目睹了这一情景。文革中红卫兵小将大串联乘火车不买票,也延伸了一些穷苦百姓不买票上火车,我在54次列车上,亲眼目睹了一位农村妇女带着小孩,因为没有买票在深更半夜被列车员赶下一个荒凉偏僻的小站,我当时也爱莫能助。我1971年第一次去兰州,站在黄河大铁桥上看下面奔腾咆哮的黄河,心里涌起了一股热浪,想到汉朝名将霍去病击败匈奴建立金城,想到 1949年8月26日解放兰州的壮烈场面。我1975年一1977年在和田地区林场工作队搞路线教育,在洛浦县拜西托乎拉地那个鸟都不拉屎的地方,林场的支边青年是1965年常熟来的,我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们的无助无奈,盼望着何时能脱离苦海,改变命运。我1984 年出差在四川西昌,看到大凉山下的彝胞是那样的憨厚,但却很贫穷。1986年出差到大别山区的安徽金寨县,那是新中国诞生开国将军的摇篮,风景优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片映山红,但是百姓生活很贫困。1987年我去江西武宁县,山区的村姑是那样的纯真朴实,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渴望着外面精彩的世界。1988年我到山西运城出差,那些黄土地的姑娘们脸庞红彤彤的象熟透的大苹果。 1990年我去云南出差,赵勇总经理经营着家长式管理模式,从昆明、大理、保山、腾冲、丽江、瑞丽、畹町、陇川和德宏,还去缅甸的南坎、木姐,20天时间全程陪同,轮番设宴,各种闻所未闻的山珍海味吃了一遍,1991年湖北公安县外贸公司的魏天炎专程驱车送我去张家界游玩,1992年3月去海南,在万宁市一位村姑表演的茶道手法娴熟,还口若悬河说出许多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1994年我去贵州凯里,那里苗族侗族的民族村落寨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山东枣庄微山湖畔见识了山东汉子的豪爽,我在武汉老通城饭店,客户请我吃正宗的豆皮,湖北应城市粮食局的江望西和张海水这两位公子哥们每天陪同我饭局宴请,莺歌燕舞,湖北的麻城,洪湖市我都会去追忆革命圣地的英勇事迹。南京的秦准河夫子庙,扬州的瘦西湖,客户们总是拣景色优雅的饭店请我吃早茶,豆腐干丝和各种汤包蟹黄包真是一绝。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也尝遍了人间美味。人生落差,飘忽不定,世间万物,日月轮回,我深刻的体会过了人生百味。</p> <p>当今社会高科技的发展也反映到消费领域,我作为年愈古稀的退休一族也在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与时俱进,涉足各类电商活动领域,我深切地体会到一只手机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愁。我已经有三年没有用现金来支付消费了。自从手机里下载APP后,衣食住行都在手机上操作,乘高铁订机票订宾馆手机上搞定。任何想去的地方不要问路,高德地图上有导航,包括公交车还有几分钟可以到达,导航上实时公交正确无误的告诉你,乘公交云闪付的乘车码上公交车一刷,乘地铁刷大都会。超市付款,支付宝云闪付翼支付和微信支付,银联经常搞优惠活动,买东西刷手机减钱,每天消费总是能省点钱,充分享受银联在不同的平台给我的优惠政策,我一次也没有错过能省钱的机会。我还经常在世纪联华线上操作,一些我需要的商品线上打折扣。电商网购我一直在用淘宝网和拼多多,东西太便宜了,价廉物美,每天老俩口生活安排得有滋有味。安排饭局大有讲究,既要吃得好,又要价格便宜实惠,美团大众点评,联联千千惠旅划算我都会选择。每天微信运动走路健身计步数,玩手机动脑子,也是一种老有所乐。</p> <p class="ql-block"> 我2008年第二次去云南是随春秋旅行社去的,这是一次非常愉悦开心的旅行,右边的那位美女导游颜讌是云南大学历史系毕业的,才华横溢,口才相当好,讲述茶马古道的传说口若悬河,娓娓动听,有一股浓浓的乡愁情结就在这山水之间,她另外又讲述严家大院的传说是历史上有位白族的大户人家里发生的风花雪月的浪漫而又传奇的故事。我们在大理的蝴蝶泉边寻找当年金花与阿鹏相识相恋的足影,才貌双全的杨丽坤红颜薄命,英年早逝。我们乘坐当地的环保大巴车,车上播放着天籁之音的西藏民歌,装着民族盛装的少男少女在香格里拉欢迎我们,那是一块纯净原始的圣地,后来又攀登了神秘的玉龙雪山。在丽江的四方街与藏族同胞跳起了锅庄舞。洱海,滇池,石林,大观楼,楚雄,保山,滕冲都追忆着历史上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 4月2号受同事之邀,中午在外滩27号罗斯福九楼聚厅聚餐吃正宗西餐,以前是外贸局大楼,解放前是怡和洋行。下午又驱车去绿地万豪大酒店吃午茶,晚上请我吃中式自助餐。还去南园游览拍照片留念,在一个多甲子前,我曾经在这里捉过蟋蟀。青葱少年,时光流逝,旧地重游,古稀老人。</p> <p class="ql-block"> 今天一日游来到太仓南园。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南园是当朝宰相王文肃(字锡爵)所建。内有“谭影轩”、“绣雪堂”、“香涛阁”、“寒碧舫”、“鹤梅仙馆”和“长廊”等景,是王宰相处理政务和养生之处。</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又马不停蹄的来到州桥老街,游览了法华塔,孔庙和汇龙潭,走在弹格路上,又回忆起童年时光在杨家渡老街的浓浓乡愁。</p> <p class="ql-block"> 咸亨酒店是孔乙己喝酒吃茴香豆赊账的酒店,创建于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是绍兴最负名的百年老店,也是我来绍兴出差客户常安排的饭店,那时我父亲在世时我也常陪父亲来绍兴和上虞乡下。这次我们夫妇俩来绍兴游玩,祖籍故土的乡情乡音有着一种浓浓的乡愁。这里的地方戏越剧、绍剧(绍兴大板)是我从小受祖母的熏陶爱看的剧种,那种柔情万种,风花雪月的才子佳人传奇故事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