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襄渝线上的“三军主帅”张平山老人——纪念襄渝铁路建成通车50周年

梁宝平

<p class="ql-block">作者:徐剑铭</p><p class="ql-block">编辑:梁宝平</p><p class="ql-block">制作:梁宝平</p><p class="ql-block">审核:梁宝平</p><p class="ql-block">歌曲:最可敬的人</p><p class="ql-block">演唱:铁木冰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襄渝铁路横跨鄂陕川三省,全长850多公里。陕西境内虽然仅有263公里,却集中了铁道兵五个师(全线为七个师);加上安康、商洛、兴平、蓝田等地的民兵团和从西安、咸阳、渭南、宝鸡去的2.5万名69、70级学生,约40万人。40万人在巴山、汉水间苦战四年,促成襄渝铁路全线开通。而这支由铁道兵、民兵、学兵组成的野战军的主帅就是张平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谈及50年前那段难忘的岁月,90多岁的张平山老人激情澎湃,声若洪钟。</p><p class="ql-block">“襄渝线是三线建设的重要项目。为修这条路,中央是下了狠心的。立项时有两种意见:一是从战略考虑,快上;一是从当时的经济力量考虑,觉得难度太大,暂缓。周总理是支持快上的,在向毛主席汇报时,毛主席的回答坚定而幽默——有人说:经费不足。毛主席说:把我的津贴费拿上;有人说:交通困难。毛主席说:那就骑上毛驴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委对此也很重视。时任省委书记的李瑞山找到张平山,对他说:修襄渝铁路,对国家有战略意义,对陕西的经济也会有很大促进。条件很艰苦啊!肖纯同志(时任省委副书记)任总指挥,你任副总指挥,主持全面工作,省委全力支持。这一仗一定得打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年54岁的张平山愉快地接受了任务。</p><p class="ql-block"> 张平山是陕西清涧人,1934年参加红军,在硝烟炮火中度过了30多年的戎马生涯,战功卓著。60年代后以师政委身份、大校军衔转业至省交通厅任副职。这位曾在王震将军麾下,率三八五旅政治部生产队在南泥湾大生产中获得过劳动模范的老战士,渴望的就是能在和平的日子里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再立新功。接到修襄渝铁路的重任后,张平山带着省委机关的16名干部,日夜兼程赶奔安康,与当地政府、铁道兵共同组成了代号为2107的襄渝铁路陕西指挥部,以副总指挥的身份指挥作战,协调各路大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老说:“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苦得多。安康境内竟有两个县不通公路,山高水险,沒有公路,人上不去,物资上不去,铁路怎么修?我带着指挥部的同志们跋山涉水,勘查地形,带着铁道兵、民兵、学兵艰苦奋战,先后修成了500多公里的公路。这些公路和以后修好的襄渝线对安康的经济发展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襄渝铁路按长度,陕西段占不到全线的1/3,而投入的兵力却超过2/3,其艰难险峻可想而知!就这样,人仍拉不开。李端山说:西安的69级中学生还沒分配,让娃娃们上去怎么样?那时,怕的是铁道兵不要,学生娃十六、七岁吃不下那苦。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挑了1万名学生上去。沒想到,这些城里娃娃们干得真好!铁道兵叫好,民兵也叫好。紧接着70级的也上去了,西安1万,咸阳5000,前后这2.5万名童子军给铁路建设带来了虎虎生气!”说起三线学兵连的娃娃们,老人的语气中充满爱怜,同时又洋溢着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打了30年仗,修襄渝线条件之苦是我从未遇到的。连我这个坐镇指挥的人都在啃黑面馍,吃腌咸菜啊!可娃娃们顶住了!干起活来,跟铁道兵一样儿,比一些民兵还要强。小女娃都能扛两袋水泥哩!岚河隧道全长3400米,是全线最长的隧道。(注:白岩寨隧道长度为4700米,该隧道系铁道兵8团学兵11、12、13连所打)谁干的?铁道兵十三连,学生十三连!那是摽着膀子干啊!那一年我得了严重的胃溃疡,大夫让住院,可我看到一位17岁的学兵排长,拄着拐棍还在工地上指挥同学们修路时,我激动得不行。娃娃们带病带伤地干,我这个老战士,又是副总指挥怎么能下火线!谁说都不行,坚决不住院。一天吃不了四两粮,照样翻山越岭地到各个工地检查工作。指挥部沒有车,有车也用不上,我下工地全是步行。那年月,牺牲了多少人?1000多啊,光学兵娃就有118位!那个舍己救人的吳南,是我们2107的旗帜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被两位当年的三线学兵——贺五三、任永革邀请着去拜访张老的。刚进门,张老就大声说:“《西安日报》上搞的“三线学兵连”征文你们看过沒有?我是每篇都看。学生们写的东西真实,朴实,生动。每一篇都能把我拉回那个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听说来的两个学兵,一个是商店经理,一个在省人大工作,当年的“三军主帅”高兴地说:“好好好!我早就料定,学兵娃能干大事,经过那么大的世事,受过苦,经过磨炼,准能成国家的有用之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贺五三说,40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学生娃们至今还在念叨您哪!那时,你不仅指挥我们修路,也指挥我们做人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老笑了:“国家需要铁路,更需要人才。襄渝线的建成也说明这个理儿:沒有那么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路是修不成的。桥洞相连,山高水险,800里铁路硬是用你们的青春血汗铺出来的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灯下,我在整理对张平山老人的采访记录时,想到五十年前的那场如火如荼的襄渝线大会战,想到那40万铁道兵、民兵、学兵舍生忘死的拼搏精神,想到这位当年的“三军主帅”的殷殷寄语,心中便陡生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来。我在想,800里襄渝线只是我泱泱中华宏图大业中的小小的一笔,今后的路还长,我们要干的事业将更宏阔,更辉煌,同时也会更艰巨,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一种更无私、更无畏、更豪迈、更刚勇的精神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望历史,我们必须回答未来!</p> <p class="ql-block">图为:张平山(左二)老人接受采访</p> <p>  图为:张平山老人为学兵女战士李玲题字留念</p> <p class="ql-block">图为:张平山和妻子合影</p> <p class="ql-block">向最可敬的首长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