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关于群文阅读,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一直对于这个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以前总理解为阅读多篇文章,然后从中掌握写作的方法,积累一定的语言文字,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自从观看了来自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刘娅老师的直播课之后,我对“群文阅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h3> <h3> 刘娅老师说到,要了解群文阅读首先要了解它的核心理念。而群文阅读的核心理念是:1.在阅读中学会阅读。2.集体建构。通过这两点理念,我们来理解“群文阅读”就不难了,所谓“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强调的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是学生,是学生自身的阅读过程。所以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有以下认识:</h3><h1> <b><font color="#39b54a"> 1.关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阅读需求。<br></font><font color="#39b54a"> 2.挖掘文本的价值。<br></font><font color="#39b54a"> 3.任务驱动学生的读与思。<br></font><font color="#39b54a"> 4.要把学生选入文本。</font></b></h1> <h3> 而“集体建构”,我们要了解其概念是:安全的氛围,大家的舞台,平等的交流。了解群文阅读的理念后,刘娅老师又交流了操作要求:</h3><h1><font color="#39b54a"><b> 1.文本选择。<br></b></font><font color="#39b54a"><b> 2.议题拟定。<br></b></font><font color="#39b54a"><b> 3.文本分析与策略。<br></b></font><font color="#39b54a"><b> 4.课堂结构与规划。</b></font></h1> <h3>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文本呢?刘老师通过了解七年级下册学生应该掌握得阅读方法,写作要求,以及对教材和现有文本的二次开发,加之对写作教学的深有研究,她才最终拟定的议题。</h3><h3><br></h3> <h3> 那么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h3><h3> 刘娅老师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从学习人物精神到写出人物精神,提炼出学习如何写出人物精神的主题。从而再去思考和实践读写结合的群文阅读教学。</h3> <h3> 刘老师首先让学生预习《回忆鲁迅先生》,从而让学生更新对鲁迅先生的认识,提出写作方面新的疑惑,如“为什么要写这么多件事”“写两三件事不就行了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h3><h3> 接下来便有这一篇文章链接到《群文阅读初中读本》中的第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标题是“大师风骨,以形写神”。“以形写神”顾名思义是通过人物的外在表现,体现出人物的内在精神,。这个标题切口小而精,再通过阅读这个单元的文章以及文章后面的练习题,明确了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人物信息与人物精神的关系。</h3> <h3> 她聚焦初一年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抓住分析人物与刻画人物这个读写结合点,最终确立了“聚焦典型,传递神韵”这个议题。旨在通过多文本阅读探究运用典型个性化描写,传递人物典型神韵的方法。</h3> <h3> 她把《回忆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作为精读文本“1”,然后结合课外书《群文阅读初中读本》中的第一单元中的四篇文章作为“X”,让学生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阅读了课外文章,将知识点与写作方法进行连接,学以致用,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h3> <h3> 最后,刘老师用简单明了的思维导图,为我们归纳出了1➕X群文阅读教学的流程。相信在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这种教学方法融会贯通之后,会更有利于孩子的语文阅读和学习!</h3><h3><br></h3> <h3> “群文之路”我们老师一直在摸索,也一直在摸索,希望能尽快的掌握并运用与课堂,让语文学习不再单一。同时,非常感谢领导们给我们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不断提升自我语文素养的机会,我们将更加努力,让语文之路,花开遍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