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祝您永远年轻!---《年轻》

马大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青春》----青春是责任</b></p><p class="ql-block"> “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 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 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 资以乐其无涯之生。”</b></p><p class="ql-block"> . -----李大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青春披上戎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青春是一首诗</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年轻》</b></p><p class="ql-block">(塞缪尔·厄尔曼)</p><p class="ql-block">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b></p><p class="ql-block"> 年轻,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与气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60岁的男人可能比20岁的小伙子,更多地拥有这种胆识与气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革命人永远是年轻》</i></b></p> <p class="ql-block">《年轻》(续)</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b></p><p class="ql-block">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为灵魂刻上一丝痕迹。忧虑、恐惧、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偻于时间尘埃之<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b></p><p class="ql-block">一旦这无线电台坍塌,你的心便会被玩世不恭和悲观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盖,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岁。</p><p class="ql-block"> 但如果这无线电台始终矗立在你心中,捕捉着每个乐观向上的电波,你便有希望超过年轻的80岁。</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所以,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永远年轻!</b></p><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错误引导自己!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年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b></p><p class="ql-block">文/陈庚</p><p class="ql-block"> 在一部即将开拍的好莱坞新片《倒时钟》中,詹妮弗·安妮斯顿将出演朗格教授,电影主线是她在1979年做的一个实验。</p><p class="ql-block"> 在匹兹堡的一个老修道院里,朗格教授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这个地方被布置得与20年前一模一样。他们邀请了16位老人,年龄都在七八十岁,8人一组,让他们在这里生活一个星期。</p><p class="ql-block"> 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都沉浸在1959年的环境里,他们听上世纪50年代的音乐,看50年代的电影和情景喜剧,读50年代的报纸和杂志,讨论卡斯特罗在古巴的军事行动,美国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他们都被要求更加积极的生活,比如一起布置餐桌,收拾碗筷。没有人帮他们穿衣服,或者扶着走路。唯一的区别是,实验组的言行举止必须遵循现在时——他们必须努力让自己生活在1959年,而控制组用的是过去时——用怀旧的方式谈论和回忆1959年发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实验结果是,两组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改善。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血压降低了,平均体重增加了3磅,步态、体力和握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改善。</p><p class="ql-block"> 不过,“生活在1959年”的老人进步更加惊人,他们的关节更加柔韧,手脚更加敏捷,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有几个老人甚至玩起了橄榄球。这么多年来,关于这个实验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毕竟,这是一个田野实验,因为缺乏实验室的控制,一个结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事实上,直到今天,朗格教授仍然难以解释,那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的大脑和身体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交互。</p><p class="ql-block">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老人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做出了相应的配合。为了维持时间感,那些“活在1959年”的老人必须付出更多的“专注力”,即更有意识的“活在当下”,因此他们的改善更明显。虽然不至于“返老还童”,但这个实验至少证明了,我们生命最后阶段的衰老并非是不可逆转的。“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她接着说,“老年人的虚弱、无助、多病,常常是一种习得性无助,而不是必然的生理过程。”关于衰老的很多思维定式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人老了,记忆一定会衰退吗?</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他们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应差于年轻人。那么,到底是什么抑制了他们真实的潜能?</b></p><p class="ql-block"> 根据朗格教授的分析,这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年轻的时候,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老。与此同时,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某天早上我们醒来,惊恐地发现自己已步入老年,这种思维定式往往极具杀伤力。</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发现自己记性越来越差时,最现成的解释似乎就是——我们老了。<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事实上,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b>与一个比自己年轻的人结婚,往往长寿;相反,与一个比自己年老的人结婚,往往短寿。社会经常规定了,什么样的年龄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否则就是为老不尊。因此一个经常穿制服的人往往不容易显老,因为制服没有老少之分,没有年龄暗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20多年前的一个养老院的实验中,她发现,当一个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控制权时,比如他能决定在哪里招待客人,玩什么娱乐节目,自己照顾房间里的植物,他会比那些被全方位照顾的老人更加快乐,更爱社交,记性更好,而且活得更久。</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人是习惯的动物</b><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们的很多行为往往是先入为主、不假思索,或者想当然的结果,而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或者认知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我们并不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注力”其实是一种很简单的实践——留意新事物,积极寻找差异。无论是关于你自己的,还是关于周边环境的,无论这个新事物看上去很傻,或是很聪明,只要它是新的,是不一样的,就会将你置于“当下”的状态,让你对人和环境重新敏感起来,向新的可能性敞开,形成新的视角。而那些我们多年来称之为“智慧”的东西也会变得可疑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旦我们看清自己是如何自我束缚在文化、范畴、语言和思维模式的陷阱里,就会发现,人生中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包括健康和快乐,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b></p> <p class="ql-block">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p><p class="ql-block">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东风。</p> <p class="ql-block"><b>  事实上,很多心理实验都证实,一个人衰老的速度与环境暗示很有关系。与一个比自己年轻的人结婚,往往长寿;相反,与一个比自己年老的人结婚,往往短寿。</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只要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我们就永远年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千万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老了,错误引导自己!年轻就是力量,有梦就有未来!</b></p> <p class="ql-block">  <b>脑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一半以上的老年人,其大脑活跃程度与20多岁的年轻人并没有区别</b>。他们在短期记忆力、抽象推理能力以及信息处理速度等方面的能力都不应差于年轻人。那么,到底是什么抑制了他们真实的潜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根据朗格教授的分析,这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崇拜青春而厌弃老年的社会。年轻的时候,我们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永远不会老。与此同时,我们固执而轻率地认定衰老和能力减弱有着必然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无论是60岁还是16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i>在你我心灵的深处,同样有一个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间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和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