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襄樊四中校园大门内 七三年暑假后,所有干校初一以上孩子集体转学到襄樊四中。我们从干校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又回归了社会,这是我少年求学时代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点,也是一个闪光时刻;同时,应四中一些老同学的邀请,写下一些个人记忆。<br>襄樊-----现在又改名回襄阳市,应该算作三线城市,在当代中国知名度不高,很多年轻人可能更是没有什么概念。喜欢金庸武侠的朋友知道郭靖、黄蓉夫妇助守襄阳的故事,当然那是虚构。对于现在的游客来说,提起襄阳,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刘皇叔三顾隆中,诸葛亮终于出山,大展宏图(只是南阳也在争哦)。为何千古传诵?这是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br>真实的襄阳呢?<br>她自古就是战略重地,中原锁要;如要逐鹿中原,这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徐徐展开历史的这一幅画卷,有多少荡气回肠的悲壮,又要有多少文章才可以描述?<br>自古就有‘江河淮汉’之说,这四条大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5000年过去,先人为我们留下多少遗迹、故事与传说?其中的汉,就是汉江;襄阳城,位于这条江的中部。<br>襄阳地势东低西高,西部群山环绕;一条清澈的汉江(你可以对比一下今日长江、黄河的污染)从樊城,襄阳中间缓缓流过,风景迷人。她是南北方的融合,既有江南的些许妩媚,更是塞北的骏马、西风,弯刀、长枪。我个人观点:一座城市有山,有水,那是上帝的恩赐;不仅仅是适宜人类居住,这一方的土地,人民都会沾上‘灵气’。<br><br>襄樊四中这个据说有百年历史的湖北省重点中学就位于与樊城相对的,汉江边上这古老的襄阳城中。<br>四中北大门正对襄阳城区的主干道(今天也是),当年也发生了一点我们的小故事,后述。进入校园,花木扶疏,掩映着我们住校生的宿舍,教师楼,教室楼等等。令人想不到的是,襄樊四中竟然有一座礼堂兼体育馆,校园内篮球场,排球场俱全;出南小门,有露天看台、标准4百米跑道的田径场就在眼前。在当时中国之贫弱的经济状况,四中的校园硬件可能比某些大学还好,更遑论很多中学了。<br>十年浩劫结束,这所名校重焕青春,多次涌现湖北省的文、理科状元,真是令省会城市武汉人民汗颜。请记住湖北省是全国少数几个高考竞争激烈、残酷的省份之一。<br>很有意思的一点:我们班里的同学竟然来自五湖四海:军科、铁道兵、装甲兵干校的学生;来自武汉建筑公司的;搞‘三线’建设,准备打仗在襄樊西部山区的研究所,工厂的子弟。<br>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将农民锁定,禁止人员流动的政策在襄樊这个‘三线’城市,因“备战”的口号,被彻底打破!事实早就证明,只有人口流动,才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各个方面。<br>当然襄樊本土同学还是占大多数,他们淳朴,聪明,与我们一样都是一群活泼,向上的中学生,有几个调皮捣蛋的也是很正常。他们对我们这些‘外来户’并不排斥,我们一起上课,课后打打闹闹,或许也会发生点小摩擦,小矛盾,还是“男女界限”森严;直至今天,我们依然保留那一份同学情谊!<br>还记得:本地同学爱用襄樊土话学说我们的发音,但是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让我朗诵课文,心中暗自得意:让你们听听什么是标准的普通话!而我从襄樊回到北京后,普通话<br><br>中时不时带出几句襄樊话,又被北京的同学们取笑。<br><br>这次回到四中,恰逢春色明媚,满树樱花,铺撒校园林荫小道;学校橱窗里的上一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放大照片,名单,还真的是不少! 四中樱花小径 我的这些同学们呢??可叹命运使然?也是那个时代被迫打上的烙印?如果他们小上个3---5岁,动乱结束,78年以后开始的那个振奋人心的年代;以四中优秀的师资、学校的实力,我们班上大学的又该有多少人?怎能是78年恢复高考后的凤毛麟角?<br>一毕业就被驱往农村的他们,经受了生活的磨难,可能也有消沉的时候,仍然乐观向上,拥抱生活,笑对挫折甚至是病痛,这就是人生。<br><br>在那个缺盐少油的年代,学校食堂伙食极差,基本天天就是清水白菜。这次还与林涛同学回忆:食堂挂牌宣布今日有‘米豆猪肉’-----明知是病猪肉,但是那香喷喷的辣子炒肉,再扣在满满的一大军用饭盒里的糙米饭之上,那是绝对的诱惑,管他呢,倆眼一闭,吃!<br> 当时襄樊的社会治安很差。<br>我想一是这里自古就是四战之地,民风剽悍,干校所在的襄北据说曾经土匪多如牛毛;二是文革时期砸烂公检法,社会动荡,有很多无业青年。<br>记得就是学校组织的篮球联赛,居然多次发生打架事件。后来听说当地的小痞子经常闯入学生宿舍,勒索钱财。装甲兵干校子弟受害最深,他们人数众多,有100多人;最后干校迫不得已,派出干部住校,弹压。<br>想起一个笑话:某日‘忆苦思甜’大会,指定一个老贫农发言;他在台上声泪俱下:解放前我们苦啊,饿的吃不饱饭,只好拿起棍子,镰刀到大路上去抢过路客商……主持大会的干部一听不对,赶紧把他往台下拉;老贫农一边挣扎,一边喊着:听我说完啊,俺可是只劫财,不害命!交钱就走人;胆子大的跑了,我们追不上也就算了。<br><br>那个年代最时髦的就是一身军装。我们这些部队的孩子‘近水楼台先得月’;一人一身国防绿;最嘚瑟的是天气稍冷,赶紧将那顶用牛皮纸,或者是铜版纸画报撑起来的军帽戴在头上。<br>招摇过市之时,早已经被本地的‘流晃蛋’(襄樊,还是武汉土话?小流氓,小痞子之意)盯上。<br>那天晚上的宿舍里,有人在洗脚,有的已经钻了被窝;突然门被猛力撞开,马凯进门大喊:快点,我的军帽被抢了!高二的孩子头鞠坚林一声大喊:追!我们七、八个男孩子冲了出去。<br>出学校北大门,就在那条宽阔的襄阳主干道大街上,车辆稀少,几无人迹;对方是一群20岁上下的社会青年,岁数比我们大,个子比我们高;看我们冲过来,并不撤走,而是围成圆圈,军帽在空中飞来飞去;马凯跳上去抢夺,无奈个子矮、岁数小,几次也未成功。<br>我们马上改变战术,几个人同时冲入圆圈,对方有一点慌乱,失误发生,帽子飞的高度降低,记得是林晓宏,高高跳起,一把夺回军帽!<br>一声口令:撤!我们撒丫子就往学校跑。还是有点担心,回头看看对方,竟然不追上来,反而如御敌一般,结成圆阵,缓缓退去。‘盗亦有道’?<br><br>我从小活泼好动,体育成绩一直不错;比如田径的100米,400米,中学,大学都进入过前三名,篮球?-----这是部队的传统,在干校小小年纪就被熏陶啦。<br>到四中不久,就被当时50岁左右,头顶有点秃了的体育谢老师看中。为准备湖北省中学生排球赛,‘小白’一枚的我进入校排球队男子乙组(初中组),很快成为绝对主力。第<br>二个学期就是完全“脱产”,全日训练,比赛啦。<br><br>首先要说的是伙食真好啊!政府补贴,每人一元/天。以当时的物价水平,中午、晚上保证四菜一汤。刚开始大家围坐一起吃饭时,我还有一点矜持;没想到这帮队友正是半大小子,哪里有神马绅士风度?饿狼一般,风卷残云;菜,饭一抢而光!呵呵,俺也只好入乡随俗啦。第一天真的是没吃饱,我还想看看女队那里能否有点残汤剩羹?谁想也是盆干碗尽。我想应该第一是运动量大,更重要的是,在那个动乱年代,这些大多来自百姓家庭的孩子们,家中也是没什么好吃的;此时此刻,只有能吃的女运动员,没有淑女。<br>那一年的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号称鼓励基层队,各学校组建校队参赛,第一名升级。襄<br>樊市是那一年市级,地区,直至省级比赛的主办方。四中男甲,男乙队在市级,地区级比赛<br>中均是顺利过关,轻松战胜对手;真正的考验—--省级联赛来到啦!如果还能赢得第一名,将会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联赛。<br><br>我们的对手实力参差不齐,有的轻松战胜,也有咬碎钢牙,在观众的助威声中3:2逆转黄冈地区队,这就是主场之利。<br>比赛进入尾声,最后,也是真正的高潮来临。我们,武汉队成绩最好,谁若获胜,将会晋级全国联赛,当时真是有点激动人心的感觉!<br>在最后的决赛中,我和队友们也是放手一搏,观众更是大声喝彩,助威;无奈四中男乙队还是实力不济,1:3输给武汉二中。屈居亚军!在代表襄阳地区参赛的四支男女球队中,我队成绩最好,也算是为四中,主办方襄樊市赢得了荣誉。<br><br>我终于要回北京啦!<br>四中的老师,同学对我真的是厚爱:走之前,匆匆开会后,俺就是共青团员了,介绍人之一就是老班长马基平同学;一个学期都没有上过一节课的我,各科老师还是根据以往的学习成绩,八门成绩单全部是‘优’!<br><br>一直犹豫,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是否提起?还是写出来吧!<br>四十多年过去,还能忆起那皓齿、明眸……那是少年情怀,朦朦胧胧的一丝牵念?这应该仅是少年男女的相互喜欢,有一点拨动心弦。<br>站在场边观看我们训练、比赛的你,当我们艰难的逆转黄冈队时,与观众一起欢呼雀跃,<br>惜败于武汉队时,那眼光里的一丝惋惜,一抹惆怅。感到被“电”了一下,当我偷偷瞄一眼时,脸上些许红霞,那目光又飘向了远方。<br><br>三年后的七七年,北京王府井东风市场(现在已经改回老名字:东安市场)一楼,茫茫人海中,<br>偶遇。<br>是否上天的安排?<br>迎面走来的是一个风姿飒爽的女兵<br>昨日重现:我们四目对视后,又是各自慌乱的移开目光;虽然不约而同滴都放慢了脚步,终于擦身而过;被‘男女界限’束缚多年的我,还是那么年轻,忒嫩。终是没有勇气,哪怕是一声简单的问候。从此,天各一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