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小平教师的“抗疫日记”:小小教师大智慧 平凡抗疫有作为

陶小平

<p>2020年的春节,疫情肆虐,让我们整座城市异常冷清,看着医务工作者在防疫一线忙碌地穿梭着,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教师的我,心里急呀,也想努力地在这次抗疫防疫中多发出一分光来。于是,一边时刻心系疫情防控,主动下沉社区尽显党员本色;另一边,作为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做好操盘手、设计师,引领全校67个教学班,4200多名居家学习的孩子,开展好在线学习,度过这特别的时期。回想起这一段特殊历程,其间的一幕幕记忆犹新般铭刻在心间。无论是在“疫”线前方,还是在“停课不停学”的大后方,我始终坚守着一份职责,努力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现撷取四则日记与大家分享:</p> <p>2月9日(在线学习前一天) &nbsp;&nbsp;&nbsp;突发事件后的巧妙应急</p><p><br></p><p>“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为了确保明天的在线直播开门红,第一次就深深地吸引上孩子们。今天务必敬请各组直播教师再次在教育云各年级直播平台上试操作一次,有问题及时反馈给我。这段时间辛苦大家了!”</p><p>学校群里,我的通知刚一发下去,各年级老师们“收到”的信息就发了过来。对明天的年级直播,老师们和我一样,充满着期待。毕竟,十几天前,我就天天“逼着”他们培训,熟练操作平台的直播流程,为在线学习做充分的准备。PPT插入、视频播放、与学生互动、录制微课……其实,这些对于以前很少涉猎甚至可以说还有点网盲的我来说,的确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可是,没办法,让老师去用,我自己反倒不会,就没说服性呀。所以,我得先行动起来。我记得自己几乎是从正月初六开始,就没日没夜的学习、摸索,希沃白板、腾讯课堂、企业微信、湖北教育云年级直播间……各个平台我还专门做了个比对,哪个平台能生成海报,不用下载APP,直接扫码进入,方便;哪个平台能直观演示,形象;哪个平台互动效果好……当遇到不懂的问题时,我则线上请教学校电脑高手,最有趣的是那一天,我试着用希沃白板直播,生成海报,邀请女儿扫码进入教室当学生来试听,课件演示,现场互动,效果出奇的好。一下课,我高兴地不得了,急忙向老师们推介了这一软件。</p> <p>正当我沉浸在这美美的回忆时,群里老师在呼我:</p><p>“陶校长,今天的教育云直播平台半天都动不了,如果明天这样,直播怎么办?”</p><p>“我今天都进不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p><p>“我也一样,连续操作了好几回,都无法进去。”</p><p>网速、网络、平台……我在安抚老师稍安勿躁的同时,也迅速进入直播间看看情况,果然如大家所说,于是我连忙与湖北教育云负责人联系,询问原因,得知今天在维修平台,明天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稍稍松了口气。幸好问题今天遇到,如果明天正式上课时突然发生,全校4200多名学和家长都候在线上,那该怎么办?那岂不是还怪学校组织不得力、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p><p>不行,得做预案。平台不能直播,不能上年级大课,我们就录播、推送,各班上小课。不过,这些都得提前准备好。说着、想着,我就开始将前期自己收集的各项资源分门别类:有关病毒的绘本、有关防疫的科普知识、有关学科的优课视频,一一分发给各年级组,让各组也提前做好准备,以备应急之需。</p><p>深夜11点,湖北教育云负责人再次打来电话,歉意地说:“由于今天武汉市各大学校网上测压,结果导致系统承受不了,崩盘瘫痪,明天的直播课都暂停。”</p><p>听到那席话,我在遗憾的同时,也庆幸自己提前做好了应急处理。否则,明天那可真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随后,我迅速发起各年级蹲点领导视频会议,要求他们通知本组各班教师,变换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上好开学第一课。当一切都安排就绪,已到凌晨三点。第二天,各年级各班的线上学习有条不紊,老师们纷纷反馈这种推送+语音讲解的线上学习方式挺不错。能听到大家好的反响,我觉得自己再累、再苦也值得。</p> <p>3月12日(在线学习第5周) &nbsp;&nbsp;&nbsp;网课倦怠时的智慧应对</p><p><br></p><p>他叫张毅,二(2)班学生,刚开始三周在线学习、作业提交还行,可从第4周开始,断断续续已经两次未签到,三天的作业未提交。前两天,已经跟家长视频沟通了,但不见起色。今天的直播课上,我点过他三次名,均未见回应,孩子究竟在干啥?直播课后,我戴上口罩全副武装,亲自登门家访。一了解,原来,自从3月8日,爸爸妈妈复工后,孩子无人监管,奶奶年纪大,又不懂,每天清早把手机给孩子让他上网课,他呢,拿着手机就玩游戏去了,签到也不签了,课也不听了,作业也不完成了。</p><p>弄清了原因后,我跟张毅聊了起来:</p><p>“喜欢听陶老师的课吗?”</p><p>“喜欢”。</p><p>“那为什么课堂上不踊跃发言呢?作业为什么不提交到作业登记簿中去?”</p><p>“不知道如何操作,以前都是妈妈陪在一旁教的。”</p><p>……</p><p>“哦”。长时间的沉默过后,我突然理解了孩子们的心理。有时,并非孩子们真的不想学,而是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这次居家学习,对于老师来说是一次挑战,对于学生而言,又何尝不是呢?思想上的、情感上的、甚至是技术上的。小小家伙,一时间,要学会对视频、发语音、上传图片……那么多东西要掌握,可毕竟他们不是天才,每个人个体差异不同。折射出的表现也就不一样。从孩子的角度思考过后,我没提今天的语文课,更没批评他,而是跟张毅“玩起”了手机,我教他进入直播间,学习发语音和字幕,我教他上传图片,教他如何将作业提交到作业登记簿。看着一会儿学会的孩子那高兴样,我乘机与他约定,并送他两本书:学习上有困难,尽管来找陶老师,另外提醒他,除了上网课,尽可能少用手机,避免影响视力,多运动、多看课外书。孩子捧着我送给他的书,一口应允,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p> <p>家访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近期各班出现的在线率下降、老师点人发言无回应、作业不上交等学生网课倦怠现象,老师们一律不能一概而论,一味地批评与指责,而应该深入摸排,多方了解,针对症状,有的放矢地整改:学生是兴趣不够,我们就应该在网课的“趣”上下功夫;如果是学生自觉性不够,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来互相监督、激励;如果是孩子们不会操作,我们就得专门来教。总之,教育是门慢的艺术,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庆幸自己没有鲁莽,没有武断评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也在成长。</p> <p>4月5日(在线学习第9周) &nbsp;&nbsp;&nbsp;工作室效能的充分彰显</p><p><br></p><p>这次疫情期间,虽然宅在家里,可我,每天设计课程、上直播、批改作业、参加网络研修,没一刻空闲,比上班还忙,家人不解地问:“视力下降了、颈椎病犯了,你这是何苦呢?”可我,就是爱折腾,上次工作室发起“真味语文”“吾讲吾声”的优质微课及音频的征集,共收到80多份作品,一件件审核,一个个推优,好不容易把30多节优质微课发布在工作室公众号上,就是为了给大家提供可用的优质资源。这不,又闲不住,折腾起工作室线上二下第4单元的研修来。</p><p>早早地定上时间,就是为了不让自己退缩。选定参与研修展示的都是教学新手,目的就是让工作室年轻的成员也有机会展示。从单元教材的分析到每一课型内容的敲定,常常是这个老师的稿子刚改完,那个老师又来了,有的老师的设计方案几乎是一改再改,前前后后打磨了将近一周,终于要在今天进行成果展示了。</p> <p>一大早,工作室团队成员一行7人早早地聚在钉钉群,这是我们第一次用这个平台面向全省甚至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教师进行直播,尽管昨天进行了试操作,但大家心中还是有点忐忑,生怕误操作发生故障。还好,除了少许的卡顿之外,一切皆还顺利,首先,我围绕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做了题为《飞扬的童心 精彩的想象》文本分析与单元整体推进构想。随后,戴金铃、王肖娴、鄢丽君、张慧、吕爱华、陈文静6位老师,分别做不同课型的课例解说。每一课例聚焦目标,方法灵活,体现了大单元意识,给现场老师很大的启发。在最后的专家点评与指导环节,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教研专家马剑老师的高度好评,整个活动持续了四个多小时,老师们还不舍得下线。</p><p>活动结束,我久久的回味着这次线上的全过程,虽然,网络的原因,导致活动时间拖长有点瑕疵,但我们团队是武穴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尝试,敢为人先。我为团队的成员点赞,更为我们的挑战精神点赞。未来已来,我们必须改变。那一刻,我竟又在折腾着下一次线上研修……</p> <p>4月22日(在线学习第12周) &nbsp;&nbsp;&nbsp;家长作用的最大发挥</p><p><br></p><p>这一再加长版的“停课不停学”,每一天的直播内容,我都是精心设计:《古诗趣读的四大绝招》、《聊聊抗击疫情中直抵心灵的诗句》、“宅家秀”视频展示活动、句子叠罗汉提升计划……从课本到生活,从教师的引导到学生的自主展示,既好玩,又有趣。两个多月的在线学习,这样坚持下来,我都有点佩服起自己来。但到底线上学得怎么样呢?不光老师想摸个底,家长们也想看看效果,这不,今晚7:20二(2)班在线上举行语文阶段检测。怎么进行,当然还得充分发挥出家长的作用来。</p> <p>&nbsp;准七点,我就在二(2)班班级微信群里很有仪式感地召集家长监考官们召开“考务会”,强调监考的相关事项。7:20铃声一响,我就宣布“语文考试现在开始”。家长们当即分发试卷,上传孩子考试照片,一切井然有序。我呢,随时关注群里动态,哪个同学家长还未上传图片,马上打个电话询问原因。最终,全班57人,全部参考。更有意思的是,这次检测,阅卷的任务给了家长。老师我并没做甩手掌柜。而是让家里只有爷爷奶奶的李斌、翟子豪、张毅等特殊学生,上传试卷,亲自批阅。由于参考答案的提供和我及时回应家长的疑难,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卷子全部阅好,发我审核。叶子恒妈妈感叹道:“这孩子做事太慢了,看着都急。这个坏毛病真得改。”刘惟易的妈妈说:“最后写开心的事跟主题帮助完全无关,我一分都没给,我要让他知道阅读理解要紧扣主题。”看,我们的家长厉害吧!考试,分数是其次,关键是要在考试中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以便今后的改进。看着家长都有话说,都想说,我索性在群里设置了一个交流的“场</p><p>”——让家长们谈一谈作为监考官的感受、说一说对班级在线学习的建议及写一写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家长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直至晚上11点,还有家长在线上留言。他们大力赞赏了我们班网课的质效,更认识到自己孩子存在的漏洞及今后改进的设想。</p><p>看到这一切,我为自己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感到欣慰:的确,这次考试背后的探讨、交流远比学生的分数有意义。从这,我看到了老师、家长之间那股强有力的合力,而正是这股合力,成为了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p><p>……</p> <p>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着,我也就这样坚持着用真诚与质朴的文字记录着这一特殊时期我的点点滴滴,虽然平凡,但却值得我珍藏……因为,透过它,我看到了自己的担当;看到了自己最美的样子;最亮的光彩……</p><p>&nbsp;</p> <p>作者:陶小平</p><p>单位:武穴市第二实验小学</p><p>电话:18972738998</p><p>&nbsp;</p>

老师

直播

家长

在线

学习

孩子

学生

平台

作业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