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小兵张嘎——  初曰广

天马

<p>  星期天无事,我习惯性地打开电视,选择喜欢看的节目。一帧帧画面翻滚而过,突然,一个很熟悉的面孔映入眼帘。啊! 那不是老影片《小兵张嘎》吗? 我情不自禁地观看起来,越看越有兴趣,越看心里越不平静。我并不是被那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也不是被那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嘎子形象所感动,我是想起了一些久远的与这部电影有关的往事。</p> <p>  我生长在农村,孩童时候的我非常喜欢看电影,县电影队只要到我村放电影,我是场场必看。1964年,我刚满10岁,已看过不少影片。那时放电影的场地一般选在村小学,因为学校有个大院墙,能成为控制无票人员的自然屏障。我家因经济条件差,一般是看不上电影的。我只所以能看上电影,是借了我本家二伯的光。只要听说有电影来村,我就什么不顾,扛起板凳就去找二伯,由他带我去看电影。</p> <p>  这次村里放映《小兵张嘎》,因为二伯外出没回来,我所享受的特殊待遇自然取消。我当时很着急,母亲安慰我说:“落一两次电影不看少不了什么,待以后有了钱,我把电影队请来家,叫你看个够。”我委屈地答应了母亲。可孩童时的我,看不上这场电影那怎么行,我在答应了母亲不看电影的同时,又随着人群来到学校门口,想跟人群挤进去。由于把门太严,试了几次都不成功,也怕被抓着丢脸,没再挤人群。</p> <p>  电影就要开始了,我急得直跺脚,爬墙吧,天哪!丈把高的大院墙,哪是小孩子上的,真没法子了,只能在门口徘徊。心想,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等电影结束前,把门叔叔可能发善心能放几个孩子进去。直等到最后,那个天真的想法也没实现,我是又气、又恨、又心酸。就这样,我在校门口和村里一群孩子,听完了一场电影《小兵张嘎》。听到精彩处,门口的孩子你猜怎样?急得在门外争上大柳树,爬上爬下的,你推我一把,我捣你一拳的,嘴里还学着影片里的声音,真是好不热闹啊。我想,当时在院墙外听电影的那群孩子的享受,可能一点也不亚于在院里看电影的人们吧。</p> <p>  1974年,我已是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了,因为有绘画特长,我被分配到电影队放电影。这对从小爱看电影的我来说再好不过。那时,所放影片多数是“样板戏”或内参片,也有新拍的部分影片,如《侦察兵》、《闪闪的红星》、《海霞》、《杜娟山》等。随着老影片逐步解放,《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等影片也开始复演。</p> <p>  按规定,放映之前,必须在工作室对影片进行检查。放映《小兵张嘎》前,在检片台前,我借着灯光,边倒片、边检片,边仔细观看画面情节。小嘎子、小胖墩、罗叔叔、奶奶的英雄形象一个个地再现在我的眼前,随着检片镜的移动,我好像影影绰绰听到小嘎子和小胖墩劈啪、劈啪的学枪响。又听到 “轰隆”的一声一个大西瓜砸在鬼子翻译的脸上,我被砸西瓜声惊醒,这才意识到我是在检片室。</p> <p>  刚才的声音,那是60年代初,我在老家校门口听到的声音。音像就是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在相隔十几年的今天才得以合成,算是圆了我多年想看《小兵张嘎》的梦想。</p> <p>  这时,我仰天长叹,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那笑声,和当年在校门口听电影的那个可怜巴巴的孩子的笑声一样,甜丝丝的……</p><p> 那次,《小兵张嘎》由我来放映,而且一连放映了10几场。</p> <p>  (作品:2001年6月写于烟台,2001年9月发表于《烟台日报》副刊《半岛》。责任编辑·徐绍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