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们正年轻。(为五四青年节而作)

石桥

<p>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寄语广大青年 :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p> <p>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们都曾经年轻过。庆祝年轻人的节日,让人回想当年思绪联翩,热血沸腾。当年我们正年轻,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确实也是对我们当年学习、工作的高度概括。</p> <p>1971年~1977年,全国从优秀的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中择优选拔工农兵学员进大学学习,七年时间共招收了94万名工农兵大学生。这批人政治立场坚定,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的成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有的是大学、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员;有的是工矿企业、农业战线的高级工程师、农艺师。</p> <p>1974年,当年大学招生16.5万人,当时符合条件上大学(从66年至72年高中毕业生)386万人选拔16.5万人,占比只有4%,难度相当大。我们湖南农学院农机(74)级的70名同学也是这年入的学。</p> <p>1974年10月,同学们拿着录取通知书,背着背包,提着行李赶赴学校报到。</p> <p>我们当年上大学的口号是: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老师教学生理论知识,学生也可上讲台讲课,互教互学,有点抗大的学习氛围。</p> <p>同学们耒阳插秧机厂实习留影。</p> <p>自己设计制造的插秧机,倍感自豪。</p> <p>教学改革成果展筹备小组部分师生合影。</p> <p>文误生活有声有色。</p> <p>德智体全面发展,施展拳脚,锻炼身体。</p> <p>以下是李爱华、邓淑莲、胡林珠同学发来的照片,请各位对号入座,回想那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芳华年代。(如还有的可陆续添加)</p> <p>课间休息,切磋学习心得。</p> <p>课余闲时去烈士公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p> <p>三年同窗成正果,</p><p>三对伉俪比翼鸟。</p><p>三对夫妻六个同学比翼齐飞,皆有建树。个个是教授丶高级工程师或成长为处级领导干部。</p> <p>一班班长楊金枝,高级工程师,巾帼女杰。毕业时主动要求去农业机械化第一线,湖南拖拉机厂担负底盘设计制造主任工程师。</p><p>毕业分配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我是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还有一句是"哪里需要那里去,打起背包就出发"。好多优秀同学都主动要求去了基层第一线。</p> <p>二班班长陈国平,毕业后分配到常德地区农机局,负责全地区农机科技工作,历任科教科长,总工程师职务,曾被常德市委列为第三梯队培养对象。</p> <p>韶山参观学习留影。</p> <p>1975年冬参加溆浦县拖拉机培训班教学的师生合影。</p> <p>1975.11~1976.1参加辰溪县农机冬训培训班教学的师生与培训学员合影留念。</p> <p>参加会同县农机师训班教学的师生合影留念</p> <p>忆往昔峥嵘岁月稠,</p><p>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p><p>去湖动,上耒插,</p><p>学工艺车钻鉋铣磨。</p><p>学农艺,去汩罗,</p><p>抢种抢收不惜热汗流。</p><p>去淑浦,赴辰溪,</p><p>边学边教挥斥方遒。</p><p>有理论,能实践,</p><p>农机战线美名留。</p><p><br></p> <p class="ql-block">1974年同年入校的还有辽宁朝阳农学院的张铁生,因为他的一封信,当年入校时间推迟了一个月。也因他这一封信,让人误解了"考零分也能上大学”。其实当年上大学比现在难多了,既要推荐还要考试,一年全国才招16.5万人,现在一年招慱士生10万人,研究生110万人,大学生上了千万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程院院士,杰出的医学专家李兰娟教授也是与我们同时代的工农兵学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丶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有一百余位是工农兵学员出身的,他们在各行各业的技术领域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杰出的外交家,巾帼不让须眉的傅莹也是74级工农兵大学生,从内蒙古大草原的知识青年招考入校。难能可贵的这样一位儒雅端庄的外交女神,居然不忘故地,蒙古小伙一首《天边》让人对她更加尊敬有加。</p> <p class="ql-block">傅莹她是北京外国语学院1974年招收的第二届工农兵大学生。城里下乡姑娘爱上农村回乡知青的不少,但象她当了国外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的名人份怀念初恋,仍惦记大草原上的小伙子的少见。一首《天边》见证了不朽的真爱,让人荡气回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