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meipian.cn/2x28b3s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5px;">运河涟漪 碧波飘带</a></p> <p><br></p><p>照片的背景,是被狂轰滥炸后的一座图书馆,主要人物是三名头戴礼帽的男子。</p><p><br></p><p>1940年10月22日,英国伦敦肯辛郡,有一座图书馆几乎被炸成废墟。这座名叫“荷兰屋”的图书馆,屋顶已被炸塌,钢筋、水泥、瓦砾遍地。</p><p><br></p><p>在硝烟弥漫的时刻,有三名绅士站在图书馆的废墟里静静地读书。这些严谨的英国人,在最残酷的岁月里,仍然衣冠楚楚,神色坦然。在废墟中,在大书架前,他们安静地阅读,犹如老僧入定。</p><p><br></p><p>被炸塌的屋子内,时光被定格在一瞬。屋子的外面,则是一片狼藉。这时候,随时会有德军飞机再次空袭——恐怖笼罩着人们,生命随时可能被无情地剥夺。在被炸塌了的图书馆,这三名男子显然忘记了战争,忘记了人世的纷争,忘记了炮火的威力与残酷。</p><p><br></p> <p><br></p><p>这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它在无声地揭示:即使在最绝望的日子里,暴力和杀戮都不能把对知识的渴求完全抹去。某种意义上来讲,越是艰难的时代,人们对和平、对理性的追求就越是强烈。同样的,越是在狂魔乱舞的时代,人们对文明的向往就越是不可阻挡。</p><p><br></p> <p><br></p><p>人类文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薪火相传。知识的传播,使人类的事业成了永动机式的事业。</p><p><br></p><p>读书能够改变个人的命运,读书能够改变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书籍和图书馆所承载着的,恰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对英国而言如此,对中国而言同样如此。所以,当一座城市在劫难之余,还能够幸运地找到掩埋在废墟中的图书馆,还能够找到痴迷于求知的人,这个城市无疑是幸运和有希望的。</p><p><br></p><p>图书馆于二战中沦为废墟,在战火纷飞中,伦敦人书照读,即使伦敦这座城市几乎被炸成了粉末。很难想象,战争中还有一种如此执拗的坚持,一种如此倔强的文明。</p><p><br></p><p>1940年9月的伦敦人是有福的,他们没有被纳粹的炮火击垮。废墟上读书的三位绅士是有福的,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找到了安放灵魂的场所。而和平时代的阅读者们也是有福的,通过读书,他们领会到知识的魅力,领会到人生的希望和奋起的价值。知识在积累,理性被弘扬,疾病被征服,灾难被消弭。一双双手通过书籍握在了一起,最终,促成了整个世界的连接……。</p> <p><b style="font-size: 20px;"></b></p><p><b style="font-size: 20px;">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喜欢读书学习和正在阅读浏览的人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源于【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读到后很受感动,特编辑转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