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每天的日子过得好慢,可加在一起的日子过的真快,转眼已经“隔离”第七周了。</p><p><br></p> <p>窗外的树叶从发芽,到成叶,如今已经绿树成荫。</p> <p><b>4月27日 ,周一。</b></p><p><br></p><p>每天继续我的《一日一画》。</p><p>自从开始画《巴黎系列》以来,朋友圈反映挺好,有人留言,说我画的《巴黎系列》,让在疫情中被“隔离”的他,感到“这里还是巴黎”。…这让我也挺欣慰,没想到画还能有“安慰治愈效果”。</p><p>好吧,以后我就多画些巴黎。虽然在高手如云的巴黎,我只是个“客串”,但在疫情的特殊时刻中,画画自娱还能娱人,也给了我一份的快乐和安慰。</p><p>以前拍了许多巴黎的照片,留在手机里,现在即便出不去,也可以凭这些照片画,(就是手机图像小了点,而且老得手按着,不然一会儿就没了。)我现在是左手拿手机,点住照片,右手拿笔画🎨。以前不会,现在新练出来的“本事”。</p><p>~你看,只要愿意做,总能有进步。🤭</p> <p>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四十一天。</p><p>《一日一画》,《巴黎系列》(41)</p><p><br></p><p>“巴黎歌剧院”</p><p>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以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Charles Garnier, 1825 --- 1898)的姓氏命名,是拿破仑三世时期,奥斯曼伯爵改建巴黎时的经典建筑。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歌剧院建成后,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不管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p><p><br></p> <p>曾随《丈量巴黎》参观过这个富丽堂皇的歌剧院。其典雅辉煌令人震惊,完全是一座艺术的宫殿。</p><p>前面一条笔直宽阔的“歌剧院大街”, 把“卢浮宫”,与“歌剧院”连在一起,站在大街上一眼望去,尽头的“歌剧院”如同一座金碧辉煌的圣殿。</p> <p>今天只画了它的大门和旁边的雕像。那里是歌剧院大门外的多阶大平台,平日总有音乐家在此即兴表演,台阶上坐满听音乐的人,有放学的学生,有过路的行人,也有来自各国的游客…</p><p>阳光下,音声缭绕,演奏的人和听的人都陶醉在音乐中🎶 。…</p><p>我爱巴黎,属于所有人的巴黎!🌹</p><p><br></p><p>—崔丽军,2020、04、27,巴黎。</p> <p>法国今天的疫情继续稳中有降。</p><p>住院病人总数28055,<b>减少162,</b></p><p>重症病人4698,<b>减少74,</b></p><p>死亡总数23239,增加437,</p><p><br></p> <p><br></p><p>菲利普总理宣布将于4月28日(明天)15时在国民议会上公布“解封”的最终方案,方案囊括健康(口罩、测试、隔离……)、学校、工作、商业、交通和集会这6个方面。</p><p>虽然早有风声,但大家还是急切的想知道细节。</p><p><br></p> <p><br></p><p>专家警告,如果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第二次疫情还会爆发。</p><p><br></p><p>但春暖花开时节,尤其是疫情的向好,使法国人在家里实在有点“憋”不住了。不光是精神上,也确实有许多贫困家庭,经济上也撑不下去了。</p> <p><br></p><p>对于法国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学校食堂午餐是全天唯一的一顿正餐。</p><p>记者采访了格里尼市(贫困率高达45%),很多居民在建筑、清洁和餐饮行业工作,这些行业在疫情中都受到严重影响,不少人暂时停工,“隔离”后,市政当局通过爱心食堂向500户家庭分发了食品。</p><p>但是自疫情后,食品价格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p><p><br></p> <p>有许多靠每天工作收入过日子的人,确实很难。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p><p>一位母亲向记者说:“我不能窝在家里,家里人还指望着我今天的收入吃饭。”她说,“相比花钱买口罩和消毒水,我还是选择相信上帝会保佑我!毕竟,相信上帝又不花钱。”</p><p><br></p> <p>虽然人们常常吐槽法国人难管,“隔离”期间还是出门乱跑。但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他们,都和我们一样,也不想得病,也是通情达理守秩序的。</p><p>现在政府准备5月11日“解禁”,调查显示60%的法国人“<b>担心</b>”就是证明。~还是怕的嘛!</p><p><br></p> <p>但如果说疫情日常生活中 法国人有什么不同,那可能就是天生都有颗浪漫的心,即使在单调枯燥的隔离生活里,也忘不了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p><p>比如那个每天必须排长队购买的“法棍面包”。~就是绝对的“法国🇫🇷特色”。</p> <p>在法国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法国人和棍面包,简直像是有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p><p>大部分的法国人,不论穷富,自己从不做面包,每天必须到手制面包房,买到新鲜出炉的法棍,才能舒心的过好这一天!</p><p><br></p> <p>就算是在戒严期,法国人也会把“去面包房购买新鲜出炉的法棍”,列为必不可少的出行,( 政府餐馆、咖啡厅…都可以关,唯有面包房是绝对不能关的!)每天一人一米排着队,无论等多长时间,也不能错过那最初的一口酥脆。</p><p>~我先生就是最忠诚的执行者,天天乐此不疲。</p><p><br></p> <p><br></p><p><b>4月28日 周二。</b></p><p><br></p><p>虽然《巴黎系列》受欢迎,但《敦煌系列》是我的初衷,我愿意坚持下去,这是我对自己的许诺,~<b>“修行”就是“不忘初心”嘛!</b></p> <p>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四十二天</p><p>《一日一画》,(42)</p><p>《敦煌莫高窟系列》</p><p><br></p><p>“南无观世音菩萨” ,第57窟 ,初唐(616~704年)</p><p>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śvara),来自印度佛教。“观世音”为他的中国称号,是五世纪时的竺法护,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翻译而来。初译“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后改为“观世音”。玄奘又译为观自在,中国世间简称为“<b>观音</b>”。</p><p>“观音” Avalokitasvara 的含义,《法华经》解释是:众生受苦时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是为“<b>观世音”</b>。</p><p>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p><p>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也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p><p>~人人都知“观世音”,但关于来源,我原来也不知道的这么详细,画她,才学习了这段历史。~如此重要,不能不画。</p><p><br></p> <p>此初唐时期的观音菩萨头戴宝冠,身披罗巾,与后来我们熟悉的“观音”形象不太一样(我觉得倒像个美丽的年轻公主)。</p><p>她脚踏莲花,手持莲花,双目下垂,面容年轻,神态慈悲。同样显示其“救苦救难”的本色。</p><p>原画在敦煌57窟,面朝佛主。背景为碧波荡漾,天落莲花。</p> <p>同样因为年代久远,原皮肤色彩化学变化成为黑色,但并不妨碍壁画整体的祥和气氛。我一时兴起,在飞落的莲花上,加上水流浪花。使观音似从瀑布山泉中现身,突现其“<b>水中观音</b>”💧的特色。整个色彩为淡水绿,正好与前不久画的隋代“<b>火焰菩萨</b>”🔥对应,一热一冷,相对成趣。</p><p>虽是“临摹”,也来点新意,更好玩。希望大家喜欢。嘿嘿…😊</p><p>—崔丽军,2020,04,28,巴黎。</p> <p>有朋友留言:最喜第三幅,雌雄同体。</p><p>~很有见识!</p><p>确实佛教初期的“菩萨”都是“男身女像”,注意看那时的“菩萨”,很多都有“小胡子”,很“潮”的咧。</p><p>中国自古有称:男生女相,大富大贵;佛教中雌雄同体,乃超脱人世纠葛,大彻大悟之身吧!(如印度教中的湿婆Shiva。)</p><p><br></p> <p>法国今天重症病人4387,<b>减少221,</b></p><p>住院病人27484,<b>减少571,</b></p><p>死亡总数23660,增加367,</p><p>治愈46886,</p><p><b>新增病人1520。</b></p><p>虽然重症病人持续减少,但新增病人还是有1千5百多人,看来疫情还是在蔓延啊。</p><p><br></p> <p>今天下午15:00,总理菲利普发表电视演讲,对“解禁”给出基本“调子”。</p><p>总的来说,“解封”的三个要点为:<b>保护、测试、隔离。</b></p><p><br></p> <p>解封将分二个阶段:</p><p><b>第一阶段5月11日~6月2日,</b></p><p><b>第二阶段将于6月2日开始。</b></p><p>如果第一阶段后,疫情反弹,第二阶段会重新收紧。</p><p><br></p><p><b>口罩~(</b>看来是“解禁”的唯一防护手段<b>)</b></p><p>将加大外科口罩的生产,无论如何,这些口罩将保留给医院工作人员。</p><p>5月底,每周将收到1亿个外科口罩和2000万个布口罩。50%的口罩费用将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p><p>政府保证:“<b>5月11日,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口罩。”</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测试、</b></p><p>5月11日起,每周至少进行700,000次血清学检测,测试将100%由健康保险支付。</p><p>一旦有人检测出阳性,所有接触过的人都将接受测试,病毒携带者将尽快隔离。</p><p><br></p> <p><b>隔离</b></p><p>除咖啡馆和餐馆外,其他商店将于5月11日重新营业。咖啡馆和餐馆的重新开放将于6月2日。(照片为餐馆在每个桌子之间加上隔离玻璃。)</p><p><br></p><p>为保持顾客的距离,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进商店要求戴口罩。对于产生接触的购物中心,省长可以决定不开放。</p><p><br></p> <p>公共汽车和地铁上必须戴口罩。区间旅行将限于工作和家庭旅行。</p><p>出门不用带证明、但出门不得超过家100公里。(郊区可以去了!😄)</p><p><br></p><p>大型博物馆,电影院,剧院,音乐厅将继续关闭至6月2日。</p><p><br></p> <p>所有条件中,每个人最现实的防护装备,还是“口罩😷!”</p><p>科学委员会(Conseil Sientifique)公布了新一波的防疫建议。其中一条:“戴口罩是解除出行限制的先决条件“,专家们建议:</p><p>”<b>所有人都佩戴口罩,无论口罩是工厂生产的,还是自制的“。</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从刚开始的“口罩无用论”,转变到了现在的“全民戴口罩”。简直是活生生的大型打脸现场。</p><p>好在现在政府和医学专家们都意识到了戴口罩的重要性。</p><p><br></p> <p>报道说,从昨天开始,口罩不再是需要凭医生处方才能买到的稀有物品,在药店就能买到口罩!(如果有。)虽然是可水洗的织物口罩,不过有防护就比没有好!</p><p><br></p><p>国内曾经对口罩防护等级有严格要求,对这些似乎来自“农贸市场”的法国🇫🇷花花绿绿布口罩,不知能不能管用。</p><p><br></p> <p><b>药品</b></p><p>各类药物正在研制之中。法国电视台宣布,法国🇫🇷目前使用的这个药物,效果很好。(照片上的药品,报道说:效果奇好Miracle。不知比起“瑞德西韦”怎么样?)</p><p>同时包括抗体血清的加紧研制。争取能增加治疗手段。</p><p>~以法国的生化科研能力,只要认真投入力量,我还是很看好的。</p> <p>来点好玩的:</p><p>为了向法国🇫🇷老百姓说明“开学”后怎么保持“距离”,电视台给出中国🇨🇳学校复课时,头戴支着两个长气球帽子的女学生照片,让法国人大开眼界之余,更是忍俊不止。😄👍</p> <p>他们不知道,其实这个帽子是从“老祖宗”的宋朝时期就有了的。论“创造性”,中国人可以借鉴的“元素”太多了!🤭</p> <p>当然,“戴帽子”估计是小学生,年纪小,不好控制。高年级的学生就不一样了。</p><p>尽管如此,法国民意调查,仍然有63%的人反对学校复课。</p> <p>外国侨民和留学生注意:</p><p>考虑到卫生状况,外国侨民持有的居留证的有效期将特别<b>延长6个月</b>。</p><p>4月22日新的政策将2020年3月25日的延长3个月的有效期修改为6个月。</p><p><br></p> <p><b>4月29日,周三。</b></p><p><b></b></p><p><br></p> <p>连续了几周的好天气结束了,今天天气突然转坏,刮风下雨,光线不太好,大白天的必须得开灯才能画画。</p><p><br></p> <p><br></p><p>我把以前画好的油画都挂在走廊里,这样家里也可以有个小“画廊”了。</p><p><br></p><p>以前一直想学油画没有时间。退休后,我开始认真的学习西方油画。</p><p>法国是艺术绘画大国,油画的世纪大师层出不穷,博物馆经典琳琅满目,能在这里学油画,是极大的“运气”。</p><p>原来只画水墨画的我,在学习油画中,对如何表现立体的光线,不同的质感,色彩的运用…,受益良多。</p><p>现在有时间,可以多说说。</p><p><br></p> <p>我学画的画廊老师是法国国家美术学院出来的,专攻法国古典绘画,开画廊的同时,也是巴黎卢浮宫的古典绘画修复专家,完全按照传统教学,非常认真严谨。</p><p><br></p><p>一开始就告诉我,传统油画技巧与现代派不同,很累,很繁琐,要有“思想准备”。</p><p><br></p> <p>学油画,最初都得从“临摹”开始,我曾经选了17世纪的意大利🇮🇹<b>女画家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 ,</b>1593-1653)作为临摹对象。</p><p>她的父亲也是那个年代的著名画家。在17世纪以男性艺术家为主体的年代,她的才华与绘画题材独树一帜。<b>是曾与卡拉瓦乔齐名的巴洛克艺术家,</b>但数百年来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成就的认知偏差,令两人的声誉相差悬殊。</p><p>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中的重要学者吉曼·基尔(Germaine Greer)将阿尔泰米西娅称作“<b>伟大的特例”,“女性灵魂中的凯撒精神”</b>。</p><p>她也被陈丹青称为:“<b>太祖母级的女性画家”。</b></p><p>近年来,人们才重拾对她的艺术认可。</p><p>2020年4月,英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举办几个世纪以来首个阿尔泰米西娅的绘画展览。</p> <p>第一眼看到她的作品,就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在画廊的许多临摹作品中,一下子就选了她。当时我的法国绘画老师还“劝”我,这幅画难度大,起码得画5个月才行,初期阶段,先选简单些的好…。</p><p>我坚持己见,…二个月后,我的画完成了。</p><p>绘画老师非常惊奇也非常高兴,亲自为我设计了古典式签名。并把我的习作放到画廊的精品网站上。</p><p>现在这幅画挂在家里,是我向欧洲古典艺术家的一份“致敬”。</p><p><br></p> <p>开始临摹,按老师的要求亲自动手后,才体会到画西方古典油画确实不易:</p><p>常常有朋友问我怎么学绘画,这里索性简单介绍一下我作为一个初学者的体会,感兴趣的可以看看:</p><p><br></p><p>买来的已经带木架的画布,还得用小锤把后面绷画布的木架子用小木销锤进去定型,使画布撑紧。(得干点木工活儿。)</p><p>在画布表面进行第一次白色底涂料,干后,才开始正式绘画。</p><p><br></p><p>第一步,选择要临摹的原作,用打了格子的透明塑料板附在上面,再按照原作上的格子计算好,在自己的画布上,以同样的格子数放大。(得会点数学。)</p><p>第二步,按照原作,先用炭笔进行素描,(以在每个格子中同样的位置为准)。</p><p>第三步,把炭笔画改用棕色油彩画。(油彩色上去,炭笔画痕自然消失。)</p><p>很多初学者,如果没有素描的功底,这一步就得花上1~2个月。</p><p>第四步,开始正式上色:老师要求把画板倒置,只根据画面上的线条上第一道色,理由是,防止因为自己的视觉主观臆断,歪曲了原作。(很奇特的方法)</p><p><br></p><p>我体会油画与水彩画的不同,是从这里开始:</p><p>水彩画,是先淡后浓,先浅后深;</p><p>油画正好相反,先上最浓最深的背景色,只留出人物轮廓。等油彩干了,再开始下一步。(油彩干起码要三天。)</p><p>人物画同样,先开始衣服的深底色,等油彩干,(又是三天,)…</p><p>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在干了的深色油彩上,一道又一道加上浅色,通过逐渐表现出的光感,显出轮廓。</p><p>而每一道油彩,都要等上一次的干才能开始,每次起码等三天。</p><p>…就这样,三天又三天,光是上完一道道的色彩,就一个多月了。</p><p><br></p><p>面部和手是最后上色的,这次用色倒是先浅后深。但阴影和亮部完全用不同的深、浅色打底,同样是一层又一层的上色,每次之间又要等三天。(我们每周上二次课,所以一周,只能上二次色。)</p><p>…到此,我已感触万分:为什么一些西方绘画大师,一幅画能画几年?~就凭这些工序和操作时间,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与“一挥而就”的中国画,在技巧上完全不是一回事。(客观地说:为什么在西方中国画的价格上不去?可能因为他们是按工本时间计算的吧?)</p><p><br></p><p>当然,越到后面的精致部位,越是小心翼翼,画笔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贵。</p><p>面部轮廓之间的色彩过度,已经改用很柔软的毛刷(像是女生化妆用的)。</p><p>最后的“点睛”,是“亮点”,眼睛的注视点,身上珍宝的亮光点…,需极为用心。</p><p>同时还有“柔”,用更细柔的羽毛笔,把所有的轮廓线,背景的弱光,…用最轻淡的颜色轻轻来回抚扫,使过度线消失,似有似无,~是所谓的“烟雾”法吧。</p><p>最后还要上几次“清蜡克油”,相当于特殊的“清漆”,以保护画面的油彩。…</p><p><br></p><p>完成一幅画,确实有“长嘘一口气”之感。</p><p>~很感谢这样严谨的学习,才初识西方油画的皮毛,深感:</p><p><b>无论学什么画派,都得“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再回头观赏和学习博物馆里的大师们的经典作品,感觉大不一样!</b></p><p><br></p> <p>传统油画学习后,更佩服毕加索和许多现代派大师,别看他们后来的作品“千奇百怪”,但只要看过他们的早期作品,你就会明白 ,他们都是在扎扎实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情思飞扬,标新立异,另辟新径的,绝不是凭“小聪明”和“投机取巧”而成功。</p><p>这也更教育我,必须从“基本功”学起。</p><p><br></p><p>(这个法国女孩“卡蜜儿”,是我第一次自己的油画人物习作,画的是先生的外孙女 Camille。)</p> <p>各人的审美,风格不同,我现在画的“写实”,虽然属于“传统老派”,但我还是喜欢按自己的感觉,画看得见的人物和景色。</p><p>常说:“萝卜青菜,各人所爱”。</p><p>艺术是每个创造者的由心而发,首先得自己有感觉,喜欢,看着高兴,才能画着舒服,有激情,<b>所谓有“灵气”,得先有“情”~有情则灵,是吧?</b></p><p><br></p><p>(这位尼泊尔老人,是我在那里旅游时的习作。)</p> <p>法国🇫🇷前二年曾有过个电影《Intouchable~不可触碰者》,就深刻的讽刺了社会上的“附庸风雅”的假艺术家和追捧者。</p><p>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p><p><br></p><p>一个失业的年轻黑人,误打误撞给一个“瘫痪”的富翁当了“护理工”,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逐渐互相理解,建立了友谊。</p><p>在富翁家里,他看到一幅涂了一些颜色的“现代艺术”,价格不菲,大为惊异。</p><p>于是,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他,也照样把一些颜料胡乱甩在画布上。</p><p>出于“恶作剧”心理的富翁,把此“涂鸦之作”挂在自家墙上。结果还真有人“欣赏”不已,高价买走。~两个“得逞”的人哈哈大笑。…</p><p>电影还有许多精彩片段,即讽刺了所谓上流社会中,“现代艺术”的“虚假”,也嘲笑了假“艺术爱好者”的“附庸风雅”。~此电影获得当年法国🇫🇷最受欢迎影片。</p><p><br></p><p>法国是艺术大国,艺术绘画大师们多如牛毛,学习他们,不光是技巧,更重要的是:不管画什么风格,总是要认真从基本功学起。不光看到那些艺术大师们作品的辉煌精彩,更要学习他们背后的刻苦钻研,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艺术更是如此。</p><p><br></p><p>(画作是在肯尼亚马赛马拉旅行时,我画的当地小伙子。)</p> <p>记得在《丈量巴黎》的艺术画廊讲解中说过:</p><p>自从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艺术成为“商品”,许多在拍卖行买天价“艺术品”的富翁们,并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投资”。而许多迎合市场的“艺术品”也应运而生。</p><p>~有了这样的“艺术品市场”,才使艺术有了“价值”,使许多“艺术家”不至于像当年的“梵高”那样贫困潦倒;</p><p>~但“艺术”与金钱💰挂钩的同时,也让艺术失去了最初的梦想,变成了谋生的工具。~<b>不知这是艺术的“幸运”,还是“艺术”的“悲哀”。</b></p><p><br></p><p>今天多说了些自己的“艺术学习”体会,个人所见,不一定对,但“学习”就是“修行”,也是我这几十年和这几十天的“艺术修行感悟”吧。</p><p><br></p> <p><b>4月29日,周三</b></p><p>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四十三天</p><p>《一日一画》,《巴黎系列》(43)</p><p><br></p> <p>圣米歇尔喷泉</p><p>(Fontaine Saint-Michel)</p><p><br></p><p>位于巴黎第五区圣米歇尔广场的圣米歇尔喷泉,是巴黎拉丁区中心的宏伟的喷泉,</p><p>设在圣米歇尔大道与圣安德烈大道转角建筑物的墙壁上。</p><p>喷泉建于1858–1860年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也是奥斯曼男爵重建巴黎伟大工程的一部分,由建筑师Gabriel Davioud完成。</p><p><br></p> <p>这个喷泉,面对圣母院,周围是巴黎古老的小街小道,里面有不少餐馆,小剧院,书店…,是巴黎最有魅力的地点之一。平日散步溜圈经常经过。</p><p>喷泉非常宏伟漂亮,圣米歇尔屠龙的故事被塑成青铜雕像,绿滢滢的别具一格。下面的泉水潺潺,冬夏不绝。是歇脚,约会的好地方。</p><p>今天画它,想起后面的餐馆,书店,什么时候再去转转?🧞♀️</p><p>—崔丽军,2020、04、29。巴黎。</p><p><br></p><p>今天朋友圈里有篇文章,题为:“疫情之中,你最怀念巴黎的是什么?”</p><p>我还真的想回答:“我的怀念,都在我的画里。”✍🌹</p><p><br></p> <p>法国今天死亡总数24087,增加427,</p><p>重症病人4207减少180,</p><p>住院病人26834,减少650,</p><p>今天新增加病人1607,</p><p>治愈48228</p><p><br></p> <p>英国死亡总数达到26000多了!</p><p>一天之内新增死亡4419。</p><p>解释是,加上了原来没有计算在内的养老院死亡人数。</p><p><br></p> <p>英国在疫情中,有100多医护人员殉职。</p><p>这种情况发生在现代国家,很是令人震惊。</p><p><br></p> <p>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9日7时32分左右,美国新冠确诊病例升至1011877例,<b>成为首个确诊病例过百万的国家</b>。</p><p>美国仍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死亡病例为58351例。</p> <p>截止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确诊超311万例。</p><p>美国100万,</p><p>意大利🇮🇹21万,</p><p>西班牙🇪🇸24万</p><p>法国🇫🇷16万</p><p>全球死亡病例升至21万6930例,</p><p><br></p> <p>法国昨晚法国总理菲利普公布了“解禁”方案后,欧洲各国也陆续放出“解禁”信号。</p><p>看来“解禁”已是“势在必行”了。</p> <p>德国🇩🇪是欧洲各国中,控制疫情做的最好的,不但是死亡人数最少的,而且还帮助法国等其他国家。</p> <p>德国🇩🇪成功的秘诀:一是医疗设备完善,二是国民守纪;三是社会结构分散,很少大家庭聚集。</p><p><br></p><p><br></p> <p>从4月27日开始,全德所有的州都实行外出戴口罩的强制措施,特别是在公共汽车和地铁、火车上,部分州还要求进商店时也要戴口罩。</p><p>拜仁州罚款,可高达5000欧元。</p><p><br></p><p>以前不值钱的口罩,因为新冠病毒而变得价值连城!</p><p><br></p> <p>值得警惕的是,外电报道:今天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升级,全球感染破300万,死亡超21万。</p><p>然而,就在一些国家打算冒险解封,甚至重开小学幼儿园,让孩子们先感染以达到群体免疫的时候,英国和意大利两国突然同时传来令人不寒而栗的消息——</p><p><br></p> <p>大量儿童突然病重,出现罕见致命症状,包括全身起红疹、心脏发炎、动脉肿胀等,多地医院ICU儿童患者激增后,医生警告,这种来势汹汹的儿童恶疾,很可能与新冠病毒有关。</p><p><br></p> <p>法国发现15名儿童患者,</p><p>英国12名,</p><p>意大利9名</p><p>情况引起各国极大的重视,</p><p><br></p> <p>世卫组织也提请各国专家进行关注,研究。</p> <p>对新冠病毒的不可知性,使62%的法国对“解禁”抱担心态度。</p><p>60%的人反对“学校解禁”。现在出现儿童患者,恐怕学校的开课要重新考虑了。</p><p><br></p> <p>人们普遍担心,如果出现二次反弹,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p><p><br></p> <p><b>4月30日,周四。</b></p><p><b></b></p> <p>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四十四天</p><p>《一日一画》,《敦煌系列》(44)</p><p><br></p><p>“树下弹琴”,第85窟,晚唐。</p><p><br></p><p>今天来点“小清新”。</p><p>此壁画来自《报恩经变恶友品》中的故事:善友太子双目失明后流落他国,于园中弹琴自娱,遇利师跋国的公主,互为知音,后结为夫妻。</p><p>壁画很罕见的表现了人间的生活情景:善友抚琴而歌,公主倾耳静听,两人相对而坐,气氛温馨,儒雅,甜蜜。</p><p>在宗教壁画中,能有这样表达凡人生活中的相知相爱的情景,很是罕见。</p><p>此壁画笔法简洁,色彩清新,很有点写意的意境,我很喜欢,尽力保持原作的风格。</p><p><br></p> <p>画面只有两人,一抚琴,一静听,非常传神。想到这是一千多年前唐代男女的真实生活情景,不禁感慨,可以感受到唐代的风气开放,文明。</p><p><br></p><p>莫高窟壁画的有趣,就在于它是表现生命的,如同看那时的“连环画”。</p><p><br></p><p>突发奇想,若是能“穿越”,去见见她们,听听他的抚琴而歌,该是多有趣啊。🌹🎶</p><p><br></p><p>—崔丽军,2。020、04、30。 巴黎</p> <p>今天是四月的最后一天。不知不觉已经”隔离”44天了。</p> <p>法国今天住院病人 26283,<b>减少 551,</b></p><p>重症病人4019,<b>减少188,</b></p><p>死亡总数24376,增加289,</p><p><b>今天新增病人数1139</b>、</p><p>治愈49476。</p><p><b>~还是有1千多新增病人。</b></p> <p>好消息,北京疫情终于降为二级,亲人朋友们五一节可以出去放松放松了。</p> <p>过去的一百天,不容易。这种可防可控的解禁,使大家可以享受五一假日。</p> <p>今天的轰动新闻是:4月29日美国🇺🇸吉利德官网公布:新的关于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据来自美国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对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治疗COVID-19的研究,得出积极数据。</p> <p>瑞德西韦治疗新冠肺炎的“故事”是这样的:</p><p>美国第一例新冠病人是一位来自武汉的35岁美国华人。1月15日,他在西雅图下飞机后发病,一星期后转成重症病危。</p><p>在医疗团队对这个崭新病毒的特性一无所知的危机中,当值的美国医生,凭借他对科研文献的熟悉掌握,大胆启用了美国吉利德公司研制的一种试验抗病毒药物,名叫瑞德西韦。</p><p>结果奇迹就出现了,这位一号病人用药的第二天就退烧并呼吸改善,住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p><p><br></p><p>世界卫生组织的助理秘书长Bruce Aylward在北京考察疫情时表态:瑞德西韦是治疗的唯一希望。也有中国人根据瑞德西韦(Remedesivir)的英文拼写,把这个药翻译成了“人民的希望”。</p><p>2月6日首都医学院和中日友好医院牵头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验证瑞德西韦疗效的人体临床试验。</p><p><br></p> <p>但中国的实验表明,瑞德西韦的临床表现与安慰剂差别不大。</p><p>专家解读:这里可能牵涉到检验人数的不一样(中国开始使用时,一是患者人数减少,二是用药时间不是早期),和检测标准的不同。</p> <p>外电分析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p><p>中国后期病人的缺乏。(这首先是个好事,说明中国疫情控制不错,危重病人越来少了)。使临床试验实际上并没有招满计划中的病人数,就被迫叫停了。</p><p><br></p><p>而2月初武汉医院的新冠病房,如同充满硝烟的战场,面临物资短缺的医护人员一面救死扶伤,一面还要担心自身安危,让他们同时抽出宝贵时间精力去管理象绣花一样精细的试药程序,的确是不容易。</p><p><br></p><p>所以,中国的实验是由于病人数没有达到计划样本的结果。</p><p>而美国🇺🇸NIH试验的结果,正是填补了中国数据的缺憾所产生的空白。</p><p><br></p> <p>美国🇺🇸官方现在对此药持谨慎态度,解释是<b>“可用药”,但不是“特效药”。</b></p> <p>一度被寄予希望的抗疟疾药羟基氯喹,被因发现死亡率升高,被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对患者来说是喜忧参半,</p><p>氯喹如果靠谱的话是最好的了,<b>因无人拥有专利且价格非常便宜,</b></p><p>而瑞德西韦是吉利德的专利药,将来患者是否会面临天价药?</p><p>将来国家之间的价格战,专利战,都是未知数。</p><p><b>~不管怎么说,赶快研制出能治病救人的药最要紧啊!</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五月一日,周五。</b></p> <p>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四十五天。</p><p>《一日一画》,《巴黎系列》(45)</p><p><br></p><p>“塞纳河书摊”</p><p>塞纳河两岸,约有成百上千个神秘的绿皮箱。是巴黎一道特殊的风景线。</p><p>里面是各类古旧的书籍、报刊、明信片…等等,每天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白天书摊,晚上绿皮箱,与塞纳河水遥相呼应。</p><p>浪漫的情境,起源于十六世纪,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p><p>法国大革命时,皇家图书馆里的书籍被抢,流散于市井之中。所以,如今那些旧书摊售卖的,有可能是好几百年之前的意外。</p><p>法国政府禁止书摊贩主售卖新书,旧书摊的复古风格得以保留至今。</p><p>正因为旧书摊的藏书历史源远流长,在书摊驻足的文豪亦是数不胜数。</p><p>海明威、马尔克斯还是萨特、都曾为它打call。</p><p>巴尔扎克称“塞纳河畔的书摊”是:“<b>吞噬了巴黎诗人、哲学家和学者的辉煌地窖"。</b></p><p><br></p> <p>到巴黎,不能不到塞纳河,到塞纳河,不能不看到这些奇特的书摊。</p><p>尤其是春天假日,漫步河边,和着圣母院的钟声,看赛纳河的悠悠流水,再随手翻翻书摊上的旧书,是一大乐事。没准儿还能发现“宝贝”。我就曾淘到一本上世纪初的法文版《共产党宣言》,很有意思。</p><p>今天画的,是去年春天路过时拍的照片。</p><p>想来每个人来过塞纳河的人,都会记得这些“书摊”。最近,法国🇫🇷已将“塞纳河书摊”申遗。</p><p>希望疫情过后,还能再去“书摊”逛逛。📖📚。</p><p>—崔丽军,2020、05、01,巴黎。</p> <p>今天是“五一劳动节”,也是法国🇫🇷的 “铃兰花节 La Fête du Muguet ”。</p><p><br></p><p><br></p> <p>对于法国人来说,铃兰花是5月1日不可或缺的。</p><p>五一这天里相互赠送铃兰花的传统,要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那时法国的国王查理九世每年都会在五月收到铃兰,于是他决定在1561年5月1日这天,把这种小巧带着特殊香气的白色花朵送给宫廷里的每一位女子。</p><p>这个好主意,一年又一年的延续了下来,渐渐串出了五一时的美好祝福。</p><p>往常这一天的法国,遍街都是卖铃兰花的小贩,人们或多或少都会买,主要是送女士,据说它会带来幸福。</p> <p>铃兰花不大,只有“一根花梃”,上面的花的数量并不固定,一般是十几朵,但在法国,大家都认为一串正好13朵花的铃兰,就如同有着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一样,能够给人带来好运。</p><p>街上卖的铃兰花都会几支扎成一小束,衬上绿叶,再用透明塑料纸裹好。有时还会加上一只玫瑰花,红白相配,很漂亮。</p> <p>铃兰花别看小,因为它的清新洁白甜美,也是欧洲传统的婚礼用花。因为铃兰花在法国的花语是<b>“幸福与好运的归来”。</b></p> <p>说到婚礼,今天也正好是我们的“结婚纪念日”。又是一个“弹指一挥间”。</p><p>往年,先生此日一定会给我买一大捧铃兰花加玫瑰花🌹。</p> <p>26年前的今天,我们在巴黎十五区结婚。</p> <p>那时还算得上“风华正茂”。</p><p>我特意选择穿白色的中式旗袍出席区政府的结婚签字仪式。</p> <p>西式的白裙参加婚礼以后的“爬梯”。</p><p>说实在的,现在看那时的裙子,显得很“过时”。还是旗袍好,看不出时代感。🤪</p><p><br></p><p>我和先生原来在同一个国际组织工作,都是工程师。他是法国🇫🇷代表,我是中国🇨🇳代表。平起平坐,不打不成交。</p><p>从“打出来的交情”,到后来命运让我们走到一起,中西磨合,经过不少艰难,也闹过不少笑话。</p><p>…无论如何,走到今天,已近30年,算得上是“老夫老妻”了。</p><p><br></p> <p>常有些人问我,如何与“老外”相处?每个人生活观不一样,如果“倚老卖老”的谈,我的体会是:</p><p><br></p><p>一,<b>自立</b>~爱情和婚姻,是成年人的自我选择,没有“谁欠谁”一说,自己的生活(包括经济)必须自己负责,才是“幸福”的基础。将来也不会因“经济”打架。(我结婚时就先和先生订立“财产分开公证”,经济自主,才能活的自在。)</p><p><br></p><p>二,<b>尊重</b>~谁都不是谁的“私有财产”,(包括感情)最好把老公当“<b>朋友</b>”。同样一件事,如果他没做到,你不会苛求;做到了,你会感激。</p><p><b>心情不一样,日子会过得轻松多了。</b></p><p><br></p><p>三,<b>坦率</b>~有事心平气和,直截了当说,千万别玩儿“你猜”,“老外”脑瓜直,中式的“矫情”,常常是自寻苦恼。嘿嘿🤪。</p><p><br></p><p>当然,首先得“<b>三观一致”</b>,不然天天“对牛弹琴”,也是挺累的。不过这应该是“婚前”就搞清楚的,对吧?</p><p><br></p> <p>5月11日开禁后,我第一想去的,就是我们的乡间农舍。一个确确实实的“农舍”。</p><p>说起来,又是另一个“故事”。</p><p><br></p> <p>10多年前,先生退休,得到一笔“退休金”,我们决定用它买一个“乡间第二住宅”。</p><p>当初想的是,离巴黎不太远,周末可以去放松放松。</p><p><br></p><p>选哪里呢?法国漂亮的地方太多了。</p><p>突然想起,法国地图上,凡是风景秀丽的之处,都会用绿线标注,于是我们每个周末就顺着有绿色的路线开车“找寻”。</p><p><br></p><p>我们原来在“枫丹白露”住过几年,很喜欢那里,它属于法国“77省”,在巴黎南边,但车开着开着,就到了巴黎东北面“马恩河”地区,从这里开始,直到兰斯,是法国著名的香槟酒产地。</p><p><br></p><p>巴黎周围是“农业产区”,一马平川,但一到达马恩河的丘陵地带,马上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另一个世界。漫山遍野的葡萄园,在被葡萄园铺满的层层叠叠的山坡中间,曲曲弯弯地流过马恩河。</p><p>天啊!这简直太美了!是梦中的“天堂”啊!</p><p><br></p> <p>路过一个有火车站的小镇,就在马恩河边,风景秀丽,河边山坡上都是葡萄园。我很喜欢,通过当地房屋中介,在镇中心看了几座房子。</p><p>法国农村的房子与美国、中国都不一样,因为房屋所有权是自己的,而且房子全是用石头建筑,很结实,后代慢慢扩建,所以常常几代人都一直住在同一地方。几百年的房子经常可见。而我,特别喜欢那些满是沧桑的石头房子。</p><p>最后买下的一座农民的老房子,起码有100多年历史了。有地窖,酒窖(这里是香槟酒产地,酒窖是必须有的),住人的有二层,上面还有很大的顶棚阁楼。</p><p>房子价格不贵,但得自己全部重新装修。等全部搞定,已经二年过去了。</p><p>装修时,我们全部动手参加,使房屋焕然一新。(这里农村没有中国人,路过的当地村民问先生:“你怎么请到中国女工来干活的?”哈哈😄!)</p><p>~后来,先生把“农舍”作为结婚纪念日礼物🎁送给了我。</p><p><br></p><p>我画的马恩河上“水磨坊”。</p> <p>现在,那里是我们的乡间农舍~“世外桃源”,春天百花盛开,法国人爱种花,家家门前的、窗口和花园里都是花,漂亮的很;</p><p>夏天,不管巴黎多么热,老房子的一层接地气,永远是恒温20℃。而且因为是自己独居,可以装空调,在巴黎酷暑难耐的时候,那里简直就是我们的“避难所”。</p><p><br></p><p>秋天是最美的,葡萄熟了,苹果红了,树林里可以採大蘑菇,捡核桃,榛子…。</p><p>冬天冷清些,但一到圣诞节,农家院子里各个装饰的彩灯辉煌,争奇斗艳。比城里好看多了。</p><p><br></p> <p>我喜欢乡间的生活。</p><p>镇上有小超市,面包房,理发店,咖啡馆,餐馆,很方便。而且法国农村的水电设施与城里没什么区别,很现代。</p><p><br></p><p>退休后,我们经常住在乡下,早上一醒来,听见的是鸟叫声,别提多舒心啦!</p><p><br></p><p>周围有许多葡萄园,大大小小的“香槟酒窖”很多,大多是家庭式酒庄。时间长了,常来常往,成了朋友。</p><p>每年“葡萄收获季”,来不少“季节工人”,我们也经常参与。收获季结束后,大家一起庆祝,弹着吉他,引吭高歌,“大口喝酒,大碗吃肉”,豪爽热烈。</p><p>这种时候去凑热闹,才叫“<b>融入”</b>!</p><p><br></p><p>我画的葡萄园。</p> <p>说了这么多,其实主要是想说,在乡间的小路和树林里,每年五月初,都可以採到很多的铃兰花。</p><p><br></p> <p>往年“五一”时节,我们都会去乡间农舍,</p><p>春天野外的铃兰花叶经常可见,但能不能找到铃兰花,可不一定,因为它的花期很短,而每年的春天温度也不一样,常常或是太早,花还没长出来,或是太晚,花已经开败了。</p><p><br></p> <p>所以,不是五一就一定能採到铃兰花。只有恰到好处时,才能在去年冬天留下的密密丛丛的枯黄落叶中,发现大片钻出来的碧绿色的铃兰花叶子,然后得俯下身,仔细找,才能看见隐藏在叶片下面小小的一支花茎,上面从上到下挂着一层层的白色小铃铛~这就是“铃兰花”。</p><p><br></p><p>与市场上卖的铃兰花不同的是,野生铃兰花个不大,也没有那么多,顶多5、6层,常常是只有下面的开了,上面的还是花苞,淡黄色,像小米粒一样。我们通常只抽出花梃,留下叶和根,明年还会开。</p><p><br></p><p>虽然每一支的花不多,但凑到一大把时,密密麻麻的,已是很“壮观”了,最后再採几片叶子,围住花丛,即是保护,也是衬托。</p><p><br></p><p>铃兰花的香味不是很强烈,而是幽幽的,很好闻的香气,有点甜,带着春天原野乡土的清新,沁人心肺。</p><p><br></p> <p>我会事先准备好纸巾,塑料袋,锡纸,小绳。每次採到一大捧铃兰花时,把它们分开,用小绳系好,用浸了水的纸巾裹住根部,再用锡纸裹好,装入塑料袋中,可以几个小时保证新鲜。</p><p><br></p><p>回家后插在几个小玻璃杯中,分别放在客厅,卧室,书房…,走到那里,都是春天的气息…。</p><p>(这些照片是旧手机上的,效果不好,看个“意思”吧。😊)</p> <p>记得英国作家梅尔写的在法国普罗旺斯的“乡居岁月”,讲了许多有趣的故事。</p><p>我在法国农村,也是经历多多。将来有时间再慢慢写吧。</p><p><br></p> <p>“五一”在法国并不总是太平无事的。</p><p>热爱抗议活动和示威游行的法国人,把从1886年美国芝加哥发生的大罢工传统,一直延续下来的。</p><p>复习一下“五一节”的光荣传统:那一年,二十一万六千名美国🇺🇸工人罢工走上街头,为了“八小时工作制”而抗争。</p><p>三年后,法国工人决定建立具有相同目标的“国际工人日”,但一直到1941年维希政权,法国🇫🇷才有了正式的“带薪日假期”。</p><p>……</p><p>今年从年初就开始的“黄背心”,每个周末都小心不能出门。</p><p>今天彻底“禁足”,至少不会有打砸烧吧。法国可能有一个史上最安宁的五一劳动节!😇😷</p> <p>法国今天住院病人总数25887,<b>减少396</b>,</p><p>重症病人3878,<b>减少141,</b></p><p>死亡总数24594,增加218,</p><p>治愈50200。</p> <p><b>5月2日,周六。</b></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四十六天。</p><p>《一日一画》</p><p>《外孙女婷婷》(46)</p><p><br></p><p>今天换一个主题,画了我的外孙女婷婷,</p><p>今年2岁3个月,拜见诸位长辈。👧🌷</p><p>嘿嘿…🤗</p><p><br></p><p>—崔丽军,2020、05、02,巴黎。</p> <p>自从开始“隔离”,加上我们之前的外出旅行,已经有三个多月没见到女儿和孩子们了。虽然电话经常打,但还是挺想的。</p><p><br></p> <p>我过生日时,孩子们给我发来的生日礼物~一幅画“彩色大钻石💎”,和“生日歌”录音,一口一个的“MAMI",让我开心之余,也挺想念她们。所以画画孩子们,也解了我的“思念”。</p> <p>前几天画了老大,琪琪,5岁多,爱玩,爱笑,皮实,不娇气。~像我!</p><p>最好玩的是,假日游玩回家,我们两个经常一起在床上,比腿上有多少“青紫块”,哈哈!~我常说,这个孩子继承了我的“基因”,所以我不怕死,因为我的“基因”会继续存在。😊👧</p><p><br></p><p>按说她今年该上小学了,为这个“疫情”,也是发愁,<b>“上不上学”?</b>,可能现在是所有家长的第一问题!</p> <p>今天画了老二,婷婷,出生在巴黎。是我亲自参与接生的,我是第一个欢迎她来到这个世界的人。</p><p>婷婷天生娇弱,老是一副“悲天悯人”的神情,也挺“萌”的。</p><p>今天得到这么多长辈的“关注”和祝福,也是她的福气,在此替她多多谢过啦!😘🤗</p> <p>法国今天住院病人总数25827,减少60。</p><p>重症病人总数3827,减少 51,</p><p>死亡总数24760增加166。</p><p>治愈总数50562。</p> <p>电视上说:从今天起,药房可出售可清洗且可重复使用的布口罩(masque public),但并非所有药房都有库存。</p><p><br></p><p>口罩现在成为了“喜剧元素”,</p><p>各种“法式幽默”越来越多:</p><p>前天已有人领到当地政府发放的口罩😷,网上也立刻开始了吐槽:</p><p>“<b>喂”,你确定不是尿不湿吗?</b>😱</p><p><br></p> <p>对此,政府委屈巴巴:“各位市民,使用前请查看说明书!口罩需要洗过一次才会变成正常的大小~”。😷</p><p>还不是随便冲冲就行了,要在60°C下洗涤30分钟……!🔥</p> <p>记者说:他在药房买到的这种需要用60度温水清洗,可反复使用30次的织物口罩,售价为3.99欧一个。不过口罩已经被抢购一空。</p><p>另一种是可清洗5次的织物口罩,售价为5欧元。第三种可清洗30次,售价8.47欧元。在这两个口罩的包装上,并没有任何清洗标准和过滤质量标示,而这两个标示是必须的。</p><p><br></p> <p>记者在巴黎十八区的Marcadet大药房也找到一个售价为12.5欧的口罩。药店老板告诉记者:“这种口罩不能清洗,但可以使用120个小时。</p><p><br></p><p>售价为5欧的可清洗口罩。烟草店老板说:这种口罩可以清洗6至8次,每次清洗之后必须熨烫。(这种口罩的防护程度和家庭自制口罩差不多,我不如自己做。)</p><p><br></p><p>大家注意口罩的官方认可标记,自己小心选择吧。</p> <p>现在是“各显神通”,花花绿绿什么样的口罩都有。据说5月4日起,政府发放的口罩就要到了,在超市也可以买到口罩😷。</p> <p><b>5月3日,周日。</b></p><p><br></p><p>又到周日了,已经“隔离”快50天啦。</p> <p>疫情闭门艺术修行第四十七天</p><p>《一日一画》,《巴黎系列》(47)</p><p><br></p><p>女像柱 Caryatide</p><p>“caryatid”来源于希腊语karyatides,翻译成“卡亚伊的少女”,纪念阿尔特弥斯·卡亚提斯女神。</p><p>女像柱是雕刻的女性形象,作为柱子、圆柱等支撑性建筑。已知最早的女像柱存在于希腊德尔菲,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p><p>几千年来,女像柱承载了建筑的重量。在古希腊特别推崇,结合了艺术和建筑之美。 传统的女像柱或头上有一个柱,或用胳膊举着檐板(柱子上方的装饰区域)。 </p><p>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北厄勒忒奥神庙台基上的女像,制作于公元前417-409年。高221厘米,亭亭玉立,是古希腊雕塑的经典</p><p>。 </p><p>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复兴了这种做法。巴黎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也有许多后来“新艺术风格”的建筑,装饰有各种各样的“石像柱。</p><p><br></p> <p>我画的这个“女像柱”在玛德兰娜大街上,是真实版“茶花女”(玛格丽特)住过的豪华公寓,在大门口的梁柱上,装饰的这两个“女像柱”,十分的优雅精美。我叫她们“女神柱”。</p><p>随《丈量巴黎》访问时,讲解过这里。</p><p>今天画她,是因为巴黎建筑物上有许多精美艺术品,而每个雕像后面,都有一段“故事”。每次走过路过的“赏心悦目”,也是让人挂念不已的一道风景线。📚🌹</p><p><br></p><p>—崔丽军,2020、05、02,巴黎。</p> <p>今天电视上说:关于5月11日的“解禁”,现在政府对此还在听取各方意见,到5月7日再做最后决定。</p><p>根据5月11日之后的情况 ,再决定6月2日的决定。按媒体说法:政府决策时小心翼翼~“Marcher sur des œufs”,中文可以译为“如履薄冰”吧。</p><p><br></p> <p>卫生部长韦朗和内政部长卡斯塔内讲话:法国将对入境人员实施强制隔离,不禁止跨省出行。</p><p>卫生部长韦朗宣布国家卫生紧急状态要再延2个月、至7月24日。</p><p><br></p><p>对入境法国(包括海外省、海外领土)人员实施14天强制隔离;</p><p>进行接触者追踪。</p><p><br></p><p>再次强调:5月11日后:</p><p>公交不戴口罩要被罚款!</p><p>不禁止跨省出行,</p><p>但仅限于离家100公里以内。</p><p>欧盟成员国之间仍禁止人员自由流动。</p><p><br></p><p>大巴黎“所有的售票点、自动售票机”都会出售价格为95欧分的外科口罩。</p><p>至于那些不打算佩戴口罩的乘客,佩克雷斯称已要求政府对他们处以135欧元的罚款。</p><p><b>从“健康人无需戴口罩”到“公交不戴口罩要罚款(135欧)”,剧情大反转!</b></p><p><br></p> <p>美国🇺🇸今天患病人已达110万人,</p><p>死亡66000人。</p><p>法国🇫🇷今天住院病人总数25813,减少12,重症病人总数3819,减少8,</p><p>死亡总数24895增加135,</p><p>治愈50784</p> <p>法国BFM TV新闻电视台2020年5月3日星期日下午18点在其一次专题节目中,爆出了一个<b>新的法国“零号病人”线索。</b></p><p><br></p><p>据在这一节目中接受采访的巴黎郊区波皮尼(Bobigny)阿维赛纳医院(Avicenne)和蓬迪市(Bondy)让·维尔迪耶(Jean Verdier)医院急救科主任伊夫·科恩(Yves Cohen)教授透露,法国最早的新冠病例可能可以追溯到2019年12月27日。</p><p><br></p><p>科恩教授说,由于调查权力所限,他的团队不能作更深的调查;如需追究病毒在法国传播的起源,则需要其它机构介入调查。</p><p>但科恩教授确认,<b>这位目前可能可以被认为是法国、甚至欧洲“零号病人”的人</b>健康状况良好,他的曾被感染的两个孩子也身体健康。</p><p><br></p> <p>法国人🇫🇷现在已经在担心,6月以后的“夏日假期”,还能不能成行?</p><p>现在看来,希望渺茫。即使“解禁”,也只能离家100公里,许多原定的旅行社行程,已经被取消。</p><p>人们开始计算,“解禁”后能出去多远。</p><p><br></p> <p>不管怎么样,我还是“以不变,应万变”。</p><p>凡是自己不能决定的事,就索性“顺其自然”。</p><p>好在我能有画相伴,思绪可以飞扬在另一个世界,每天日子过的很充实,也很平和。常说“<b>大隐隐于市</b>”,那咱们就“<b>隐</b>”吧。</p><p>再说,毕竟生活在巴黎,比起许多人,我们已经是幸福的,应该知足啦!</p><p><br></p> <p>最近经常想:人在最后时刻,到底最需要什么?</p><p>记得我在以色列时,曾经参观过“犹太人纪念馆”,里面的一件事,让我记忆尤深:</p><p>那是一个录像视频:一位从“集中营”幸存的老人,奄奄一息的躺在床上,由于饥饿,他骨瘦如柴。有人问他,要不要喝点汤?他用最后的一点力气说:“不要,谢谢,但请能不能给我一个吻…。”我当时泪如雨下,不能自己。</p><p>感谢那个摄影记者留下这位老人最后的影像,也给我们留下了震撼灵魂的拷问:<b>人,在最后时刻,需要的是什么?</b></p><p><b>是面包 ?</b></p><p><b>还是爱 ?</b></p><p><br></p> <p><b>爱是什么?</b></p><p><b>爱,</b></p><p><b>就是一个微笑;😄</b></p><p><b>一朵小花;🌹</b></p><p><b>一句好话;🙏</b></p><p><b>一个拥抱;🤗</b></p><p><b>而我的爱</b></p><p><b>是</b></p><p><b>一幅画…… ,🎨✍</b></p><p><b>送给你……!</b>😇</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wnhr08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四月的丁香~巴黎封城第六周</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w1ajr9c?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我们将重生—巴黎封城第五周</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vfm4mg4?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关不住的春天~巴黎封城第四周</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uxt53lx?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世界疫情~巴黎“封城”第三周</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u77wfpl?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疫情风云—巴黎封城第二周</a></p>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tjl101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疫情风暴中的一周</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