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留给我的水墨印象

鸥鹭(风光画意摄影+歌者)

<p>不管什么时候,黑白还是彩色,写实还是水墨,乌镇总有她不同的一面,一一展现在人的眼前。每一面都是最美的风景。乌镇的美,是让人停下脚步,在此驻足的美;是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是让人忘却烦恼的美。</p> <p>正如那句广告词写的:“乌镇来过,未曾离开。”是啊!乌镇的美是让人望而却步的美。离开却留下了微笑与脚步,带走了记忆与美好。江南水乡女子的柔软如水一样的柔润,流进每个人的心田,永远萦绕心头。</p> <p>相信每位来过乌镇的朋友,都不会忘记乌镇的古韵;江南的柔美。让人过目不忘,萦绕心头。</p> <p>多么向往有一个地方,能够容我们放下沉重、疲惫、与压抑,多么向往有一个地方,能够容我们忘掉苦痛、烦恼、与忧伤,多么向往有一个地方,能够把平凡与平淡,演绎成温馨、浪漫、而富有情调。</p> <p>以前喜欢直露,叫开面见山;现在喜欢含蓄,应叫出门见画。乌镇是一个很富有韵味的地方,所以耐人寻味……</p> <p>在庭前品茶,在花间醉酒,闲敲棋子,著书泼墨,而这样安逸的生活,唯梦里水乡才给得起。</p> <p>说起梦里水乡,有许多优美的诗句如神来之笔,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那一句千古绝唱:“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最能勾起人心中的相思。</p> <p>去过不少的古镇水乡,我和所有无缘与之相守的人一样,只能借一纸墨香,一镜之影,在古老的韵律里徘徊。直到有一天,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神往,乌镇,也就成了我寻梦与圆梦的首选。</p> <p>只要你走进乌镇,仿佛走进了一幅古老而意境幽远的水墨丹青画轴里,那依水傍街,鳞次栉比的明清建筑,那错落有致的粉墙黛瓦,那爬满青苔的河埠石槛,那咿呀欢唱的乌篷小船,那细雨般幽深绵长的古老街巷…无一不震撼人心。</p> <p>这种感观上惊艳的美,一支瘦笔又怎能写尽,或许只有身临其境,亲自踏上悠悠的雨巷,住一住古朴的民居,摸一摸古老的藤蔓,看一看古旧的典藏,一一将她拍下,你才能真正感知它的妙不可言。</p> <p>小桥、流水、烟雨、人家,处处都浓郁着诗情画意。如果说水,是古镇永恒的主题,那么明清建筑便是这首主题曲中不可忽缺的组成部分,而水阁更是其中的点睛之笔。</p> <p>乌镇,不愧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乌镇划分成东南西北四个区块,河流密度和石桥数量均为全国古镇之最,茅盾先生笔下所描写的那些能够站在后门口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到橹声唉乃飘然而过的水阁就散布在市河的两侧。</p> <p>水阁风韵天成,面朝古街,背倚市河,清一色木质结构,外涂黑漆,三面有窗,屋屋相连,绵延数里远。</p> <p>那些筑建在河道上与主楼房连成一体的楼阁,被石柱、木桩撑起,象极了傣族的吊脚楼,远远望去就像是行走在水里的船。</p> <p>楼上是烟火人家,楼下是流水潺潺,鱼鳞状的青瓦在屋脊上连绵起伏,那沾染上烟火味的醉心之美,自无需说。</p> <p>因那一部《似水年华》,让我向往过乌镇的繁华和古老,尚未能前往。我梦过乌镇的小桥流水,一次偶然的苏杭之旅,却那么轻易地就走进了它的梦里。</p> <p>走进乌镇,就像走进一场长长的梦,我选择了西栅景区,入住那枕水人家的酒店,一个午后的时光和次日的清晨,我渴望在这样的一场梦里深深地醉一场的心愿……</p> <p>小桥流水,古径通幽,水渠弯弯。走一个地方总要张望一下,生怕寻不着来时的路,出不了通道。拜访乌镇,如果说最先让我想起的人是刘若英,那么于我来说,她也只是我要走进这场梦的一个背景而已,而真正深扎我心的乌镇,是因为茅盾的《林家铺子》和《子夜》。</p> <p>茅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文化部部长,而他的故居就在乌镇。茅盾的祖母是商人,白手起家,父亲是晚清民国初期研究新文化思想的秀才,而他耳濡目染,在这样的家庭里,一定很早就接受启蒙教育了。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乌镇也是文化的故乡。</p> <p>“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说起美丽的江南,说起梦中的水乡,一定会提到小桥流水、充满着古色古香的古镇——乌镇。</p> <p>小桥、流水、人家,一切都显得安宁、祥和游览的人们也不想破坏这份宁静,匆匆地来,悄悄地走,只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p> <p>乌镇的小河很长,弯弯曲曲的,宛如一条绿丝带,飘荡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河水很清,水中有许许多多的鱼虾在自由自在地穿梭。河面上的老伯们撑着船,带领游客们游览乌镇。看看那一个个依河而建、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那一座座形态各异又别致精巧的拱桥,那一条条参差不齐而又狭窄的石板街,真是别具一格。我在古镇恬静的街巷中穿行,恍如走进另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若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会相信这是真的呢……</p> <p>去了这个地方,我仿佛读完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乌镇那水、那桥、那宅会时时飘入我的梦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