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地理学会2020乐平研学之旅

尔东

<p>2020年5月2日景德镇地理学会一行10余人开启乐平研学之旅。</p> <p>学会吴理事长体质特棒,每次登山总是迈着矫健的步伐,一马当先,走在最前面。</p> <p>我们俩帅哥紧随其后。</p> <p>享受大自然的馈赠,</p><p>对我们登山者的奖赏。</p> <p>据传鸣山寺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元朝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展开的鄱阳湖之战时曾兵屯在此,位置重要。</p> <p>在一些佛教福地,都会有土地公公的一席之地,可谓土洋结合,和平共处。</p> <p>鸣山风光无限好……这宣传语有点意思。</p> <p>登鸣山岭之颠,在此观景,</p><p>只见山清水秀,群山蜿蜒。</p> <p>登高俯瞰,</p><p>晴天江河之流波凌如镜,</p><p>阴天则云雾缭绕若仙境。</p> <p>“不畏浮云遮望眼,</p><p>只缘身在最高层”,</p><p>我站在峰顶最高处腑拍乐安江。</p> <p>登峰顶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受,</p><p>更有置身于江南山水田园诗画中,</p><p>值得一游。</p> <p>鸣山寺大雄宝殿即坐落在山巅之上,右边山下,磻溪河蜿蜒曲折,鸣山岭是考察河流地貌的极佳地点。</p> <p>河无曲不秀,无湾不美,秀美的磻溪河舒展出优美的曲线呈现在大家眼前。</p> <p>乐安江呈巨大的S型盘旋于鸣山岭下。</p> <p>鸣山岭下磻溪河呈现罕见的环形曲流,在岭下最终投入了乐安江的怀抱,汇合处出现泾渭分明的景观。</p> <p>理事长适时提出问题,学以致用,</p><p>假如曲流裁弯取直各有什么利弊?</p> <p>远处的江心洲,</p><p>近处的河流汇合处。</p> <p>日出江花红胜火,</p><p>春来江水绿如蓝,</p><p>怎不忆江南?</p> <p>同出师门,</p><p>握手言欢。</p> <p>地理大伽,景德镇地理界四正高👍</p> <p>游历于山水之间,</p><p>共同把美景带走。</p> <p>不刻意于相同合影的姿势,</p><p>其实我躺卧的姿势也不错👍</p> <p>今天刘特有备而来,</p><p>爬山表现杠杠滴。</p> <p>攀登另一峰岭,</p><p>观看西流的乐安江。</p> <p>“纸上得来终觉浅,</p><p>绝知此事要躬行”,</p><p>理事长常教诲我们,</p><p>“关上门是学不好地理的”。</p> <p>“读万卷书,行万里路。”</p><p>地理教育怎样“走出去”呢?</p><p>其实我们开展的“地理研学实践”是最好的途径之一。</p> <p>周主任似乎在探究什么。</p> <p>地理同仁聚集一起,探讨鸣山岭岩石的形成原因,理事长提醒大家,山下就是著名的鸣山煤矿。</p> <p>理事长对乐平的地形地貌最为了解,他所撰写的散文:故乡的山,就详细阐述乐平地形地貌的形成。</p> <p>明显的层理结构,应该属于沉积岩一类,大家分析岩层岩石的组成成份。</p> <p>远眺乐平山水,</p><p>观看乐平地形。</p> <p>考察分析乡村聚落分布特点。</p> <p>对乐平新农村建设大为赞赏,绿荫红瓦的村落成为鸣山一道靓丽的风景。</p> <p>大家驻足观察鸣山岭扼乐安江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推测这里曾经是军事要塞。</p> <p>结束鸣山岭河流地貌研学考察,非常轻松,收获满满。</p> <p>考察完鸣山岭,我们地理同仁马不停蹄,到乐平文化之山~翥山考察,该山海拔128.6米,因向东北和西成“八”字倾斜,如苍鹰振翅凌空,故名“翥山”。</p> <p>深山藏古寺</p><p>我们来到山脚下,</p><p>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大雄宝殿”</p> <p>邹主任招呼大家过来,</p><p>讲解香炉铭文的故事。</p> <p>报恩寺依托翥山这块风水宝地,不仅成为乐平著名文化景点,而且让民众感受佛法的教化。</p> <p>招恩寺的主持与我们宣讲佛教的因果报应。</p> <p>理事长带领我们登山。爬一条500米长的菩提路。</p> <p>这条路浸透寺庙主持以及众佛弟子们的汗水,是一条很特别的路。</p> <p>登山道上都是关于儒释道文化,启迪人的心智,教人智慧,好的经典诗句理事长一一摄入保留。</p> <p>翥山登山道,除了写满文字,还铺了大量的瓷片。我非常不解。余馆长说,地上铺的“瓷片”代表“慈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p> <p>这是我们第一次走这样的路,一条佛教之路,儒家之路,文化之路。</p> <p>诗曰:</p><p>奇峰怪立各千秋,</p><p>此处风景美如画;</p><p>西南朝天大卧佛,</p><p>远看翥山如灵鹫。</p> <p>正当读此之时,一鹰鹫盘旋而至,神鹰乍现意寓神佑平安,祥瑞而致。当地人说在翥山鹰鹫非常难得一见,你们能看见都是有福之人😄</p> <p>走在菩提路上,</p><p>已然“身是菩提树,</p><p>心如明镜台”。</p> <p>走在菩提路上,</p><p>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p><p>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p><p>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 <p>钟灵毓秀,美在翥山。</p> <p>会当凌绝顶</p><p>顿时感受到无限美妙,</p><p>整个城市美丽的画面尽收眼底。</p> <p>登高望远,</p><p>群丘染翠碧水环绕,</p><p>农庄桑田点缀其间。</p> <p>钱老颈椎复发,不顾痛疼,连登两座山岭,还非常悠闲自得。</p> <p>钱老翥山喜观鹰鹫,仍为“祥瑞”的征兆,烧香祈祷,早日康复。</p> <p>理事长没有片刻的闲暇,</p><p>忙把山水美景尽收囊中。</p> <p>巍巍翥山见证着乐平的历史,山下悠悠的洎水是乐平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三水交汇,河光山色相得益彰。</p> <p>始见翥山洎水之大美,</p><p>理事长有感而发“翥峰秀峙,洎水迴环”。</p> <p>”翥山洎水注心头,盛世文章述壯猷”,</p><p>翥山即是登高赏景佳境,也是休闲吟唱之处。</p> <p>理事长兴致未了,非常有激情,诗情并茂朗读他自己撰写的散文:家乡的山。</p> <p>一路上,在乐平博物馆余馆长的精彩讲解下,我对乐平的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p> <p>下山后,理事长遥拍乐安江畔的翥山。</p> <p>“山不在高,有仙则名;</p><p>水不在深,有龙则灵”。</p><p>城市因这山峦而显得厚重,</p><p>城市因这河水而显得灵动。</p> <p>考察完鸣山岭,翥山的自然景观,接着考察乐平的人文景观。我们首选考察浒崦戏台,它以“建造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于世,是乐平传统戏台中极品之作,“国保”当之无愧。</p> <p>浒崦古戏台见证着赣剧戏曲历史,</p><p>推动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戏曲文化。</p><p>是一部沉甸甸的戏曲史,</p><p>也是一座赣戏曲博物馆。</p><p>我们邹主任正在开启戏楼门板。</p> <p>古戏台设计科学、布局合理、造型奇妙、做工精巧。戏台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又名“晴台”,刚刚邹帅哥开启的是晴台,天晴室外观看的戏台。后台又名“雨台”,雨天室内观看的戏台。</p> <p>前台正中是四个苍劲有力而金光闪闪的大字《久看愈好》,字的底板是一幅浮雕十八罗汉图。何谓“久看愈好”?戏台的镂雕图案愈看愈美;戏剧演绎愈看愈好看。</p> <p>戏台顶部圆形藻井酷似一只“大喇叭”覆盖于舞台上,演员的说唱道白、伴奏音乐在藻井内回旋共鸣,产生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这种天圆地方的构造也符合阴阳学说中的自然统一和谐。</p> <p>戏台好看,</p><p>久看愈好。</p> <p>戏台六窗皆被镂成精美的图案。</p><p>有不少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p><p>理事长为我们讲解。</p> <p>门梁、壁窗、镂雕名剧图案,栩栩如生,匠心独运。整个戏台建筑无不展示建设者的聪明才智,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p> <p>晴台,雨台,</p><p>舞榭歌台,</p><p>风流总被雨打风吹。</p><p>“人生如戏,戏如人生”</p> <p>雨台面向“名分堂”正堂,戏台精雕细琢,浮雕遍布,浓墨重彩,富丽堂皇。与晴台相互背依,浑然一体,其设计之巧妙、结构之别致、雕塑之精工、布局之繁华,堪称一绝,是古戏台的极品,地理同仁都认为应在这精品建筑处合影留念。</p> <p>钱老在戏台一招一式非常有形👍</p> <p>我们理事长很有戏剧范👍</p> <p>乐平古戏台的造型受佛教建筑的影响很大。屋脊中央的彩瓷宝顶,其实是一座微缩宝塔,宝塔顶端的方天画戟即是装饰也是古代的原始避雷针。</p> <p>在“名分堂”正面悬挂着两块“名分堂”“义结千秋”两块匾额,东西两间厢房是用来存放宗族族谱的,真正的宗族文化深藏在“名分堂”内。</p> <p>非常感谢邹主任弟弟为我们安排精彩的文化之旅。</p> <p>参观完浒崦古戏台,我们在博物馆余馆长带领下,回市区参观全国唯一的“中国古戏台博物馆”。</p> <p>博物馆展厅分戏台风韵、艺术揽胜、乡风戏俗、文化溯源四个部分,乐平戏台文化生命传承中的时代特征、乐平戏台建筑艺术的式样风格、乐平民风戏俗的独有风貌以及乐平历史文化与戏台文化的渊源关系都呈现在我们面前。</p> <p>这是赣剧之父~石凌鹤,</p><p>被誉为"现代汤显祖"。</p> <p>博物馆通过声、光、电、全息成像等现代技术,全方位展示乐平古戏台建筑式样、戏剧服饰、民风戏俗、雕刻工艺,完整再现乐平古戏台文化的独有风貌和艺术价值,是难得的综合性人文历史遗产。</p> <p>导游为我们讲解刚刚参观的许崦古戏台,讲解戏台前台“晴台”和后台的“雨台”。</p> <p>领略乐平之魂,</p><p>认真聆听&nbsp; 感受赣剧文化,</p><p>细细感悟&nbsp; 体味“国保”灵韵。</p> <p>戏台是建筑,也是文化。</p><p>钱特和占特在细致观察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许崦古戏台模型。</p> <p>飞檐展书读,</p><p>古道照颜色。</p><p>在古戏台里悟传统文化,寻工匠初心。</p> <p>无以加复的精雕细刻是古代建筑艺术绚丽和辉煌见证。展现出乐平的地方文化特色和“工匠精神”之精髓。</p> <p>精湛工艺,绝美构建。</p> <p>图文并茂,精彩纷呈。</p> <p>乐平的古戏台,</p><p>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p><p>更是一方文化展台。</p><p>展示古戏台匾额楹联。</p> <p>同仁们在寻找匾额“久看愈好”空白处十八个罗汉的浮雕。</p> <p>地图是我们日常必备工具,一见乐平地图,同仁纷纷围观。</p> <p>观图分析乐平的交通区位因素。</p> <p>理事长在地图上介绍今天我们今天研学地点的地理位置。</p> <p>在微观沙盘模型前,</p><p>乐平山水尽收眼底。</p> <p>钱老在介绍乐平最高山峰~历居山和共产主义水库。</p> <p>刘特在指正图上几个位置的偏差。</p> <p>邹主任指明翥山安殷水与乐安江交汇。</p> <p>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p> <p>观察细致入微的理事长,</p><p>指出拓印文物中的瑕疵。</p> <p>戏台前,八仙桌边,</p><p>各抒己见谈戏剧。</p> <p>通过此次研学,既感受了乐平古戏台的历史,了解了乐平优秀的传统文化;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增强了对文化传承的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