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br>自去年第一次用美篇记录了西藏阿里环线游记后,就有了将之前的几次长途旅行也同样记录下来的想法。年近半百,觉得以后老了走不动就翻翻这些图文记录,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回忆。于是,就从2018年的这一次摩洛哥之旅开始吧......<br><br>【一次饭局和一次旅行】<br>这次旅行源于一次饭局,席间活动组织者小摄谈及中秋和国庆期间有这么一个14个人的旅行计划。对于摩洛哥,以往的印象只有《北非谍影》这部电影和电影中卡萨布兰卡这个城市,甚至于电影本身因为时间长了已经记不得多少情节,当然近一点的是应该是各种媒体上浪漫的蓝色之城网红台阶,很难将黑色非洲和这样的蓝色联系起来,加上两节期间国外不会像国内这样到处看人头,也不用请几天假,于是饭桌上当场预定了大部分的名额。 【附加行程】<br>因为选择了阿联酋阿布扎比转机,中间有10来个小时的时间,所以第一天在阿布扎比安排了简单的一日游。 民俗村对岸,阿布扎比的曼哈顿 八星级皇宫酒店,大门口打个卡 位于Saadiyat岛的一个艺术馆,里面一个摄影展,很多照片和谢赫扎耶德清真寺有关。 阿联酋最大,世界第三,耗资55亿美元,以奢华闻名的谢赫扎耶德清真寺。<div>入乡随俗,为了进寺,女性团员不得不里三层外三层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稍透一点的外套也不管用。</div> 以下正式开始摩洛哥的行程,全程是一个顺时针的环线,起于卡萨布兰卡终于卡萨布兰卡。 从阿布扎比飞抵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未作停留,直接前往首都拉巴特。<div>左上图:拉巴特王宫,左下图王宫清真寺</div> 大西洋岸边的一个小镇:乌达雅堡<div>这个大门是不是似曾相识,这里是碟中谍5的取景地,汤姆克鲁斯骑摩托车从里面出来一路沿台阶飞驰而下。</div> 小镇里面建筑风格和后面的舍夫沙万有点相似,蓝色和白色基调。 离开拉巴特后抵达丹吉尔入住,摩洛哥的第一晚,恰逢国内农历中秋。 正在晚餐时,发现窗外半个月亮爬起来,赶紧回房间拿了相机脚架出门,已经有点晚了,山坡上光线不够了。<div><br></div> 第二天清晨,早餐前出门转了转,酒店位置还不错,出门过了公路就是沙滩,这里其实是直布罗陀海峡的入口,对面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半岛。 <p>丹吉尔老城的一个很小的铜器作坊,好像只做这一个产品,小水壶,120迪拉姆(折合人民币80多块),买了一个回家挂在这匹唐三彩的骆驼上,毫无违和感,这个骆驼还是当年结婚装修新房买的摆件。通过一次旅行,让两个物件跨越时空(20多年、上万公里)结合在一起,让过去和现在、非洲和亚洲产生关联,我想这也是旅行的意义之一吧。</p><p>另外很有意思的是,这位摩洛哥大叔的工具整理得很整齐,挂在墙上一目了然,国内的手工作坊还没有看到有这样的,也超过了我们很多工厂的工具间。</p> 老城内闲逛 面朝大海 直布罗陀海峡入口的卡斯巴灯塔,摩洛哥200迪拉姆货币的背景图。<div>左下图:著名的非洲洞,形似非洲地图。</div><div>右下图:左边大西洋,左边地中海。</div> 离开丹吉尔以后经过一小时车程抵达得土安<div>图中为得土安王宫,</div> 整个城市白色基调 得土安的街道,<div>左上图是午餐时奏乐助兴的穆斯林老人。</div><div>右下图街道右面是伊斯兰风格,左面以前是犹太风格。以色列建国前,摩洛哥居住着很多犹太人。</div> <p>【舍夫沙万】</p><p>人们是这样形容舍夫沙万的:</p><p>“上帝打翻了调色盘,所以这一大片壮阔的蓝,才不可救药地浇遍了整个小镇。”</p><p>如果说圣托里尼的蓝色是清新的</p><p>那么舍夫沙万的蓝色则是梦幻的</p><p>地中海风小城,配上浓郁的阿拉伯风情</p><p>童话中的奇幻世界就在这里一点点展开了</p> 舍夫沙万的夜晚,我们入住山顶的这个宾馆,可以俯瞰整座小城。 舍夫沙万著名的网红台阶<div>回家对比后发现,以前墙上挂的花盆是有颜色的,现在都褪色了,花盆中鲜花也都谢了。</div> 在摩洛哥旅行,每到一地都有一位当地居民陪同,是政府的规定,可以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自由行应该不需要)<div>特地问了下地陪,关于舍夫沙万的蓝,是当地政府统一刷的还是居民自己刷的,回答是各家自己刷的。回来后百度了一下,据说最早是犹太人用当地的一种贝壳磨成粉做原料刷的蓝色,在犹太教里,蓝色代表的是天空和天堂,寓意着在上帝的保佑之中。后来小城里的居民纷纷效仿,很快,舍夫沙万便被蓝色所包围。 </div> 离开舍夫沙万前往梅克内斯途中 梅克内斯是摩洛哥四大王城之一,因为阿拉维王朝第二任苏丹穆莱伊斯梅尔的强大的黑人军团,也被称为黑王城,前面的首都拉巴特是白王城(因为古城建筑的蓝白基调)。<div>阿拉维王朝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的国王是穆罕穆德六世。<br><div>伊斯梅尔时期(公元17世纪)建造的巨大粮仓和马厩(下图)</div></div> 这些马厩的顶棚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倒塌,从残存的墙壁依然可以看出当年这些马厩规模之宏大。 曼苏尔城门,摩洛哥最大,最美,最恢宏,保存最完美的城门。 <p>【菲斯】</p><p>摩洛哥四大王城中最古老的一个。此城建于八世纪的伊斯兰教国王伊德里斯一世,是北非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的宗教、文化与艺术中心。这里也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起源地</p><p>菲斯,是阿拉伯世界中古建筑保存最完整,同时也是完全无车的一个古城,摩洛哥文化中心,被称作摩洛哥人的“精神首都”。</p><p>因为当地产的一种蓝色染料以及用这种染料做成的蓝色马赛克,因此菲斯被称为蓝王城。</p><p><br></p><p><br></p><p><br></p> 到了菲斯,必须要来这个“臭名昭著”的染坊看一看。这上百个大染缸,散发着令人窒息的臭味,据说里面装的是鸽子粪和牛尿,摩洛哥人使用鸽子粪和牛尿来泡皮革,因为他们相信<br>鸽子粪和牛尿能有效去除动物毛发,而又不会破坏皮革的纹理质地,处理后的皮革被送往欧洲各大奢侈品牌制作各种皮具皮包。 地陪带着我们穿行在狭小的街道,没有路标(有也看不懂),外人在里面估计不迷路是不正常的。<div>菲斯的这个地陪是个年轻帅哥,还能说一点日语,路上和他用日语聊了一会儿,在摩洛哥的10来天,大概这是和当地人交流最多的一次了。</div> 路过一个幼儿园,进去看了看,小朋友们很可爱。<div>到了摩洛哥发现当地很少印象中那种很黑的非洲黑人,可能是因为离欧洲近,混血多的原因吧。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欧洲白人被非洲海盗掠夺到摩洛哥成为白奴。</div> 看不懂阿拉伯文,不知道这写的是啥。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城边一个小山头,拍摄菲斯城的日落和夜景。 最后一缕阳光照射在对面山坡上 日落时分 入夜,灯光亮了起来,三个宣礼塔非常显眼。 从菲斯前往撒哈拉沙漠途中,经过摩洛哥的“瑞士小镇”伊芙兰,一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城,建筑都是欧式风格。 前往撒哈拉途中 大概由于这些红色的岩石和红土的原因,以前见过的沙漠大多浅黄色,而摩洛哥这一带撒哈拉沙漠的沙子比别处的显得更红一些。 插播一下摩洛哥的饮食,到摩洛哥,必须要吃一下左下角这个塔吉锅,不过吃几次以后便大倒胃口,没啥味道不说,鸡肉的口感也很一般,,还好因为摩洛哥对中国免签后,中国游客大增,各地都有很多中餐馆,后半程几乎都以中餐为主,右中图就是在进入撒哈拉前路边的一家中国餐馆“北京饭店”吃的中餐,味道很不错。<div>摩洛哥是伊斯兰国家,穆斯林都不喝酒,在摩洛哥这段时间只在马拉喀什的宾馆喝了一小瓶啤酒(左中图),50迪拉姆。</div><div>右下是在丹吉尔小摄和陈老师过生日。</div><div>比较推荐的是街头的现榨橙汁,一大杯10多块钱人民币,不加一滴水,味道很好。</div> 【金色撒哈拉】<br>三毛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有多少人,因为《撒哈拉的故事》而对这片神秘的沙漠充满了好奇而撒哈拉,正是摩洛哥的另一张名片。<br>到了夜晚,漫天的繁星和头顶的银河,更是对勇敢驻足于撒哈拉的人们最好的馈赠 抵达撒哈拉沙漠营地,当晚就住这个帐篷,条件还不错,有卫生间可以洗澡。 到达撒哈拉已近傍晚,提前约了骆驼队,放下行李就赶紧进沙漠。 <p>当地的骆驼都是单峰骆驼,和双峰骆驼比体型小了些。</p> 驼影 摆拍几张,白衣是同行的语嫣美女。 撒哈拉的落日 撒哈拉的银河 国际惯例,每到一地,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拍一张星轨。 第二天早晨继续在沙漠里各种摆拍 <p>秀下恩爱,感谢小摄拍摄。</p><p>带了点撒哈拉的沙子回来,又在马拉喀什不眠广场买了个瓶子装起来,回家和这本三毛的书一起放进书橱作个纪念。</p><p><br></p> 在沙漠只呆了不到24小时,吃完早餐就离开,经过托德拉峡谷(没有拍什么照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瓦尔扎扎特,摩洛哥的横店。<div>图中这是Atlas影城的一个宫殿布景,还有很多布景总觉得太假,就不拍了。</div> 瓦尔扎扎特的卡斯巴古堡<div>地陪(右中图)很热情,顺路带我们去了他家,右上是他家的厨房。</div> 瓦尔扎扎特附近的艾本哈度筑垒村,这里是世界遗产,<div>很多影视剧在这里取景,包括美剧《权力的游戏》(龙妈的渊凯城)、中国电影《红海行动》。</div> <p>离开瓦尔扎扎特前往马拉喀什途中,翻越摩洛哥中部的阿特拉斯山,摩洛哥境内海拔最高的山脉。</p> <p>【马拉喀什】</p><p>这座古城建于公元1062年,四大王城之红王城。在阿拉伯语里意为“红颜色的”,因为中世纪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迄今保存完好。沿着旧城区红色城墙漫步,眼前所出现的景象仿佛让人又回到那遥远的年代。</p><p><br></p> 马拉喀什库图比亚清真寺 巴西亚王宫,唯一一个开放参观的王宫。 马拉喀什街头 傍晚,坐上马车绕城一圈。<div>马车的车轮竟然不是轮胎而是一条橡胶条,中途接头断了,车夫拿出一把钳子很快就接好了,看来是经常断经常掉的。</div> 马拉喀什不眠广场,人很多,逛了一圈,发现这个有点意思,类似鱼竿,只不过鱼钩换成一个圈,很像国内的套圈,看了一会,感觉难度比套圈还大,杆子很长,那根“鱼线”应该是根橡皮筋,弹性十足,所以很难控制圈的准度。10迪拉姆几分钟,感觉都是给摊主送钱的。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电影《卡萨布兰卡》 (又名《北非谍影》)<br>从马拉喀什回到卡萨布兰卡,到里克咖啡店门口打个卡。实际上电影是在影棚拍的,这间咖啡店,是后来一位美国外交官参照电影情节建造的。 <p>哈桑二世清真寺</p><p>虽然也很精美宏大,比起中东土豪的谢赫扎耶德清真寺,规模和奢华程度都不值一提了。</p><p>由于这个清真寺建在大西洋海岸边,早晨或傍晚在远处海岸边拍更出彩,这次没有机会了。</p><p>(哈桑二世是现任国王穆罕穆德六世的父亲)</p> 这个大门有点味道,留个背影。 在卡萨布兰卡也是摩洛哥的最后一个傍晚,住在大西洋海岸边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宾馆,第二天一早就结束整个行程回家了! 【后记】<div>她是清新的“非洲后花园”,<br>她是《孤独星球》十佳旅游目的地之一,<br>她有“一半海水,一半沙漠”,<br>她还有三毛的爱情故事,<br>她是非洲的小国,<br>却吸引众多名人前去旅行<br>她便是摩洛哥<br>如果有一个“风情目的地”的榜单<br>摩洛哥一定排在前列<br></div><div><br></div><div>一次愉快的旅行,感谢带队的小摄帮助拍了不少片子和视频,感谢同行的伙伴们。</div><div>(部分文字来自网络,一并致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