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岁在庚子,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而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不仅为世界守住疫情防控的区域防线,也为全球抗疫积累了宝贵经验。</p><p>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一个特殊的五一,不平凡的五一,不同寻常的五一,宅在家里憋了三个月,国内的旅游业还没有开放,这次五一休息五天,高速公路又免费通行,戴着口罩开车前往苏州、镇江、扬州、海门,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鲜空气,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p> <p>D1:淀山湖旅游度假区在淀山湖的北面,朱家角的对面。旅游度假区内,三国时期孙权母亲亲手种下的银杏树已有1700多年的树龄,被誉为“江苏树王。1100多年前,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经驻扎过的度城和度城潭风貌犹存。福严禅寺曾有“天下第一寺”之称,是旅游度假区发展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源。晚上居住在自家淀湖桃源的小木屋。</p> <p>D2:苏州都挺好,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一句俗话说到,苏州是有味道的,苏州人是有味道的,耦园是有味道的。不追求形式上的奇巧,更多精心于心灵安适,从这个意义上说,耦园是奇葩!</p><p>行程50多公里,开了一个多小时,从淀湖桃源小木屋,来到向往已久的耦园。由于疫情,耦园是提前预约的,人很少,园林很清静,桃红柳绿、小桥流水,我们很是兴奋。</p> <p>耦园处于平江古城保护区的腹地,苏州人用二千五百年创造出的特有的城市面貌、城市韵律、城市文化,反过来,无时无地不关照着我这个在上海长大的苏州人。一直想到耦园看看,五一正好有这个机会。</p> <p> 耦园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耦园的前身名为“涉园”,是清初雍乾年间保宁太守陆锦所建,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之意。到了清代同治年间1874年,由当时病休在苏州的道台沈秉成购买,并重新扩建。沈秉成的夫人是江南才女严永华,夫妇俩决定于此成双隐居,便将“涉园”更名为“耦园”。</p> <p> 窗棂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使窗成为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成为建筑的审美中心。和窗棂合影的构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p> 耦园虽小,但在苏州众多的古典园林中它有几个“第一”。最有名的当数园中的黄石假山,名闻遐迩。专家评其为“吴中之最”。其次是山水间落地罩,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地罩之王。无论是体量,还是构图雕艺,苏州诸园林中的落地罩无出其右。再有就是宅前宅后均有码头,比较完美地表现出了江南水乡人家的面貌。</p> <p> 在这不显山露水的市井之间、简陋的民居周围,耦园如幽兰般沉浸在自我芬芳的简洁文雅里,像它的主人一样孤芳自赏,自我满足于个人生活的甜蜜和安谧中,像苏州古城一样永远的遗世独立,保留着最鲜明的个性和最丰富的内涵,就像贝聿铭先生所说的“有明遗构”。</p> <p>耦园“宅园合一,一宅二园”的独特结构,东花园黄石假山,无论是堆叠手法还是造型构景,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业内评价甚高,称其为“吴中之冠”,是研究园林叠山理水的经典之作。</p> <p> 耦园坐北朝南,三面环水。南沿小新桥巷,大门面水,有河埠驳岸码头,一条沿河小路笔直地伸展出去,连着西面的人家;北临小柳枝巷,后门设有私家码头,东接内护城河,如今依然橹声袅袅。</p> <p>耦园,摒弃了世间的纷扰,汇聚了自然的精华,流连于“诗酒联欢”、吟风诵月的风流岁月里,静默在潜心修道、书生意气的自在中,还幸福在鸳梦温暖、两两相随的神仙日子里。如今虽然佳偶不再,但诗城已然。</p> <p>来过苏州N次,平江路还是第一次光顾,出耦园大门往东500米,来平江路追寻心中那怀恋不已的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苏”香门第、绣店船菜和吴侬软语。</p><p> 正如唐代杜荀鹤的诗景: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君到姑苏至,人家尽枕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吴宫闲地少,小桥流水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p><p><br></p> <p>漫步在平江路上,你会发现有很多的石桥,从北端的东北街开始至南边的干将路,总共有17座桥,每一个桥都有着不同的特色,需要慢慢的去感受和发现。</p> <p>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无意中途经江青前夫唐纳的故居。</p><p><br></p><p><br></p> <p>平江路保留了大批老式民宅,河道西面的民居多依河而建,上了年纪的老房子,白墙青瓦,木栅花窗,木料多用棕红或棕黑色,清淡分明。外墙多已斑驳,却如丹青淡剥。墙面剥落处又攀生出许多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神采灵动。江南的匠人的心思玲珑,把园林美学发挥到了极致。</p> <p>晚上下榻苏州金鸡湖安榭度假酒店 ,酒店在李公堤2号 ,拍夜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p> 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景区投资89.53亿元精心打造了文化会展区、时尚购物区、休闲美食区、城市观光区、中央水景区五大功能区,是国内极少数对外免费开放的国家重点5A级景区之一,照片留下金鸡湖的日落的美景。</p><p><br></p> <p>李公堤是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苏州金鸡湖中唯一的湖中长堤,全长1400米,系光绪年间元和县令李超琼所建。李公堤整体典雅精致,当年商贾云集的盛景,从堤上古碑文中仍可略窥一二。</p> <p>夜景中的东方之门、摩天轮、苏州中心,美爆了。</p> <p>东方之门即是苏州人俗称的秋裤楼,当时建造时备受争议,现在成了苏州地标性建筑。东方之门的灯光秀,太漂亮了。</p> <p>灯光下的李公堤大桥。</p> <p>李公提酒吧、饭店、鳞次栉比,我们酒店旁,有得月楼,俏江南。</p> <p>下榻的金鸡湖安榭度假酒店的夜景。</p> <p>D3:清晨起来,在宾馆后花园散步,天然氧吧。</p> <p>早餐后启程,在京沪高速开了二个来小时,来到了长江路27号的镇江兆和皇冠假日酒店,酒店居高临下,鸟瞰长江全景。这是我在镇江的摄友画的一张游览图。</p><p> 镇江是个好地方。一座具有3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人文荟萃,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p><p>镇江古称、“京口”、“润州。镇江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镇江,与扬州隔长江相望,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茅山和“三山”四个5A级景区,还有唐代诗人张祜笔下“金陵津渡小山楼”的西津渡口。</p><p> 镇江的肴肉、香醋和锅盖面称为三怪,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尝‘三怪’太遗憾”之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宋诗人苏轼途经镇江留下一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金山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p><p><br></p> <p>金山寺雄踞于镇江市区西北,属国家5A级风景区。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p> <p>金山寺庙依山而造,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从山麓到山顶,一层层殿阁,一座座楼台,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山与寺浑然一体。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构成一组橼摩栋接、丹辉碧映的古建筑群,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寺裹山”奇特风格。据说北京万寿山的佛香阁、承德避暑山庄“天宇咸畅”的金山亭、扬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都汲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色。</p> <p>金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四大名寺之一.金山宝塔宝塔创建于1400余年前的齐、梁时代,塔高30米,唐、宋有双塔,宋朝叫“荐慈塔”、“荐寿塔”,后来双塔毁于火灾,明代重建一塔,起名“慈寿塔”。按照古代佛教习惯,一般情况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p> <p>金山湖上的九曲桥。</p> <p>金山曾经是屹立在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风景幽绝,形胜天然,自古就是一个游览胜地之一,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几次游金山时都是在这个码头上岸,古称“御码头”。</p> <p>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很多,就是一个哲理,心中有佛,眼中有佛,宽容他人”</p> <p>走进镇江西津渡,疫情中游客仍旧熙熙攘攘,眼前一片清水砖墙构造的建筑,格外精致独特,非常震撼,每一个角度都是美丽的风景画,可以说是摄影家的天堂。</p><p>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现在离长江江岸已有300 多米距离。</p><p> </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代张祜《题金陵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p><p><br></p> <p>宋朝王安石应招赴京,从西津渡杨舟北去,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p><p><br></p> <p>民国时代的黄包车。</p> <p>西津渡口凹造型。</p> <p>西津渡的墙岩和屋顶还是蛮有味道的。我用飞檐弧形的角度当前景,拍下来西津渡屋顶的全景。</p> <p>当年渡口百姓候船的待渡亭。</p> <p>古朴的石头上下街道。</p> <p>一座过街白塔。昭关石塔因塔上刻有“昭关”两字,故名“昭关石塔”。因其正好立在街中上方,其形如瓶,又叫瓶塔、过街石塔。</p><p>昭关石塔塔的下半部用块石垒砌,成四根石柱,顶部铺满条石,筑成一个框架形的台座,石塔即建于这个台座上,下面可以通行人马。塔高4.69米。塔分为塔座、塔身、塔颈、十三天、塔顶五部分,全部用青石分段雕成。昭关石塔是江南的喇嘛塔式过街塔。昭关石塔借助山水地形,渲染佛家教义,具有突出的特点。</p><p>2006年5月25日,昭关石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丧权辱国的“中英天津条约”把镇江作为十大通商口岸之一,设领事馆。这是建在西津渡山顶上的英国领事馆。</p> <p>穿越千年西津渡,</p> <p>D4:焦山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东北面,是万里长江中唯一的一座四面环水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岛屿,现与金山、北固山共同组成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p> <p>焦山是长江中四面环水的岛屿,山高70.7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正所谓“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被誉为“江中浮玉”。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游人慕名而至。</p> <p>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这是施耐庵在《水浒》中对焦山定慧寺景观特点的描述。定慧寺原名普济禅寺,是江南最早的寺庙之一,清朝康熙皇帝南巡经过焦山时,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p> <p>古刹梵音,古碑荟萃,古刻纷呈,古树葱茏,给这座名山增添了无穷雅趣。在这里真诚地欢迎八方朋友到焦山来修心养性,放飞心情。</p> <p>由于疫情,游船都停航了。小河秀丽的风光,用码头、游船做前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p>宝墨轩又名焦山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观澜阁穿小桥,过假山,便就是掩映在银杏树下的宝墨轩。这里原是自然庵、香林庵、玉峰庵、海云庵的旧址。碑林内先珍藏着历代碑刻四百多块,数量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p> <p>定慧寺西行,过华严阁,拾级登山,但见陡崖峭壁之上,满目石刻。那镌刻的大大小小历代名人题诗、题词,犹如“峭壁书廊”,这就是著名的焦山摩崖石刻。</p> <p>焦山东侧的山脚下,石块嶙峋,八个用石灰土夯实的炮堡,呈扇形,面对着长江的入海口,这就是著名的焦山炮台。</p><p>1842年,英军发动了扬子江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曾遭到金山和焦山炮台守军英勇地抵抗和沉重打击。焦山炮台守军,面对七十余艘敌舰,毫不示弱,猛然炮击,但是终因寡不敌众,炮台失守,守岛军民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捐躯。</p> <p>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p><p> 宋 · 辛弃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子当如孙仲谋。</p><p> 北固山,镇江三山名胜之一,远眺北固,横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势险固,向以“天下第一江山”而著称于世,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北固山,使这里成为游人寻访三国遗迹的向往之地。</p> <p>漫步在东吴古道,仿佛回到了三国时代。</p> <p>传说吴国太相婿时,孙权藏刀斧手于廊中,被国太叱退,长廊原在天皇殿后,随山侧上,直向封顶,记二十一间,墙面刻石刻碑记,现廊一九九三年秋复建。</p> <p>北固山后峰东南,清晖亭旁,有一座四层铁塔。铁塔又名“卫公塔”,是北固山的重要文物。它是我国仅存的六座铁塔之一,也是江苏省境内惟一的铁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铁塔始建于唐朝定历元年(825年),是唐代润州刺史李德裕为“资穆皇(唐穆宗)之冥福”所建。后屡毁屡建,现塔为四层,一二层是宋代制品,三四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花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如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铁塔为北固山增添了庄严瑰丽的色彩,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冶铁技艺的高超。</p> <p>甘露寺,雄居山巅,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北固山,建于东吴甘露年间,因三国时期刘备入吴求娶孙权之妹而闻名。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山,遥想三国峥嵘历史,渴望一展自身才华,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许多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p> <p>多景楼之东的凌云亭,又称祭江亭,传说刘夫人孙尚香在听到刘备去世的消息后,曾在此遥祭,而后投江自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登此亭时,触景生情,感慨系之,写下了名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p> <p> 北固山有《望月望乡》诗碑,碑上诗文系日本使臣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所作。他生于698年,卒 于770年,自幼聪明好学,于717年被选为遣唐留学生,次年在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多治比县守的率领下从大阪出发来华。晁衡在中国长安进唐太学读书,后考中进士,与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等交谊甚深。753年晁衡受命为唐使,与鉴真大师及日本使臣东渡,途中船泊扬子江畔,夜晚月光皎洁,晁衡思绪万千,想到36年未回故乡,欣然命笔,写下了著名五言诗《望月望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p><p><br></p> <p> 北固山三国大将鲁肃的墓。</p><p> 游玩好北固山,已经12点了,下起蒙蒙细雨,美团网搜索到对面《有家饭店》,点了几个镇江菜,味道不错,尤其镇江烧鹅味最好。饭后,开车过长江润扬大桥,半个小时的车程,到达文昌路下榻扬州方正国际酒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瘦西湖》清·汪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p><p>D5:扬州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扬州最有名的的是《瘦西湖》景区。</p> <p>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p><p>1988年瘦西湖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瘦西湖花卉展览会用鲜花造型组成的小屋。</p> <p>鲜花组成的茶壶。</p> <p>园内各种绿植,亭台楼阁随处可见,扬州园林甲天下。</p> <p>二十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江泽民是扬州人,在他当政时期,修复如旧。</p><p>唐代诗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p><p><br></p> <p>吹台,又名钓鱼台。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p> <p>大虹桥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年间改建为石桥,如长虹卧波,改名虹桥。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p> <p>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的、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了”。中秋之夜,可感受“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p> <p>扬州最著名的老字号茶楼无外乎“富春茶社”“冶春茶社”“共和春茶社”,但个人觉得,无论从视觉还是味觉体验上,我更喜欢扬州迎宾馆内的“趣园茶社”,亭台楼榭与瘦西湖景区自成一体,不说吃茶,单是风景就更胜一筹,也真是不枉当年乾隆帝亲笔手书“趣园”二字了。</p> <p>D6:趣园吃的午茶,下午到宾馆休息,第二天途径海门叠石桥买几件床上用品,行驶300多公里,过苏通大桥回到上海。</p><p>由于疫情,外国航班没有通航,世界这么大,我们去看看,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名山大川,风光旖旎,还有许多景点没有去过,值得我们走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