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熙的美篇《再见分校》

孟熙

<h3>最美人间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多少诗情画意表达不完对四月天的赞美。2020年庚子鼠年沉寂、恐惧、悲凉的严冬终于过去了,迎来了万物复苏、春暖花开的四月天。我们早已按耐不住压抑太久的心,迫不及待的去拥抱春天,享受大自然。踏春、赏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郊游,豌豆庄,走起。</h3><h3><br></h3> <h3>豌豆庄位于平山井陉交界冶河河畔,是一个新开发,建设很不完备农庄,有很多蔬菜大棚,伺养了鸡、鸭、兔、羊等小动物。</h3> <h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山那水那绿草如茵,那阳光那蓝天,那醉人的空气,满满的大自然的味道。</h3> <h3>冶河岸边到处是一人高的芦苇,河对岸山峦起伏,村落俨然。</h3> <h3>冶河水位很低,斑斑驳驳在微风中荡起漣漪。</h3> <h3>破败的栈道诉说着冶河涨水时的汹猛。</h3> <h3>这里是不是景点的景点,这里是没有豌豆的农庄,在这原生态的大自然里发发呆、吸吸氧,多少落寞惆怅都随微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h3> <h3>最期待的野餐隆重蹬场,荤的素的、红的绿的直看得我眼花缭乱。</h3> <h3>又上了两大盘农家小炒。</h3> <h3>一桌简单而又丰盛的家常便饭,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吃的开心,聊的尽兴。</h3> <h3>穿越四十四年,再见井陉康庄分校。多么熟悉的校舍,多么熟悉的校园,万千思绪象开启了闸门的潮水一起涌上心头。时光定格在1976年初夏……</h3> <h3>青春的岁月象条河,岁月的河,汇成歌,蹉跎岁月里回旋的歌,希望和理想是那么多,幸福和欢乐是那么多……</h3> <h3>康庄分校始建于1969年,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里,我们的学哥学姐们凭借着一颗红心,两只勤劳的双手,以及敢上九 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壮志,来到这大山深处穷乡僻壤,烧窑、打坯、垫基、制砖、在荒滩野岗上建起三排豪华大平房。</h3> <h3>谁说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谁说他们是成不了栋梁的幼苗,就是他们这些娇生惯养的城里娃吃住在农家,克服了千辛万苦,用勤劳的汗水在荒滩野领上建造了康庄分校。而且历经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岿然不动完好如初,他们用青春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在此向他们致敬。具说这是建校时用过的水井。</h3> <h3>那年我们十六岁,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到农村去战天斗地,到大风大浪里锻炼自己,到广阔天地向贫下中农学习。</h3> <h3>我们兴高彩烈地打起背包,带着希望,揣着梦想,坐着解放牌军用绿色大卡车,一路欢歌笑语的来到群山环抱着的井陉康庄分校。</h3> <h3>三排豪华大平房,当时在康庄村是最宏伟的建筑了,绝对算是高档社区,一排用于女生宿舍,第二排是教室,第三排是男生宿舍,这些仿军营建造的类似窑洞圆顶平房又高又敞亮,,十几张单人床拼到一起,成为几张大铺,吊上自备的蚊帐,就是我们的家了。</h3><h3><br></h3> <h3>那时我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没有……,宿舍前面墙上是整面的黑板,黑板前有一个放饭盒的一人高的柜子,就是我们宿舍的全部家檔。在这里,我们有的只是有太多太多酸甜苦辣的记忆,太多太多欢声笑语的青春时光。</h3> <h3>这是一班同学在宿舍和教室之间的过道上做化学试验,怎么好事都让一班的同学赶上了,这个我们也可以有,遗憾的是~</h3> <h3>这是炊事班的同学在做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做饭在当时可是美差啊,不用汗珠子摔八瓣儿下地干活了。你看炊事班的姐姐们个个脸上都开花了,笑的多灿烂呐,心里美!主食早晚是粗粮玉米面窝头,中午是细粮,两到三个白面馒头,馒头舍不得一顿吃完,留下一个,到午睡起来打牙祭,当点心。菜吗~:早晨是萝卜条咸菜,中午是炒萝卜条,晚上还是萝卜吗?@炊事班的同学告诉我,我实在想不起来了。怪不得那会儿食欲那么好, 总饿,吃萝卜条吃的吧。</h3> <h3>这还是那个烧火老灶吗?看着蛮新的,我这辈子好象与做饭没缘,没进过炊事班,只管吃,所以对灶什么样没印象了。记得吃饭是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个大场院里围成个大园圈,一手拿一饭盒菜,一手拿一把馒头,席地而蹲着就餐,吃完饭把勺子放到空饭盒里哗啦啦摇得山响。</h3> <h3>广场还是那个广场,厨房还是那个厨房。多么亲切,多么难忘。当年这广场即是我们做饭、洗衣、休闲、娱乐的中心,也是我们开会、学习、讨论,讲心得、谈体会的会场。它见证了我们十六岁的成长。</h3> <h3>毛泽东思想宣传阵地一一黑板报。如今已成告示栏了。</h3> <h3>看看一班的同学在干嘛?哪来这么多鸡呢?,我们去怎么连根鸡毛也没看到呢?肯定是叫他们都吃光了。他们也太不厚道了,怎么连点骨头都没给我们剩下呢?,要让他们好好反省反省,狠斗私字一闪念。</h3> <h3>“老师,我在此举报啊,这照片里有几个同学假公济私,利用去小作出差的机会买桃酥吃”。小作、矿市镇当时是离我们最近、最繁华的商业区了,现在脑补一下,当时他们是多么高兴推着小排车吃着桃酥逛着街的那份春风得意,我羡慕嫉妒恨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我都一个多月没闻见桃酥的味了,我知道是韦老师领着他们去逛街的,老师记得下次再有这好事让我去啊。</h3> <h3>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发了黄的记忆,这就是那个年代青涩时光,一块桃酥的渴望,一口鸡肉的快乐,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大脑就是这么单纯,白天我们劳动、上课、生活,夜晚我们遥望着银河,数数星星,凝视月亮。在这兄弟姐妹大家庭里快乐成长。</h3> <h3>如今这片广场建成了平整蓝球场。成为村里的健身娱乐场所。</h3> <h3>我们校区对面就是康庄村,村里的房子多是石头建的,室内墙壁被熏的漆黑,土质的地面,糊着报纸的窗户上透出微弱的光,吃的有树叶,老百姓的贫困超乎我的想象,相比之下,我们学校的窗明几净,灯火辉煌,就连我们中午吃的萝卜条都堪称高级、大气、上档次,被当地人羡慕地誉为“小石家庄“。</h3> <h3>康庄村民的老民居。</h3> <h3>老院门依然是传统的老式对开木门。</h3> <h3>井陉是河北省重要的产煤区,下矿向工人阶级学习是我们每个班级的必修课,我们全副武装,穿上簇新的工装,腰上系根绳子当腰带,挎上电池盒子,戴上竹编的矿灯帽,穿上长筒胶鞋,太酷了,太专业了,兴高彩烈地犹如上台前的演员。</h3> <h3>巷道深不可测,穿流不息的遛子车轰隆轰隆在狭窄的巷道里穿梭,一不小心就有被撞到的危险,路很窄,有时需要侧身才能通过,我们在老师傅的带领下一步一趋向巷道深处前进。</h3> <h3>巷道里灯光昏暗,小矿工们矿灯帽象鬼火一样影影绰绰在巷道里一闪一闪。老师傅时不时就要冲我们大声吼叫“小心,靠边”。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惊心动魄啊。那时怎么就不知道害怕呢?那时的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h3> <h3>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是也每个班的必修课,展览馆大门两侧标语牌,左边是: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右边是:进行一次思想和路线方面的教育。</h3> <h3>记忆最深的就是”万人坑”,据史料记载,旧社会约有4.6万死难矿工被丢弃这坑中,日寇的入侵又给矿区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把富娆美丽的矿区变成人间地狱</h3> <h3>历史一定要铭记,历史一定不能重演,万人坑里的累累白骨时刻告诫我们要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h3> <h3>我们脚下站的位置是通往校园的桥,想当年这个桥的周边全部都是荒地,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如今已盖满了房屋。</h3> <h3>我身后的康庄村已旧貌换新颜了。</h3> <h3>学校旁边的盖成了文化中心。</h3> <h3>具当地村民说这几年总有人去这里看看,缅怀那段逝去的岁月,缅怀我们的青春。四十四年弹指一挥间,人生过了知天命的五十岁,到了看透人生看透生命看透名利的花甲之年,奔向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古稀之年,我们还需要什么呢?珍惜当下,好好活着。</h3> <h3>故地重游,一去十六,再去六十,从懵懂少年到花甲老年,四十四年光阴荏苒,岁月穿梭,四十四年,山也还是那座山,房也还是那座房,我们早已物是人非,邵华已逝,两鬓如霜,人生如梦,无处话凄凉。活在当下吧,活着就是硬道理,接下来的岁月里唅饴弄孙坐着遥椅慢慢的想……想……。</h3><h3><br></h3><h3><br></h3> <h3>井陉康庄分校区在师大附中原石家庄二十五中的历史上有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当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的里程碑。</h3> <h3>感谢肖淑娟同学的照片分享,欢迎去过分校的历届同学发来老照片,讲自己的老故事。让我们共同见证青春,向青春致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