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霞庄村位于长治市黎城县停河铺乡,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初夏的晨阳,静谧地包裹着历史的印迹,保存完善的明清时代的村落建筑,在古朴的石砌巷路上拖曳着,显得悠远而深长。</p><p>在诗人驼客李建华的引领下,有幸走访到了几近消失的民间手艺—“纺花”。</p><p>一台被岁月斑驳的有些老旧的纯木制纺花车,置放于土炕上,土炕右后两侧是流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炕围画,“庆丰收”的字样清晰可见,晨阳透过左侧的木雕窗棂射进老屋洒在纺车上,浓浓的年代感充斥着…。七十多岁的王苏梅老人,动作娴熟地边捻棉絮边摇纺车,吱吱呀呀的声音,悠远入耳,斜阳闲步中一条条棉线便已纺成,行云流水般地动作、柔软剔亮的棉絮、光影斑驳的老屋,带来了深沉久远地回忆…</p><p>纺织棉花的传统在我国流传已久,旧社会缺衣少食的年代里,更是家家户户必做的事情之一,晚饭后,几户人家凑到一起,围着微弱的煤油灯便开始了漫长的纺花,这也成为了“男耕女织”的真实体现,家里老小穿衣、铺盖所用的布料全靠手工纺织。</p><p>伴随着工业现代化,“纺花”这门技艺,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已经消失,且几乎无人还能掌握。而在霞庄村,之所以依旧能看到它,究其原因,或与其“礼仪之乡、文风之乡”的固有传统有关。建华说,抗战时期的“太行纺织英雄李秀莲”便是该村人氏。追溯霞庄村的厚重文化历史,便可知晓一二。</p><p>窃以为,有些东西,有些事物,是不可以忘记的,也不该忘记。</p><p>“ 温故而知新,鉴往而知今”是也!</p> <h3>出镜:王苏梅</h3><h3>(在此深表谢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