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回乡偶书》(七绝)</p><p class="ql-block"> 青青草</p><p class="ql-block">羁旅他乡今日还,</p><p class="ql-block">推门咽语泪潸然。</p><p class="ql-block">雁来雁往难捎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冷暖人间迓酒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咽:ye、哽咽说不出话;迓:ya、迎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注:此诗曾发表于国家级《中华诗词》。</span></p> <p class="ql-block">我是“四零后” ,解放前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泰來县泰來镇(县政府所在地),一个家境不错的家庭。是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齐齐哈尔泰來人。</p><p class="ql-block">我父亲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当时,我国农村急需发展教育工作 ,增设小学,作为骨干教师 ,多次调到新建的学校开展工作。每调动一次家就搬一次,我就转学一次。我分别在家乡泰来县八区(现称克利镇)联兴村小学(旧名于家围子)、兴隆村小学(旧名唐家街)、乾德中心小学(旧名乾德门山)等,念完小学。接着从乡下考入了泰來县一中(校址在泰來县城)。1963年高中毕业,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1968年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鹤岗煤矿医院当医生。工作十二年后 ,1980年我由黒龙江省鹤岗市调回家乡泰来县人民医院。</p> <p class="ql-block">泰来县是黑龙江省西部隶属于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小县城。位于黒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交汇之处。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嫩江流经泰来等地向东汇入松花江。泰来县为松嫩平原地貌,黑土地,草原,江河湖泊,芦苇,湿地,农业,鱼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水稻,花生,绿豆等品质优良闻名遐迩。泰来,人杰地灵,素有鸡鸣三省,塞北江南 ,鱼米之乡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小县城城东有一張标志性的“名片”,即泰湖国家湿地公园。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名由国家级领导周铁农先生题字。泰湖湿地公园占地面积大约1365公顷。蓝天白云,湖清草绿,鱼虾繁多,水鸟成群…,十里长堤,绿树垂荫,湖城相依,是一个不出城就可以观光的美丽景区。每年夏季都有许多游客与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每年春夏,一湖碧水,十里芦花,莆草青青,鱼跃清波,野花五颜六色,清香扑面,候鸟飞落……,丹顶鹤 ,白鹳 ,白琵鷺,花脸鸭,赤麻鸭(俗称野鸭)等几十种水鸟不期而至,前来旅居,栖息,繁衍…。一片生机盎然。</p> <p class="ql-block">泰湖芦苇荡里的绿头野鸭。</p> <p class="ql-block">早晨,小城醒来,静静的黎明,一轮朝日宛如一位妙龄少女 ,从东方露出红红的微笑,面对如镜的平湖,梳洗打扮,倒影靓丽 迷人, 美不胜收。人们用手机抢拍。</p> <p class="ql-block">我大学毕业后,曾在外地工作 ,每次回老家探亲时,我几乎天天都要到泰湖公园走一走。夏日天刚亮,堤坝围成的荷花池塘,一池荷花,满目洁艳,微风飘香。水中一条条兴奋的小鱼儿,接连跃出水面,噗哧儿噗哧儿的水花声,荡起一环环清波涟漪…,小鱼们似乎与广场的人们一起pk晨练跳舞…。</p> <p>泰湖芦苇荡。</p> <p class="ql-block">近景湖面,常常见到从绿色茂密的芦苇荡里,大野鸭妈妈带领一群小野鸭,大摇大摆地游出来。“呱呱”…小野鸭稚嫩的叫声,好像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互相提醒着谁也不要掉队。可领队的鸭妈妈一点都不含糊,呵护自己可愛的孩子 …。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它们成群结队毫不怕人,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p><p class="ql-block">清晨,泰湖公园的广场随着伴奏的音乐声,晨练者们打拳舞剑,身影翩翩,提升小城的温馨和祥和。</p> <p>泰湖芦苇荡里的野鸭。</p> <p>.</p> <p class="ql-block">泰湖 ,旧称东碱泡子,是原始状态的自然湖泊。湿地称东大甸子,盛产芦苇,是造纸的好原料。由于湖水含碱量高,人们常常在湿地上扫碱花,回去熬制成坨,可工业和食用。</p><p class="ql-block">原来这里没有现在这样美丽的园林景观,这些都是后来修建而成。</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 ,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夏季湖光粼粼 ,蓝天白云,水鸟飞鸣…,原生态的风景宛如村姑一样的朴素自然美。美丽的湖畔是孩子们游泳 ,打水仗 ,嬉戏 消暑的好地方。冬季十里泰湖,皑皑的白雪 ,黄色的芦苇荡 ,如玉镶金,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兴修水利,泰湖引入了嫩江江水,水质得以质的改善。加之 ,仿古式的园林建设,从此,泰湖湿地便成为莺飞草长,鱼肥水美,旅游休闲的宝地。</p> <p class="ql-block">冬季的泰湖,十里芦苇荡变成了金黄色。念初中时,我家已从乡下搬到泰来县街里 ,有时家里断柴。我便和二弟迎着寒冷的北风,在泰湖的冰面上用镰刀割一些别人割剩下的不好的芦苇 ,背回家做烧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昔日的荒野,还是今天的风景区,泰湖都是小城人永远依恋的母亲湖。</p> <p class="ql-block">人生如梦,有叹苦短 。我从呱呱坠地的婴儿、经历少年、青年、壮年,如今转眼来到了日薄西山的暮年 。理智的我 ,想应该把自己童年美好的经历的和人生中最令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下来 ,给我个人作个总结和回忆,留给后人作个纪念。此外,我要说明的是,文中内容绝对是真实的 ,每一个故事的内容都是我亲身经历的 ,真实的生活片段 ,没有虚构编造和夸张。为了增加美篇的可视性,引用了一些照片资料,其來源于本人、家乡美友、和网络。在此向友友们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东北解放时,父亲是一位思想进步的青年,1947年建国前二十几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泰来县八区(现为克利镇)克利村(当时八区政府所在地)小学校,任人民教师。当时,东北地区教育事业急需发展,1948年父亲的工作由克利调到新建的八区联兴村(旧称于家围子)小学校。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泰来乡间这座默默无闻寂静的小乡村看到了学校升国旗的仪式,听到了国歌和朗朗的读书声…生机勃勃。建国初期,农村学校很少,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简陋,当今的年轻人难以想象,整个小学只有一间教室。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分行坐在一个教室 里,好在每个年级的学生不多,仅有几个。轮到上课的年级听老师讲课。没有轮到上课的年级写作业。那时孩子听话,谁也不乱说话。学校只有一名教师 。父亲即是教师又是校长。全科教师,算术,语文,音体美全能,兼学校勤杂工。我就是在这所小学入小学的。因父亲是编制内的教师,所以由政府安排了一间半土坯房,几亩口粮地…。当时,我家三口人,父亲,母亲和我。父亲工作十分负责,讲课,批改作业都非常认真 。对孩子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记得有一个叫李江的小同学(若干年后我倆同是泰来一中的高中同学。他也考上了大学)。夏天 ,他因闹肚子,把大便拉到裤子里,这位同学哇哇大哭 ,又臭又脏 ,此时,父亲毫不犹豫 地帮孩子脱下裤子,一点不怕脏 ,帮擦屎擦尿,安慰 …,家长赶来后,十分感激。由此可见,父亲做为一位人民教师 ,为人师表 美好的可贵品质 ,该是多么的伟大啊!我当时在场 ,亲眼目睹,捂着鼻子,躲在后面,看热闹…。那个年代农村教书先生就是孔圣人,尤其爸爸经常帮农民写信,深受村民尊敬。当时农村很落后,没有体育活动,没有蓝球,排球。傍晚 ,村民劳动一天,也不忘苦中寻乐。村里的年轻人用猪的膀胱吹成土排球,组成二个代表队 ,父亲也融入其中 ,大家争抢 喊声不断,热闹非常。我们小孩子看热闹 ,有时,球落到我的手里,我急忙只传给父亲…。由于父亲老实正直,性格平易近人,处事随和。所以,在村子里口碑极佳。父亲在家里也是一位合格的好父亲。他爱自己的孩子,手很巧,为我手工制做扑鸟的铁夾子,还用农村的高粮秸做风筝…。父亲不但是我上课的老师,还是领我玩耍的孩子头儿,崇拜的偶像。</p><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是泰來宁江乡郝欣屯的姑娘嫁到街里 的,与父亲组成小家。后來随父亲来到克利乡联兴村。当时,她二十多岁 ,虽然,读书不多,但从颜值和气质上却有别于一般农村家庭妇女土土的气质。因为我的外祖父是乡间十里八村有名的兽医,家境也好。母亲在娘家女孩排行老四。母亲勤劳吃苦,记得在秋天的月光下和父亲一起割过高粱, 我在一旁玩儿…。母亲要强,爱干净 ,常把家打理得窗明几净,井井有条,在村子里也数一数二。我家虽不比纯农戶人家养马 ,养牛,拴车…,但我家小院养猪🐷、鸡🐔、狗🐶,雄鸡司晨,母鸡生蛋后没完没了,咯嗒咯嗒报功的喊声也十分热闹。母亲人聪明,心灵手巧,记得冬天母亲常常在煤油灯下做衣服和鞋子 ,样式一点儿不土。家中的绣花枕头,从草图到穿针引线,搭配各种颜色,美观大方。在村子妇女们的眼里母亲每一件刺绣都如工艺品,深得村子女人们羨慕和夸奖。</p><p class="ql-block">1952年夏天,我的家庭增添了一个可爱的男性小宝宝二弟 ,比我小八岁。二弟的光临给这个温馨的小家庭增加了欢乐。四口人的小家其乐融融 。受父亲的影响,母亲思想上进,在村子当过妇女主任 ,在抗美援朝时,组织村里的妇女们做军鞋和鞋垫支援前线受到上级部门的好评。</p><p class="ql-block">后来 ,家随爸工作调动,家搬到了克利乡兴隆村(旧称唐家街)。那时,国家号召农村发展经济 ,提倡养殖业,在我母亲的主张下 ,家买了两头小母牛,一黄一黒,后来长成大牛…。</p><p class="ql-block">总之,母亲勤劳善良俭朴的美德和形象成为我们的榜样 ,受用一生。可惜,母亲29岁不幸因病去世,这给我和二弟带来了终生的打击和遗憾!</p> <p class="ql-block">“我们热爱王老师” </p><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教书育人的宝贵遗产!</p><p class="ql-block">如今父亲已过世 ,我及他所有的学生永远地怀念他!</p> <p class="ql-block">回忆建国初期,父亲在于家围子联兴小学教图画课时,在黑板上教孩子们画的图画。(父亲是作者最早的美术启萌老师,这只小鸟的艺术造形是凭我的七十年前的记忆而仿绘,至今仍厉厉在目。)</p> <p class="ql-block">当时,我家住在克利乡联兴村(旧称于家围子),向北走大约五华里有一条小河记得叫上河湾。夏天每当星期天,父亲常常领我去钓鱼。农村小河里的鱼是纯野生的。当时,农村没有那么多的调料 ,可母亲做出来的鱼,却格外鲜美可口。后来,我长大一直喜欢钓鱼。</p><p class="ql-block">《上河湾》</p><p class="ql-block">小河清清唱蛙鸣,</p><p class="ql-block">钓杆静等猎鱼情。</p><p class="ql-block">白云碧草倒影美,</p><p class="ql-block">农家小景入画屏。</p> <p class="ql-block">1957年我从农村克利乡乾德小学考入了县重点中学泰来县一中念初中。那年我大约十三岁。一个夏天,县里号召学校支援农业下乡去大榆树村铲地。因为班里我年龄最小,个子也最小,老师让我留下来和一位大同学给铲地锄草的同学做饭,当烧火的火头军。因起得早犯睏, 一不小心 ,把自己的衣服烧个大窟窿,心情可想而知…。早饭后 ,大家下地鋤草,空闲时间我发现离村子不远处有一条小河 ,于是,我把缝衣针用火烧软做成鱼钩,再用树枝和麻绳做成鱼杆和鱼线。在小河里用蚯蚓作饵料,钓了一条小鲶鱼。然后 ,用小细绳从鱼嘴通过腮穿出打个小结 ,把它拴在河岸边的小树底下。于是 ,这条小鱼便成为我心爱的崇物。由于怕同学知道 ,怕老师批评,只好每天偷偷地去河边,把它从水里提出来欣赏,见它活着安然无恙,我才放心。后来,离村回校时,我又偷偷地把它放归小河。至今记忆尤新。</p><p class="ql-block">《养崇物》</p><p class="ql-block">支农少年火头军,</p><p class="ql-block">偷去河边柳树荫。</p><p class="ql-block">钓得小鱼当崇物,</p><p class="ql-block">不泯童心抵万金。</p> <p class="ql-block">1960年我考上了省重点中学泰来县一中学念高一,家已从农村搬到泰来县街里,由于三年自然災害 ,家中锅里的白菜汤没有一点油星儿。于是,我和娘,还有一位李姓同学,一起步行到大约十多华里西下洼子的大水泡子里,用捞网捞老头鱼。后来,又去过东河,捞小鱼小虾…,在那个挨饿的年代,小鱼小虾便是餐桌上补充营养的美味佳肴了。</p><p class="ql-block">《捞鱼虾》</p><p class="ql-block">自然災害一大家,</p><p class="ql-block">粥稀汤菜无油花。</p><p class="ql-block">饥肠辘辘千般苦 ,</p><p class="ql-block">寻河觅泡捞鱼虾。</p> <p class="ql-block">1963年我考入了哈尔滨医科大学。</p><p class="ql-block">放暑假时,我总是要和三弟骑着自行车,去东河钓鱼。河边莆草丛生,风轻浪细,坐在河岸的小木凳上,耐心地盯住鱼漂,当鱼漂突然下沉 ,立即起杆,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便钓上来了。那天一下午,我们钓了一大洗脸盆子小杂鱼。晚餐酱焖小杂鱼味道好极了。</p> <p class="ql-block">钓鱼还可以用甩钩来钓。把响铃,鱼线 ,鱼钩系在小细竹枝上,下好饵料,把钩抛到河面的远处。当听到铃响后 说明鱼已咬钩…。这种方法可以调到大鱼。摘鱼时,常会把手指扎出血,也不在意。</p><p class="ql-block">《夏日钓鱼听铃》</p><p class="ql-block">乡野小河如镜平,</p><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草青青。</p><p class="ql-block">飞来蜻蜓旁观客,</p><p class="ql-block">收鱼铃响钓笑声。</p> <p class="ql-block">夏天是扑鱼的好季节,有一次 ,经商量,我和三弟约了一位县医院的大夫 ,我们骑着自行车驮着丝掛子鱼网去东河 挂鱼。此时,夕阳西下,晚霞绚丽,一轮金色的圆月,冉冉升起 ,夜如白昼,小河倒映着朗月,高天,淡云,夜色很美。下完絲掛网后,我们便弯着腰在水草底下抓鱼,水里的鱼用手很难抓 ,需先抓鱼腮才能抓住 ,因此乐趣横生。此刻 听岸边青蛙咕呱地唱叫,听隐藏在水草中野鸭的悄悄话,听鱼篓里跃动的声音…,仿佛听到了一首优美的乡间小夜曲,心旷神怡。那夜收获颇丰,可惜不慎丢了一片挂网。后半夜,我们飞奔回家,一头钻进了梦乡,鼾声如雷…。</p> <p class="ql-block">1980年我和妻子的工作 ,从鹤岗调回家乡泰来 。由喧嚣的城市回到肃静的小县城 ,有一种下乡旅游的感觉。夏季入伏的一个星期日,晴空万里,烈日高悬,又是一个大热天。山野空气格外清新,宛如天然氧吧。草地上野花五颜六色,馨香扑面,蜂鸣蝶舞 …。当时我们年轻气盛,激情万千。因二孩子年幼在家,我和妻子骑着自行车只驮着大孩子,来到东河。清澈的小河风平浪静,我会仰泳,以水为床 面对天空躺在清凉的河面上,此刻,暑热顿消,看高远的蓝天,看缓移的白云…,休闲舒朗的心情,无忧无虑,荣辱皆忘…。此时妻子和孩子更是高兴,开心地学狗刨,仰泳 ,蛙泳,扬水花,打水仗,扎猛子,捞河蚌…,兴致勃勃。河蚌个头很大,个个尤如二大碗。我们用双脚不停地踩找,“哎呀,又一个”,妻子的喊声传递着兴奋和欢乐。一个下午的时间,我们捞到了一大玻璃丝袋子的河蚌。回家的路上,夕阳欲落,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可晒得发烫的脸上却绽放着愉快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捞河蚌》</p><p class="ql-block">极目天云河作床,</p><p class="ql-block">戏浪水花暑生凉。</p><p class="ql-block">狗刨扎猛捞河蚌,</p><p class="ql-block">晚归身影沐夕阳。</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打鸟。学龄前,我家在乡下克利乡联兴村(于家围子)。那时没有条件像现在孩子有各种玩具。农村孩子扑鸟就是最大的乐趣。父亲心灵手巧,用铁丝给我做扑鸟的夹子。夏天,野外草甸子里有积满雨水的水泡子。天气炎热,小鸟口渴,便会飞来喝水。事先小伙伴们把系好小虫的夹子埋在土里。之后,大家潜伏在附近的草丛中。当从天空飞落下来的小鸟饮水时,见到小虫便去啄食,一下子被夹子夹住。其他的小鸟受惊忽地飞走。此时,小伙伴们仿佛潜伏在战壕里的战士一样,跃出战壕 ,奔跑着收取战利品。 </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玩鸟。记得小学时,祖父家的后园子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花草,栽了不少小树。春末夏初,小满时节,从南方飞来一种羽毛灰绿色红下颏的小鸟,非常好看。于是,我在扣网夹子上系着尾部被固定且不断爬动的小虫,当小鸟啄食小虫时,便立即被扣网夹子扣住。然后,把扣得的小鸟,放入笼子里养起来。这种鸟只会吃虫子,不吃谷粒。这样我要天天为它捉虫…,我非常欣赏它的美丽。小鸟成了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随着父亲工作调转,我家从克利乡兴隆村(旧称唐家街)搬到克利乡乌拉村(现为东方红森林公园)。当时我还在念小学 ,每年秋收后刚入冬时,农村都会有一群群赭褐色羽毛红脑门的小鸟(雄鸟为红色脑门红色腹毛,雌鸟仅为脑门红色羽毛),(因喜欢吃苏子籽,俗称苏雀。)如期而来。我用高粮秸秆和蒿子秆做成自动扑鸟的笼子。笼子里放入一只美丽的 雄鸟。当它见到天上飞来小鸟时,它便会不停地鸣叫,声音悦耳,像似与天上的小鸟对歌…。引来的小鸟落在笼子上,见到笼子上的谷穗,便去啄食,此时踏翻了滚拍,鸟会自动掉入笼内。之后,滚拍会自动恢复原位,可继续扑鸟。这种小鸟易养,可以吃谷粒,小嘴像人磕瓜子一样一口一口地吐谷壳 ,吃得好香。这种鸟会鸣唱对歌 ,颜值也很美。其实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玩起来也十分智慧。时至今日我的左手食指仍留下当年做鸟笼时的伤疤。记得当时手指流血,用地上的沙土止血,土办法思之后怕。</p> <p class="ql-block">《听歌》</p><p class="ql-block">初冬农家北风凉,</p><p class="ql-block">鸟笼做成新楼房。</p><p class="ql-block">外来小鸟歌声美,</p><p class="ql-block">本地麻雀作帮腔。</p>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念高一。小满前后,是打鸟的好季节。此时,南方的候鸟纷纷飞来。我常常利用下午上自习时间,一个人逃课偷偷跑到学校的菜园子里绿树丛下,拿出自做成的夹子打鸟。这种鸟不如当地麻雀狡猾,见到夹子上的小虫就吃叨,极易扑捉。有一个下午最多扑到了二十多只,偷偷遛回教室。放学回家后,晚饭高梁米粥,雀肉炒咸黄瓜 。在自然災害的年月里能吃到肉,无比开心 ,记一辈子。</p> <p class="ql-block">《打鸟》</p><p class="ql-block">災年挨饿骨嶙峋,</p><p class="ql-block">逃课遛进小树林。</p><p class="ql-block">扑得小鸟炒咸菜,</p><p class="ql-block">饭桌围笑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驯鸟。那年我和大连一位师傅学训鸟。主要是训麻雀,便于扑到雏鸟。大麻雀是训不成的,它十分敌意,不吃不喝几天就气死了。训鸟必须选择不能独立觅食的雏鸟。它饿了,喳喳叫着張大嘴要食吃,此时,我用馒头渣,一边叫它,一边喂。使它产生依赖感。当它会飞后,我拿到户外训练,像打扮小孩儿一样把它染成了红色,美丽可爱。我把它放飞到树上,然后,呼叫它,它会立刻飞到我的肩上。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贺彩。小麻雀长大了,经常有大麻雀在窗外喳喳对叫,这可能是大鸟在呼唤它回家,于是我把它放飞,让它回到属于自己的天地。临别时,真有点恋恋不舍…。</p> <p class="ql-block">《训鸟》</p><p class="ql-block">雏鸟依人喳喳鸣,</p><p class="ql-block">学习本领肯用功。</p><p class="ql-block">莫道人鸟无情意,</p><p class="ql-block">别后重逢在梦中。</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此话不假。不少人说我聪明 ,其实我是天生有好奇心 ,对什么事都感兴趣,好动脑筋。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总是要学习学习,试把试把。如学画画,学刻章,玩乐器 ,学缝纫,学木工。晚年又疯了似地学玩手机 ,不怕难,不知累,不怕苦 ,在学习中可获得成就感 ,满足感,乐此不疲。我自幼就喜欢画画 ,记得学龄前,我家在农村,屯子边有一条通往县城的沙石公路 ,经常跑着绿色的拉货汽车,让我感到好奇。于是 ,我用绿色的蜡笔画汽车,一盒蜡笔只有一只绿色,很快被我用完了。后来,改用蓝色,但觉得不理想。一次偶然,我把黄色涂到蓝色上,竟然变成绿色,自“创”调色,高兴极了。小学上图画课经常受老师表扬。小学毕业后,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泰来县一中念初中。由于爱好画画 ,我便师从美术课老师 黑龙江省著名画家于桂中(若秋)先生,学习写意花鸟画。他的学生后来有许多人成了著名画家。那时,我和另一位同学利用下午时间到他家学画。记得有 一年入冬前帮他家扒土炕,清理炕洞里的黑烟灰,我和那个同学两人弄得满脸黑灰,像俩个小鬼儿,对着镜子发笑。由此可见 ,我是于老师名副其实的关门弟子。于老师在宣纸上一边画,一边讲解,使我初步掌握了国画的基本技法和鉴赏能力。当时,我的画作就已选送到县里美展了。初中毕业时,学校想把我保送到黑龙江克山师范美术师资班 ,由于怕毕业后当图画老师 ,没有去。接着我考入了县的省重点泰來一高,之后考入了哈医大。大学毕业以后 ,我当了医生 ,这样画家梦被遗憾地搁浅了,但真情难舍…多年来我一直与泰来著名画家万家宾师弟(共同师从于桂中(若秋)先生),保持亲兄弟般的友谊和联系 ,每次回泰来探亲时,都要在他家小住。( 可惜家宾弟已过世,令我心痛万分)。泰来的于门弟子们,都亲切地称我大师兄,在家宾家里,大家把酒畅谈,谈天说地 ,铺宣挥毫,交流到深夜 ,于是我挤进了泰來书画界的朋友圈。家宾 ,王伟,赵会莎等都是有水平的画家 ,主动赠我含金量很高的画作。书法家迟培恒赠我书法作品。县文联书法家 、纂刻家 、摄影家赵洪君主席赠我二方印章,至今一直使用。家乡画友圈的鼓励使我终生受益。</p><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我从医生岗位退休后 ,有了时间 ,于是 ,我又拿起画笔,圆我儿时的梦想。我经常到书店购买了大量的参考书和录像带。近二年又在网络上学习 绘画,用画画充实我晚年的生活。我參加过市级和区级多次美展,并成为葫芦岛连山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多年来自己遵循:“学之前 ,有信心 ,不自卑;学之后 ,找差距 ,不自恋”。 做为一个艺术票友,我深知辛苦 ,同时也收获了成绩和喜悦!</p><p class="ql-block">(吉利图为本人参展作品)</p> <p>和为贵(本人参展作品)</p> <p>雄风 (本人参展作品)</p> <p class="ql-block">1987年我和妻子工作从家乡泰來 ,调到辽宁葫芦岛央企中国石油企业医院,于是 ,我第二次离开了家乡。从此,心中又重返了淡淡的乡愁…。</p><p class="ql-block">岁月悠悠,回顾往事,自己由一个农村无知的野孩子,上了名牌大学,入了党 ,成长为一名医院高职称医生 ,央企中国石化卫生系统高职称评委,并担任业务副院长(副处级)职务。应该说我的人生向父老乡亲交了及格的答卷。在此 ,我要感谢故乡那片热土…。</p><p class="ql-block">他乡游子,人老怀旧。那儿时 故乡的热土 那于家围子上河湾小河缓缓的青波,白鹅展翅的翩翩舞姿…,那县城里泰湖的湖光山色,篮天白云,菁菁莆草,芦苇荡小野鸭稚嫩的叫声,鱼跃的涟漪,让我永远眼含热泪,梦绕魂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在家乡我和妻子曾经为家乡父老乡亲医疗健康服务工作过的地方 ,泰来县人民医院。再见内科!再见口腔科!再见泰来县人民医院!</p> <p class="ql-block">《乡音昨梦》</p><p class="ql-block">树高千尺不离根,</p><p class="ql-block">乡音昨梦泪沾巾。</p><p class="ql-block">故里有我脐带血,</p><p class="ql-block">来生还作泰来人。</p> <p>现居葫芦岛</p> <p class="ql-block">撰文作者简介:王志国 ,网名:青青草</p><p class="ql-block">作者为医生 ,高级职称、系辽宁葫芦岛市某医院业务副院长(副处级),诗画票友。辽宁省曲艺家协、会会员、葫芦岛市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事 ,《乡土诗人》编委。葫芦岛市作家协会会员、葫芦岛市诗词学会理事,葫芦岛市连山区美术家协会理事。诗歌作品曾于国级专业刊物《诗刊》《中华诗词》等十余种刊物发表。诗歌作品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征文2011年7月号下半月刊珍藏版发表。诗作曾选入葫芦岛当代诗人诗选》和《诗百家》诗集。绘画作品曾于葫芦岛市和连山美展展出。</p><p class="ql-block">插图摄影来源:作者本人,网络,家乡美友等 实地拍摄。特此致谢!</p> <p class="ql-block">校对:作者夫人青花瓷韵女士</p><p class="ql-block">初稿2020.5.19</p><p class="ql-block">修定2022.5.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