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正面管教》第五章中学习了两个新的概念“自然后果”“逻辑后果”,我的理解是“自然后果”是指不经大人干预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逻辑后果”指经人为干预和介入产生的后果。</p><p>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需要发给学生一些带回家爸爸妈妈签字然后带回学校上交的材料。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每次都能按时按要求上交,而有的孩子几乎每次都会“忘记了”。这类事情当中,孩子经常性忘记老师布置的任务,大人也不给予及时提醒,导致孩子最终完不成任务,即可算是“自然后果”。在这件事情当中如果老师与学生及家长提前约定好“如果作业或其他资料学生忘记带回学校上交,那么须要家长马上送到学校来”,因此而产生家长补交的结果我认为则是“逻辑后果”。</p><p>那么我们再把解决此类问题的重点放到家庭教育来看,如果我作为家长,发现孩子经常性的忘东忘西,丢三落四,那一定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须引起重视。改变这一习惯,我们可以先采用“自然后果”,如果孩子自己不想记录又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任务,我不提醒也不跟老师联系,第二天老师可能会因此而对孩子施以小惩,之后也许孩子会做出改变,这是我们家长没有干预而产生的“自然后果”。而“逻辑后果”运用不当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家长知道孩子肯定会忘记,所以会提醒孩子,因此孩子会养成不需要自己操心,爸爸妈妈就提醒的习惯,一旦遇到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任务,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忘记”,长此以往“忘东忘西”的习惯就养成了。在运用“自然后果”时,记住“决定自己做什么”很重要,所以,如果爸爸妈妈不是一味去提醒,而是理智看待问题,不随时随地帮忙,孩子会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p><p>如果“逻辑后果”运用的好,结果会截然不同。爸爸妈妈提前与孩子讨论:怎样去做才不会经常忘记作业或老师布置的任务呢?可能会有一些好的办法:找专用的本子好好记录下来,每天回家看一看,完成任务就做上标记;如果因特殊实在是忘记了,按照老师的要求,家长须送到学校去,因此而产生的爸爸妈妈生活、工作安排被扰乱的后果,孩子需要做出一些相应家庭劳动服务来弥补。在采用“逻辑后果”时,一定要当心,通常我们一不小心就会把它变成伪装的“惩罚”,现在回想起来我和儿子约定时一定会用剥夺他最喜欢的事物让他难过来体现这一手段的“高超”。比如:如果你怎样怎样,我周末就不会带你去吃大餐了;如果你怎样怎样,我就不给你买喜欢的玩具;如果你怎样怎样,我就给老师打电话,让老师狠狠惩罚你……曾经的我多么残忍啊,在读了《正面管教》后再回想起来,真是后悔急了,所以一定要拿捏好,避免在运用“逻辑后果”时,一味想要“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p><p>如果可以回到从前,我一定会和善而坚定:我们可以周末去吃大餐,但是这周你的零花钱就取消了;我会延迟给你买喜欢的玩具;我可以给老师联系说明情况,但是老师是要批评你还是再给你一次机会结果你都要自己承担……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行为时,它才是有效的。</p><p>总之,在运用“逻辑后果”时一定要注意“四个R”,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相关”是指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合理”指一定不能借题发挥;“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他选择什么行为会有什么结果出现。</p><p>但是,“逻辑后果”并不是处理所有问题的最佳方法。运用“逻辑后果”时要注意两个重要原则,第一个就是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行为时,它才是有效的。另一个是,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要有效运用逻辑后果,一定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长期效果,要理智不可以简单粗暴,“如要让他做的更好,就要让他感到更糟”是一个荒谬的观念。</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