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喝榔头”吗?

长占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题记:近两天没写作了,但心里好像少点什么似的。最近因为疫情,难得有空,加之工作原因,所感所悟颇多,集中写了很多篇杂七杂八的东西,有点成了习惯的感觉。近期所写阅读量不高,自我超越加难,所以内心诚惶诚恐,写这么多,读者是不是喜欢?是不是感兴趣?能不能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能不能勾起沉睡的记忆?要不要接着写下去?我算不上才子,更谈不上作家之称,仅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斗胆利用一点文字基础,尽自己所能由衷表达真实情感,絮叨絮叨人生过往而已,可是三十多岁的人生又能有多少可追忆呢,又能有多少可追思呢?看到亲朋好友(上至80多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学生)的点赞、留言、送花,着实让我激动不已,在此,感谢文友的鼓励和支持,承蒙读者的不弃和厚爱,那就接着写下去吧!</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文章进入80年代,国家刚刚进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开始发力,一切存在对我来说都很新奇,不由自主间深深铭刻在脑海。</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你从还记得小时候的“喝榔头”吗?我的老家在鲁西南一个偏远的小村子,村子不咋大,方言很地道。喝榔头就是典型的方言,“喝”字也是根据方言写的,到底是哪个字也无从考究。到底什么是“喝榔头”呢?有些地方也叫“喝榔鼓”,可能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他就是手里拿着拨浪鼓,骑着自行车带着笼子走街串巷卖杂货的人,一般年纪都不小了,再往前没有自行车的年代,那就是挑货郎。</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时候,在农村走街串巷的拨浪鼓声,是我儿时听过的最美妙的声音,每当远远地听到,常常是高兴地喊着喝榔头来了,喝榔头来了!小小的镂空铁笼子里面可以说无奇不有,有小孩吃的黑糖和糖豆等,有小孩玩的弹弓和溜溜球等,有大人用的针、线、裂手油等用品。可以用现金买,也可以用废品换购。每当“喝榔头”来了,我就会缠着大人要上1毛钱,有时还不舍得花完,喊住“喝榔头”,看看里面的东西,心里有种逛大超市的感觉,买上自己喜欢的东西,高高兴兴去玩了。村里隔天就会来次“喝榔头”,但都是同一个人,我想干“喝榔头”的相互未必都认识,但他们都自觉地固定着自己的地盘,这就是小小“喝榔头”的为商之道吧!</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走着走着,居然记不清“喝榔头”是何时消失的了?只记得90年代初还存在。但毫无疑问“喝榔头”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在那个年代满足了农村的不时之小需,也为农村大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清浅了岁月,惊艳了时光,小小过往太多,能记录的美好和分享的感动又有多少呢?唯有昂首挺胸,满怀希望,面朝大海,待春暖花开!</p><p><br></p> <p>作者简介:李长占,生于1982年,金乡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致力于在原创散文或诗歌中抒发真情实感,给读者以真的体验,善的提升,美的感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