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40风雨路 提笔写好尾声篇

刚子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残存的记忆,像屋角的风铃,虽毫无意义,但它却显示了某种象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岁月的流逝,像划破黑夜的流星,虽然一闪即逝,但它永远留在了心中。</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中总有那么几件事,萦绕脑海,时隐时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十年前的今天,时年十六周岁,正值风华正茂、雄姿英发的我肩上挑着父亲的期望,胸中装着报效储备事业的雄心壮志走进了黑龙江省储备物资管理局六三七处的大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为老储备工作者的后代,我对六三七处不但熟悉,而且非常亲近。它在我心里就像一个“家”。小时候除了学校和自己的家,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这个“家”。当然这些认识和了解都是感性、表象的,甚至是肤浅的,带有情感倾向。而非理性的、客观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这一天开始,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与帮助下,我较好地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至今日已整整为之奋斗了四十年。期间虽不曾有什么辉煌,更不敢说有什么贡献。但是,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懵懂、迷茫的青年逐步成长为一名机关干部,在人生的道路上还是留下了串串岁月铃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开以前写的工作日记,回忆起和同事们在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同甘共苦那种兄弟般的友情,酒桌上那种肆无忌惮的开怀畅饮,酒足饭饱后无虑无故的大吹大擂。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生动的画面在眼前闪现,在眼前飞逝。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的陷入情节当中。有时自言自语轻轻微笑,有时难以控制情绪就哈哈大笑,仿佛回到了过去。大脑里闪现出参加工作第一天的情景。</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我在六三七处工作13个月)</b></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0年5月3日早上,一名“未成年人”骑着一辆半新的“永久”牌自行车驶进黑龙江省尚志县大山深处的一座储备仓库。骑车的人是不满16周岁、今天即将顶替父亲到黑龙江省储备物资管理局六三七处(该单位已于1984年撤销)工作的我。一个小时后,我正式融入储备大家庭,成为储备战线上的一名新兵。</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六三七处行政区大门</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六三七处办公室</b></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照组织的安排,我被分配到护场2班,负责距行政区两公里的老兴红库区的守卫工作。我回到家中将妈妈为我准备好的饭菜放入挎包后,骑上自行车赶往老兴红库区哨所报到。还记得当时妈妈站在屋门前,一直目送我消失在视线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骑着自行车,迎着佛面的春风,憧憬着未来,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当时我国虽然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但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还没有大规模的外出打工、经商一说,就业比较困难。要获得一份正式工作更是不易。当时有人把社会分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吃国家粮,一类是靠挣工分然后接受集体分配。在储备仓库工作就属于吃国家粮的,工作安稳,收入有保障,很让人羡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上午10时左右,我到达老兴红库区哨所。见到了班长那庆芳(已故)和另外3名护场员:吴贵(已故)、丁奎武(已退休)、卜宪军(已退休)。</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六三七处护场二班的全体同志</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兴红库区坐落在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远看,这里密林笼罩,少有人烟。走入其中,才发现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库房若隐若现。哨所位于库区一角,两个班的10名护场员轮流驻守在这里。他们常年与孤独为伍,与寂寞相伴,用大山般的敦厚默默地守卫着国家储备物资的安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哨所吃过自带的午饭后,那班长带我到库区熟悉地形。我们沿着向库区深处延伸的道路边走边聊。对于库区这条巡逻道路,那班长已经走过无数次。每一个坡、每一道坎他都记得清清楚楚。而对于我来说,这条道路却是那么的陌生。我边听那班长介绍库区基本情况和巡逻时的注意事项,边观察库区情况。库房四周草深林密、山高坡陡。厚积的树叶踩在脚下发出嚓嚓的声响,抬头看见的全是茂盛的树冠,把阳光几乎全都遮住。越往里看越发阴暗,并散发出丝丝寒意。只有听到树上鸟儿的鸣叫声才能感受到这片大山有了一丝生机。看着库房四周幽深的林间,我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表的恐惧。</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班长提醒我,看似平静的库区也暗藏危险,巡逻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夜晚巡逻时更要提高警惕,但是没有极特殊情况不许开枪。</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老兴红库区库房</b></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按照工作职责,每个护场员在库区值班期间,白天和夜晚都要站岗2个多小时,并不定时的到库区巡逻。那一天白天我几点站的岗不记得了。但是夜晚我的站岗时间记得非常清楚,是次日凌晨的1时30分至4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夜幕降临了。16岁,本就是无忧无虑、贪吃贪睡的年龄,躺下就会进入梦乡。就在我睡得香甜时,感觉有人在摇晃我。睁开惺忪的双眼一看,是站上班岗的吴贵在叫我。我急忙起身,穿上衣服来到哨所值班室。值班室昏暗的白炽灯透着阴冷的光线,我的身影倒映在地面凭添了一种恐怖感。这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了宁静的夜空,紧接着一声闷雷在哨所的不远处炸响。此时我才知道正在下大雨。这种恶劣的天气,三更半夜的让尚未成年的我独自在深山里巡逻,其恐惧感可想而知。可是我又不能不出去巡逻,怕万一国家储备物资遭受偷盗和破坏。我咬咬牙,背上半自动步枪,穿上雨衣,拿起手电筒走出哨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外面伸手不见五指,雨骤风猛,电闪雷鸣,一切都被湮没在了大雨之中。只有我的手电筒还在顽强地发出微弱的光亮。狂风的吼叫伴随着哗哗的雨声打破了大山深处夜晚的宁静,阵阵的雷声伴随着闪电令我毛骨悚然,道路两旁的古树摇曳时发出狼嚎般的“呜呜”声更是令人恐惧。我打着手电刚走出几步,又一个炸雷从头顶划过,我吓得东张西望,心里发毛,从心底油然生出对黑暗的极度畏惧。虽然有手电筒,但是光线范围外的黑暗依旧令我神经紧绷,尽管我并没发现实在的足以让人害怕的事物。我反复强迫自己镇定,但无济于事。我停住了脚步,不敢继续走了。心想,在和平年代,不会有敌特分子来破坏和偷盗吧?但转念一想,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夜晚到库区巡逻已是自己的工作职责了,怎么能逃避呢?于是,我咬牙坚持着向前走。每路过一座库房,我都要壮着胆子靠近门窗用手电筒照照门锁和窗户是否被撬。路过库房转角的时候,我更是非常恐惧,真怕窜出一个人或者一头野兽来。</span></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通向老兴红库区的道路</b></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就这样,在极度的恐惧中,在无数次的回头张望中,我终于完成了在库区巡视一圈的任务。库区泥泞的砂石路上,留下了我一串串深一脚浅一脚的足迹。此时我也切身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么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到哨所后,我才发现自己因过度的恐惧和紧张而出了一身冷汗。我脱下雨衣,坐在窗前注视着漆黑的窗外。大山早已沉睡,也许整个深山就我这里还亮着灯光。夜晚的时间真难熬啊!浓浓的困意伴随着倦意不断袭来。但我坚持着。凌晨4点,到下岗时间了。我回到寝室叫醒了站下班岗的丁奎武后,脱下衣服钻进被窝。刚才的恐惧感全然不存在了,马上就进入了梦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月4日早上7点半,1班的同志来换岗了。大家问我昨晚出去巡逻时吓坏了吧?你这么小的年龄在大山里半夜出去巡逻,肯定会害怕的。锻炼锻炼就不害怕了。我默默的点点头,骑上自行车离开了哨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span></p> <h1><b>  老兴红库区道路和库房。当年我就是沿着这条道路巡逻的。</b></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有许多经历,回忆起来需要费力搜寻。但是每个人对第一份工作往往会记忆深刻。因为那是第一次摆脱学生的气息,带着稚嫩踏入社会这个大染缸。虽然时间过去40年了,虽然六三七处已经撤销,虽然当年的那个未成年人如今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青春的容貌已被风雨改变,但是我融入储备大家庭第一天的情景却恍若昨日,记忆犹新。从那一天起,我与国家物资储备结下了良缘,也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生就像一列奔驰的列车,沿途有许许多多的驿站。每一个驿站意味着一个新的征程。40年来,在储备大家庭的呵护和培育下,我度过了值得终生回忆的无悔岁月,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先后在黑龙江储备物资管理局所属的六三七处、一五三处、二三三处、八七六处、五二五处和局机关工作,从一名基层护场员成长为机关正处级干部,每一步的蹒跚前行中所经历的坎坷是难以忘记的。</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一五三处工作期间(1981.06—2005.07)的留影</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二三三处工作期间(2005.07—2007.06)的留影</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八七六处工作期间(2007.06—2009.12)的留影</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五二五处工作期间(2010.01—2010.09)的留影</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在局机关工作期间(2010.10—至今)的留影</b></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俯身回首在储备大家庭中生活的四十年,我承认自己忧过,为囊中的羞涩;我怒过,为社会上某些不公平。但是我也喜过,为自己幸福的家庭;我也乐过,为青春没有虚度。此外,我收获了家庭,收获了事业,获得了荣誉,也结交了一些讲义气的朋友,我很满足。上苍已经给与了我很多,我不能再奢求更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十年的成长,奠定了我一生的生活轨迹。以后不可能会有变化,更不可能再会重复过去的这一切,我只能顺势往前走。我无心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像无力改变过去的一切一样,顺势面对自己的未来。在退休前4年半的时间里,我还有一段路要走。“是路就免不了有沟沟坎坎”,关键看自己“怎么去闯每一关”。我将怀着美好希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让自己活得有味、活的洒脱,让生活充满阳光。</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参加工作40周年纪念日留影</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