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太仆寺

江东樵人

<p>滁州,地处皖东,长江下流北岸。因滁河贯通而过,故名。隋代建郡,为南京江北之门户,素有“金陵锁钥”之称。</p> <p>滁州以瑯琊山知名,瑯琊山以醉翁亭称著,马鞍山距此百里之遥,我虽久已向往,但仅是在《醉翁亭记》中略知一二,现大疫已过,久困之身得以解脱,值此初夏之季,如愿成行。</p> <p>现交通便捷,2小的车程即到达滁州。我计划,半日游与醉翁亭为姊妹亭的丰乐亭,次日再游醉翁亭,不料丰乐亭因疫情闭馆,真大扫我兴。</p> <p>我听说相邻的太仆寺新近修葺重建,年初开放,真是柳暗花明,心亦欣然。谁知赶过去一看,同样大门紧闭,也是因疫情闭馆,心里别提多沮丧。</p> <p>山门旁有一个老太太,见我是游客,她说可以带我走小路进山。我一想,来都来了,索性跟她走一趟。</p> <p>老太太带我来到一段山墙下,我一看,有1.5米多高,只见她竞攀着树干,登着石头上去了,非常的敏捷,并把我也拉了上去。我一打听她的年龄,已经83岁了,这叫我大吃一惊。</p> <p>登山路上,与老人闭聊。她是丰山林场退休职工。老伴是原林场党委书记,山东招远人,47年入伍参加华东野战军,参加过解放南京、上海战役。六十年代林场飞机喷洒农药时,因呼吸中毒殉职了。</p> <p>她说老伴大她12岁,老伴去逝时,她正怀着小儿子。她30岁寡守,含辛茹苦,把4个孩子拉扯大。她是五十年代学园艺的大专生,是林场的技术员。她说当年爬山路是很平常的事。她现在每天都爬山锻练,瑯琊山虽不高,但爬一趟要2个多小时。她83岁高龄,爬山我都跟不上,总是停下来等我。</p> <p>老人在林场工作了半生,熟悉这里的每一条山路小径,几经辗转,就把我带到了太仆寺的后院,因园内空旷无人,显得肃穆空寂。</p> <p>太仆寺进不去了,我们只有站在山头远望。只见绿荫掩映下,粉墙灰瓦,布局规整,很是一番气派。只是修旧如新,没有那种历史古旧苍桑的感觉。</p> <p>太仆寺,明代的官署,是专为皇朝管理马匹的机构。明朝先后设南北两个太仆寺,即南京太仆寺,北京太仆寺,南京太仆寺就在滁州。太仆寺是中央专门署衙,隶兵部,其官爵为三品,地位极重。</p> <p>这矗立的御碑,体现着皇权的威严,朱元璋这位草头王,深知舆马辎重于国的重要,依靠他的铁骑,他才得以驰骋中原,横扫天下。</p> <p>冷兵器时代,军马是作战的重要物资。滁州是金陵京畿辅地,是大明王朝的战略后方。南京太仆寺选在滁州西南丰山山麓的草丰水美之地,辖制两淮、江南的马政。</p> <p>太仆寺位显权重,执掌权力的多是朝中望臣。鸿儒王阳明就曾任太仆寺少卿,他也是在滁州设馆,讲学授徒,传习其"心学”之术。</p> <p>瑯琊山环山带水,树茂山幽,是潜心治学,提练精神的修养之地。“心学”是以静凝志,以虚为念,才能达到“心即是理”,“心形归空”的良知境界。</p> <p>如今,这皇禁之地,已成为现代繁华城市的园囿之地,在高楼广厦的逼仄下,就像是盆中之景,峭丽而纤秀,幽僻灵空。</p> <p>山坳中的一泓清泉,沉淀着世态炎凉,星光月影,虽清澈鉴人,但也再无人来品味它的甘洌了。</p> <p>山间的谧湖,只有闲人在静守,不知是希冀,还是钓沉?</p> <p>山谷馨香,蜂蝶翩翩,空气中都飘散着丝丝的甘甜。这迷离的意境,犹如庄周梦蝶,谁能分辩人生的真实和虚幻?</p> <p>是高楼的新奇,还是古建的朴拙,时空交错,辉映相衬,历史和今世重迭在一起,是什么维系着这一脉的传承,日久弥新?</p> <p>日已暮色,树影朦胧,晚风从山涧中吹来,凉爽宜人。这山中的晚照也定是迤逦动人,但我们沿着崎岖山路已在归途了。</p> <p>老人家急于赶回家做晚饭,先我而去了。我望着她的背影,心头别有一种滋味。这是一个坚强的老人,乐观的老人,也因于此,更是一个健康的老人。今日偶遇,实让我领悟颇深,受益匪浅。</p> <p>历史是永恒的,但遗存是珍贵的,我们不应让它烟没在繁华之中,好好保护它吧,尊重它吧,就像对待一个历经苦难,养育了我们的慈祥老人。</p><p> 明天,我仍在瑯琊山,因与醉翁亭有个约会。</p><p> 五月二日夜于客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