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美岱召行记</p><p> 2020年4月26日,驱车来到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被誉为“大明金国都城,草原黄教首寺”的美岱召,探访感受土默川暨塞北草原历史文化的脉动,亲闻那曼陀罗的薰香……</p><p> 明隆庆年间(1567—1572),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寺,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朝廷赐名福化城。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于万历三十四年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它是内蒙古第一所藏传佛教寺庙,也是塞北草原上堪称一绝的既有城也有寺的“城寺”,是“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p><p> 美岱召依山傍水,是仿中原汉式,配合蒙藏风格而建的。</p><p> 美岱召作为大明金国“都城”,是阿拉坦汗和三娘子的“皇城”,又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期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在研究明代蒙古史、宗教史、建筑史和美术史有着极大的价值。</p><p> 进入美岱召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岱召博物馆,也是最具特色的建筑,从空中鸟瞰,整个建筑群就是一朵盛开的曼陀罗花,其建筑形成在全国实属罕见。</p><p> 曼陀罗被称为佛教的灵洁圣物,只有天生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见到她,见到她能给人无止息的幸福。因佛法修的是清心观世界,寡欲走红尘,手中无物,万相皆空,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无蕊的花就被人们看作神的化身,象征着空心、无心和安心。</p><p> 美岱召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整个城池略呈长方形,城墙高约4米,周长681米,四角建有角楼。南墙正中开设城门,并还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供着佛像的殿堂就在城内,山门匾额题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之句,落款为“大明金国”,颇为特别。</p><p> 仰望召后的大青山,半山腰有一座险峻的山峰~宝峰山,上面高高地耸立着一座醒目的白塔,白塔里祭有阿拉坦汗的骨灰。作为一代枭雄的阿拉坦汗去世后最先是土葬,后来三世达赖喇嘛来内蒙古草原讲经时,起出了阿拉坦汗的尸骨,进行了隆重的火葬仪式,并在宝峰山上建塔安置骨灰。</p><p> 壁画是美岱召一大特色,现存1650平方米,形象地描绘了明时蒙古政治、宗教发展状况,被誉为壁画博物馆。大雄宝殿内四周壁画从腰线部分一直到天花板,场面宏大,构图丰满,需仰视方能尽观。北壁正中绘有释迦牟尼巨像,背景绘有释迦牟尼佛传故事画,如太子游北山、剃度出家、降伏魔女、得道成佛等,造型准确生动,富有人间情趣。</p><p> 在城内东北方,有一座垂歇山顶式建筑,叫“太后庙”,亦称“三娘子庙”(钟国夫人庙),庙内的檀香木塔,储放着三娘子骨灰。与王昭君一样,阿拉坦汗去世后,三娘子按古代北方民族遗留下来的“收继婚制”习俗,三次下嫁给阿拉坦汗子孙辈的顺义王,维系了土默特部长达40年的安定局面。明廷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封她为忠顺夫人。</p><p> “三娘子庙”前不远处,还有一口明代古井,也叫阿拉坦汗井,1985年建亭,现井深8米,漏出矿泉甘凉清冽。</p><p> 十四世纪七十年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开始传入蒙古地区,佛烟弥漫在阴山前后,藏传佛教的传入,开启了蒙藏文化交流的新篇章。阿拉坦汗是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创始性人物。谁是第一个来到阴山下的雪域僧人?哪处建筑是蒙古地区第一处佛堂?这些答案都可围绕着美岱召去寻觅。因为,同在那个年代,美岱召见证漠南蒙古民族的精神信仰转移——由最普通的萨满教信仰转向藏传佛教。</p><p> 美岱召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所建的部落王城,距今已有470多年。1556年美岱召成为蒙古金国都城,1608年,都城东迁归化城,又称三娘子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改建为寺庙,美岱召城寺合一,政教一体,人佛共居。这里曾是蒙古草原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中心,是蒙古草原上的黄教第一寺。</p><p> (杨东升)</p>